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FMC |
释义 | FMCFMC(Fixed Mobile Convergence)在经历几度沉浮后,给用户带来了崭新的通信体验、差异化服务能力、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提升ARPU值等理念,被赋予更多、更高的价值,不仅符合电信运营商实现从以网络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的战略思想,也顺应了电信服务行业由提供普遍电信服务,向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消费服务转型的趋势。 § FMC简介 FMC,直观的理解是固定与移动融合,但运营商在实施过程中,怎么进行融合,融合到什么程度则有不同的方式和路线。 固定和移动融合的方式体现在业务、技术、网络、体制、服务、管理、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可以包括多种业务捆绑融合、终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等。多种业务捆绑融合是将固话、宽带接入、移动业务等多种业务捆绑销售给客户,提供统一的业务定价、账单等,给用户带来跨网络业务组合优惠与统一的营销服务;终端融合是运营商提供的固话、宽带接入、移动融合业务可以在复合型终端上实现,这样只要客户持有这种复合型终端即可完成跨网络的通信服务,例如蓝牙/GSM双模手机、Wi-Fi/GSM双模手机等;网络融合就是在提供多种方式的接入服务的同时,核心网采用统一的网络,即具有统一IP承载和统一业务控制的分层体系架构;业务融合是移动和固定现有或未来业务的渗透、组合与融合,可以在包括业务捆绑全部特征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统一消息、统一号码等业务。 国际标准化组织ETSI TISPAN对FMC的定义是:“FMC关注的是独立于接入技术的网络和业务能力,并不一定指网络物理层面的融合,FMC关注融合的网络能力和支撑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支持一系列连续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可以通过固定、移动、公共或私有的网络提供”。ITU-T对FMC的定义为:“FMC是指在一个给定的网络中,向终端用户提供业务或应用的能力和机制与固定/移动接入技术以及用户位置无关。在NGN环境中,FMC意味着向终端用户提供与接入技术无关的NGN业务”。应该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FMC的定义更多的是站在技术的角度对FMC进行描述。它强调接入的无关性,用户可以通过无线、有线、宽带、窄带等多种方式接入;其次它注重支持FMC的网络能力,包括对多种接入手段的认证、业务连续性、漫游切换等。从用户的角度看,FMC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完整、无缝、一致的通信业务体验,让用户摆脱空间与网络的限制。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订阅的业务与接入和终端无关,也就是允许用户从任何合适的固定或移动接入点使用同一业务。FMC可以使用户在一个号码、一个终端、一个账单的前提下,在办公室或家里使用固定网络进行通信,而在户外则通过无线,移动网络进行通信。对于运营商来说,实现FMC的技术可以涵盖包括运营支撑、业务、控制、终端在内的网络的各个层面。通过网络不同层面的融合,可以满足不同融合业务的需求,某一种融合业务可能包含了多种融合技术。 ●运营支撑融合:将固话业务、宽带接入、移动业务等多种应用捆绑提供给用户,实现统一认证、统一账单、统一计费、统一门户等,给用户带来资费的优惠与使用的便捷。 ●业务层面融合:在业务层提供访问控制多种网络的能力,实现移动业务或固网业务在对方网络的延伸,让用户能够享受到不受网络限制的通信服务。 ●网络层面融合:统一的核心网控制,向下不依赖于任何接入技术,向上提供标准的开放业务接口。IMS技术即是一种实现固定移动融合的控制核心架构,被业界公认为最终FMC网络的演进方向。 ●终端层面融合:复合型双模或多模终端,支持多种接入制式,能够满足用户“一机在手,多点接入,全网通信”的需求。终端的融合为FMC应用的发展和推广创造了条件。 除此之外,中国移动与凤凰卫视战略联盟协议的签署,给了人们一个启示,即产业融合也将成为FMC的重要组成部分。电信、传媒、娱乐、消费电子等原本独立的产业在各自领域内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融合,最终彼此间产业界限模糊,逐步形成新的合理的融合性产业体系。那时更多的融合业务,如移动电视、数字家庭、手机游戏、VoIP、IPTV等将爆发巨大的威力。 § FMC与FMS 移动替代固定(FMS,Fixed Mobile Substitution)在语音市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目前无论是用户数还是业务收入,移动都超过了固定,而且差距不断加大。2007年前3个月,固定电话用户只保持在较低的增长水平,全中国固定电话用户新增320.6万户,总数为37 101.7万户。而移动电话用户则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3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新增672.2万户,远高于2006年月均新增564万户的水平,总数已经达到48 065.2万户。 应该说,移动通信的移动性、个性化的技术优势以及价格的不断降低是移动快速超过固定的主要原因,FMS是典型的移动主导论,也是近几年移动运营商应对固定运营商竞争的主要策略。而FMC是固网运营商或者全业务运营商应对FMS的有效方式,他们希望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通过FMC形成与移动运营商的差异化竞争,降低用户的转网率。近几年,我国固网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FMC的尝试和试验工作,例如固定电话与PHS结合的系列业务、基于用户数据集中管理的固网智能化的实施、采用集中控制的软交换的引入等,这些举措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不同程度上为FMC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目前,移动替代固定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明显。尽管FMC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案,各个运营商在市场竞争环境、监管政策、网络基础和技术路线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固定语音不断萎缩的情况下,指望FMC来扭转移动语音对固定语音的替代是不现实的,FMC的真正魅力应是发挥它在宽带、互联网和安全方面的优势,将移动与固定宽带相结合,提供更加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和数据业务。 与此同时,移动运营商对FMC也并非采取全面抵触的态度,由于语音资费的不断下降和来自互联网其他行业的竞争压力,也促使移动运营商开始关注FMC,寻求解决移动运营商即将面临的问题。 所以说,FMC和FMS是运营商进行市场竞争和博弈的典型体现。 § FMC对NGN的影响 下一代网络的网络体系架构一直是业界的关注重点,尽管目前不同标准化组织对体系架构描述的方法有所不同,对网络体系架构的理解和定义也没有完全达成共识,但其开放、融合、统一控制、以IP为核心的理念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目标就是构建以IMS为核心,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分层结构的开放、融合的网络。FMC的发展需要经过业务捆绑、支撑系统整合、业务整合、网络融合等多个阶段。在网络融合阶段,理想的NGN架构可以实现FMC所有功能,两者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因此NGN是FMC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IP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运营商开始进行网络转型,在网络上部署软交换、统一业务平台、家庭网关等,并利用这些新系统逐步推出了统一通信、一机多号、混合IP CENTREX、统一彩铃等一系列新业务,这些业务具有典型的FMC特征,它们的推出不仅丰富了业务的种类,也促进了NGN的规模部署。在FMC业务需求的带动下,运营商和有关研究机构更加关注网络融合技术,关注现有网络技术和未来网络技术间的协调发展,例如近一两年运营商对IMS技术表现出了极大热情,2005年,中国移动就联合朗讯、爱立信、西门子等设备厂商进行了主要涉及相关协议、接口及通信机制相关内容的第一期IMS实验室测试,并在2006年年初继续开展了“IMS业务体验环境”的测试项目;并且开始对融合架构下的编号体系展开研究,给出了下一代的编号体系的几大趋势,即:编号个性化将会加强;面向用户的号码和面向网络的号码将分离;编号和命名计划将融合;在技术上号码与国家或地区的对应关系将被打破;号码携带的需求将增加。 因此,FMC的纵深发展将带动NGN的全面部署和发展。 § 用户数据统一管理是实现FMC的重要基础 随着固网智能化的成功实施以及3G网络的建成,今后网上将存在多种网络的用户数据库,包括软交换网络中的SHLR、PHS网中的HLR、2G网中的HLR、3G网中的HLR、IMS网络中的HSS、宽带网中AAA服务器等,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FMC业务的特点就是为用户在不同网络环境下提供相同或相似的体验,而目前用户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网络中的情况,不仅增加了用户数据维护的复杂性,而且不利于跨网络业务的灵活开展。 实际上,运营商已经开始意识到用户数据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固网智能化的实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将固定电话数据与传统交换的分离,实现了固定电话用户的集中管理,进而大大提升了网络运营效率,加快了业务部署的步伐。因此运营商十分希望利用多样化的终端和接入方式,通过对用户数据统一管理,实现多个网络的集中鉴权、签约、认证、业务的集中触发,为用户提供丰富灵活的业务。与此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关注并研究集中的用户数据架构,主要包括用户数据整体架构和功能特性、多网用户数据集中存储的用户模型定义、用户数据的关联、标识管理等问题。 在网络融合的大背景下,用户数据的统一管理将有利于运营商完成向以客户为核心的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用户信息的集中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建立跨越不同网络平台的用户信息和无缝服务。但从整体看,目前各个网络的用户数据十分复杂,真正实现所有网络用户数据的统一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该说,确定统一数据库的目标架构,实现业务与数据的分离,形成独立统一的用户数据中心是最终实现统一用户数据管理目标的三步曲。 § FMC发展策略 目前FMC市场需求仍处于探索培育阶段。2006年5月中旬在埃森哲咨询公司主办的全球融合高层论坛上,“FMC前进的步伐比人们预计的慢得多”的观点几乎得到了所有参会代表的认同。咨询公司Analysis于2006年2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也显示:如果移动运营商为消费者在家中的手机通话费用提供折扣的话,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用户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使用移动通信服务,而不是FMC双模手机业务。因而,对运营商而言,需要探索用户对FMC业务的实际需求,并研究开发新技术来满足这些需求。如今最有生机和活力的业务领域是互联网领域,将电信网络与互联网优势互补,在充分整合电信网络资源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互联网应用相结合,探索更为丰富多彩的融合应用,将是FMC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技术上,FMC涵盖了终端、接入、承载、控制、业务和支撑等多个技术领域,而且在每个领域又存在多种并存的方案,例如在业务层面有综合智能网、基于SIP的业务提供、基于Parlay开放接口的业务提供等多种方式,由于技术自身的生命周期不同,因此多种技术之间相互关系十分复杂。正是因为FMC的复杂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统一的FMC技术解决方案,运营商必须站在自身的角度针对不同的驱动力、不同的市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认真分析各运营商在FMC的发展策略,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应该说目前FMC业务仍以业务捆绑为主,在核心网技术的选择上,IMS仍是各运营商的首选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将以Wi-Fi为主流方式等。 FMC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发展将面临技术成熟度、监管政策、企业战略、网络现状、市场选择、运营管理、经营模式、电信产业链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影响,特别是对传统运营商而言,规模庞大的传统网技术的升级改造将非常繁重,如何规避风险,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价值将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难题。根据咨询公司的调查研究:虽然现在使用FMC服务的人还不多,但是FMC服务将呈加速发展的态势,2011年以前,全球FMC服务将拥有9 200万用户,届时这部分用户每年花在FMC服务上的费用将达到280亿美元,占电信行业年收入的3%。FMC的发展需要时间,更需要中国运营商、科研机构、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商通力合作,共同寻求符合中国特色的FMC发展之路。 § 以太网FMC解决方案 随着以太网技术在全球电信网络上的大量应用,城域以太网在数据领域已经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方向。近年来,传统以太网向电信级城域以太网的发展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相关的技术也在飞速地发展和成熟。 目前基于电信级城域以太网的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基本成熟,主要技术体现在满足电信级网络要求的保护倒换时间、QoS、网络管理、全业务承载、时钟和时间同步上,再加之传统以太网的扩展性、高带宽和价格优势等,电信级城域以太网逐渐具有电信网所要求的所有功能和性能,使之成为未来全IP(ALLIP)网络的最佳选择,同时它也是目前移动与固网融合(FMC)最佳解决方案。 城域网在网络拓扑结构上处于特殊的承上启下地位,位于网络的中间层次,是骨干网和接入网结合部分。骨干网主要考虑的是转发性能和业务感知,为不同的业务建设不同的骨干网也是运营商合理的选择;接入网主要考虑的是成本问题,解决如何提供有效的连接和带宽问题。正是基于上述分析,使得城域网的主要考虑重点是如何实现成本和性能的均衡,城域网的核心可以偏骨干网一些,其余网络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主要考虑的还是成本因素。 目前可供选择的城域网技术较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根据不同的演进策略与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从骨干网自上而下演进而来的IP/MPLS技术,骨干网采用IP/MPLS技术已经达成共识,支撑此类技术的大多是路由器和以太交换机的方案,技术相对复杂,实现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但其智能程度和商用情况是目前其它两类方案所无法比拟的。 第二类是从对原有的L2/L3以太网交换机进行增强的技术。可选的方案有以太环网、PBB-TE、EoMPLS等,主要是从扩展性和保护方面提升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目前有一些较为成功商用案例出现。 第三类是从原有传输网的SDH/MSTP发展而来的技术,主要解决从接口适应性向内核适应性的转变,实现分组业务的传送,目前采用的是支持T-MPLS的PTN解决方案。 部署分析 电信级以太网城域网(如图1所示)所承载的业务从应用模式来说主要有三类业务:E-Line、E-LAN和组播;从应用场景来说主要有公众汇聚、企业专线和移动无线回程,下面从这三方面分别进行描述。 图1 电信级城域以太网业务部署分析 公众汇聚是目前电信级城域以太网现阶段最主要的应用方式,主要用于城域网的业务控制点(BRAS或SR)以下和“最后一公里”以上的宽带流量汇聚,承载了公众客户的Internet和IPTV等Triplay业务,随着运营商对精细化运营的加速运作,城域以太网的电信化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采用的技术路线主要是从原有的以太网交换机进行逐步的增强,逐步提升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 企业专线应用是指基于电信级城域以太网搭建专网,提供E-Line、E-LAN和组播等应用。专线应用主要面向企业大客户市场,主要有数据业务和TDM业务。PBB-TE和T-MPLS技术均能满足企业专线应用的需求,除此之外,需要考虑对TDM仿真功能的支持。 移动无线回程应用主要用于基站和基站控制器或NodeB到RNC之间(如WCDMA)的流量回传,该应用对面向连接的特性要求较高,并且需要保障端到端的服务质量。PBB-TE和T-MPLS技术均能满足移动无线回程应用需求,但应考虑对时钟同步的需求,引入对IEEE1588V2和同步以太网的支持,以满足对高精度同步时钟的传送。 以太网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在电信级以太网技术方面,积极地同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及标准组织合作,本着最大限度满足运营商个性化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电信级以太网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 图2中兴通讯电信级城域以太网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统一的控制平面实现网络资源的精细化调度和区分业务的差异化多业务承载;同时通过设备级融合,简化了网络层次、减少了网络节点、降低了网络TCO。该方案采用统一的硬件平台和开放的软件构实现全业务高效统一承载,降低运营商选择风险。 中兴通讯是传统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以太网设备在网络可靠性、易运营和易维护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运营商市场上取得了很高的市场份额。由于持续的高投入,数据新品不断推出,全系列交换机强覆盖,支持NGN、IPTV、3G等的层次化业务承载。 中兴通讯数据产品目前已经进入全球56个国家的150多家运营商,产品全球销售超过200万台。在中国已经应用于30个省市、160多个重要地市,市场占有率逐年大幅度提高。展望未来,中兴还将在PBB-TE、EthrenetOAM等技术方向上强势出击,研发出更多的、更好的、运营商需要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 § FMC业务的现状和前景 FMC通常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点: 1.无缝连接 在设备和网络层面,它的表现为切换:固定网中的电话可转移到移动网络中,反之亦然;在两种不同的网络中切换不会中断或导致服务质量受损;实现WiFi和2G网络相互切换。在网络架构层面,FMC能够在不同的网络平台间传输多种运用,而不需要进行再编译。 2.用户接入方式多样 融合服务和设备能够让用户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需要的应用、服务质量和通话量等具体需求,选择采用不同的接入技术,如WiFi或移动网络。 3.融合终端 融合终端能够让用户方便的在不同的网络间切换。目前,用户一般使用固定网络来实现语音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移动语音服务和基本的数据服务(如SMS短信息服务等)。企业级用户通常会使用更多的终端设备,例如,用PDA或笔记本电脑来获得移动数据。而最新的融合终端,如WiFi电话,能够让用户使用一个终端就完成以前用多个终端才能实现的应用。 4.个性化 FMC服务不但允许终端用户设定他们想要的服务,而且允许他们对用户界面进行设定。用户可以对融合终端进行统一设定,融合终端的多样性使得固网也拥有了类似手机的多样化设置。 5.移动网络、固定网络、无线网络的统一融合 FMC服务可以使用户在不关心配置、网络安全、服务质量、网络带宽、网络资费的情况下,实现在多种网络间的转换,例如移动网络、固定网络和无线网络。 从世界范围来看,FMC业务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于技术引入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受到各自的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FMC业务尚无统一的模式。 IDC通过调研发现,2006年到2007年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终端厂商推出了双模终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现阶段FMC业务主要定位于个人用户和中小型企业用户,欧洲的丹麦、法国、意大利、芬兰和西班牙等国的运营商也推出了FMC商业服务,以满足企业市场的需求,使FMC业务更加细分。与此同时,FMC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间有了更多的对话。固定移动联盟FMCA设立了终端厂商合作项目,这个项目旨在提高技术厂商、设备提供商、应用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间的协作。 FMC 根据FMC技术演进过程,结合全球现有FMC的部署情况,IDC认为FMC业务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预融合阶段 预融合阶段是指通过业务支撑系统的功能交叉融合实现固定和移动业务的捆绑,以及部分实现固定移动业务的融合。从目前全球运营商推出的FMC业务看,大多数运营商处于该阶段,业务形式主要为基本的语音服务和数据接入服务。 2.融合阶段 融合阶段是指通过多模终端实现不同网络接入层的融合,以及运营商通过建立统一的核心承载网来实现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真正融合。在该阶段,运营商的FMC业务将从原来的简单语音服务和数据接入服务,转变为基于数据的内容增值业务,以及多向的应用业务。 目前,中国FMC业务尚处于预融合阶段,FMC的相关标准不够明确、融合终端技术不够成熟、业务不够丰富、政策法规尚不明朗、产业链也未形成,FMC业务本身暂时还不能为服务提供商创造出可观的收益。 但是,国内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都在积极开发FMC业务解决方案。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都推出了有中国特色的FMC业务,例如灵通无绳业务、一号通、Qbox等业务。但是,这些业务仍属于简单的业务捆绑,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业务融合,且存在相关终端数量少、功能不完备、业务资费混乱、用户少等问题。 相比之下,国内移动运营商在FMC方面都没有采取太大的举措,中国联通专注于移动通信,在固定和VoIP长话、视频业务方面的进展有限,在固网-移动整合方面总体动作不大。不过,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联通已打造了一张具备QoS保证的IP骨干网,并且开始对WiMax进行测试,为今后FMC的发展实施做好了技术准备。同样,中国移动也没有对FMC采取业务上的行动,现阶段中国移动FMC业务的策略是进一步降低语音业务资费,大力发展其他增值性业务。同时积极为3G做准备,以便在下一步的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根据业务特点和移动优势,结合3G业务开展FMC业务。 IDC预计,随着中国运营商重组格局的逐步明朗和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固网运营商和全业务运营商都将把FMC业务作为重点业务发展,届时FMC业务将快速发展。 针对目前中国FMC市场的现状和问题,IDC对于国内各类运营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固网运营商 1.利用固网资源优势尽早推出FMC业务来阻止用户数量的下滑,同时增强整体竞争力。 2.尽早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为提供进一步的融合业务做准备。 3.加强与整个生态环境中其他参与者的配合,吸引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厂商加入,对业务进行渗透和拓展,并制订统一的标准规范。同时建立自己的融合业务终端定制策略,并提供足够的终端来保证业务的开展及实施。 移动运营商 1.巩固现有阵地,可在短期内推出Fixedmobilesubstitution(移动对固定的替代)业务来防御FMC业务。 2.有选择的进入某些固定业务领域,为重点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稳固企业客户和行业信息化客户市场。 3.做好资源的整合,发挥移动运营商固有的优势,包括品牌、客户资源、业务开发等方面,增添新的业务服务手段,扩大在无线互联网领域的收益。 全业务运营商 1.对自身业务运营能力进行提升,并要对业务资源、网络资源、技术平台实施优化和调整,为提供FMC业务做好准备。 2.充分挖掘通信资源,满足客户个性化通信消费需求,实现从以网络为中心的战略向以服务为中心的战略转型。 3.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新的商业合作模式。 § 参考资料 http://tech.c114.net/164/a221505.html http://www.c114.net/keyword/FMC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