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木鳖 |
释义 | 木鳖 § 木鳖 汉语拼音 mu bie 英文名 Cochinchina Momordica,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 Seed of Cochinchina Momordic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别 名: 木蟹、土木鳖、壳木鳖、漏苓子、地桐子。藤桐子、鸭屎瓜子、木鳖瓜。 科: 葫芦科 属: 苦瓜属 § 产地分布 原产我国,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 形态特征 多年生粗壮大藤本,长达15m。具板状根。全株近无毛和稍被短柔毛。卷须较粗壮,光滑无毛,不分歧。叶柄粗壮,长5-10cm,初时被黄褐色柔毛,后近无毛,在基部和中部有2-4个腺体;叶生卵状心形或宽卵状圆形,质较硬,长宽均为10-20cm,3-5中裂至深裂或不分裂,叶脉掌状。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于叶腑或有时3-4朵着生丰极短的总状花序梗轴上,花梗粗壮,近无毛,单生时,花梗长6-12cm,顶端有1大苞片,苞片无梗,兜状,圆肾形,两面被短柔毛,花萼筒漏斗状,裂片宽披针形或长圆形,花冠黄色,裂片卵状长圆形,密被长柔毛,基部有齿状黄色腺体,外面2枚稍大,内面3枚较小,基部有墨斑,雄蕊3,2枚2室,1枚1室;雌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5-10cm,近中部生1苞片,苞片兜状,长宽均为2mm,花冠花萼同雄花,子房卵状长圆形,长约1cm,密生刺状毛。果实卵球形,先端有1短喙,基部近圆形,长达12-15cm,成熟时红色,肉质,密生3-4mm的刺状突起。种子多数,扁圆形,卵形或方形,灰棕色,似龟板状,故名“木鳖子”。 干后黑褐色,长26-35mm,宽20-38mm,厚5-6mm,边缘有齿,两面稍共起,具雕纹。花期6-8月,果期8-10月。 §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含木鳖子皂甙(momordica saponin)Ⅰ及Ⅱ,它们分别是棉根皂甙元(gypsogenin)和皂皮酸(quillaic acid)的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岩藻糖甙{3-O-β-D-galac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3)]-β-D-glucuronopyranosido-28-O-β-D-xy-l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fucopyranosotle},在植物体内以羧酸盐形式存在[1]。还含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chondrillasterol,bessisterol)[2],木鳖子酸(momordic acid)[1,3],海藻糖(mycose)[4],α-桐酸(α-eleostearic acid)[5],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甾醇(sterd)[3],脂肪油[4]等。又含木鳖糖蛋白(mo-morcochin)S[6,7],木鳖子素(cochinchinin)[8],属核糖体失活蛋白质。 § 药(毒)理学 小鼠静脉注射木鳖子皂甙半数致死量为32.35mg/kg,腹腔注射则为37.34mg/kg。木鳖子毒性较大,无论动脉或静脉给药。动物均于数天内死亡,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32.35mg/kg,腹腔注射则为37.34mg/kg。 实验证明木鳖子无论动脉、静脉给药,在出现降压作用后,动物均于数日内死亡[中国医药科学院,1956年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Ⅱ)]。 木鳖子水及乙醇浸出液均有较大毒性,其皂苷有溶血作用。[药学杂志(日),1971,2∶174]。其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四肢乏力,便血,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休克等。中毒轻者,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5%活性炭洗胃,服蛋清,灌肠,硫酸镁导泻等方法解毒。 § 主治 痈肿;疔疮;无名肿毒;痔疮;癣疮;粉刺;痱子,默黑;乳腺炎;淋巴结结核;痢疾;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牙龈肿痛 参考方剂: 治痔疮方(《普济方》):荆芥,木鳖子,朴硝各等分。上煎汤入于瓶内,熏后,汤温洗之。用治痔疮。 治丹瘤方(《外科精义》):木鳖子新者去壳,研如泥,淡醋调敷之,一日三,五次。用治小儿丹瘤。 治阴疝方(《寿域神方》):木鳖子一个磨醋,调黄柏,鞭蓉末敷之。用治阴疝偏坠痛甚。 治脚气方(《本事方》)甘遂半两,木鳖子仁四个。为末,猪腰子一个,去皮膜,切片,同药四钱,掺在内,湿纸包煨熟,空心食之,米饮下。服后便伸两足,大便行后,吃白粥二、三日。用治脚气肿痛,肾脏风气,攻注下部疮痒。 治脚气方(《永类钤方》):木鳖子仁,每个作两边麸炒过,切片再炒,去油尽为度,每两入厚桂半两,为末,热酒服二钱。令醉得汗。治脚气肿痛。 乌龙膏(《医宗金鉴》):木鳖子(去壳)二两,草乌半两,小粉四两,半夏二两。上四味于铁铫内,慢火烧焦,黑色为度,研细,以新汲水调敷,一日一次,自外向里涂之,须留疮顶,令出毒气,用治一切诸毒,红肿赤晕不消者。 神效千捶膏(《医宗金鉴》):土木鳖(去壳)五上,白嫩松香(拣净)四两,铜绿研细一钱,乳香,没药各二钱,蓖麻子去壳)七钱,巴豆肉五粒,杏仁(去皮)一钱,上八味合一处,石臼内捣三千余下,即成膏,即起;浸凉水中。用时随疮大小,用手搓成薄片,贴疮上,用绢盖之。用治疮疡,疔毒初起,瘰疬,臁疮,小儿蟺拱头。 治耳肿痛方(《圣惠方》):木鳖子仁一两(研如膏),赤小豆末半两,川大黄末半两。上药同研令匀,水、生油旋调涂之。用治两耳卒肿热痛。 木鳖膏(《仁斋直指方》):木鳖仁二个(厚纸拭去油,研碎)以乌鸡子调和,磁盏盛之,甑内蒸熟。每日食后服一次,服半月。用治瘰疬发歇无已。 § 用药禁忌 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1.《本草汇言》:胃虚、大肠不实、元真亏损者,不可概投。 2.《医林纂要》:忌猪肉 § 生长习性 野生于山坡、林缘的土层深厚处。喜温暖和充足阳光。在过阴环境下生长不良。 § 用途 在越南,木鳖果被视为天堂来的果实,因为它是一种非常有营养又健康的水果。在我国医药学中,也是一种增进精力和益寿延年的良药。它的籽在中药中称为木鳖子,具有消散和清凉性能,用于肝脾疾病,疗伤,痔疮,青肿,水肿和化脓。其种子的外膜(果肉)用作儿童,哺乳和怀孕妇女的强壮药,治疗“干眼”(眼干燥症)及夜盲。2004年,美国农业部研究发表,木鳖果中所含茄红素为番茄的68倍,Beta胡箩素为胡箩卜的15倍,维生素C为橙汁的33倍,玉米黄素为黄玉米的33倍。木鳖籽是一味中药,吃多了要中毒的。只食用木鳖果肉则不会中毒。 木鳖为极好的垂直绿化材料,花、果均可观赏。适用于布置棚架、廊亭。其种子中药称为“木鳖子”,有毒,含皂角甙、木鳖子素等成分。种子还可作农药,能杀棉蚜、红蜘蛛。 繁殖培育 常用播种繁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