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斗笠
释义

§ 简介

斗笠斗笠 dǒu lì

斗笠,又名笠帽、箬笠。

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

在江南农村一带,几乎每家每户家中都有斗笠。在外出中,他们不管天晴下雨,都戴在头上。成了自己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 起源

斗笠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诗经》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说明它很早就为人所用。《说文》中提到一个“簦”字,意为竹篾编的有盖有柄的遮阳挡雨的器具,而有盖无柄的则称之为笠,又叫笠帽。俗语称之为斗笠,因其平面如斗大小,故名。斗笠是一种遮挡阳光和蔽雨的编结帽。又称笠、笠子、笠帽。从《诗经》“何簑何笠”、《国语》“簦笠相望”来看,斗笠作为雨具,至迟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初。此后,斗笠在民间一直沿用,常以材质区别品名。①箬笠:即竹笠。又称箬帽。以箬(一种细竹)的叶或篾,夹细纸制成。②草笠:以草梗编成。其中芦苇质的称苇笠,香蒲质的称蒲笠。③毡笠:以毛毡片制成。④雨笠:雨林地带采用当地棕皮、棕毛编结的大斗笠。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斗笠各具特色(见图)。 斗笠

§ 制作材料

斗笠

斗笠用竹篾、箭竹叶为原料,编织而成,有尖顶和圆顶两种形制。讲究的以竹青细篾加藤片扎顶滚边,竹叶夹一层油纸或者荷叶,笠面再涂上桐油。有些地方的斗笠,由上下两层竹编菱形网眼组成,中间夹以竹叶、油纸。“或大或小,皆顶隆而口圆,可芘雨蔽日,以为蓑之配也”(《国语》)。古诗文中,故常蓑笠并用,“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唐•储光羲《牧童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

斗笠,又名箬笠。“楚谓竹皮曰箬”(《说文》),即以竹皮编织的斗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父》 )。有的斗笠,以葵叶铺陈笠盖,因而称之为葵笠。有的则以笋壳夹于竹篾中,“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唐•高适《渔父歌》)。

在武侠小说,斗笠常为高人手中的武器,往空中一掷,旋转飞行,直奔对方头颈,使读者叹为观止。

§ 历史

瑞金生产斗笠历史悠久。1934年,壬田、日东等地生产斗笠万顶,支援红军打仗。解放后,产品曾多次参加全省 斗笠农工产品展览会。斗笠是选用优质木竹皮纸,秉承传统工艺方法制作,可遮阳避雨,美观轻便,古朴别致,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近几年,瑞金的斗笠不断销往全国各大中旅游城市,出口新加坡、香港、澳门、泰国等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