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荣昭
释义 朱荣昭

朱荣昭(1919-1986),电化学家。安徽泾县人。1942年毕业于大同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在极氧化过程方面,与他人合作首次用分解极公曲线法研究高电位下平行进行反应的动力学,同时提出对这一类平行反应的理论处理方法,从动力学角度解决了铂电极和二氧化铅电极上过硫酸离子和高氯酸离子的阳极形成机理等问题,为提高电流效率指出了途径。在化学电源的电极过程方面,研究了锌的阳极溶解和惰化的动力学和机理,提出了锌在碱溶液中阳极溶解的反应步骤及溶解和惰化的统一观点。

朱荣昭 - 简历

巴黎大学

1919年3月25日 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1936年秋至1938年初 在武汉大学机械系肄业。

1939年夏至1942年夏 在上海大同大学学习至毕业。

1942年夏至1845年末 在上海育发化学制造厂任研究部主任,负责研制工作。

1946年初至1947年夏 在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任助教。

1947年秋至1948年夏 在法国Grenoble市电化学与电冶金学院学习。

1948年秋至1951年初 在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

1951年末至1954年春 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工业化学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

1954年春至1985年秋 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社会职务: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1985年10月31日 因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医治无效病逝于长春。

朱荣昭 - 生平

武汉大学

朱荣昭祖籍安徽泾县,1919年3月25日出生于江苏扬州。八岁时随家迁居上海。他从小很少感受家庭的温暖,目睹大家庭的腐败没落不免悲哀惋惜,在学校中又看不惯一些纨绔子弟的作风,这一切影响到他青少年时的思想性格多倾向于孤独、忧郁、自负,实际上反映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

1936年夏,朱荣昭于大同附中毕业后考取了武汉大学。但只读了一年即因有病和战乱而中辍。1939年秋转到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复学,直到1942年夏毕业。1946年初受聘回母校大同大学任助教,同年他报考当时教育部的公费留学考试被录取。

1947年秋朱荣昭去法国留学,先在法国西部Grenoble市电化学与电冶金学院学习了一年,因不满足于该校的理论水平,次年秋转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在J.Besson教授的实验室从事铁铬合金阳极氧化的研究。这期间他认识和接触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留学生,思想上有较大进步,先后参加了“留法科学工作者协会”、“旅法华侨联合会”等进步组织,并被推选承担一定职务,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1950年秋因病住院期间还曾一度参加医院中法国学生的共产党小组。1951年3月他的博士论文在巴黎大学通过。同年8月他怀着为新中国建设效力的热忱乘船返回祖国。

当时因旅途劳顿,朱荣昭的肺病加剧,迫使他在上海休养了四个月。之后,应张大煜所长邀聘,1951年12月他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工业化学研究所(现今大连化学物理所的前身)参加工作。两年内先后完成电解法从锌矿焙烧烟尘中提取金属镉的研究和主持氯酸钾电解槽的试验设计。后一项目为旅大市建设氯酸钾厂提供了基本的技术依据。朱荣昭也因此受到所内嘉奖。其后因感大连工化所的研究方向转向石油化学与自己的专长不合,朱荣昭于1954 年3月转到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这里一直工作到去世。

朱荣昭 - 突出表现

电极动力学

在长春应化所朱荣昭组建了电化学研究室,也是中国科学院内惟一的专业性电化学研究室,开辟了电极动力学研究方向,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研究基地。几十年来带领手下青年工作人员联系国家建设实际,辛勤耕耘,深入钻研,研究内容涉及水溶液电解、化学电源和燃料电池、金属的溶解和惰化、电催化、气体扩散电极、不溶性阳极材料、新隔膜材料、金属的电沉积、金属的电抛光、电解制氟、半导体光电化学、电化学检测器和传感器、电解电容器以及特殊的电化学元器件等等,取得一系列有用的成果。其中有多项成果获国家各级奖励。朱荣昭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最早在国内倡导电化学动力学研究。在电化学发展的历史上,电化学热力学很长时间占主导地位,确实在许多方面都取得相当成效。但到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它并不能解决一切电化学问题,只有引入动力学的概念才能对一些实际的电化学过程作出完满的解释。电极动力学作为现代电化学的核心和主要特征应运而生。朱荣昭敏锐地看到这点,积极吸收和传播国际上先进的学术思想,在1957年翻译出版了苏联弗鲁姆金院士等的名著《电极过程动力学》,它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现代电化学理论观点的书,至今仍不失为本领域权威性的经典著作。在随后几年还通过编译《化学译报》专辑和有关论文集以及邀请苏联著名学者访华讲学等进一步宣传普及,使有关学说逐渐为中国广大学者了解接受。在这个意义上朱荣昭不愧是推进中国现代电化学发展的先驱。

2.从电极动力学角度深入研究一些重要的电极过程,特别是某些高度不可逆的阳极氧化反应,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前进,搞清了某些电极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机理。研究的对象包括水溶液体系中氢和氧分别在阴、阳极上的析出,过硫酸离子的阳极生成,高氯酸离子的阳极生成,不同电极材质的影响,不同电解质成分和浓度的影响,电极表面吸附的作用,以及锌、镍、铬等金属在碱溶液中的电氧化和惰化等等。除了单纯的氢或氧的析出外,实际发生在较高过电位下的电极反应往往有两种或更多的反应复合在一起。例如电解硫酸盐溶液制取过硫酸盐,阳极上同时伴有氧析出。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反应机理关键是查明各自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对此朱荣昭采取了跟踪测定即时电流效率的办法,将总的极化曲线进行分解,解决了这个问题。再配合理论上的推导验证,终于充分确定铂阳极上过硫酸离子的生成是通过硫酸离子的直接放电步骤,而不是通过电极上中间氧化物或活性氧的间接化学氧化。使过去电化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长期纷争得到澄清,在学术上有比较大的意义。

3.面向经济和国防建设,为产业部门解决一些生产中的电化学技术问题。朱荣昭在工作中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他的一些基础性研究,也多是从实际中抽提出来,最后还回过去为生产服务。例如前述过硫酸离子的阳极生成课题,就是结合天津市某化工厂生产高浓度过氧化氢的电解工段的工艺进行的。在探讨机理的同时,还围绕着提高电流效率、降低能耗等目标做了很多工作,诸如优化电解条件,改进相关装置,选用适当的添加剂等。反应机理的阐明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也自然起了有利的指导作用。电化学本来就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经济和国防建设许多方面都大有用武之地,甚至是不可缺少或替代的。

4.电化学科技人才的培养。朱荣昭除了通过平日言传身教和定期学术讨论从工作中对组内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养提高外,还在大学中授课。从1957年起他就接受吉林大学唐敖庆的邀请在该校化学系兼任电化学实验室主任,作出培养电化学人才的规划。每年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专业电化学课,着重讲授电极过程动力学理论,并接受学生到长春应化所实习和作毕业论文,延续了近10年,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才中断。1958年长春应化所为保证本所各学科有充足的接续人员,经批准开办了五年制的长春化学学院,到1965年结束前共办了三届。每届都设立了电化学专业,其主要专业课题也由朱荣昭亲自讲授。先后培养了上百名电化学本科生,毕业后一部分留在本所充实研究队伍,其余则分配到全国各地的研究单位或产业部门,有的至今还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培养研究生的工作朱荣昭从1961年就开始了,分别在长春应化所和吉林大学进行。可惜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中间中断了十几年,到1979年才恢复。累计为国家培养了硕士以上高层次电化学人才数十人。

朱荣昭 - 成就荣誉

中国电子学会

由于朱荣昭学术上有较高造诣,并对推进中国电化学发展有积极贡献,他在国内受到有关学术界的尊重和推崇。1957年到1966年间除在所内任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所集刊副主编外,他还先后被推或被聘为中国化学会长春分会理事;国家科委机械组金属腐蚀分组组长(1957-1958);国家科委化学组物理化学分组和电工组化学电源的分组成员(1963-1966);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长春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吉林省第三届政协委员会委员。同时他在国际学术界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代最著名的电化学家之一,前苏联的弗鲁姆金院士对朱荣昭的工作备加赞赏,特意把朱的论文推荐到苏联科学院报告上刊登,还两次邀请他参加全苏电化学会议或国际电化学会议。1963年中国科学院委托朱荣昭在长春召开全国电化学报告会,应邀参加的有科研所、大学和厂矿各方面几十个单位的代表,济济一堂交流学术成果,共议发展大计。这是中国电化学界第一次全国性的盛会,标志着中国电化学科技开始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可惜不久全国发生十年“文革”动乱,科研工作几乎陷于停顿。朱荣昭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而受到冲击,精神深受伤害。第二届、第三届全国电化学会议于1981年、1984年分别在上海复旦大学和福建厦门大学召开,距第一次会议已时隔18年。这两次朱荣昭都与会并人选主席团。1983年他被推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由于长期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晚年又增加了高血压等症,但他始终带病坚持工作。1985年10月中旬的一天终因未摆脱沉重的思想压力过于劳累,工作中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倒在办公室,不幸于当月31日晚溘然长逝,终年仅66岁。

朱荣昭一生锲而不舍地在所从事的科学领域里奋战。他胸怀抱负,立志攀登;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不断汲取新知识;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奋负责,甚至废寝忘食;治学严谨,对实验设计周密并仔细考核;生活上则十分俭朴,不多追求,除工资收入外,其他的额外报酬,如在吉林大学的讲课费、实验室主任兼职费等都被他婉拒或退回,体现出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朱荣昭 - 主要论著

1 朱荣昭,金世雄,王宝忱.铂电极上高氯酸离子的阳极形成机构I,Ⅱ,Ⅲ.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集刊,1966,16:1,8,18

2 朱荣昭,金世雄.光滑二氧化铅电极上氧的发生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集刊,1966,16:34

3 朱荣昭,薛祚霖.锌在碱性溶液中的阳极溶解动力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集刊,1981,17:19

4 朱荣昭,江志韫,邱德瑜等.锌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惰化行为.化学学报,1981,39:593

5 陈玉璞,江志韫,朱荣昭.锌电极在KOH溶液中阳极惰化时表面相变的研究.化学学报,1983,41:193

朱荣昭 - 参考资料

[1] 数字科技网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7376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5: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