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杂徭
释义   唐代正役以外的一种劳役。杂徭一名始见于北魏﹐唐代与租庸调并列为赋役正项。《唐律疏议》指出“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即服正役的称丁﹐服杂徭的称夫﹔正役只由丁男(二十一至五十九岁)承担﹐杂徭则除丁男外还征发中男(十六至二十岁﹐有的学者认为杂徭以户为征发单位)。这种劳役由地方官(或中央指令)在有事时临时征发﹐由府﹑州的户曹或司户参军事﹑县的司户佐实际主管。由于杂徭具有地方性和临时性﹐不仅各州各县的服役项目不尽相同﹐一州一县每年也不尽相同﹐均由地方随事支配。大致如修筑城池﹐维修河道﹑堤堰﹑驿路﹑廨舍等应是较普遍的杂徭征发。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被征在官府葡萄园中劳动的人夫则当是西州的特殊项目。杂徭也没有固定的期限﹐但一般不超过三十九天﹐超过的便折免其它赋役。据户部式规定﹕正丁充夫﹐四十日免役﹐七十日并免租﹐一百日以上的课役具免。中男充夫﹐满四十日以上﹐免户内地租﹐无它税﹐免户内一丁﹐无丁听旁折近亲户内丁。杂徭无纳课代役的明文规定﹐但安史之乱后也有纳课的迹象。

建中元年 (780)颁布两税法﹐明令“租庸﹑杂徭悉省”﹐但事实上征发徭役从未停止。宪宗时徭役作为百姓的普遍义务而重新肯定下来。由于两税法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徭役一般由地方官按户征发﹐宣宗时臣僚曾说“随户杂徭﹐久已成例”。但那时杂徭已是泛称﹐色役﹑差科均可称为杂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3: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