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孟遥
释义

§ 简介

魏文亮和他的弟子李孟遥

相声演员。原名李红。

1993年,李红从北京东方歌舞团学习声乐毕业不久,便随丈夫到了台北。1997年夏天,李红辞掉电视台的工作,正式进入台北曲艺团,一边唱大鼓一边说相声。“我们当时的相声段子大多是一些老段子,还有一些是我们团里人自己编的,没有老师,就跟着录音机自己学,慢慢模仿。”渐渐地,李红会的相声段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被观众喜欢。“台湾的观众特别热情,素质也高,经常一次演出以后,下次再去就有很多人送你小礼物,鲜花、围巾等,多的时候,一场下来能收十几个,很多时候从台上下来就有好几个观众到后台去找你。”但是在台湾,正统的相声很少,大部分说相声的演员都是像她一样半路出家的,也没有专门学习过。所以一有大陆的相声演员去台湾,台湾人都争着去听,很多人听回来甚至能学上两段。“有的时候,一个大陆演员来说相声,往往挤都挤不进去。”李红说,这也可能是她刚刚出道的时候之所以那么受欢迎的原因。“我刚刚上台说相声的时候,根本没想过会这么成功,台下观众反应会这么强烈,这下我心里有底了。”

1999年对于李红来说可以用幸运和激动来形容。幸运的原因是她遇到了魏文亮,激动的原因还是她遇到了魏文亮。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好的授业恩师,激动的是她见到了家乡的亲人。就在那一年夏天,天津著名相声大师魏文亮到台湾演出。李红很快就被魏文亮的相声迷住了,魏文亮在相声、曲艺上的深厚造诣和出神入化的“活儿”是李红在录音机里无论如何学不到的。魏文亮也很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晚辈,不久以后,大家在台北一个大型餐厅为李红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李红行三跪九叩大礼,正式拜魏文亮为师。从此以后,李红这个台湾籍的天津姑娘正式踏入了相声宝库的大门,并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1]

§ 活动年表

与师傅魏文亮在演出现场

2000年1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月初八日:第一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开幕

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古城西安开幕。这次秦腔盛会历时13天,演出剧目31台,其中大戏20台,折子戏7台,清唱4台,两千多名秦腔艺术工作者登台献艺,十万余观众大饱眼福、耳福。

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

一等奖:(11篇)

《易俗社历史意义的再认识》付瑾,中国艺术研究院

《秦腔艺术与陕西人文精神》杨云峰,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从性别视角反思世纪末相关题材作品》李祥林,四川省艺术研究所

《略论李桐轩父子对发展秦腔事业的突出贡献》曹爽,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探索戏剧二十年》戴静,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戏曲美学“内生命力”初探》田胜生,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

《西北边疆秦腔艺术的传播和发展——秦腔艺术传入新疆110周年》窦金泉,新疆乌鲁木齐市秦剧团

《乐感文化在道德评判中演绎——侧评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常智奇,陕西省宝对外开放市艺术研究室

《秦腔的文化品格》谢艳春,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战火中的交流与提高——抗战期间蒲剧与秦腔的艺术交流》王星荣,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干云直人——从李梅主演(迟开的玫瑰)说起》吴安平、曲丁,陕西省戏曲研究所

二等奖:(15篇)

《市场经济对戏剧发展的积极作用》邹荣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

《试论秦腔传入青海所形成的地域特色与民族个性》曹娅莉,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

《审美主体对戏剧创作的影响与制约》周锁奇,西安市五一剧团

《秦脸剧目渊流谭》王志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戏曲舞台美术的魅力与探求》划船,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关于协调电视秦腔制约舞台秦腔发展的现状与构想》杨志烈,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从文化流变浅谈秦腔文化》冷梦,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秦腔音乐的艺术魅力》许德宝,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论戏曲音乐的改革与创新》刘建洲,宝鸡市歌舞蹈团

《浅论传统戏曲与现代欣赏心理》王玉屏,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前秦腔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定位及其贡献价值》束文寿,陕西安康复地区文研室

《历史进程中的秦腔艺术》何桑,陕西省艺术研究院

《振兴和普及秦腔有多种形式》王东明、刘国栋,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试论眉户音乐的发展走向》周福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三等奖:(22篇)

《秦腔的时代精神》高兴让,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

《我在秦腔演唱中的体会》屈七哲,青海省西宁市秦剧团

《创新求实,促进秦腔艺术发展——孙仁玉戏剧创作的贡献中得出的启示》张玉振,西安市临潼区文化馆

《有趣的领域——戏剧“心理时空”初探》何红星,西安市五一剧团

《浅谈工业题材戏剧创作》张民羞,陕西省建筑材料公司

《在断裂与冲击中再生》白喜成,陕西宝对外开放市艺术研究院

《现代戏勿淡化戏曲个性》杨通民,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浅谈新世纪的戏曲创作如何适应观众》董永祥,山西临汾地区艺校

《从剧团改革看秦腔艺术的发展》张向东,陕西省咸阳市人民剧协和

《简论秦腔戏文的现状与前影》屈智臣,陕西咸阳市人民剧团

《传统戏曲与现代观众的审美观》王瑛,青海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马健翎的戏曲艺术风格》马俊宏,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秦腔的商机与挑战》杨剑力,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西部大开发与秦腔艺术发展浅议》于建章、陆晓琳,青海省西宁市秦剧团

《西部大开发中的秦腔艺术发展之臆想》康世进,陕西榆林市艺术创作中心

《对新疆秦腔艺术前景的几点思考》王玮,新疆乌鲁森齐市秦剧团

《浅谈秦腔唱腔音乐的地域特色与民族个性创新设计探索》李永寿,新疆乌鲁木齐市秦剧团

《在保持个性多方借鉴中振兴秦腔艺术》杨居礼,西安市文化局

《秦腔板胡变革概述》谭建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西部大开发与秦腔艺术发展》刘开印,新疆乌鲁木齐市秦剧协和

《反思历史经验,推进秦腔改革》王朝中,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戏曲艺术家丢掉了什么》马进强,陕西省榆林市创研室[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