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本工人运动 |
释义 | § 日本工人运动 § 正文 日本工人为改善劳动条件和争取政治权利的运动。明治政府成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工人阶级开始形成。日本政府在推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对广大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同时,作为当时日本资本主义基干产业的纺织等轻工业部门中的私人资本,通过定期合同雇用女工和童工,维持半封建的生产关系,使广大工人处于工资极低、劳动时间长而且毫无权利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日本工人运动开始兴起。广大工人中,尤以纺织女工和煤矿工人的劳动条件最为恶劣,工人如同囚犯被强制劳动。因此,日本工人的反抗斗争最早以这两种工人为中心而展开。早在1869年,生野银矿就发生了工人斗争,1871年又发生了工人暴动。随后,佐渡岛金矿、高岛煤矿、院内银矿、三池煤矿等相继发生矿工暴动。1886年,甲府市纺织工厂的 100多名女工发动罢工,反对降低工资,终于取得胜利。随后,大阪天满棉纺、三重纺织等工厂的女工都相继进行罢工斗争。但当时工人的反抗多半是自发的,无组织无计划,往往采取暴动的形式。这期间,日本工人曾试图组织工会,但被政府禁止。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采取扩充军备的方针,以军需工业为中心的金属、机械等重工业部门迅速兴起,同时近代工人队伍也成长起来。1898年,工厂工人达40多万,工人运动随之高涨。1897年 7月高野房太郎、城常太郎等人组成日本最早的工会组织-工会促进会,呼吁工人组织工会。同年12月成立了铁工工会,次年 4月由铁道公司机务人员组成了日本铁道矫正会,1899年11月,又成立了印刷工人工会。工会促进会的会员由1897年的1200余人迅速增加到1899年的5700多人。尽管有些工会只谋求工人之间互助共济,具有改良主义色彩,但1900年日本政府还是颁布了《治安警察法》,加以镇压。此后工人运动渐形衰退。片山潜、幸德秋水等于1901年 5月20日成立日本最早的社会主义政党-社会民主党,但当天就被政府勒令解散。 由于日俄战争的影响,日本国内物价高涨,人民生活更加贫困,因而激起群众不满,劳资纠纷的次数和参加罢工的人数达到前所未有的最高数字。1906年2月,堺利彦、片山潜等人成立日本社会党,随即在工人运动影响下组织了反对东京电车费涨价等斗争。1907年的经济危机更使工人斗争达到高潮,相继发生足尾铜矿工人暴动(2月)、幌内煤矿工人暴动(4月)和别子铜矿工人暴动(6月)。1907年2月,日本政府强迫社会党解散。随后制造了1908年6月的“赤旗事件”和1910年5月的“幸德事件”,对社会主义者进行大逮捕。幸德秋水等12人于1911年 1月被处死刑。日本到处笼罩着恐怖气氛,工人运动暂时进入称为“严冬时代”的停滞时期。(见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人队伍也不断壮大,到战后已接近300万人。然而工人工资增长远不及物价猛涨,致使劳资纠纷急剧增加。据官方统计,1914年发生50次罢工,参加者7900余人;1917年罢工398次,参加者达5.7万余人;1918年罢工增至417次,参加者达6.6万余人。工人运动也受到被称为“大正民主”的自由主义思潮以及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1918年米骚动的影响,工会数目和会员人数都有显著增加。早在1912年成立的友爱会,本是以“劳资合作”为基调的改良主义工会;但在工人运动影响下,它的活动也很快超越了原来的宗旨,而经常站在罢工斗争前列。友爱会在很多城市设有分会,1918年会员达 3万名,有120个分会。 1919年起,全国又掀起了争取实行8小时劳动制、提高工资和要求承认工会的罢工运动。1921年,以关西地方的重工业为中心,连续发生大规模罢工。同年,友爱会正式改称日本劳动总同盟(简称“总同盟”),成为日本工人运动的核心力量。但是,在政府和资本家的武力镇压下,工人运动中出现了无政府工团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尖锐对立的局面。1922年日本共产党的建立,是日本工人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由于共产党影响的扩大和工人运动的开展,日本政府于1923年6月对日共进行了第一次镇压。9月1日发生关东大地震后,政府乘机以阴谋手段制造了 3起白色恐怖事件:屠杀6000多名在日本的朝鲜人;杀害无政府主义者平泽计七和南葛工会的干部河合义虎等人(“龟户事件”);杀害无政府主义者大杉荣夫妇。这种暴行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怒。1925年,政府在制订普选法佯作让步的同时,公布了《治安维持法》,对工人运动加紧镇压。此时,总同盟内部共产主义者和右翼社会民主主义者的对立尖锐化。同年 5月,左派工会干部被总同盟右派开除后,成立了日本工会评议会(有32个工会,1.25万人),总同盟(留下的有35个工会, 1.4万人)遂分裂为两派。普选法的公布,给组织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机会。早在1924年 6月,以大山郁夫、铃木茂三郎等为中心,成立了政治研究会。1925年 8月,政治研究会、全国水平社、总同盟、日本工会评议会响应日本农民组合的号召,成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筹备会”,但不久就出现分裂,总同盟和日本工会评议会相继退出。其余组织于12月 1日成立了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农民劳动党,浅沼稻次郎被选为书记长,但当天就被下令解散。1926年3月5日成立了劳动农民党,但党内出现了反共派和容共派的对立。同年12月,以总同盟为中心的右派退出劳动农民党,组成社会民众党;浅沼稻次郎等中间派则组成了日本劳农党。于是,劳动农民党以左派为核心进行了改组,大山郁夫当选为委员长。政党分裂直接影响着工会的分裂。在这一时期,政党和工会不但没有很好地组织群众斗争,反而出现了削弱群众运动的后果。1927年日本爆发了金融危机。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又袭击了日本。工人受到工厂倒闭、解雇或欠付工资等严重打击,生活极端困难,因而罢工浪潮此起彼伏。1928年3月15日,田中义一内阁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及其支持者(“三一五事件”)。接着,强令劳动农民党、日本工会评议会和全日本无产青年同盟等左翼团体解散。这不仅给共产党,而且也给工人运动以沉重打击。1929年 4月16日,日本政府又对共产党进行搜捕和镇压(“四一六事件”)。至1930年,工人运动组织主要有日本劳动总同盟、全国工会同盟、日本工会全国协议会(简称“全协”)和全协刷新同盟等系统。 从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日本工人运动仍有所发展,1931年发生工潮2450起,参加者15.4万人;而1937年仅上半年就发生工潮1455起,参加者达18.1万人。“七七事变”后,日本实行法西斯统治,取消一切进步政党和工会活动,工人运动转入低潮。1940年以后,日本法西斯政权解散了所有的工会组织,代之以官办的所谓“劳资一体”、“事业一家”的“大日本产业报国会”。尽管如此,日本工人阶级反对垄断资本和侵略战争的英勇斗争并未停止,1941~1944年还发生了1332起工潮。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工人运动又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战后初期,广大日本工人掀起了维护生活权利的斗争。工会组织发展迅速,到1946年12月,成立了17266个工会,会员达492万人,远远超过战前最高数字。1946年末至1947年初,工人运动发展为反对吉田茂内阁的倒阁运动。“全国官公厅工会协议会”计划于1947年2月1日举行“二一大罢工”,但被美国占领当局下令停止。1950年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后,日本广大工人又展开了反对重新武装日本、反对美国军事基地的斗争。1959和1960年,以工人阶级为核心的日本广大人民,为争取独立、和平与民主,反对修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进行了23次全国统一行动,结果迫使美国总统D.D.艾森豪威尔取消了访日计划,日本首相岸信介也被迫下台。与此同时,工人还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斗争。从1955年起,日本工人每年进行一次春季斗争,这成为日本战后各行各业进行联合斗争的主要形式。7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经济危机频仍,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潮,1947年春季斗争的罢工人数竟达 650万人,显示出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巨大力量。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积极参加工会组织。到1974年,日本工会会员已达1246万人。日本最大的工会组织有日本工会总评议会(简称“总评”,1950年 7月成立)、全日本劳动总同盟(简称“同盟”,1964年11月成立)、全国产业别工会联合(简称“新产别”,1949年12月成立)、中立工会联络会议(简称“中立劳联”,1956年9月成立)。 § 配图 日本工人运动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