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宏男
释义

§ 简介

李宏男,195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1987年和1990年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1990年至1994年分别在大连理工大学土木系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与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现任沈阳建工学院土木系主任。兼任具有较高威望的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会副主任,核心期刊《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等4个学报的编委。还在国内外多种学术组织任职,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辽宁省选为结构工程学科惟一一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首批沈阳市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 从事专业

多年来李宏男一直从事结构抗震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创结构多维抗震理论与设计方法,提出多维地震动随机模型,提出“结构多维随机振动的振型加速度法”,与导师王前信研究员共同提出大跨度输电塔体系的抗震计算理论,创造性地开展了房屋结构质量的动态检测及其工程应用、结构减震控制等多个领域内的前沿课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持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工程结构的实践中。多次到国内外大学讲学,18次参加国际会议并进行访问,1998年作为大会主席成功地举办了“第五届结构工程青年专家研讨会”。两次到美国做访问教授。撰写了120余篇学术论文,著作 4部,论文被引用70余次。多次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多项成果被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李宏男,男,1957年8月29日生,现任土木水利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历:

1978.10-1982.7: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1985. 9 -1987.6: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生, 获硕士学位;

1987.10-1990.7: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博士生, 获博士学位。

国内工作经历:

1990.10-1992.7: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82.7-1985.8: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教师;

1994.8-2001.9: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教授,历任副系主任, 系主任, 研究所所长。

2001.9-现在: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结构健康监测与控制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外工作经历:

1992. 7 -1994.8:美国费吉尼亚理工学院与州立大学,博士后;

1999.10-1999.11: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 访问教授, 合作研究;

2000.10-2001.8: 美国费吉尼亚理工学院与州立大学,访问教授.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2. 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会 副主任;

3. 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建筑结构学报》编委会委员;

4. 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工程力学》编委会委员;

5. 国际高层建筑与城市住宅委员会 成员;

6.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理事;

7.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分会 副理事长;

8.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 常务理事;

9.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控制分会 副理事长;

10. 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 委员;

11.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耸结构专业委员会 委员;

12.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 副理事长;

13.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研究领域:

多维地震动、结构多维抗震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结构多维随机振动理论、房屋结构质量的动态检测及其工程应用、大跨越输电塔体系的抗震计算理论、结构减震控制、重大工程健康监测与损伤评估等。

正在承担的研究课题:

高层建筑多维地震反应分析与智能控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大跨越高压输电塔体系抗震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资助项目;

高层建筑利用TLCD减震的智能控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小城镇建设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叠层钢板橡胶垫基底隔震建筑研究, 辽宁省建设厅科技项目;

结构健康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辽宁省建设厅科技项目.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结构抗震理论与实验

高层建筑多维抗震分析

结构减震控制

重大工程健康监测与损伤评估

出版著作和论文:

著作:

建筑抗震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结构多维抗震理论与设计方法,科学出版社,1998年。

结构健康监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结构振动与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论文:

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16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

1.Li, Hongnan, Wang, Su-Yan; Song, Gangbing; Liu, Guanglei. Reduction of seismic forc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with newly constructed additional stories including friction layer and damper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4, 269(3-5): 653-667 (SCI,EI收录)

2.Huo Linsheng, Li Hongnan. Torsionally Coupled Response Control of Offshore Platform Structures Using Circular Tuned Liquid Column Damper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4, 18(2): 173-183 (SCI,EI收录)

3.Li, Hong-Nan , Jia, Ying; Wang, Su-Yan.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reduction for multi-modal seismic responses of high-rise structures by tuned liquid dampers. JVC/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04, 10(7): 1041-1056 (SCI,EI收录)

4.Li Hong-Nan, Sun Li-Ye and Wang Su-Yan. Improved approach for obtaining rotational components of seismic mo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04, 232(2): 131-137. (SCI,EI收录)

5.Li Hong-Nan, Li Dong-Sheng and Song Gang-Bing. Recent applications of fiber optic sensors to health monit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4, 26(11): 1647-1657. (SCI,EI收录)

6.Li Hong-Nan, Zhang Jing-Wei and Liu Li. Seismic behavior of insulated hollow-brick cavity walls using quasi-static experimentation, Hongnan Li, Jingwei Zhang and Li Liu,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xperimental Mechanics, 2004, 44(4): 396-406. (SCI,EI收录)

7.Hongnan Li, Li Sun et al. Modal combination method for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of tall structures to multi-dimensional excit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2004, 13(4): 245-263. (SCI,EI收录)

8.Li Hong-Nan , Yin Yong-Wei , Wang Su-Yan, Studies on seismic reduction of story-increased buildings with friction layer and energy-dissipated devices, A International Journ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03, 32(14) : 2143 – 2160 (SCI, EI收录)

9.Li Hong-Nan, Huo Lin-Sheng. Semi-active TLCD control of fixed offshore platform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3, 17 (2): 277-282 (SCI收录)

10.Li Hong-Nan, Sun Li-Ye, Su-Yan Wang. Frequency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of phase velocities in surface wave for rotational components of seismic motion,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2, 258(5), 815-827 (SCI 和EI收录).

11.Li Hong-Nan et al. Model of transmission tower-pile-soil dynamic interaction under earthquake: in-plane. ASME PVP , 2002, 445(2): 143-147 (EI收录).

12.Li Hong-Nan et al. Study on limits of height-to-width ratio for base isolated buildings under earthquake. ASME PVP , 2002, 445(2): 135-142 (EI收录).

13.Hongnan Li, Ying Jia and Jing Lu. Simulation of Dynamic Liquid Pressure for Tuned Liquid Damper. ASC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0, 126(12): 1303-1305.(SCI, EI收录)

14.Li, Hongnan; Ma, Baicun. Seismic response reduction for fixed offshore platform by tuned liquid damper Author Affiliation: Shenyang 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st Source: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11 2 1997 p 119-125(SCI 收录).

15.Li Hong-Nan, Shi Wen-Long et al.Simplified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for coupled transmission tower-line system to seismic excitation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5, 286(3): 429-671.(SCI, EI收录)。

科研成果及所受奖励:

1.2004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

2.2003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3.2002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

4.2001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5.2000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6.1999年获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7.1998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名.

8.1998年获辽宁省建设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名.

9.1997年获辽宁省高校省级教研成果一等奖, 第二名.

10.2005年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11.2005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

在读硕士、博士人数:

28

已毕业硕士博士人数:

2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