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梦华 |
释义 | § 生平简介 李梦华 李梦华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是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自幼参加革命,经历了残酷的战火磨炼。新中国成立伊始,梦华同志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西南团工委军事体育部部长兼青工部部长、中华体育总会西南分会秘书长,到中央体委竞赛司司长,再到1960年12月,国务院任命李梦华为国家体委副主任。此时,他刚刚38岁,成为当时国务院最年轻的部长之一。1981年,李梦华任国家体委主任,至1989年离休。 上世纪60年代,是新中国体育腾飞的初始阶段。梦华同志在制定并组织实施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强体育队伍尤其是优秀运动队伍的建设,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理论建设,促进国际体育交流等诸多方面作出了基础性贡献。这一时期,在他的主持下,“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级制度”、“优秀运动队工作条例”、“科学安排运动量”等规章制度相继发布。在奠定新中国体育基础建设中,可以说,贺龙是统帅,荣高棠是总指挥,李梦华是总工程师。 李梦华于2010年11月9日辞世,享年88岁。[1] § 个人经历 1937年平山县简易师范学校肄业。 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平山县南甸区委组织宣传委员,平山县委青年部长。 1940年后,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党委青委会干事,学校青年班支部书记,一专区青委副书记、青年救国会主任,北岳区一专区山代崞办事处主任,抗联会副主任。 1944年后,任冀晋通讯社记者,晋察冀边区青联组织部长,定县四区区委副书记。 1948年后,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六部副科长,中央团校校务处主任。 1950年后,任青年团西南区工委青工部长、军体部长、副书记,青联西南办事处主任,西南行政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 1954年后,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司长、副主任,全国青联副主席。 1981年后任国家体委主任、党组书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体育事业 李梦华 38岁的副部级干部 1981年8月,李梦华接替王猛出任国家体委主任。1988年12月,66岁的李梦华卸下国家体委主任一职,他的继任者是伍绍祖。在李梦华的任内,中国体育事业开始了复兴之路。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总数首次名列亚洲第一。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拿到15块金牌。也正是李梦华时代,中国女排获得了“五连冠”。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任命贺龙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曾雪麟说:“贺龙同志从西南军区调到国家体委后,选派了很多体育干部赴京工作,比如张之槐、李梦华、武岳松。李梦华在1954年出任国家体委运动竞赛司司长,当时只有32岁。他在1960年出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当时未满38周岁,是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之一。虽然很年轻,但是李梦华德才兼备,领导艺术很高超。” 大力推动中国足球 1985年5月19日,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上1∶2负于中国香港队,史称“5·19”。第二天,李梦华召见了曾雪麟。曾雪麟说:“李梦华在赛前就打电话给我们鼓劲,赛后没有提出太多批评,而是勉励我们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对于女足事业,李梦华也很关心。1987年,中国足协决定抓女足,却苦于经费不足。广州一家制药厂愿意给予赞助,此时却有规定国家队不能挂企业的牌子。在国家体委的委务会议上,此事引起激烈反对,李梦华力排众议表示:“我看这也不失为一种革命创举,可以试一试,好了可以继续干,不行也没有什么不好!用这笔钱把女足搞起来,何乐而不为呢?咱们先试一年。”由于效果显著,这个计划延续了很多年,为女足的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 退休之后的李梦华仍然关心体育事业。2003年11月23日,世界杯(中国深圳)攀岩赛在宝安羊台山溪之谷拉开帷幕。李梦华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名誉主席的身份前来观赛。在接受晶报采访时,他对于深圳利用地域优势发展户外运动给予大力肯定。 [2] § 个人荣誉 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曾获国家体委授予的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章、体育工作荣誉奖章、体育工作贡献章,获国际奥委会授予的奥林匹克银质勋章。1984年6月获国际摔跤联合会授予的金质奖章。1988年被授予亚洲举重联合会卓越贡献金质奖章和奖状。 § 逝世 新中国体育事业奠基人之一、原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1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梦华同志离我们而去,中国体育界痛惜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老师、好朋友、好兄长。斯人已逝,风范永存。他将永远活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心中,活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 梦华同志,我们永远缅怀您! § 评价 李梦华同志工作作风严谨,十分重视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他从不贸然决策。他调查研究之认真、扎实也被广为称道。他了解情况往往不是就现象谈现象,而是对问题的前因后果打破砂锅问到底,一知半解或不懂装懂在他面前是过不了关的。在工作中注重效率,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解决矛盾,推进工作。他能够从战略高度,从中国体育的发展全局,破解问题。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他担任国家体委主任期间,拉开了中国体育改革的大幕,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应该说,他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体育改革的“第一棒”。 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他最难能可贵的是富有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哲学素养。他犀利、思辨和睿智,受到过贺龙同志的表扬,被高参们赞为“内秀”。他又是一位非常务实的人。在他主持国家体委工作期间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要求发言的同志说话要有个人看法;上会的议题要有材料、有观点、更要有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拿不出方案的议题一般不上会讨论。他敢于讲真话,敢于负责,敢于听取不同意见,从不为了迎合某种势力去作秀,从不讲所谓的官话、套话、空话。他的讲话与文章不多,但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亲自“操刀”,饱含着认真、扎实调研的结晶,具有充分的逻辑和实证性。他之所以站得高、看得远与其辩证的思想方法有直接关系。他的工作触角并不局限于运动训练,而是涉猎方方面面,包括体育科研、“宝塔式”梯队建设、群众体育、体育文化等。这些都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梦华同志一心一意扑在体育战线,在全国体育系统有着很高的威信,重要原因之一来自他处理工作的原则性。在我们的记忆中,梦华同志对待工作中的不足,批评人是不留情面的。他不仅批评司局长,而且敢于并善于批评领导班子成员。另一方面,他的平易近人也是出了名的,是大家公认的好人。人们总说,梦华同志有一副“菩萨心肠”。他在工作中对下级要求一丝不苟,但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事,他总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他是1938年入党的老同志,曾任不少官职,但体育圈内很少有人称他的官职,而是亲切地叫他“梦华同志”。 对于为国做贡献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梦华同志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经常在他简朴的办公室里,召集不同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不拘形式地促膝交谈,大家都能无拘无束地向他敞开心扉。梦华同志工作时代的运动员、教练员如今均年事已高,但每逢大家提起他,哪怕是他离开领导岗位多年之后,都会竖起大拇指。 干事业,梦华同志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待家人,他关怀备至、牵肠挂肚。对母亲和岳母,他孝字当头;对妻子,他们相濡以沫,风雨同舟60载;对子女,他严格要求,从未搞特殊安排。在生活中,他极为简朴、简单,家具、日用品都用到不能再用为止。 梦华同志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几乎占据了他的一生。他的体育之路,是坎坷之路,经历了风雨和荆棘;他的体育之路又是成功之路,充满着绚丽的阳光和彩虹,成为蜚声中外的体育家。往往事业上成功的人,到了晚年会犯刚愎自用的错误,甚至带来悲剧,而梦华同志对这些问题看得很淡。他曾说过:“这一生最让我开心的是在中国搞体育工作,人一辈子能够干自己想干的事,应该说非常幸福,非常愉快,尽管遇到了不少困难。最让我遗憾的是为党和国家所做的事情还太少了,没有使中国更多的体育项目达到世界水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