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斛律光
释义

§ 基本资料

南北朝时期地图姓名:斛律光

生卒:515~572

描述: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

籍贯:朔州(治今山西朔州)人

§ 人物简介

电影中的韦孝宽斛律光(515~572) 中国北齐名将。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出身将门。初任都督,善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北齐天统五年(569)十二月,周军围攻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北),断齐军粮道。武平元年(570)正月,他率步骑3万破宜阳周军,再通粮运;周军复攻,他领军迎战,又获胜利,俘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等。二年,率众于平陇(今山西稷山西)等地筑垒,迎战北周骠骑大将军韦孝宽所率步骑万人,大破之,俘斩千计。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三年,北齐后主高纬听信谗言,将其诱杀。

§ 生平事迹

北魏宣武帝斛律光,字明月,生于北魏宣武帝延昌三年(514年),卒于北齐后主高纬武平三年(572年)。朔州(今山西朔县)高车族人。祖大那瓌,为北魏光禄大夫,第一领民酋长,父斛律金,曾为北魏武卫大将军、左丞相。

斛律光出身贵族,少精于骑射,以武艺知名。17岁从父西征,驰马射擒周文帝宇文泰长史莫者晖,被高欢举为都督。曾从北齐世宗高澄射措,见一大鸟,形如车轮,翱翔云间。斛律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鸟坠地乃知是一只大雕,于是人称其为“落雕都督”。

斛律光是北齐的一员勇将,一生戎马,战功卓著。东魏天保三年(552年),北齐文宣帝高洋亲征库莫奚,斛律光从征出塞为先驱。这次出征,北齐大获全胜,俘4000人,杂畜10余万,斛律光以功封为晋州刺史。其后不久又出证北周河南等地,历迁为朔州剌史、并州刺史、尚书右仆射、太子太保,进爵钜鹿郡公。

北齐武成帝河清二年(563年)四月,斛律光率步骑2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今河南济源西北),构筑长城290里,置13戍。河清三年(564年),北周联合突厥进攻北齐晋阳、平阳等地。北周派大将达奚武率军攻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斛律光受诏率步骑3万前往阻击,达奚武闻讯退走,他引兵追击,获2000口而还。武成帝以晋阳遭突厥洗劫,损失惨重,遂命斛律光为司徒北伐突厥,斛律光引兵北上,追击突厥,获马千余匹而还。

其年冬天,周武帝又与突厥相约派宇文护率6柱国12大将军及秦、陇、巴、蜀羌胡所属20万大军进攻洛阳。东伐大军开至潼关,宇文护派柱国大司马尉迟迥等率精兵10万为前锋,围攻洛阳。斛律光受命驰援洛阳,率骑兵万余与周将王雄战于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斛律光临阵射杀王雄,斩首2千余级,尽获其兵器辎重,大胜而还。此战后,北齐武成帝巡视洛阳,以功颁赏,进斛律光为太尉,不久又转为大将军。

大统三年(567年)六月,斛律光父斛律金去世,斛律光袭爵为咸阳王、第一领民酋长,另封武德郡公,迁太傅。

同年十二月,北周发兵围攻宜阳(今河南宜阳),企图阻断北齐通往洛阳的粮道,进攻洛阳。北齐后主高纬武平元年(570年),斛律光奉诏率骑3万救援宜阳,在宜阳附近筑统关、丰化二城,以通宜阳之路。周军围攻斛律光,斛律光挥兵反击,俘获周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斩梁景兴。此后,斛律光同周将宇文宪在宜阳进行了长时期的周旋。为了有效地阻止周军东进,防守宜阳,斛律光在玉璧(今山西稷山县境内)构筑华谷(今稷山县西北20里处)、龙门(稷山县北)二城,接着进围定阳(故治在今山西吉县),在定阳置南汾州。宜阳武平二年(571年),斛律光又在今稷山县北筑平陇等镇戍13所。北周柱国将军抱罕公普屯威、韦孝宽引步骑万余进逼平陇,与斛律光战于汾水之北,斛律光大破之,俘斩千计,被封为中山郡公。不久,斛律光又受命率步骑5万出平阳,攻周姚襄、白亭城戍,皆克之,获县城主仪同三司、大都督等9人,俘士众数千人,又别封长乐郡公。当月,斛律光又击退了北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广略对宜阳的进攻。

斛律光一生几乎与北齐王朝相妯终,身历高欢、高澄、高洋、高殷、高演、高湛、高纬七世。高演即位后纳斛律光长女为太子妃。天统元年(565年),斛律氏被拜为皇后,斛律家旅,举族大庆,以羊车迎斛律氏之祖父斛律金,斛律金却不以为喜,对斛律光说:“我虽不读书,闻古来外戚鲜有能保其族者,女若有宠,为诸贵所嫉,无宠,为天子所憎,我家直以勋劳致富贵,何必借女宠也。”

自此以后斛律光在朝内的地位更加显赫,但好景不长。高纬即位后,北齐王朝内部斗争激烈。高纬执敌后朝政基本上控制在鲜卑人手中。汉族地主冯子综想利用高纬之弟高俨的力量推翻鲜卑统治。武平元年(570年)高纬又依仗斛律光杀死冯子综。至此,朝廷内部鲜卑贵族与汉族官僚两大集团的斗争日趋尖锐,高纬为了缓和矛盾,起用了汉族地主祖珽作尚书右仆射。祖珽上任后,首先把矛头对准了斛律光。

斛律光在汾州抗击北周,屡建功勋,武平二年(571年),援救宜阳获胜后,朝廷命解散部众。斛律光以部属多有功勋,末予慰劳,便令散兵,于是抗命不从,并带兵回邺。高纬闻讯很是不快,派人召斛律光入朝,宣慰士兵,令其解散。此后斛律光与高纬之间遂有了间隙。北齐后主高纬斛律光恃其功勋地位全不把汉人祖珽放在眼里,骂祖珽为“多事乞索小人”。斛律光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不知,乘马过其前。斛律光大怒,对人说:“此人如此大胆。”后来祖珽在内省议事,声音高慢,斛律光闻知又大为发火。祖珽察知斛律光对己不满,于是贿赂斛律光从奴问之,奴曰, “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大将军穆提婆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齐帝高纬赐提婆晋阳粮田,斛律光说:“此田神武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这样穆提婆、祖珽都与斟律光结怨。

斛律尤本性俭约,不好声色,不贪权势,治军虽暴,但自从军以来,未尝失律,深为邻敌所慑惮。武平四年(572年), 北周勋州刺史韦孝宽使反间计,散布谣言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又日:“高山不推白崩,槲树不扶自竖。”写成文字,令间谍在邺城散发,祖珽又趁机曰:“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穆提婆闻知遂告其老母令萱(是为女侍中),令萱遂与祖珽为谋。祖珽让妻兄郑道盖上奏齐帝,祖珽又为帝解其语说:“百升者,指斛也,盲老公为臣也,饶舌老母,似指女侍中陆令萱,并且斛律光累世大将,明月(斛律光)声震关西,丰乐(光弟斛律羡)威行突厥,女为皇后,男尚公主,谣言甚可畏啊。”时丞相府佐封土让又上奏:“光前西讨还,敕令散兵,光引兵逼帝城,将行不轨,事不果而止。家藏弩甲,若不早图,恐事不可测。”。于是高纬、祖珽秘谋趁斛律光朝见之机杀之,时年58岁,不久尽灭其族。

斛律光戎马一生,累立战功,是北齐的元勋,但最终在朝廷内争中含冤死去。

§ 人物评价

周武帝评价斛律光齐后主高纬自毁栋梁,朝野为之痛惜。而周武帝得到斛律光被害消息极为高兴,下令大赦境内,于公元577年发兵长驱攻入邺城,灭了北齐。他下诏追封斛律光为上柱国 、崇国公,并指着诏令对众人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他戎马一生,累立战功,是北齐的元勋,但最终在朝廷内争中含冤死去。

§ 著名战役

宜阳、汾北之战

北周天和四年(北齐天统五年,569年)九月至六年六月,北齐太傅斛律光等率军于宜阳(今属河南)、汾北(今山西乡宁以北)击败北周军的作战。金戈铁马天和四年八月,北齐将独孤永业攻扰周边,北周人杀孔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守将能奔达以城降北齐。九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命齐公宇文宪与柱国李穆等率军击北齐,筑崇德等五城后围攻宜阳,并断绝宜阳粮道。五年正月,北齐派斛律光率步骑3万救宜阳。虽屡破周军,但未解宜阳之围。与周军对峙10旬,乃筑统关、丰化(均在今河南宜阳境)二城,以通宜阳粮道而还,斛律光退走时,周军追击,被斛律光纵军击败。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梁景兴等被俘。十二月,斛律光自平阳进抵汾北,筑华谷、龙门(今山西河津西)二城,与韦孝宽对峙,并进围定阳(今山西吉县)。字文宪闻讯,即解宜阳之围,驰救汾北,宇文护亦出屯同州(今陕西大荔),与之呼应。六年正月,斛律光在汾北筑13城,拓地500余里。韦孝宽自玉壁发动攻击,为斛律光所败。三月,北周宇文宪自龙门渡河,攻拔北齐军新筑之五缄,迫使斛律光退守华谷。为策应汾北,北齐太宰段韶、兰陵王高长恭率军下南抵御北周军,攻克柏谷城(今河南宜阳南)后返回。四月,北周将宇文纯攻拔宜阳等9城,斛律光率步骑5万救之。六月,宇文护命参军郭荣增援宇文宪,被段韶袭破,齐军遂包围定阳。段韶急攻未下,遣高长恭选精兵千余,埋伏定阳东南涧口,以防守将杨敷突围出走。不久,城中粮尽,援军滞留不进,杨敷等于夜间突围,遭高长恭伏击大败。北齐军占领汾州和姚襄城(今山西吉县西北黄河东岸)。这时,宜阳等九城仍被北周军占领,斛律光与北周军在宜阳城下交战,取北周建安(今河南宜阳西)等四戍,俘千余人而还。

§ 历史故事

古长城高纬杀斛律光自毁长城

敕勒川,天山下,天似穹窟,茫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千古名曲就是斛律光在高欢大败于周军之后为安慰高欢用鲜卑语唱出,听得高欢当时涕泪横流。

斛律光南北朝时期北齐名将,平生为高家打过无数恶仗,又帮助高纬坐稳帝座。但不贪权势,不懂交结高纬的宠臣穆提婆和祖珽。两个人于是同上谗言劝高纬杀掉他。高纬性怯,不敢诛杀如此重臣。祖珽给他出主意:“赏赐斛律光一匹马,说明天一起游猎东山,他一定来谢恩。”

斛律光来到凉风堂,高纬卫士刘桃枝从后击其后脑,斛律光不倒,回头说:“你们常常干这样的事,但我到死也不干对不起国家和皇帝的事。”刘桃枝和三个大力士用弓弦勒在不做丝毫抵抗的斛律光脖子上,勒死了一代名将。

周国周武帝听说斛律光死了,齐国自毁长城,高兴得全国大赦。

§ 相关文章

冷兵器中国冷兵器时代十大勇将

在冷兵器时代,两军交战都是肉搏上阵,因此涌现了不少以英勇著称的斗将,武将的个人战斗力虽然没有小说中写的那么夸张,一般也不是左右战局的关键,但还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有句俗话这么说嘛:“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所以我在中国古代史上选择了十个个人认为非常英勇的名将,以资闲谈灌水,有关公战秦琼之嫌(两人都没写),不合理的地方还请见谅。当然勇将远不止这十人,还有如英布,李广,马援,马超,关羽,萧摩诃,韩擒虎,秦琼,尉迟恭,周德威,李存孝,王彦掌,岳云,李文忠等人可以与此十人一较高下。 象演义里李元霸把各路反王180万杀的只剩60万,那样的就不算了,以正史为据。

所说之人全是秦以后的人物,因为以前没有骑兵,近身肉搏的都是步兵,而当将军的一般都是站在战车里,指挥倒是不错,不过打起来行动不便,混战时很难体现出他们的个人武力,秦以前武力强的大多体现在那些刺客身上了。而骑兵出现后,一般名将骑的都是宝马,灵活迅捷,他们自身武功高强,胆子又大,作战风格彪悍拼命,混战当中杀伤力很大。再看这些勇将的经历,基本上都是擅用奇兵,不拘泥兵法,率小股部队经常能上演以弱胜强的翻盘好戏,他们的部队灵活机动,来去如风,善打奇袭。做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这些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但大多数都不适合作为一个势力的总指挥,战略和政治上的都头脑较差。

狄青十.面涅将军--狄青

字汉臣,山西汾阳人。非常有传奇色彩的北宋名将,演义里经常出现,就是《杨家奖》《呼家将》里的平西王。

狄青16岁代兄受过充军,开始行伍生涯。仁宗在位时,李元昊西北称帝,建立西夏。狄青被派去援边,成为一个下层军官,狄青的辉煌从这里开始了。打仗时狄青向来都是身先士卒,骁勇强悍,由于狄青相貌俊秀文弱,所以他仿效兰陵王,每次上战场他都是披头散发,戴着一副青面獠牙的面具,一马当先的冲入敌阵所向披靡,西夏人都以为是天兵下凡,想想这样的场景,确实够令人神往。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仍旧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后来狄青受得范仲淹赏识,逐渐高升。范仲淹授之以《左氏春秋》,并对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狄青发奋读书,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后来仁宗劝他洗去充军时脸上刺的字,但是狄青答仁宗“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因此被称为“面涅将军”。

广西侬智高反宋,连败宋朝多次征讨,当时已经是枢密副使的自告奋勇,仁宗金銮殿亲自为他饯行,狄青到了广西整治军纪,鼓舞军心大胜侬智高,班师后官至枢密使,相当与全国总司令。

宋朝是文人治国,包括高级军事将领都是书生。从普通士卒到枢密使狄青是第一人,完全靠的是狄青的勇武拼出来的。狄青不仅战功累累,长于用兵,并且为人谨慎,人品也是非常好的,武将里很难得。最终还是受满朝猜忌最后被贬郁闷而终。

武勇:7 影响:8 功绩:8

九.千古奇冤--苏烈苏烈字定方,冀州武邑人。小说里颠倒黑白,把他设定为反角,为人阴狠反复,就是杀罗艺,罗成父子那位,而且和苏家和罗家是苦大仇深,恩怨纠葛了几世。其实苏定方不论武功战绩品行都远胜于小说里很多英雄,为唐朝解除突厥威胁立下汗马功劳,是一位外战英雄。

苏烈少时以勇猛闻名,十五岁随父上战场,原来是窦建德的部下。后来李唐。630年时他随李靖突袭东突厥,以200骑兵杀得颉利可汗狼狈逃窜。656年苏定方从跟随程知节(就是程咬金)征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苏定方数次献破敌良策都未被程知节听取,唐的大部队与西突厥四万精兵遭遇时不支,又是苏定方率500骑兵冲入敌阵,十荡十决杀退敌人,不过这次西征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次年闰正月21日,苏定方升伊丽道行军总管,相当与军区司令,率领万余唐兵和回纥兵组成的混合军团征讨贺鲁。打了几次胜仗后,这一万人的部队到了曳咥河西,贺鲁率10万十姓兵将他们包围。苏定方命步兵持矛环据南原,自率骑兵列阵于北原。西突厥军三冲南原未逞,苏定方率骑兵乘势反击,大败西突厥军,追击30里,斩获数万人。接下来前进的途中天降大雪,苏定方说服部众昼夜兼程,继续追歼,在双河时与南路唐军会师又长驱200里,直抵金牙山贺鲁牙帐,把西突厥的老窝都端了,歼敌数万。又派了一个支队继续追击逃亡的贺鲁父子,最终生擒贺鲁。后来都曼率所部及疏勒、硃俱波、喝般陀三国叛乱,又是苏定方率军1.3万人昼夜奔驰300余里击败并迫降都曼,平定葱岭以西。

后来又在奉命救新罗征讨百济,率大军从山东渡海,一路杀将过去,百济倾国而出都无法抵挡,最终苏定方又迫降国王,王公大臣一并全部俘获,这期间百济曾借来日本援兵,同样又是让苏定方杀得大败而归。

苏定方驰骋疆场数十年,从西域到东北转战数千里,攻必克战必胜,哪里有威胁就朝哪奔,就是祖国河山最坚定的守护者,最锐利的国家机器;不仅英勇盖世,而且其品行也值得称道,跟随程咬金时,一次受降中程把投降的屠杀干净,财物洗劫一空,之前苏定方苦劝程咬金而未果,分赃的时候苏定方坚持不取一文。苏定方平定各地,从不以征服者自居,通道路、修桥梁、置驿站、赈贫穷、问疾苦、划疆界,让当地尽快恢复秩序,还把奴隶主抢夺的牲畜财务物归原主,因此好多少数民族都主动依附唐朝,此乃真英雄,因为小说却遭后世唾骂,真是冤呐!

武勇:7.5 影响:7 功绩:9

八.落雕都督--斛律光石像-弯弓射雕斛律光,敕勒族,字明月,朔州人,北朝北齐名将。斛律光出身将门,其父斛律金是齐的大司马,还封为郡王,《敕勒歌》就是斛律金唱出名的。斛律光马面彪身,神爽豪杰,不善言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17岁时随父征周就大显神勇,射倒并生擒宇文泰的长史莫孝晖。546年,高澄至晋阳打猎,斛律光一箭射中一只大雕之颈。高澄取而视之,大加赞赏,当时称他“落雕都督”。

斛律光归入北齐以后屡次击破北周军队,,564年时北周,突厥二十万联军攻齐,在太和谷斛律光与敌军遭遇,北周军队溃退,大将王雄冲入斛律光阵中要和他单挑,斛律光一时左右皆散,他只剩下一奴一矢,王雄持槊和他相隔丈余,对他说:“吾惜尔不杀,当生将尔见天子。” 斛律光一箭正中王雄额头,王雄死后,斛律光趁势掩杀过去,斩3000余人。570年周大军围宜阳,斛律光率三万步兵解围,在定陇与周军遭遇,斛律光身先士卒,英勇出击,击溃敌人。不过这次斛律光并没有解围,对峙一段时间后退走,宇文宪率5万周军追击,斛律光纵骑反击,俘宇文英等。宇文宪又令宇文桀等率步骑3万拦击,斛律光大破之,斩梁景兴,获马千匹。同年12月,斛律光自平阳率步骑5万进抵汾北,筑平陇等13座戍镇,击败北周名将韦孝宽等,俘斩周军数以千计。

斛律光英武可畏,屡立战功,并且为人也算谨慎,最后还是因为韦孝宽用间,被后主高纬杀害,后不久北齐就被周灭了,周武帝宇文邕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并指着诏书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武勇:7.5 影响:6 功绩:6

七.单骑退胡--史万岁史万岁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隋朝开国四大名将之一,少时英武,长于起射,好读兵书。15岁时史万岁就随父参加北周伐齐之战。两军将战于芒山,史万岁观察周围形势后,命部队马上撤退,随后周军果然大败,有了未卜先知的名声。杨坚称帝不久,大将军尔朱勋谋反被杀,他受牵连被发配至敦煌为戍卒。开皇三年,秦州总管窦荣定击突厥,他至辕门自告奋勇。当时双方绝对一战定胜负,突厥派了个猛将上来挑战,史万岁一出马便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军大惊,不敢再战而退,于是授上仪同,兼车骑将军。史载的这种单挑定胜负可是非常罕见的,就凭此战,史万岁就够资格称为勇将了。

后来史万岁又参加了灭陈之战,隋朝统一天下以后,江南很多豪族造反,开皇十年,史万岁带领2000兵马从浙江金华一带进击,转战千里,经历大小700多战,击破判军无数。开皇17年,云南的少数民族首领爨翫反隋,他再次转战千里,攻破三十多个部落,俘获二万多人,迫降爨翫。开皇20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境,史万岁和汉王杨谅从马邑出击,与突厥军遭遇于大斤山,达头可汗知道是史万岁带兵后,慌忙领兵撤退,史万岁带领一队骑兵追击俗话百里,大破敌军,斩获数千。

史万岁南征北战,功劳很大,不过太耿直了,在政治上也是一老粗,带兵时不管理营伍,当兵的都很随便,晚上也不设防,因为敌人惧于他的威名,也没人敢进犯。杨素进谗言于杨坚要降罪于他,史万岁还不知趣的给将士请功,“将士有功,为朝廷所抑”言辞激烈,顶撞了样杨坚,气得杨坚让武士们一起上去把史万岁暴杀于朝堂,死得惨啊。《隋书》云:“万岁实怀智勇,善抚士卒,人皆乐死,师不疲劳。北却匈奴,南平夷,獠,兵锋所指,威惊绝域。论功杖气,犯忤贵臣,偏听生奸,死非其罪,人皆痛惜,有李广之风焉。”

武勇:8 影响:6 功绩:7

六.天下奇男子--常遇春常遇春字伯仁,回族,安徽怀远人。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常遇春,而历史当中的他是明朝开国六王之一,战功仅在次于徐达。1355年,参加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破集庆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

在1356年2月,采石矶大战中,元兵守将蛮子海牙借地利击退义军的数次冲击,这时常遇春乘一艘小船,左手持盾,右手挥戈冒着乱箭直冲而上,冲到跟前时一跃而上,刺死守矶头目老星卜喇,左冲又突如入无人之境,这时义军一涌而上击溃蛮子海牙部。这一战常遇春名声大振,此谓常将军力拔采石矶,采石矶现在有一个“大脚印”的景点,据说是常遇春登岸时用力过猛留下的。

1357年,攻宁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婺州等城。随朱元璋军救援安丰的刘福通,到达时吕珍已杀死刘福通,率兵据守,朱元璋左右军都战败,常遇春横击其阵,三战三胜,俘获兵士马匹无数。

1363年秋,朱元璋在鄱阳湖与陈友谅的60万大军进行了一场持续36天的大决战,此战之惨烈,双方投入力量之大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这一战,朱元璋麾下诸多勇将都名载史册了,常遇春与众将奋勇作战,呼声震天动地,无不以一当百。陈军占据上游,军船大而坚固,装备精锐,朱军的船小而灵活,双方相持,难解难分,一次朱元璋乘的船搁浅,陈友谅手下勇将张定边直冲到朱元璋船边,形式十分危急,这时常遇春一箭射死张定边,然后又用自己的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但是自己船却搁浅了,他乘败退下来的船只再战,转战三天,朱军以火攻陈军船只,湖水被映成红色,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陈友谅死于乱箭之中。这一战扭转了局势,朱元璋一跃成为群雄之首。

1367年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率二十五大军北伐,要彻底推翻元朝,大军从安徽一路打到元大都(现在的北京),北伐期间,在洛阳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冲入敌阵,一箭射死起前锋大将,麾下士气大振,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后在夺取大都后西进与元猛将扩廓帖木儿(就是赵敏的哥哥王保保)军进行了艰苦的搏战,平定山西,陕西。元军反扑大都,常遇春又回救大都,向北追击敌军千余里,为了覆其巢穴,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内蒙古多伦县西北),顺帝逃奔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从上都凯旋归来的途中暴毙于军中,年仅40岁,按《倚天屠龙记》的说法是张无忌给治的折了一半阳寿。

常遇春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一生从未败北,被誉为“天下奇男子”。他曾自负地说:“我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军中送他一个绰号叫“常十万”。朱元璋评价常遇春“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武勇:8.5 影响:8 功绩:8.5

五.白衣神箭--薛仁贵薛仁贵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善骑射长成务农武艺高强,善骑射。

唐贞观末年时要远征高丽,644年,薛仁贵参加了张士贵(又是让小说冤枉的好人)的部队,张士贵部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枪匹马前往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余众,救君印回营,第一次出手就勇冠三军。

645年4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不断击败高丽守军,6月,至安市,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时,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立奇功,穿上与众不同的白衣白甲,手持方天戟,腰挎两张弓(装酷)大呼陷阵,高丽将士纷纷倒伏,杀开一条血路。唐军随之继进,高丽军被打得大败。这一战看的李世民也非常高兴,回师时道:“不喜得辽东,喜得虎将”。

高宗在位时薛仁贵屡次击败高丽,契丹人。661年,以前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薛仁贵率兵赶赴天山,回纥九姓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先选数十骁骑挑战,他张弓连发三箭,射杀三人将,其余人慑于神威全都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回纥大败,所降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败众,擒其首领兄弟三人,军中遂有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后薛仁贵因败给吐蕃人以及在任时因违法而被数次免职,最终又被朝廷起用,682年,突厥阿史那元珍反唐,他率兵出击,在云州遇敌。敌方问:“唐将为谁?” 曰:“薛仁贵。”突厥人惊问:“ 我们听说薛将军流放象州已死,怎么可能复活了?”仁贵摘下头盔,突厥人大惊,下马罗拜后逃跑。仁贵追击,斩首万余级,俘2万余人。

薛仁贵作战勇猛,并且善用奇兵,屡败北方各族,还曾任安东都护数年管理朝鲜一带,理政才能也是不错的,不过杀戮过多,做官又玩忽职守,纵容手下,与演义中的人物相比武功并无多少夸大,人品则显不足。

武勇:9 影响:8 功绩:8.5

四.马踏匈奴--霍去病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著名的少年英雄。霍去病的母亲是卫青的姐姐卫少儿。卫少儿的妹妹子夫做了皇后,霍去病也是皇亲国戚了。最初就因为裙带关系而得到刘彻宠信才被重用。他虽年少位尊,但精于骑射,为人少言寡语,胆气内藏,敢做敢为。刘彻想教他兵法,他答:“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为他建造府邸,他回答:“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元朔六年 (前123),17岁时霍去病随卫青第一次出征匈奴,这是汉武帝反击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他率800骑兵甩开大部队数百里寻歼匈奴,歼敌2000余人人,其中包括许多贵族,活捉了单于叔父罗姑比。第一战就有如此战绩,未及弱冠的霍去病就被封为冠军侯。

两年后19岁的霍去病晋升骠骑将军,率一万骑兵出陇西,越过乌戾山,讨伐脩濮,渡过狐奴河,历经五国,转战六天。在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后,同匈奴兵短兵相接,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灭金甲,活捉浑邪王的儿子和相国、都尉,歼灭敌人8960人,缴获休屠王的祭天佛象,汉军损失十分之七。同年夏,为进一步歼灭匈奴有生力量,完全控制河西走廊,汉武帝令霍去病与合骑将军公孙敖共出北地郡兵分两路攻打匈奴,霍去病则率军向前深入,与公孙敖失去联络后,越过居延泽,到达祁连山,俘获酋涂王,投降者2500人,斩杀30200人。捕获五位小王和五个小王的母亲、单于阏氏和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63人,而汉军的损失不过十分之三。这一战让匈奴人非常惧怕:“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河西之战期间,汉武帝特地从京城送来一坛美酒,霍去病没有独自享用,而是将酒倒入泉水中,让全军将士饮用,后来,此泉就称为酒泉,那个地方就是现在的酒泉。

同年秋,匈奴内部闹矛盾,浑邪王和休屠王想投降汉廷,刘彻为防不测,便派霍去病率军前去迎接。霍去病领兵渡过黄河,与浑邪王远近相望。浑邪王部将看到汉军,许多人不想投降了,纷纷逃遁。霍去病飞马跑进匈奴军营与浑邪王相见,斩杀想逃跑的士兵八千,又命浑邪王乘驿车去面见武帝,自己则率4万降兵返回长安。匈奴人元狩四年(前119) 春,刘彻想彻底消除匈奴的威胁,命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另有步兵和运输部队共几十万人同击匈奴。汉军原计划全部由定襄出发北进,以霍去病攻单于主力。后从俘虏口供中得知单于在东部的错误消息,即改变原部署,卫青仍出定襄,霍去病则东出代郡。他率部出塞,翻过祁连山,穿越大漠北进2000余里,与左贤王部遭遇,俘获匈奴头王、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歼敌7万余人,从此匈奴无力还击远走西方。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以祭天,禅姑衍山以祭地,至瀚海(今俄罗斯之贝加尔湖)而还。前117年,23岁的霍去病病势。天子悲悼,举国凭吊。武帝调发属国铁甲军,列队从长安直到茂陵,给他修坟墓,墓的外形象祁连山。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可能因为年幼,霍去病还是比较骄横的,不体恤士卒,而因私怨射杀李敢更是其一大污点。不过霍去病的光辉是无法掩盖的,戎马生涯短短几年,却彪炳汗青,赶走匈奴对后影响深远其作战神勇,加上所部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六战匈奴全胜,每次都是纵横数千里深入敌营,横扫大西北。

武勇:9 影响:9.5 功绩:9.5

三.悼武天王--冉闵 悼武天王-冉闵

冉闵为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另一说养子),当时是叫石闵,身长八尺,有谋略,勇力绝人,在石虎麾下他打仗就非常勇猛。

石虎死后,冉闵逐渐掌握了兵权,先后立了两个傀儡皇帝,石遵,石鉴,350年,他囚禁石鉴,复冉姓,改回汉人装束,不久,冉闵就杀了石鉴,在邺城称帝,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

称帝前冉闵就下达“杀胡令”,汉人进献一个羯人首级者,文官升三级,武将拜牙门将军。冉闵执政期间,汉人与胡人多年的积恨彻底爆发了,北方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羯人的行动,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被屠杀,一时间是血流成河,仅邺城几天内就堆积了二十多万的首级。而汉人里长的比较象胡人那样高鼻梁,胡子多,皮肤白的也倒霉了,尤其在山西南部不少汉人也被误杀。其他少数民族冉闵也都要赶他们回原居住地,路上也死的十之八九,这场浩劫,羯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已经不复存在,其他不少胡人也遭受毁灭性打击。

冉闵这么排斥胡人,胡人自然十分恐惧,都联合起来和他作战,在位的三年间,无时不与众胡军打仗。,其中鲜卑人就是他的克星。因由于生产力量太少,粮食不足,冉闵常率部在常山、中山等郡中搜粮。前燕王慕容俊派名将慕容恪率十四万大军前往围剿。352年4月,两军在廉台一带交战,。冉闵所部仅有万余人,但都是精锐步兵,而且冉闵平时善待体恤士卒,士卒都愿为他效死力,所以初始十战皆胜。但慕容恪不愧为当时的名将,他先挑选出5000骑射手,用铁链将他们的战马相连作为秘密武器,这就是著名的拐子马铁浮图了,再以自己的大旗引诱冉闵出丛林进攻,冉闵果然亲自率军攻向慕容恪。胡人当日早上,冉闵左手持双刃矛,右手持钩戟,骑着著名的朱龙宝马,一马当先向燕军的中军大旗杀去,一路斩杀燕军300多人,至逼慕容恪。此时燕军的连环马军开始从两侧夹击,魏军大败。燕军将冉闵重重包围,冉闵仍然杀出一条血路,向东逃出二十多里时,日行千里的宝马朱龙突然倒毙,冉闵于是被擒。

冉闵被押去见慕容俊,慕容俊责问他:“汝乃奴仆下才,怎得妄自称帝??”冉闵反问:“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慕容俊大怒,抽了他三百鞭,不久,斩冉闵于遏陉山。据说冉闵刚死,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中原大旱,五月不雨直至于十二月,慕容俊很害怕,祭祀冉闵,追谥闵为悼武天王,当日即大雪过膝。

正史对冉闵评价不高,把他描述成一个屠夫式的人物,有失公允。当时是中国古代史上黑暗的一段历史,东晋士大夫贪图享乐,偏安一隅,而无胡乱华,对汉人欺压已久,冉闵灭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冉闵为中华文明的延续还是有一定贡献的。当然,残暴,排斥异己的政权是无法立足的。其实他和项羽是非常相似的,同样的勇猛,同样有军事才能而无政治头脑,同样深得士卒爱戴而,同样对敌人残忍,最后的结局也是被困而没有成功突围。

武勇:9.5 影响:7.5 功绩:6

二.天纵神威--杨再兴杨再兴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据说是杨业后人。从小就被他的神勇所震撼,武力之高让人难以置信。杨再兴本来是流寇曹成的手下,这支民间武装以前自愿受宗泽节制,宗泽死后,脱离了宋军,流窜到江淮一代成为游寇,到处抢掠。岳飞奉命剿贼,杨再兴先后杀了岳飞的第五将军韩顺夫和岳飞弟弟岳翻,最终被俘。岳飞爱惜他是个人才把他收留了,成为岳家军的骨干。这样的草莽英雄桀骜不驯,但是最重情义,收服后肯定忠心耿耿。之后杨再兴为岳飞破伪齐立下大功。

绍兴十年(1140),金国撕毁盟约进攻南宋,七月初八,兀术(完颜宗弼)率一万五千铁甲精兵(又是拐子马,铁浮图,冲击力很强)进攻郾城,受到了岳家军的顽强的阻击,杨再兴单枪匹马杀入敌阵想活捉兀术,不过没找到,一杆银枪连挑数百人,负伤几十处才冲回来,往来敌阵自如,其气势逼人,杀得以彪悍著称的女真人闻风丧胆。最后金兵受阻退兵。

五日后,杨再兴率三百骑兵的小分队巡逻到临颍县小商桥时遭遇兀术十二万大军(就是小说里杨再兴误走小商桥,描写更夸张)。杨再兴无所畏惧,率这三百人冲入敌阵,杀死敌人2000多,刺死万户长撒八孛堇,千户长与百户长等大头目100余人,最终杨再兴和王兰、高林等裨将及三百骑兵全部阵亡。其时金兵箭如飞蝗,杨再兴身上小每中一枚敌箭,就随手折断箭杆,继续杀敌,尤如天人降世,神威凛然,最后马陷泥中,这才壮烈殉国。金兵焚烧他的尸身,竟烧出铁箭头二升有余。杨再兴战死疆场,马革裹尸,其悍,其勇是震撼人心的,此一战令无数后人扼腕,却打出了华夏男儿的气概,真是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无敌气概!

武勇:10 影响:7 功绩:7

一.悲情霸王--项羽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项羽第一应该没什么疑问吧。项羽是武将世家,祖上是楚国大将项燕,他身长八尺有余,力能举鼎,天赋过人。少时书剑都没学成,他叔父项梁责备他,他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不过后来也是浅尝既即止,这些大家是知道的。

体现项羽英勇的主要是巨鹿,彭城,垓下三战,前两战体现了项羽卓越的军事天才和英勇气概,而垓下一战则造就了千古悲情的西楚霸王。

巨鹿之战,项羽杀掉主将宋义,率五万义军渡河救赵,破釜沉舟,烧掉营垒,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表与秦军决战之心。一到巨鹿就包围王离,九战九胜,大败秦军三十余万,斩苏角,擒王离,逼涉间自尽。此一战一举扭转天下局势。当时各路诸侯大军已经到了巨鹿城下,但是畏惧秦军都不出战,只是作壁上观,看到楚军骁勇果敢,无不以一当十,呼声震天,使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只是最后才追杀了一些秦军的残兵败将。完胜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诸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那时的项羽真是意气风发啊。

再说彭城之战。刘项兄弟反目,刘邦借项羽杀主之罪名率五十六万联军攻占楚都彭城,闻讯后项羽又一次展现了他他的军事天才,他亲率三万精兵回救彭城,晨时开始进攻,中午即大破联军,将刘邦所部挤压于谷水、泅水之地。联军自相践踏,被楚军斩杀10余万人,联军余部溃退,项羽又追至睢水,再歼联军10余万人,联军尸体塞满河道,睢水为之不流,楚军将联军重重包围,因风沙骤起刘邦乘才得以逃脱,其父及妻吕雉却被楚军俘获。

以后项羽缺乏战略和政治头脑就显现出来了,约刘邦单挑决天下,然后又放了太公吕后,与刘邦和议,划界鸿沟。项羽依约东归。刘邦却听从张良、陈平之劝,越过鸿沟,追项羽于阳夏,并邀韩信、彭越共40万大军与10万楚军决战于垓下,结果项羽中韩信的十面埋伏,被围垓下,夜闻四面楚歌,此时的项羽真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面对美人虞姬,思念骏马骓,有了千古绝唱《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羽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歌毕,虞姬为了能让项羽成功突围,拔剑自刎。项羽骑着他的乌骓马,乘夜率800骑突围南逃。刘邦天亮以后,汉军有所察觉,刘邦派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项羽走到阴陵迷失道路,陷入大泽。到了东城,仅剩28骑。面对汉军,项羽自知难逃厄运,激发了项羽举世的英勇,他对28骑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他又对属下说:“吾为公取彼一将”,项羽大喝上前,所向披靡,果然斩一汉将,他们突围出去后,杨喜追项羽,项羽嗔目大喝,杨喜人马俱惊,后退数里。后来项羽再次为汉军包围,项羽率军再次杀入汉军,再斩一都尉,杀百余人,又突围逃到乌江。这时乌江亭长备好渡船催他渡江了,亭长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把将乌骓马送与亭长,令部下下马和汉军肉搏,项羽又杀敌数百,身重十数伤,看见汉将吕马童,对其说:“你是我的旧部,我听说刘邦悬赏千金,封万户买我的头,我就送你个人情吧。”于是自刎而死,年仅31岁。汉军抢夺项羽尸体自相残杀者数十人,最后王翳等五人分了项羽的尸体,都被封侯。

项羽英勇无敌,战术指挥上的造诣也是很强的,如果作为一个将军,如果生在汉武之时,想必起所建功业也可以与卫青,霍去病相媲美。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他刚愎自用,在战略上短视和,在政治上幼稚,却做在了统帅的位置,与老谋深算的刘邦争天下,注定会是个失败者。

武勇:10 影响:10 功绩: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