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斯克里亚宾
释义

§ 基本资料

姓名:斯克里亚宾

籍贯:俄国

职业:作曲家、钢琴家

生卒:生于1872年1月6日,卒死于1915年4月27日

§ 职业生涯

1872年1月6日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1888~1892年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从作曲家,塔涅耶夫学作曲,从萨福诺夫学钢琴。1896年赴欧洲各国演出自己的作品。1898~1903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教钢琴,同时从事创作。1903年起旅居瑞士、巴黎、布鲁塞尔等地。1910年返莫斯科,此后仍常出国演出。1915年4月27日卒于莫斯科。

斯克里亚宾自幼具有敏感的天性,好沉思冥想,易热情冲动。其早期创作深受F.F.肖邦影响,音乐富于浪漫色彩和幻想性,也不乏戏剧性的激情,尤擅长于写抒情性的钢琴小品。早期作品均系钢琴曲,除1部钢琴协奏曲(1894)外,还有10首马祖卡(1888~1889)、12首练习曲(1894)24首前奏曲(1888~1896)、2首即兴曲(1894)等。1900年起主要创作交响音乐,作有交响曲3部。《第一交响曲》(1890~1891)终乐章有歌颂艺术的合唱,自作歌词;《第二交响曲》(1901~1902)采用贯穿性主题,气势趋于宏伟;《第三交响曲》(1903,称《神圣之诗》),由“斗争”、“喜悦”、“圣游”3个乐章组成,体现人同敌对力量斗争中艰辛、愉悦和欢乐,气势宏伟磅礴。自1903年起,在俄国..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潮影响下,他日益潜心探讨唯心主义哲学,同时逐步形成其独特的和声体系。和弦结构常由三度改为四度叠置,以此构成的某一和弦作为其和声基础,如基于 5个四度(C、、、E、A、D)的“神秘和弦”。1908~1910年居布鲁塞尔时,与神智学家交往,更倾向于神秘主义、唯我主义。晚年抱着艺术能“通神”的思想,醉心于表现神秘主义的哲学命题;认为艺术与宗教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力图创作一种“神秘剧”(未完成,只留有部分草稿)。晚期作品亦试图使音乐综合其他艺术,如管弦乐《狂喜之诗》(1905~1908)、交响诗《普罗米修斯》(又名《火之诗》,1908~1910),后者应用管风琴、合唱、乐队及一种由英国人里明顿于1895年所发明的“色彩风琴”,即演奏时能同时在银幕上呈现出各种与音乐相联系的色彩,求得音与色的通感以发挥作用。他的10首钢琴奏鸣曲中,自第6首(1911~1912)起放弃任何调号,调性模糊,属晚期代表作。斯克里亚宾对1905年革命前的俄国社会有深刻的感受,在创作中有所反映,体现了焦虑不安的思绪以及个人美好的幻想;而晚期作品更多体现出恍惚的精神状态和神秘的思想幻境。

§ 所属分类

著名音乐家

外国音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