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旅游地理学
释义

§ 简介

旅游地理学书籍 旅游地理学(tourism,geography of)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地理学具有明显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特点。交叉性,指它在研究内容方面所反映的旅游与地理两种不同性质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综合性,指它的研究范畴要涉及到地理学各分支以及许多自然、经济、文化等学科;实用性,指它的研究内容具有客观实际的目标,既能评价现状和开发效益,又能设计规划、预测未来,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旅游地理学运用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疗康乐活动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规律的学科。由于其目的在于为旅游业服务,旅游地理学在国际上又称为休闲和旅游地理学、游憩地理学、闲暇地理学、观光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旅游区点的选择和布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旅游者的地域分布、空间移动和客源市场地域变化规律;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决策行为的地理因素;旅游交通、地图及其他手段;旅游区域划分;旅游资源及其环境保护;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等。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篇旅游地理论文是美国克·西·麦克默里撰写的《旅游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20世纪60~80年代旅游地理学发展较为迅速 ,先后出版了英国H.罗宾逊的《旅游地理学》、南斯拉夫阿姆布洛热维奇的《旅游地理》、俄罗斯科特梁罗夫的《休憩与旅游地理》、日本浅香幸雄的《观光地理》、美国马特勒的《国际旅游地理》、加拿大斯蒂芬和L.J.史密斯的《游憩地理学》以及一系列旅游地理学研究论文 。在中国也出版了一些旅游地理著作和刊物 。如《旅游地理》、《旅游地理学》、《现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

§ 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书籍旅游和娱乐是人们闲暇时间内的旅行游览、观赏风物、交流文化、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考察研究、购物留念、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非定居性的暂时性移居过程,也是一种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动,而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构成旅游的有三大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对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介(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施)。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锁起始于剩余劳动出现之时,随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1986年,全世界参加旅游的人数已达40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部门。

§ 发展简史

书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旅游记述大量地见诸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之中。如《水经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中国的方志也含有极为丰富的古典旅游资料。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K·G·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R.M.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S·B·詹姆斯、A·S·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40年代E.艾塞林、G.F.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H·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R.I.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学是从经济地理学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英国地理学家H.罗宾逊则把旅游地理学当作一门应用地理学。70年代K.鲁彼特等结合联邦德国实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做了分析研究。法国在这一时期对地中海沿岸的沼泽、沙丘地进行规划建设,成功地建成了富有魅力的国际海滨旅游胜地。同期,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和国际地理大会(I.G.C)开始专门讨论旅游和娱乐地理。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存在不同的见解。如1965年意大利的N.布鲁诺提出5个方面的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动力;旅游的环境和空间;旅游对人们居住地的影响;旅游的运行;旅游区规划。罗宾逊在《旅游地理学》中,着重阐述了旅游的发展,人类需求的演变,旅游的动力,国际旅游者的流向,旅游的计量和范围,旅游的组织、运输、经济、社会意义以及旅游规划,旅游与环境,世界区域旅游的发展等。苏联E.A.科特利亚罗夫所著《休憩与旅游地理》(1978),主要阐述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基础,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游憩用地区划和评价,游憩地域综合体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护和改造。美国地理学家R.A.布里顿1979年提出了闲暇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闲暇地理学的研究包括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娱乐旅游、城市娱乐、运动等活动,旅游和娱乐只是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旅游地理学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入结合数量方法、系统工程、模型研究,参与旅游区(点)布局和开发规划。

§ 发展

旅游地理学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在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见诸于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之中。此外,独有的方志,总数不下万余种十万余卷,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古典旅游地理知识文库。本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地理学家对自然风景区的成因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张其昀(1934)的《浙江风景区之比较观》,任美锷(1940)的《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10。但是旅游地理学在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产生出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地理学大变革的背景下才出现的,随即得到了超常发展,其研究理论日趋深化和成熟起来,成为地理学中瞩目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当前大量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就是以旅游地理学为基础的。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走过了一条实践-理论-再实践-提高和完善理论的道路,其历程可大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

(1979-1985年),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标志是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在高校中,北京大学地理系在投入部分力量转入开展与旅游地理有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方面是起步最早者。此后,不少学者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旅游开发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其中郭来喜、陈传康作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最富成效的实践者,大大推动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郭来喜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总结、介绍了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陈传康则最早对风景及构景、建筑与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做了阐述。北京旅游学院编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观赏》(1981)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印的《旅游地理文集》(1982)是我国最早的两部有关旅游地理学的文集。由郭来喜等编写、北京旅游学院印行的《中国旅游地理讲义》(1981)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旅游地理教材。吴传钧和郭来喜的《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开展旅游地理研究》(1979)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一篇论文。1985年李旭旦主编的《人文地理学概论》首次列入了旅游地理学条目(郭来喜撰写),标志着旅游地理学正式成为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初期阶段的旅游地理学,主要以旅游资源为研究内容,侧重于对旅游地景观的描述、并探讨其分布、形成的规律,对旅游区的交通、客源的流向,以及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进行描绘。从这时起,旅游地理学界就积极参与了开发实践,并获得成功。1985年郭来喜主持完成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开发”是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旅游地开发范例,使得一片荒凉的沙、碱地成为新的旅游热点,14年来共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取得了可喜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其它的如卢村禾等完成的“皖南旅游区开发对策考察报告”(1985)、孙文昌等制定的“辉南龙湾区旅游规划”(1985)等也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发展阶段

(1986-1992年),其标志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旅游地理学在科学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并以其独有的指导功能而受到旅游界认可,地理界承担的小区旅游开发规划数量骤增,完成了一大批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报告。

这一阶段的旅游地理学主要侧重于参与旅游资源方面的开发和规划实践,在大量个案经验的基础上,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理论和模式也已有了初步总结,其中卢云亭的《现代旅游地理学》是一本代表性著作。陈传康在总结大量个案实证研究先后提出了风景要素组成、风景结构层次、旅游业的结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图式和区域旅游六种开发模式等,为区域旅游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郭来喜积极倡导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提出了站在世界、全国、区域的大系统上来考虑区域旅游的优化模式。他还走出国门,推动旅游地理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他的“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与旅游区划研究”58和“中国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及其开发研究”是最早向国外介绍国内旅游地理研究成果的两篇论文,引起国际重视。

深化阶段

(1993年-今),这一阶段,旅游地理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旅游地理学家参与了高层次旅游决策,如郭来喜倡导设置生态旅游主题年的建议被国家旅游局采纳,将1999年旅游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游;中科院地理所和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合作,1993年制定了《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1996年由中科院地理所和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共同承担由郭来喜主持的“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及宏观配置体系研究”课题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列为“九五”重点项目,成为中国国家级自然科学领域的第一项重点旅游研究项目,显示了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产业的成熟性和先导性,成为旅游地理研究的一个新里程碑;1993年出版了第一本较高水准的《旅游地理学》教材;一大批青年旅游地理学者茁壮成长起来,其中代表性的有保继刚、吴必虎、陆林等。

这一阶段,原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和提高,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也逐步扩大和深入,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受到了旅游地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并贯穿于开发实践中。技术应用也呈多样化和现代化,传统技术方法得到革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到普及,高新技术如RS、GIS、GPS 等技术也在资源普查和规划中得到运用。

这一阶段,旅游地理学界完成的旅游项目数以千计,其中陈传康为主完成的“汕头风景区建设和旅游规划”、“中华文化博览城创意策划书”等,都突出了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形象设计的内容,为小区旅游规划提供了一种模式;范家驹等人同海南省旅游局合作完成的“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1992)得到国内专家和海南省政府的高度评价,93年由省政府颁布施行,成效显著。其进行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做法,为各省旅游规划提供了参考;郭来喜等完成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布局规划”(1994)被国家旅游局推荐到1995年全国旅游计划会议上介绍经验。[1]

§ 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

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

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

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

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设计;

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

旅游业对区内环境的影响等.[2]

§ 分支学科

城市地理学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种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理论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

§ 相关书籍

《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书 号:7030128672

出版日期:2005 年6月

开 本:16开

版 次:1-2

内容简介:本书从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入手,通过旅游区划、旅游规划与开发和旅游活动中的人地关系的分析,阐明了理论应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同时,对旅游实践中的一些优秀案例进行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旅游地理学新近研究热点与理念创新。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科学、旅游管理、旅游规划、风景园林设计等本科专业高年级教材。“旅游地理学”是旅游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以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线,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全书共分为九章,包括旅游地理学的基本问题、旅游者知识和基本方法。全书共分为九章,包括旅游地理学的基本问题、旅游者及其流动、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旅游地及其时空作用 规律、旅游交通、旅游区划、旅游规划、旅游的区域影响,以及旅游地图与旅游信息系统等内容。 本书的编写力求系统、全面、科学、有创新,并希望读者通过使用本书能够把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脉络,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 本书适用于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地理系、财经类院校和旅游院系本科生及大中专相关专业学生作为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旅游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这等有关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还可用作广大旅游爱好者的自学读物。

§ 参考资料

[1] 大科普网 http://www.ikepu.com/geography/geographical_branch/geomorphology_total.htm

[2] 泽泽网 http://www.zzgwu.com/wiki/index.php?doc-view-54143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