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普会寺
释义

§ 简介

普会寺普会寺位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兰图格苏木(乡),锡拉木伦河流经庙北。蒙古语称为锡拉木伦召,称召河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曾经多次修缮,现存山门、正殿、东西配房等建筑。原系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的下属分店,由席力图召四世活佛阿旺罗布桑拉布敦主持兴建。此地在清代为呼和浩特往外蒙古商旅必经之地,为大青山后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故此寺负有盛名。现为距呼和浩特市最近的牧区旅游点,辽阔的草原、热情好客的蒙古族牧民、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1]

§ 传说

当您坐车进入希拉穆仁草原,第一眼您一定已经注意到,在大片大片的蒙古包群落之中,有一座古庙。那就是“普会寺”。

您已经了解了,希拉穆仁之所以叫做“召河”,就是因为在希拉穆仁河畔建造有“普会寺”这座雄伟壮观的草原古刹。“召河”的“召”,是蒙古语,就是“寺庙”的意思。 [2]

在蒙古族牧民中,对于佛教的崇拜,曾经达到极其虔诚的程度。清人姚元之在他的《塞外竹枝词》注解中写道:蒙古人“见喇嘛则必五体投地,如拜佛然。拜毕,将头顶就其侧,喇嘛则以手扑其顶,男女皆然。谓其五指有五尊佛在。”他的诗是这样的:

男女咸钦是喇嘛,

恪恭五体拜袈裟。

顶心一掌殊骄贵,

佛在何方莫认差。

“旅游看景先看貌,要看景点先看庙。”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宗教寺庙,都是选择在风光秀丽的地方。普会寺也不例外。

首先,让我们介绍有关普会寺的几个传说。

居住在希拉穆仁草原的牧民,特别是当年席力图召六世活佛带来的属民(即“席力阿尔宾达日嘎”)的后人,对于普会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们把普会寺的建造者——席力图召六世活佛阿嘎旺老布生达瓦尊敬为他们的“真神”,因此也便有了许多关于六世活佛的民间传奇故事,绵延不断地流传至今。

这里,给您叙述其中的两个民间传说。

第一个传说是,公元18世纪60年代,席力图召第五世活佛圆寂以后,席力图召大喇嘛亲自前往西藏求问第六世活佛的转生地点,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活佛之一的班禅额尔德尼指示说在外喀尔喀蒙古一带。席力图召的喇嘛们认为,外喀尔喀蒙古地域辽阔,迎请六世活佛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神官保证说他们能够找到。于是,喇嘛们偕同神官,骑着骆驼,带着帐篷和食物,长途跋涉到了外喀尔喀蒙古境内寻访。

一天,走到一所王府的附近,神官说:“活佛就转世在这家王府里。”喇嘛们就把帐篷搭起来,给王爷送去迎请活佛的书帖。

王爷看到书帖感到很为难,因为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如果让他们请去当了活佛,那么他的偌大的家业就没有人来继承了。但是,活佛能够降生在他的家里,他感到是一件荣幸的事情,也就不好拒绝。想来想去,王爷想到一个办法,他要聚集100个年岁相同的男孩子,让喇嘛们辨认。喇嘛们不敢应承,便和神官商量。神官说:“你们应承下来,到时候我给标记,保证不会认错。”

耍花招的办法经过双方同意后,王爷府立即发出请帖,邀请喇嘛们参加宴会。他给100个孩子穿戴一样的衣服帽子,让喇嘛们辨认。

喇嘛们从孩子们面前一一走过去。突然,一只大蚊子飞了一阵就落在一个孩子的头上。他们立即朝这个孩子叩头,连声说找到了活佛。

这个孩子正是王爷的儿子。

经过这样一番辨认,王爷也就无法推辞,但他提出要求,在靠近外喀尔喀蒙古的地方,划拨一块草地,由王爷府出钱建造一座召庙,作为活佛经常居住的地方。他还陪送了牲畜若干头,在草地上放牧,作为活佛的随从人员的生活来源。这样,也是为了王爷府的人便于探望他们的活佛公子。

喇嘛们接受了这个要求,于是向土默特旗提出申请,经过当朝万岁爷的批准,把大青山以北、希拉穆仁河周围的草地划拨给了席力图召。这块地就叫做“设并地”。

后来,六世活佛在这块草地上建造了“后席力图召”,被当朝万岁爷命名为“普会寺”。

第二个民间传说,是由蓝琪儿格格下嫁噶尔丹的故事演绎而来的。

话说当年,当朝万岁爷康熙大帝得知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势力大增,侵扰草原,便有意安抚他,让他进京觐见。噶尔丹声称他不想见什么皇帝,只派使者前去。实际上,他化装成为随从进了皇宫,在康熙召见使者时,见到了美丽的蓝琪儿格格。不久,噶尔丹给康熙皇帝送信,如果答应把蓝琪儿格格嫁给他,他就俯首称臣。康熙皇帝那时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战乱,为了暂时安抚住噶尔丹,便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蓝琪儿,远嫁给了噶尔丹。

康熙大帝平定三藩叛乱、出兵消灭台湾郑氏、反击沙俄帝国的侵略、驱逐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之后,对于噶尔丹里通沙俄帝国发动叛乱,进攻噶尔蒙古的罪行,十分气愤,决定进行讨伐。

野心勃勃的噶尔丹得了蓝琪儿之后,仍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收敛,进而大肆进攻内蒙古、西藏等地区,到处杀戮,屠杀无辜。

康熙大帝于是亲自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由京城出发,向西部进军。最后,一举将噶尔丹叛军剿灭,噶尔丹兵败自杀。

可怜蓝琪儿带着不满八岁的儿子,护送噶尔丹的遗体,准备返回部落。跟随的人员寥寥无几,好不凄惨!

终于有一天,蓝琪儿一行,来到了希拉穆仁草原。这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人气旺盛。拉着噶尔丹遗体的战马,几声长啸,不愿意再走了。蓝琪儿心想,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噶尔丹的在天之灵一定喜欢上这块地方了,那就把故人埋葬在这里吧!

但那个时候,噶尔丹是朝廷的罪人,是不能大事铺张的。所以,这个可怜的女人,就把噶尔丹的遗体简单地埋葬在希拉穆仁河边。

这座坟墓,十有八九就是今天召河(希拉穆仁)镇所在地西南一公里的王墓。此是后话,按下不提。

掩埋了丈夫的遗骨,带着丈夫的遗孤,蓝琪儿远远地离开了希拉穆仁,回到养育了她丈夫的故地,潜心抚育她心爱的儿子。

康熙万岁爷虽然消灭了噶尔丹,但对于蓝琪儿的命运仍十分关注。也是命里注定,席力图召的五世活佛圆寂了。六世活佛应该转世在哪里?万岁爷派遣密使,前往西藏,如此这般。

不久,席力图召大喇嘛得到旨意,到喀尔喀蒙古寻找,最后,找到了噶尔丹的遗孤、蓝琪儿的儿子,将他命名为阿嘎旺老布生达瓦,成为席力图召第六世活佛。

以后的事情,正如您已经知道的,席力图召六世活佛在希拉穆仁河畔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普会寺。普会寺的大门与王墓遥遥相望。他的目的,一方面是将其作为席力图召的夏季避暑胜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他父亲的亡灵,永远得到佛教的护佑。

在普会寺“四大天王”过殿门前东侧,有一口古井。古井四周围用钢筋水泥建起了台子,台面打磨成水磨石的,古井高出于井台,用瓷砖镶嵌。古井台上立着一块黑色大理石的碑,这是公元2000年由希拉穆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敬立的。碑的正面镌刻着笔力苍劲的“古井”二字,碑的背面写着这样的碑文:

普会寺始建于乾隆三十四年,距今二百三十多年。普会寺建成的同年八月六世活佛聚众喇嘛观天象,定方位,在大雄宝殿东南开凿水井一眼。传说井挖至三丈六尺时,井底东南、西南、正北方有三大金蛙伏卧,于是活佛下令停止挖井,召开法会念经祈祷。一夜之间井底涌出三眼清泉,水清澈见底,甜爽可口,永提不败。成井后,方圆几十里外的牧民逢时过节,取水饮用,以消灾除病。在儿女嫁娶时,以水洗面,又能求得神灵保佑,一生平安。文革期间,为保护水井,封井三十余年。如今开放,以供游人观赏饮用。其实,这篇碑文太过于简化了,在希拉穆仁当地的牧民中,关于古井的传说,远远不是这么三言两语。根据牧民们的说法,这口古井,是当年万岁爷康熙第三次西征噶尔丹,路经希拉穆仁时留下的。传说康熙爷亲统六师,由京城出居庸关,经大同至“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当时的汉名为“归化城”),在那里稍事休息,立即出发。他的大军浩浩荡荡,越过大青山,在希拉穆仁草原露营。

因为当时军队人马太多,又正值隆冬季节,希拉穆仁河水结冰无法饮用,康熙命令打井。于是,在现在的普会寺前打了这口井。当井打成的时候,井水喷涌而出,大军为之欢呼雀跃。

康熙这位万岁爷确实很有眼光,他了解到希拉穆仁夏季气候宜人,便暗暗下定决心,将来平定了噶尔丹的叛乱,天下太平了,要到这里建造一处行宫。

当然,后来的事情没有完全按照康熙大帝的想法发展,他把这块丰美的草原留给了他的爱女蓝琪儿的孩子。在这次西征平叛途中,他写下了气魄宏大、视野辽阔的《出塞诗》:

森森万骑历驼城,

沙塞风清碛路平。

冰泮长河堪饮马,

月落大野照移营。

邮签纪地旬余驿,

羽辔行边六日程。

天下一家无内外,

烽销堠罢不论兵。

康熙平定叛乱,消弥边烽,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的繁荣。至于说古井是不是他开凿的,那其实无关紧要。

普会寺古井开凿成功之后,几百年来,希拉穆仁草原上的牧民受益匪浅。

§ 历史记载

康熙平定叛乱,消弥边烽,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的繁荣。至于说古井是不是他开凿的,那其实无关紧要。

普会寺古井开凿成功之后,几百年来,希拉穆仁草原上的牧民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指公元1966年至1976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那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始有人以破“四旧”为名,要将古井填塞起来,遭到了牧民们的坚决反对,牧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昼夜守候在古井旁边,不让“造反派”接近古井,古井才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