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斯大林格勒
释义

§ 简介

伏尔加格勒勇士广场①州名。1961年前称“斯大林格勒州”。在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下游。面积11.31万平方公里。人口256.4万(1987),俄罗斯人占90%以上,余为乌克兰人、哈萨克人和鞑靼人等。1936年设州,首府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右岸为低丘,左岸为平原。矿藏有石油和天然气。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2--8℃,7月23℃。草原带占全州80%以上,东南部属半荒漠带。年降水量从西北至东南递减(450-270毫米)。建有伏尔加河-顿河运河、伏尔加格勒及齐姆良斯克两水库。为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南水陆交通要冲。工业半数以上集中在伏尔加格勒,以电力、冶金(钢铁和炼铝)、机械制造(拖拉机、电机、船舶等)、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化工为主。耕地约占土地半数,牧场和草场占30%以上,盛产小麦、玉米和肉乳畜产品。主要城市尚有伏尔加斯基、卡梅申和米哈伊洛夫卡。

②市名。1925年前称“察里津”。1925-1961年名“斯大林格勒”  。俄罗斯名城,重要河港。伏尔加格勒州首府。在伏尔加河下游。人口97.4万(1985)。建于1589年。十八世纪起为军事要塞。水陆交通要冲和贸易中心。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凿通后,成为俄罗斯欧洲地区东南部水陆交通枢纽。1918-1919年和1942-1943年在此进行著名的察里津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工业以机械制造(拖拉机、船舶、石油设备及建筑机具)、电力、优质钢冶炼、炼油(年加工能力800万吨)及石油化工为主。还有炼铝、木材加工等。有7所高等学校和多处科研机构。

原名察里津,后名斯大林格勒,1961年改伏尔加格勒。俄罗斯城市。位于该国欧洲部分南部,临伏尔加河。是重要工业基地和水陆交通中心。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察里津保卫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斯大林格勒建立于1589年。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无论何时都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上受益,它是连接欧洲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亚洲陆路和水路交通的枢纽,注定了它担当重要的角色,而这个城市也的确总是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Muscovan Rus、俄罗斯帝国、还是苏联和俄罗斯联邦。城市最初选在了西伯利亚的大草原上,起名为察里津,建在一个岛屿上,那儿察里津河流入伏尔加河。把它作为堡垒设计是为了保护俄罗斯东南边界和大伏尔加征程免受游牧民族的侵袭。 1943年2月2日在斯大林格勒的伟大胜利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那时法西斯主义的败退已经很明显。

智利诗人聂鲁达对这次战争的评价语是:“勇气规则奖赏给了这片土地”。战争结束后,城市不得不几乎全部重建,这实际上意味着斯大林格勒的重新现代开发。整个国家在战争期间都支持斯大林格勒,整个国家都帮助它医治战争的创伤,并帮助它复苏。对这座被毁的城市的重建、Volga-Don船舶信道的建设以及欧洲最大水电站的建设,实际上说明了包括来自到重建点的全苏联平民和专家的巨大努力。斯大林格勒沿河岸绵延约一百公里的地方建有新工厂和漂亮的公园。它是战略交通中心,是主要铁路和联邦机动车信道的枢纽,航线和水路系统通过Volga-Don信道提供河道和海上的交通。伏尔加河矿泉水,加上其优良的气候条件,使得它从远古时候起,就吸引着许多人,展示着民族的多样性。城市有巨大的科学和文化潜力。这儿有俄罗斯科学学院的一所分校和十四个学术机构,包括地质、自动控制、海洋学、生物学和其它学院。在科学学院里科学家们研究海洋和地质层,寻求利用和拯救自然资源的方法。城市有一大批光荣的市民,其中有伊丽莎白女王皇后陛下,她友好地接受了伏尔加格勒荣誉市民的称号。这种给予标明斯大林格勒人民对女王皇后陛下和前国王乔治一世的无比的真诚敬仰和喜爱和对他们的帮助的赞赏,他们为俄罗斯人民和英国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对皇家夫妇为斯大林格勒提供了他们的帮助。

§ 地理位置

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州位于东欧平原的东南部,伏尔加河下游。其南部与卡尔梅克共和国相连,西南和西部与罗斯托夫州连接,西北与沃罗涅日州接壤,北连萨拉托夫州,东连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连接阿斯特拉罕州。

伏尔加河将斯大林格勒州分割为右岸的丘陵地带(高度达358米)和左岸的低地(伏尔加河中下游左岸地区)两部分。境内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顿河,斯大林格勒水库和齐姆良水库坐落于本州。州内还有众多盐湖(埃利通湖及其它盐湖)及咸湖。

斯大林格勒州气候属大陆性气候。土质属黑钙土、黑棕色土壤,州内遍地是长满乔本科植物和各种草类的原野(大部分已被开垦)。

该州平均气温一月份零下8---12度,七月份22---24度。

§ 区划

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州成立于1934年1月10日,领土面积是11.39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领土总面积的0.67%。州的行政单位数量为33个区、6个州属市、13个区属市、8个市属区、27个市镇、445个行政农庄。斯大林格勒州的行政中心为斯大林格勒市。该市成立于1589年,居民人口达102.82万人。莫斯科距斯大林格勒市的距离为1073公里。斯大林格勒市内有8个区,分别为捷尔任斯基区、基洛夫区、红军区、沃洛什洛夫区、红十月区、苏维埃区、拖拉机厂区和中央区。城市查询号(84-42)330-301。

斯大林格勒是一个南方城市,平均气温夏季为26度,冬季为零下9度,城市位于伏尔加河畔(欧洲最大的河流之一),受伏尔加河的滋润,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历来被称为俄罗斯的"南部粮仓"。由于当地人民的生活相对仍然比较稳定,物价水平相对教低,其生活方面的消费,基本与国内持平。因此,留学生一般不必打工。

§ 交通

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中心,联结俄罗斯中部地区的高加索山脉西部和东部地区。该市与各大城市铁路接轨,航空搭线,交通四通八达,尤其是去里海,乌拉尔,索契等旅游胜地,既便宜又方便。从斯大林格勒有到意大利、德国、阿拉伯、科威特、希腊、土耳其、印度、斯里兰卡、黎巴嫩及前苏联各联邦的定期直达航班。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之间每天有5-6班次往返程航班,航程时间大约为1小时,此外,每天有3次火车从莫斯科出发,经18小时到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还是俄南部的一个旅游中心,每年有十多万余外国游客游览伏尔加格勒,它不但是一个漂亮、广阔、美丽的城市,并且有许多的历史古迹、博物馆、剧院、音乐厅、餐馆。

斯大林格勒是俄南部一个大的科学和教育中心,市有22所高等教育机构和6万多名学生,数十个科研机构,还有100多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和4家剧院。

其它州属城市有:伏尔加斯基市、卡梅申市、米哈伊洛夫卡市、乌留平斯克市、弗罗洛沃市。

§ 人口

2003年,该州人口为2,581,900人。在斯大林格勒州居民的民族构成中,俄罗斯族占89.1%,乌克兰族占3.1%,喀山族占1.6%,日耳曼人占1.1%,鞑靼族占1%,白俄罗斯族占0.6%,车臣族、楚瓦什族各占0.4%,其它民族占2.7%。

§ 工业

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州的基础工业领域有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生产拖拉机,船舶,塔吊,轴承及石油工业、电子技术工业、食品工业专用的仪器设备,生产钻探设备,仓储式运输设备,医疗机械设备和商贸用设备),燃料业(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再加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其中包括苛性碱,化学纤维),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业。州内建筑材料加工业及纺织业、木材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都发展得很出色。

在斯大林格勒州1993年的工业结构中,电力能源占3.8%,原料加工业占22.4%,汽车机械制造业占17%,化学工业占15.7%,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占20%。

主要的工业中心有伏尔加格勒市、伏尔加斯基市和卡梅申市。

大型企业有:斯大林格勒市的“拖拉机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有职工19,500人;“红色十月”冶金厂有职工12,000人;“街垒”工厂,有职工12,500人;“伏尔加格勒CC”股份公司,有职工5,500人;卡梅申市的棉纺联合体,有职工1,100人;伏尔加斯基市的国营轴承厂,有职工159,000人,伏尔加斯基制管厂有职工9,000人。

§ 农业

斯大林格勒州生长有硬杆小麦、蔬菜和瓜果。乳肉兼用是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同时还在发展家禽饲养、养蜂业和山羊养殖业。

§ 历史

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原名叫察里津,1589年建城。 17世纪初毁于大火,1615年在伏尔加河右岸重建,是伏尔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8世纪起为军事要塞,19世纪后期建成铁路,城市迅速发展,成为俄罗斯南疆重要的工业与商业贸易中心。苏联革命战争时期,斯大林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察里津保卫战,击溃了来势汹汹的哥萨克白军,对巩固十月革命成果、捍卫初建的苏维埃政权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为纪念斯大林改称斯大林格勒。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先后动用150多万兵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伏尔加河并控制高加索地区,然后北攻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军民浴血奋战了200多个日日夜夜,将德军全部歼灭,最后迫使德国法西斯停止了战略进攻并且开始走向崩溃。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二次大战的战局,奠定了苏联卫国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础。1961年该城改名为伏尔加格勒。

伏尔加格勒全城有近百座纪念碑和雕像以及数十处供人们凭吊和瞻仰的纪念地,大部分和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历史人物有关,如市中心烈士广场上的无名战士墓,位于列宁大街和苏维埃路之间的“巴甫洛夫楼房”,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画纪念馆,马马耶夫高地纪念碑群,察里津保卫战纪念碑以及分别矗立在州府大厦前和列宁广场上的列宁雕像等。其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画纪念馆闻名遐迩,纪念馆是一幢造型高大、式样新颖的白色建筑物,位于市中心。全景画悬挂在纪念馆中央大厅中。沿大厅中央的螺旋型楼梯拾级而上,登上顶层,当年震撼世界的激战场面就会跃然再现。画面是以当年的主战场--城市制高点马马耶夫山岗为中心向四方铺陈展开。全景画巧妙地把画面同模型、实物、地形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立体感。全景画长5米,高3米,由8人花费两年时间才创作完成,是俄罗斯最大的全景画。纪念馆外陈列着“卡秋莎”火箭炮、飞机、坦克。纪念馆地下大厅里,陈列着一些烈士的遗物和当年用过的武器。纪念馆的旁边有一幢5层楼房的残垣断壁,大战时,全城房屋被毁,这是特意保留下来的。斯大林格勒另一个著名的纪念地是马马耶夫山岗。这里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主战场,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军队最后决战的地方。入口处,左右各有一座巨大浮雕,名为“世代永记”。拾级而上,两侧大树参天,战况浮雕与英雄塑像交替出现。高地中部,是誓死保卫广场,中间的喷泉池内有一个一手持枪,一手握雷的赤膊英雄雕像。再往上走,左右各有一面浮雕,名为“残垣断壁”,上面有许多英雄形象和战时的口号,当人们走近这些浮雕时,耳边就响起了当年的实况录音:敌机轰炸声,对空射击的机枪声,战士们冲锋杀敌的呼喊声。还有当年莫斯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列维坦的洪亮的声音。他在宣读捷报,号召人们为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

走过雕像林立的英雄广场,便是哀悼广场,广场边上有一幢碑石环绕的圆形建筑,是阵亡将士纪念大厅。大厅正中是一只巨手,手中高举着一支长明火炬,旁边有4名卫兵守卫着,周围墙壁上的数十面红旗上,有700O多名阵亡官兵的名字。在山岗的顶部,耸立着一座气势雄伟的“祖国母亲在召唤”塑像,高85米,连底座重8000吨,她右手持剑,左手遥指敌人进犯的方向,大声呼唤儿女们奋起英勇杀敌。这尊塑像好像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女神,被视为伏尔加格勒市和整个俄罗斯的象征。

由喀山乘船经乌里扬诺夫斯克可直达伏尔加格勒市,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右岸,距莫斯科1000公里处。伏尔加格勒在十月革命前称察里津,因斯大林格勒军民的浴血奋战歼灭了敌军,被授于英雄城市的光荣称号,改称为斯大林格勒。在1961年斯大林格勒又改名为伏尔加格勒城。作为连接伏尔加河和顿河的著名运河的起始点而广为人知。

现在的伏尔加格勒是战后重建的,整洁而漂亮。全长100多公里的列宁运河(即伏尔加河-顿河)流过改称南郊,城北有绿色防护林带。列宁大街两侧的高楼鳞次栉比,伏尔加河沿河街和朱可夫元帅街之间是一块块绿草坪,英雄林荫道两旁有白杨、松柏、桦树和郁金香。

市中心的无名战士墓上耸立着高大的尖塔,上面燃烧着长明火炬。在果戈里大街上设有卫国战争博物馆。伏尔加格勒全城有近百座纪念碑和雕像,大部分和革命历史事件及革命历史人物有关,如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全景画纪念馆闻名遐迩。全境再现了当年大激战的场景,形象逼真,壮烈动人。

伏尔加格勒有一个著名的纪念地是马马耶夫山岗,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主战场。入口处,左右各有一尊巨大的浮雕名为"世代永记"。山岗上耸立着一尊象征"祖国-母亲"得高大的妇女塑像,高85米,连底座重达8000吨。这尊塑像好像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女神,被视为伏尔加格勒市和整个俄罗斯的象征。走过雕像林立的英雄广场便是哀悼广场,广场边上有一幢碑石环绕的圆形建筑,是阵亡将士纪念大厅。大厅正中是一只巨手,手中高举着一支长明火炬,旁边有四名卫兵守卫着。周围墙壁上的数十面红旗上有7000多名阵亡官兵的名字。[1]

§ 评价

斯大林格勒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包括苏联)社会对苏联70年历史的评价有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发生在1987年,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发动了政治改革。政治体制的变化引起了历史学的反响,史学界提出在苏联历史中“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人物和空白点”,由此在全国掀起一场“重评苏联历史的运动”。这场运动在冲破以往史学领域比较盛行的教条主义和僵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方面有过一些作用,但在“公开性、民主化”的口号下走到了极端,其结果导致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社会的混乱、国家的解体。

苏联解体之初,原苏共领导人的塑像、纪念碑等曾经遭到疯狂的破坏。也正是这个时候斯大林格勒更名为伏尔加格勒。

不过在2003年,伏尔加格勒州政府作出恢复城市原来的名称“斯大林格勒”的决议。州议会议长说道:“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历史中最光荣的名字。斯大林是强大俄罗斯的象征。重新使用这个名字,有助于使俄罗斯人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己有十几个州政府签名支持伏尔加格勒市政府的改名要求。 斯大林格勒

2003年11月13日,俄罗斯秋明州伊希姆市政府决定,在原来被推倒的斯大林塑像位置上重新竖立斯大林纪念碑。副市长伊·法杰伊娃指出:卫国战争时期,由伊希姆市人组建的军团呼喊着“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的口号从这个广场走向前线。而政府这个决定得到了普遍的支持。这是还历史的公正。

据最近的统计,重新肯定斯大林者已经不限于共产党(占该党被调查者的75%)。自由民主党肯定斯大林者比例最高(占该党被调查者的83%),而在亲总统的俄罗斯政权党“统一俄罗斯”中,肯定斯大林的也占到被调查者的58%。

只是现在还没有定下来是否要重新命名为斯大林格勒。

5月9日是俄罗斯胜利日,俄罗斯历史名城伏尔加格勒(原斯大林格勒)全城当天举行庆祝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隆重的仪式,热烈的场面,让人再度感受到当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后人们的喜悦情景,铭记这里曾发出过历史的最强音——苏联人民能彻底战胜法西斯。

作为俄罗斯最大的城市之一,伏尔加格勒在全球以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而闻名,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保证了俄罗斯和它的盟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在二战中对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会战是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并粉碎该方向上的德军集团而进行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按苏军作战性质,会战分为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两个阶段。

1941年6月22日拂晓,法西斯德军及仆从军不宣而战,背信弃义地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入侵苏联国境。德军沿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三个方向大举进攻。苏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防御作战。经1941年夏、秋战局,德军的进攻基本上被阻止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一线。在1941年至1942年的冬季战局中,苏军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德军对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高加索的威胁。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开始反攻,消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直接威胁。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计划。德军统帅部趁欧洲尚未开辟第二战场之机,继续增强苏德战场上的德军兵力,并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迅速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然后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在夏季战局中苏军失利,7月中,德军进抵顿河大弯曲部,威逼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地区,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形成了复杂局势。

针对德军企图,苏军最高统帅部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7月17日开始了斯大林格勒会战。

苏军先后在通往斯大林格勒的接近地和斯大林格勒市及其以南实施了两次防御作战,共持续了125天。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基本力量集中于顿河大弯曲部,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防御德军沿最近道路突向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

从7月17日起,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与德军第六集团军进行激烈战斗,开始了方面军主要防御地带的争夺。德军企图对顿河大弯曲部分的苏军两翼实施突击并将其合围,从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苏军的顽强防御和反突击打破了德军的企图,并迟滞了德军的进攻。至8月10日前,该部苏军退到顿河东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层防御围廓,阻止了德军前进。在斯大林格勒的西南方向,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也实施了突击,但遭到苏军的顽强抵抗,被迫暂时转入防御,至8月17日前,也被阻止于外层防御围廓南部地区。为便于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分成斯大林格勒和东南两个方面军。

8月19日起,德军再次发起进攻,从西面和西南面同时实施向心突击,力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并出动几千架次的飞机对城市进行了密集的轰炸。德军一部分兵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逼近伏尔加河畔,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击夺取该市。撤到西北方向上的苏军部队由北向南实施了反突击,将该部分德军阻止于西北郊区。苏军最高统帅部又从其战略预备队调集两个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地域苏军的一部分兵力再次对进到伏尔加河畔之德军实施了一连串的突击,这就迫使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大部兵力调向北面,大大削弱了其对斯大林格勒的突击力,在9月13日前该部德军被阻击在内层围廓之外。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接近地,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与苏军进行了激战,德军突破了防御,对苏军第六十四、第六十二集团军后方构成了威胁。这两个集团军奉命撤至内层防御围廓。这里的激战一直持续到9月12日。至此,德军统帅部以第六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同时出击,从行进间夺取斯大林格勒的计划破产了。 斯大林格勒当德军从西面和西南面逼临城区时,固守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向市中心的第六十二集团军各兵团反复发动冲击,第六十二集团军与第六十四集团军的联系被切断。27日德军又发动了第二次强攻,开始了争夺红十月村的战斗和巷战。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0月中旬,德军第三次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向拖拉机厂、街垒工厂和红十月工厂实施了突击。德军攻占了拖拉机厂并在2.5公里宽的地段上抵近伏尔加河畔。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的处境极端复杂起来。固守每条街、每幢房屋、每寸土地的战斗展开了。此时顿河方面军为了援助斯大林格勒保卫者,在该市以北实施了连续反突击,第六十四集团军由南向德军进攻部队的翼侧实施了反突击。顿河方面军和第六十四集团军的反突击减轻了第六十二集团军所受的压力。11月11日,当苏军已充分做好反攻准备时,德军虽已突入市中七个区中的六个区,但最后一次强攻,仍未能占领整个城市。通过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和市区的激战,德军的进攻力已消耗殆尽。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防御战役过程中就制定了斯大林格勒反攻计划。战役由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共同实施。粉碎斯大林格勒地区之德军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由三个阶段组成:合围德军集团;发展进攻和粉碎德军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歼灭被围德军集团。11月19日,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发起了进攻,揭开了反攻的序幕。次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开始进攻。经过两天战斗,苏军各方面军都突破了德军防御,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得到了向战役纵深发展进攻的机会。23日,西南方面军坦克第四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机械化第四军在苏维埃农社会合,封闭了在顿河和伏尔加河中间地区对德军第六集团军及坦克第四集团军一部共33万人的合围圈。继而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一边逐步压缩包围圈,同时建立了合围的对外正面工事,以保障顺利地肃清被围之敌。 著名的斯大林格勒火车站争夺战德军统帅部为了给被围德军解围,建立了“顿河”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司令官原打算在托尔莫辛和科捷利尼科沃建立两个突击集团以解救被围德军。但预感到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要灭亡的希特勒,催促司令官不等部队全部集中完毕就发起进攻,于是科捷利尼科沃德军集团沿通往斯大林格勒的铁路于12月12日向苏军发起进攻,但进展缓慢,随后被迫转入防御。24日,苏军对德军科捷利尼科沃集团发起坚决进攻并粉碎了该集团。16日,西南方面军和配属部队发起了进攻,粉碎了顿河中游地域的德军并进到德军托尔莫辛集团的后方。德军统帅部为制止西南方面军的迅猛突破,被迫耗尽了用于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预备队。这一进攻迫使德军最高统帅部最后放弃了解救被包围于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的企图。

1943年1月初,压缩在包围圈中的德军伤亡惨重,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顿河方面军领导人向德军第六集团军发出最后通牒,要德军根据惯例条件投降,但遭到德军拒绝。10日,顿河方面军开始了旨在分割并各个消灭被围德军的进攻,德军被分割成两部分。31日德军南集群被消灭,以第六集团军司令为首的残部投降。2月2日德军北集群残部投降,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苏军消灭了德军在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约150万人。由德军及仆从军所组成的最大军队集团彻底遭到覆灭。

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

§ 影视作品

《兵临城下》《兵临城下》是根据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纪实小说改编,瓦西利也是确有其人,按照当时苏联的宣传,瓦西利在二战中一共毙敌400余名,他缴获德军狙击手的步枪瞄准镜至今还在俄国的军事博物馆里展出。

这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影片同时也是欧洲影坛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作品,达到了9千万美元,主要演员基本上都是走红于好莱坞的英国明星,其中有近年来凭借奥斯卡大赢家《莎翁情史》《伊丽莎白》迅速走红的约瑟夫·费因斯,在《天才瑞普利》中展现精湛演技的裘德·洛以及硬汉形象的艾德·哈里斯(《勇闯夺命岛》),在99年的热门冒险影片《木乃伊》中饰演可爱的女探险家的瑞切尔·薇兹也在影片中再显身手,与裘德·洛上演一场“火线恋情”。

《兵临城下》的幕后总指挥是一位“影不惊人死不休”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他在91年执导的《情人》一片手法大胆、唯美,赋予这部三级作品相当的艺术性,可以称得上是惊世之作,所以就连一向“守身如玉”的梁家辉也被不知不觉诱惑了一把,接拍了那部“露而不贱”的感官大作。继《情人》之后让还拍摄了一些颇受争议的作品,部分作品由于歪曲事实而受到了批判。好在这次的作品已有史学家评论基本忠于史实,相信传奇的故事背景,曲折紧张的情节,融合让氏唯美的情爱描写一定会让影片极具观赏性。据悉《兵临城下》已被圈定为今年2月7日柏林影展的展映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