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 |
释义 | § 概述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元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明李贽评。明万历间杭州容与堂刻本。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框高21.3厘米,宽14.4厘米。 § 相关 《水浒传》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它曾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一起,并称为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但如果就思想的深刻性而言,《水浒传》显然比其它三种更胜一筹。 首先,《水浒传》的字里行间,始终体现着对梁山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行为(实即绿林英雄)的赞赏与歌颂,这明显有悖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观点。其次,《水浒传》非常详尽地描写了宋江、卢俊义等梁山泊好汉受朝廷招安,屡立战功,最终却遭受迫害的全部过程,这显然是对封建统治者阴险毒辣嘴脸的无情揭露。 正是基于这两点,无怪乎明清几代统治者会胆颤心惊,视“《水浒传》一书贻害人心”,“书坊不许卖,士大夫及小民之家俱不许藏,令各自焚之”。(明崇祯十五年《刑科给事中左懋第题本》) 然而,《水浒传》的魅力实在不是几道禁令所能阻止的,它仍不断地被雕版印行。可以说,《水浒传》自产生以来,人们对它的热情始终未减。根据研究,《水浒传》的早期版本,大致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所谓“繁本”,即指描写细致、文字详细的本子;“简本”则指文字叙述非常简略的本子。两者比较而言,“繁本”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更具研究价值。现存的“繁本”中,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七十回本、一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 七十回本实际有七十一回,金圣叹把原第七十回内容一分为二,前半回为第七十回,后半回加上添写的“惊噩梦”文字,形成第七十一回。这个本子是明末人金圣叹一手炮制的,他认为《水浒传》招安以前是好的,招安以后便很坏,因而以批注为名腰斩《水浒传》,将原书后面的内容删去,取名为《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鲁迅先生称此本为“断尾巴蜻蜓”。由于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艺术描写确有一些独到的分析和见解,因而清代三百年来,七十回本十分通行。 一百回《水浒传》的出现较早,最晚不迟于嘉靖年间。据文献记载,明开国功臣郭英后人郭勋,即曾刻过《水浒传》。但这个本子是否流传下来,未能确定。现存最早且内容完整可靠又最具代表性的,是明万历年间杭州容与堂刻印的一百回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百回本内容的特点,是写了梁山好汉受招安,以及招安之后征辽、打方腊的情节。最后的结局十分悲惨,映射出作者对宋江投降朝廷的批判。而燕青、李俊的出走,却是作者称道的行为。容与堂以刻戏曲、小说闻名。本书所附版画插图,精密细巧,极具观赏性。 虽然容与堂本《水浒传》并非一百回本的祖本,但它现存最早也最完整,文献价值最高。因此,现今出版的百回本《水浒传》,几乎均以之为底本。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也是在一百回本基础上改编的。由于此书国内仅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两部,一部足本,一部存八十回残本,因而至为珍贵。(日本东京内阁文库也藏有一部) 一百二十回本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明万历四十二年苏州袁无涯刻本,题名《忠义水浒全书》,与百回本相较,它多出打田虎、征王庆的故事。田虎、王庆与方腊一样,在小说中都被描写为不行侠仗义、缺少善行之徒。故而梁山泊好汉替朝廷征剿消灭他们,便有了所谓“替天行道”的理由了。但不管怎么说,打一个方腊已经足够了,百二十回本插增这两部分内容,明显有画蛇添足之感,艺术上并不成功。 栏目关键词: 善本特藏 辅助分类项: 善本特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