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斡脱
释义   蒙古语ortoq(突厥语ortaq﹐意为合伙)的音译﹐蒙古和元朝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徐元瑞《习吏幼学指南》说:“斡脱﹐谓转运官钱﹐散本求利之名也。”又称斡脱为“见圣旨﹑令旨﹐随处做买卖之人”。从成吉思汗时期起﹐蒙古贵族就提供本银﹐委托中亚木速蛮商人经营商业﹐发放高利贷﹐从中坐收高额息银。当时这种官商有“黄金绳缆”(altan arqam i)之称。大汗以及诸王﹑公主﹑后妃﹐都各自设置斡脱﹐获取巨利。斡脱经营的商品中很大一部分是金银珠宝﹑名贵皮毛﹑金锦罗缎等供皇室和贵族享用的奢侈品。蒙古初期﹐高利贷的年息是百分之百﹐次年息转为本﹐又复生息﹐一锭银十年之后竟能本利共合一千零二十四锭。这种掠夺性盘剥当时称为“羊羔息”。蒙古汗廷曾经规定﹐斡脱被偷盗或抢劫而一年之内不能破案﹐由当地居民代偿﹐如不及时赔偿﹐就作为债务﹐迫令纳“羊羔息”。斡脱钱债使许多民户甚至一些地方官吏破产﹐陷入典卖妻孥还不足以偿债的境地﹐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1240年﹐窝阔台汗不得不下诏以官府钱物代还民户和官吏欠下的斡脱钱债﹐总值达七万六千锭。同时取消各地官民代偿斡脱失盗损失的规定。根据耶律楚材的建议﹐规定钱债“子母相侔﹐更不生息”﹐即不论欠债多久﹐全部利息最终不得超过本银的百分之百。蒙哥汗时期﹐曾令孛阑合剌孙专掌斡脱。

入元以后﹐皇室﹑妃主﹑诸王的斡脱不断发展。政府为持有圣旨﹑令旨的官商专立户籍﹐称为斡脱户。元世祖时﹐前后曾设诸位斡脱总管府(至元四年﹐1267)﹑斡脱所(至元九年)﹑斡脱总管府(至元二十年)等机构﹐掌管斡脱事务。尽管由于某些朝臣一再陈述斡脱扰民害政﹐曾经暂时废止斡脱机构﹐但斡脱高利贷商业是元朝官府﹑皇室和诸王妃主剥削收入的重要来源﹐不久便恢复﹐而且扩大了经营范围和权限。斡脱贸易还发展到远洋海外。在地方﹐元政府也前后设有斡脱局﹑斡脱府等官衙。

斡脱商人向元廷和诸王不断贡献奇珍异宝和大批钱物﹐从而得到特殊庇护。元政府为斡脱提供了种种特权。这些官商手持圣旨﹑令旨﹐可以使用驿站铺马(见站赤)﹐官给饮食。他们或携带军器﹐或有官军护卫。货物可以减免课税。行船鸣锣击鼓﹐不依河道开闸时间﹐强行通过﹐动辄殴打守闸人员。办买盐引﹐欺侮仓官。斡脱商人还假公济私﹐夹带私人资金﹐营运牟利﹐发额外横财。斡脱户常常不当差役﹐与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等神职人员享受同等或类似的优待。

追征斡脱钱债﹐对居民为害很大。如果负债人无力偿还﹐便籍没财产﹐甚至断没妻子儿女。大德六年(1302)﹐札忽儿真妃子﹑念不列大王派人在杭州路追征钱债﹐并无负债人花名和欠债钱数﹐只指出三个债务人的名字﹐这三人转而把一百四十余户人家都说成债户﹐空口无凭﹐强行追索﹐造成很大骚扰。这类事屡次发生﹐以致元政府不得不下令制止。由于斡脱钱债导致许多人户破产﹐危及元朝统治秩序﹐元廷也曾下令免除某些居民的债务。但在有元一代﹐斡脱高利贷商业的盘剥始终是官府﹑皇室和诸王榨取人民膏血的手段之一﹐也是造成元代尖锐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5: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