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斑腰燕
释义

§ 名称

斑腰燕斑腰燕 Striated Swallow

雀形目 > 燕科 > 燕属

PASSERIFORMES > Hirundinidae > Hirundo striolata

§ 外形特征

斑腰燕雌雄羽色相似。上体从前额、头顶、后颈直到背和翅上小覆羽均为钢蓝色,而具金属光泽。背部较黑褐、羽基白色,且常显露于外。胸具纵纹,腰红色具粗著的黑色羽干纹,下腰栗色较淡。下体污白色,颏、喉和上胸微缀棕色具细密的黑色纵纹。尾深分叉。野外易与金腰燕混淆。虹膜褐色色;嘴黑色;脚深褐。

大小量度:体重♂20-2922g,♀24g;体长♂179-190mm,♀180mm;嘴峰♂7-9mm,♀7mm;翅♂119-136mm,♀120mm;尾♂91-106mm,♀95mm;跗蹠♂15mm,♀14mm。

§ 简介

斑腰燕

描述:体大(20厘米)的燕。胸具纵纹,腰红色,上体钢蓝色,下体污白而具黑色纵纹,尾深分叉。野外易与金腰燕混淆。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深褐。

叫声:通常无声,但有时发出响亮的chew-chew声或震颤音schwirrr。

§ 生长繁殖

繁殖期4-7月。多数1年繁殖2窝,第一窝通常在4-6月,第二窝多在6-7月。通常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繁殖活动,此时雌雄鸟甚为活跃,常成对活动在居民点,时而在空中飞翔,时而栖于房顶或房檐下横梁上,并以清脆婉转的声音反复鸣叫。经过这种求偶表演后,雌雄燕即开始营巢。杯形巢由泥团黏附于屋檐或悬崖,有管道状入口。筑巢时雌雄亲鸟轮流从江河、湖泊、沼泽、水田、池塘等水域岸边衔取泥、麻、线和枯草茎、草根,再混以唾液,形成小泥丸,然后再用嘴从巢的基部逐渐向上整齐而紧密地堆砌在一起,形成一个非常坚固的外壳。然后用3-5天的时间衔取干的细草茎和草根,再用唾液将它们粘铺于巢底,形成一个干燥而舒适的内垫,最后再垫以柔软的植物纤维、头发和鸟类羽毛。

§ 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东南亚、菲律宾、爪哇、巴厘岛及小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云南西部及南部;亚种stanfordi为留鸟于台湾。一般常见于海拔1500米。

§ 亚种

斑腰燕云南亚种(学名:Hirundo striolata stanfordi)。分布于缅甸、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斑腰燕指名亚种(学名:Hirundo striolata striolata)。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台湾岛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 生活习性

似其他燕,但更喜近耕作区的低地。成对或结小群活动,飞行时振翼较缓慢且比其他燕更喜高空翱翔。杯形巢由泥团黏附于屋檐或悬崖,有管道状入口。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带的村寨和临近山岩地带。似其他燕,但更喜近耕作区的低地。结小群活动,飞行时振翼较缓慢且比其他燕更喜高空翱翔。善飞行,飞行迅速敏捷,有时飞得很高,像鹰一样在空中翱翔,有时又紧贴水面一闪而过,时东时西,忽上忽下,没有固定飞行方向,有时还不停地发出尖锐而急促的叫声。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栖息地2平方公里范围内活动。有时亦与金腰燕一起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食物种类常见有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叫声:通常无声,但有时发出响亮的chew-chew声或震颤音schwirrr。

§ 物种保护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