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溪寺 |
释义 | 曹溪寺的历史 曹溪寺是滇中有名的禅宗寺院,座落在云南省安宁市西北的西北的葱山山腰。传说唐代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僧六祖慧能来此地传布“顿悟成佛”的禅宗。古寺背枕葱岭,面临堂川,颇似韶关曹溪,遂名“曹溪寺”。曹溪寺 曹溪寺始建于宋大理国时期(1127年-1253年),后渐荒废。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僧人道成在众人赞助下,就原基础仿宋元风格重建。清同治八年(1869年)? 再毁兵灾;光绪七年(1881年)“住持续慎募修”。大殿为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梁柱以斗拱为支撑点,全系木结构。柱头低矮,建筑高度与建设面积比值较小,整座殿堂稍呈偏形。梁多、层次多,但不叠梁。梁柱短而密,用料粗大。斗拱部分,下部削为弧面,上部齐头平面,不加修饰,方形截面。大殿表面看去是三格,实际上四根中柱把殿堂分成五格。俗称明三暗五。整个殿不太高,外观呈宽形,显得稳固、庄重。走进大殿,柱子粗大且数量特别多,仅一个后墙角就立着七棵大柱,给人以凝重之感。由于用料粗壮,结构古朴,计算精确,虽数次修葺,但主要的梁柱却一直没有换过,近年维修,在大梁上还发现宋代字迹。 曹溪寺构造 曹溪寺在建筑艺术中利用了天文知识,设计出“曹溪映月悬宝镜”的奇观。正殿东面上厦檐下有一直径41厘米圆洞,每逢甲子年中秋之夜,皓月东升,月光从小圆孔直射殿中释迦牟尼佛像的额端,其圆如镜。而后沿鼻梁向外移至肚脐而止。人们观后赞之为:“月印佛像佛印月”。至今还有“天涵宝月”四字宋代横匾悬于殿门之上。除“月印佛胸”外,还有“日印佛胸”。只要每年春分秋分前后,一连有好几个早上,都会有这种奇观。时间大约是日出后30~50分钟,这时阳光透过圆孔,正照大佛面额,贴金佛面经朝阳一照,顿时金光耀眼,满屋生辉,景色比“月印”更为壮观。 曹溪寺内有四十七尊佛像,唯“华严三圣”像弥足珍贵。它是国内现已罕见的宋代木雕造像。佛像大小和真人相似,面容慈祥。形象生动。加之雕工精湛,刀法细腻,更具文物价值。在木雕华严三圣像旁,还有三尊仰首而望的高大铜像,人称“西方三圣”。 寺内文物甚多。明崇祯皇帝泉由检御笔书的“松风水月”碑,宽约四尺,高尺余,笔力刚健挥洒,向为人们所推崇。明代状元杨慎所撰《重修曹溪寺记》由萧屯集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的杨慎)写名胜(曹溪寺),再加名书法(李邕的字),故此碑被称为昆明三绝碑。名碑因名人而出名,求拓者相继不绝。除此而外,还有被誉为“活文物”的众多奇花古树。在大殿前有一珠元梅,树龄七百年,主干虽早已老枯结块,但仍有两株新枝茁壮成长,年年绽放花蕾,给人以枯木逢春、返老还童之感。在大殿左侧有一株和元梅对植的优昙花,已有七百年高龄,它有|“不是昙花,胜似昙花” 之奇。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右都有御史范承勋主持修葺曹溪寺时,还专为这株奇花修建了护花山房,并从附近珍珠泉引水浇灌,给优昙花注入无穷生机。此外尚有同一根枝上长扇、圆、椭圆形叶子的“三仙柏”……真是古木参天,奇花争艳,使这古寺神韵倍增。 曹溪寺附近,峭壁嶙峋,川水湍急。山水之间,长松古柏,杂树灌木,纠葛萝蔓,茵草丹花,自然原始犹在。而在这浓荫蔽日,苍翠欲滴的箐峪中,又点缀着眼眼清泉热池,构成举世闻名的安宁温泉区,其中引人入胜者,有气泡冉冉,莹光熠熠,恰似仙女撒珠的珍珠泉;有一日三朝,淙淙有韵,被途径霞客称为“灵神”的“三朝圣水”有白气氲氤,蒸云吐霞,被杨升庵推崇为“天下第一汤”的九成碧玉泉。这些泉水常年涓涌澎湃,吐纳灵潮,流温涵碧,气郁谢硫。而且四季可观、可浴,使人愉快体适,却病健身。故为历代名人雅士所赞赏,冠之以“回春太液”。1963年,董必武来游此地,也给予“莫夸六国黄金印,来试三迤碧玉灵”的极高评价。 总之,曹溪寺因温泉而香冉紫霄;温泉则因曹溪寺而涵宝传神。寺泉相映成趣,吸引着中外香客游人纷至沓来。使这古塬深峪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正如游人诗云: 曹溪古刹涵宝月, 碧玉泉水清如苔。 韶光满眼莫惜醉, 几个扁舟乘兴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