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方回春堂
释义

§ 基本介绍

方回春堂

中华老字号“方回春堂”,坐落于杭州著名的历史街区河坊街上,创建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据载为钱塘方清怡先生所创。方清怡,字“再春”,寓“回春”,故将自己的药号命名为“方回春堂”,以期“逢凶化吉,妙手回春”。方清怕出身于中医医药世家,精通药理,擅长儿科,以家传秘方精制的小儿回春丸享誉杭城。回春堂家底雄厚,是晚清时期操纵杭城药材市场的六大药铺(胡庆余堂,万承志堂,叶种德堂,张同泰堂,泰山堂及回春堂)之一。

方回春堂拥有二千五百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整体布局为典型的明清江南传统特色,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国药馆、国医馆、参号。国医馆是浙江省、市定点医疗机构,有诊室二十余间,上百年的古董家具,古老的诊室,透出中医的神秘气息,隐隐显示国医的博大精深。在这里汇集着中医各专病专科,70余位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等回春妙手坐诊于此,竭诚为大众服务。

方回春堂国医、国药馆不仅获得省、市医保定点、国家GSP认证,还被杭州市委评为唯一的一家“杭州特色药店”。具有方回春堂特色的各类浸酒、药膳、传统经验方甚为本地百姓及外地旅游者们所推崇。每年冬季举办的“方回春堂中医膏方节”和“方回春堂参茸节 ”享誉杭城,免费赠阅的《祝您健康》养生手册、天天赠饮的保健茶更是赢得百姓的称赞。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历史,典型的明清江南传统建筑,这个古老而至今仍极具活力的中医药堂,就是今天的方回春堂。方回春堂所做的一切实实在在、地地道道不仅享誉杭城,美名远扬,而且处处都透出中医药文化的精深博大,弘扬中华医药独到而精湛的医术与养生之道!发扬传统,福泽当代,方回春堂在新时代续写着她美丽的篇章众多老百姓的肯定和赞扬。任老先生为国医馆杏林会馆名誉馆长;诚邀近代杭城“四大名医”叶熙春、史沛堂、魏妇孺皆知,有不少故事传诵。

§ 历史渊源

方回春堂

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的杭州“方回春堂”,是中国最古老的国药馆之一。清顺治六年(1649年),钱塘籍人士方清怡创办了国药号“方回春堂”。方清怡出身于中医医药世家,精通药理,悉心研究明代万历年间杭城名医吴元溟的《痘科切要》、《儿科方要》,常以家传秘方研制丸药,使沉痈久病之人得以康复。方回春堂自创立之初,就严谨遵从古代良方,择料讲究,精选各省最好的药材,选工尽善尽美,煎虎鹿龟驴各种补胶,依法炮制各种丸散膏丹。尤其是家传的小儿回春丸,救助幼儿无数,更是名动天下,方回春堂现主要由国药馆、国医馆和参号组成。

民国初期,随着政局动荡,回春堂开始走下坡路,1931年,其资金仅为7200元,为胡庆余堂的百分之七,批发业务己停。抗日战争胜利后,王老进入方回春堂当学徒。由于在抗战时受到了重创,各家药店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恢复,才慢慢有了生气,但是像叶种德堂,战时被迫停业,后虽复业,也仅能维持职工的最低生计。杭城中药业六大家之一的万承志堂,战后也没能东山再起。然而灾难没有就此结束,接踵而来的是四年的内战,这无疑是给已是满目疮痍的中药行业又添了一把火,让他更快地被毁灭。人民的生活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恢复,生产还处在停滞状态,而中国却即将陷入另一场生死浩劫之中。几乎所有的行业在这场战争中都被消耗怠尽,倒闭关门的不计其数,而中药行业也受到了重创,几乎都是闭门歇业,就连胡庆余堂也不得不关门躲避战乱。方回春堂也陷入了自开业以来的最低谷,原本热闹兴旺的场面如今荡然无存,也只留着几个学徒苦守着店门。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了新中国成立,当全国人民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重建家园的生产中去时,中药行业也开始了新的发展。然而由于之前所受的创伤实在是很重,因此想要恢复到民国时那种繁荣的局面已是不可能了,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经营来获取资本。然而再雄厚的资本也经不起战争的折腾,方回春堂无力再经营如此大的一个药行,经过讨论最后决定缩减规模来维持经营。之后方回春堂以三万元的价格把清河坊的老房子卖给了上城区税务局,把大本营转移 到了望仙桥一带,(即如今的中山中路)继续进行药材批发的生意,尽管还和不少老主顾保持着往来,但是生意还是大不如以前,资金的短缺使方回春堂无法正常地运转,常常是只能维持职工的基本生活,生意也是十分的清淡。苦苦维持了三年,终于在1956年公私合营国有化中并入了杭州医药站。至此历经三百多年风雨的方回春堂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暂时画上了句号。至解放前夕,己濒临倒闭,1955年后并人胡庆余堂。直至1956年国家对私企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后,作为批发商行一员并入国营批发企业。如今政通人和,百业兴旺,重振清河坊古韵,实是今人之重任。为发扬老店之美誉,集资数百万元人民币,整修方回春堂店屋,承先辈之仁德,创杭州方回春堂国医馆,冀期存心利济,以为后世之德。

国医馆有诊室二十余间,古式格局、典雅的环境,汇集了杭城众多特色专病专科的知名专家、教授坐诊于此,特聘浙江省中医界泰斗,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临床家、国家级名中医何长春、潘澄濂之嫡传后人李学铭、史奎均、魏睦森、潘毓仁齐聚方回春堂施展回春之妙手。名医阵容,堪称经典。有国家级、省级名中医阮少南、李学铭、鲁贤昌、汤金土、史奎钧、徐素仙、魏康伯、吕凤祥、郑源庞、俞景茂、姚真敏等十余位,还有特色专科名医以及原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张承烈、王绪鳌、中医管理局局长吴康健等八十余位专家教授常年坐诊方回春堂;且不定期的邀请国家级名中医何任、詹起荪、俞尚德、葛琳仪,省级名中医陈意、宣桂琪等来馆义诊;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服务广大市民,赢得了方回春堂国药馆、参号始终遵循“许可赚钱、不许卖假”的祖训,特别聘请浙江省中药界唯一的一位国家级老中药师严把药材质格关,切割、碾磨每一个步骤均不许马虎;每一个动作都要求恰到火候,拿捏得当,务必保证药材的最佳药性。以“配制务精、品种务全”为宗旨,除保证配方质量外,店里还存有两百多种冷僻药材,或许这些药材一年也只用一次,但即便是这样,也要做到质好药全,一旦其中一味药的药效过了就坚决扔掉,再重新进货备存,绝不以劣品牟取厚利。精致典雅的“回春堂参号”常年经营道地纯正的泰国燕窝、西藏虫草、长白山参、极品鹿茸和正宗铁皮枫斗等各类高档滋补品,并聘请杭城有着50余年参茸研究经验的著名专家杨其康老师长期驻店为广大消费者免费咨询服务;独具特色的山参精品馆罗列的极品野山参曾在开馆时名噪一时。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首肯。

§ 品牌创立

清末民初时的方回春堂

杭州的清河坊街是老字号聚集之地,许多着名的中医药馆都伫立于此,这些中医药馆经历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默默地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荣耀和沧桑。方回春堂(原名回春堂)就是其中之一。高门墙,大门脸儿,金字招牌——方回春堂,药香扑鼻。走进方回春堂的大门,站在大堂之中,古色古香的摆设和高大的青砖石门,木结构的小楼,深长而又窄小的楼梯,让人怀疑自己回到了古代。

“方回春堂”以精制中药成药的各种丸、散、膏、丹而闻名于世,特别是秘制小儿回春丸,在江南一带妇孺皆知。2001年,考古人员对方回春堂进行历史发掘时,在国药馆内的一口古井中,发现深埋三百多年的上百颗标有药丸名的小瓷瓶,可见丸散膏丹的炮制,在当时的方回春堂,盛极一时。

“方回春堂”一直保留着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如传承千年的膏方工艺,采用百年铜锅,经浸、煎、榨、化、滤、熬、收等几大流程,其火候拿捏,全凭经验,“滴水成珠”的绝活,最见炮制之功力。

方回春堂汇聚国家级、省级特色专科、名医嫡传弟子等名老中医近百位;药材储备齐全,常年储备着200多种一年仅用得上几次的冷僻药材;炮制药材注重品质,切割、碾磨等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规定,以保证特有的药性和药效得到最好的发挥。方回春堂国药号,创设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她的历史,为许多同行津津乐道。但为何她能够历经历史的洗礼而经久不衰,其中的缘由却鲜为人知。2006年,“方回春堂”荣获首批国家商务部“中华老字号”称号。

§ 品牌特色

旧址

到了21世纪,方回春堂拥有2500多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布局也是传统的明清江南特色。细分为国医馆、国药馆以及参药号。国医馆是省市的医疗定点机构,拥有诊室20多间,上百年历史的家具烘托出中医药的神秘。而络绎不绝的人流更显示了其作为百年老字号的魅力,但是方回春堂的成就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

名医坐诊,擦亮招牌

2001年7月,当方回春堂国药馆馆长毛海耞一行接手方回春堂时,这只是一个破破烂烂的老字号药店。10月杭州方回春堂借清河坊历史街区重修之际,集资近千万元人民币,整缮原址店屋,重新开业。一个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如何给再生的方回春堂定义,由于当时许多资金开始涌入医药零售行业,按照常规思路,用方回春堂这个老字号在原址上重新建起一家药店,但是如果单做零售药店,似乎局限了这个有名医历史的老字号的发展。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寻医问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作为中国人,似乎每个人都对中医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经过一番讨论,毛海耞一行决定把方回春堂细分为国医馆和国药馆。

方回春堂虽然有着百年老字号的招牌,但是却没有自己的医生,毛海耞说决定用真诚去感动名医。请医生时,刚开始都是无功而返,但是并不因此而气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拜访。后来不少名医都被方回春堂的真诚和执着打动,答应为其坐诊。据悉曾有一位名医,方回春堂请了三年,前后不下十几次。为了保证参药号所售卖的药材正宗地道,方回春堂专门从湖州请来了70多岁高龄的杨其康老中药师,他13岁就开始在中药参茸柜当学徒,和参茸打了60来年的交道,练就了一双识参茸的火眼金睛,他主要负责把参茸的进货关。杨其康老中药师对参茸的把关极为严格,除了看其是否有省、市的质量保证书以外,还要杜绝有伤疤和锈疤的参茸进店。药材进店后,并不能直接上柜,而是要经过检验。这一关,方回春堂又请来了国家级中药师徐锡山负责药材质量的检验,凡有不符合规定的,一律退还并且不准上柜。

地道好药,齐、全、精

“许可赚钱,不可卖假”是方回春堂的祖训,方回春堂对药材质量的要求由此可见一斑。为此,方回春堂专门请了一批有经验的师傅专门管理药材的加工和制作。据悉,在其仓库中还储存着一些冷僻药材,这些药材有的或许一年才用一次,有一些甚至一年到头可能都没用到,当这些药材过期了,就只能通通扔掉。要做好中药老字号这个招牌,必须使得国药馆的药材齐、全、精。自开馆以来,方回春堂的师傅都会到药材原产地采集最道地的药材,并到处去收集一些冷僻药材,虽然这样做很费人力和物力,但只要赢得消费者的口碑他们就无怨无悔。因为药材地道,方回春堂的生意蒸蒸日上,于2003年新开了一家参药号。

重视员工,尊重顾客

方回春堂一共有200多名员工(包括坐诊医生)。但是员工的流动很少,平均每年因主动辞职或者被辞退的员工只有2~3名。在人才流动频繁的医药零售行业,这种现象可以说少之又少。“方回春堂对员工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求员工对待顾客要如同对待朋友一般,对待同事要像对待亲人一般。方回春堂的不少医生都说,他们在这里备受尊重。

此外,方回春堂经常对员工灌输责任意识,毛海耞常用“货买错了可以退货,但是药吃错了就没办法吐出来”来告诫员工对待顾客要细心、有责任感。毛海耞告诉记者,不少消费者去大医院看病,挂个专家号往往要等上大半天,有时专家不在还会扑个空。而在方回春堂,消费者就不必有这种忧虑,因为方回春堂的名医多,节省了消费者的排队时间。此外,方回春堂把医生的坐诊时间表都放到了网上,万一坐诊医生没办法出诊,方回春堂也会及时在网上发布停诊通知,避免消费者无功而返。

薪火接力,由我做起

方回春堂的几个老师傅在吴山药王庙里正式收下了5个徒弟,让师徒传承的形式重现于圈内。毛海耞告诉记者,中医药人才青黄不接,因为当药工是一项苦、累、脏的活,不少年轻人都吃不了这种苦,不少老药工的绝技都面临失传。

徐锡山是方回春堂中药材质量总监,是浙江唯一的国家级中药师。他认为现在学中医的大学生、研究生不少,但是往往理论多而实践少,而中医是一门需要经验积累和不断体会的学科。他早就就有收徒的意向,希望把自己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传给下一代。

另外一位带徒弟的陈学群是方回春堂的头柜(中药店里第一个接待顾客的人,主要负责接方、问病卖药的任务),她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带徒弟的重要性。她说,以前包药没有塑料袋,药都是一包包用纸包好后用红绳系住,无论3包、7包、10包都能绑得紧紧的,解开时也不用剪刀,只需要轻轻一拉就开了,而这种“绝活”到现在几乎面临失传,“如果再不传下去,以后可能就绝迹了。”

师傅寻徒弟,徒弟拜师傅都是一种缘分,但是不少徒弟往往因为吃不了苦而半途而废。尽管如此,方回春堂的3名老师傅徐锡山、陈学群、俞柏堂却本着想让中药继续发扬光大的理念不辞劳苦地收徒。有人也担心徒弟学会了技术后,跳槽到其他地方去。对此,毛海耞却认为,只要把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就值得了。

§ 品牌文化

排队挂号

方回春堂始终遵循“许可赚钱、不许卖假”的祖训,以善待顾客、善待客商、善待员工为理念,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创造出具有方回春堂特色的中药文化,店堂的每一处装饰,每一处摆设无不显示出方回春堂的古老和其特有的魅力。自古以来,医无定法,药无定品,国药事业就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起来。杭州曾为南宋首都,是著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古代药典)发祥、颁发之地。朝廷旨办的太平惠民局分布在城区东西南北中五处,城内著名药铺数十家,药摊、药贩、药膳、药饮不计其数。在御街中段的保佑坊、太平坊、中瓦子、市西坊和猫儿桥一带最为集中。由此,历代名医辈出,名店迭起,名药更新,上下700余年,不局于一尊。稍有名望的医家多自立门户,而一般职医者则多依附于中小药店应诊,名为“坐堂医生”。此外,也有边行医边卖药材的个体医生,靠祖传单方、验方行医配药为生,民间称为“草头郎中”医和药分家更为明显,促进了此后较大规模的中药铺的不断开设,成为清代杭州国药发展的重要特征。

此外方回春堂还十分重视对员工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要保持信誉,不仅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也要注重自身的素质和业务的提高,并由各个部门的老药工担任教师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而对于员工的奖惩及工作规章制度也有一套严格的方案,除了基本的工作制度外,还要求员工做到:顾客到店后要主动站立热情招待,绝对不能怠慢,哪怕是再挑剔的顾客也要耐心细致地服务;针对顾客的需求,介绍相应的中药产品;就算顾客没有选中需要的东西,也不能面露不高兴的神情,应以笑脸相送,期待顾客的下次光临,对于那些年老体弱、身有残疾不方便走动的人,坚持送药上门;对于那些生活贫困需要买药的病人,一律以最低的价格卖给他们,甚至有时还会免费提供。方回春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为自己、为顾客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长此以往,自然赢得百姓信任。

同时方回春堂也很注重对中医药的研究和创新。据著名的中医学家史奎均回忆,他很小就跟随父亲史沛堂(中医名家)学医,在解放前就和方回春堂有很深的渊源。当时的史氏开了一家中医诊所,并且十分信任方回春堂,因此诊所所开的方子都拿到方回春堂去抓药,史奎均也经常随父前去方回春堂。其中有个药师名叫杨树堂的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每年过年史奎均的父亲都要带着他去杨树堂家吃饭,久了以后他便知道杨树堂是一个中药师,他十分重视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研究,而这项工作在当时是很少有人涉及的,研究的人也很少。而杨医师却看到了其潜在的发展,在方回春堂设了一个研究所,专门搞中西医相结合的现代医药研究,这在当时中医界是罕见的,而且经常与史沛棠及张石富(后任红会医院院长)共同进行探讨,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不小的成果。特别是在丸药的制作方面,杨医生经过多次的实践,终于研制出如何使丸药在浸泡的过程中更好地提炼出有效的成份而不使丸药的药性减弱,大大提高了丸药的药用功效。

§ 相关传说

产品

追溯其历史还得从方清怡说起。方氏出身于中医世家,十分精通药理,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学医,且特别擅长于儿科,以祖传秘方精制的小儿回春丸享誉当时的杭城。“回春堂”国药馆的创始人——方清怡,钱塘人氏,他出身于中医世家,十分精通药理,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学医,且特别擅长于儿科,以祖传秘方精制的小儿回春丸享誉当时的杭城。

相传方清怡尚在新宫河下住处行医时,有一日,两乘小轿在他家门口停下,从轿中走出一老一少两个妇人,老妇人手中怀抱着一个双目紧闭、发着高烧的男孩,跟在少妇后面。并由一老男仆和一小女仆陪同走进门来,少妇神情憔悴,十分紧张的模样,当时他们已经看遍了杭州的一些名医,吃了药,均未见效,后经人介绍,就慕名前往请方清怡诊治。方通过望、问、闻、切及对小孩进行腹部的检查和触摸后,对少妇讲:“小孩是因为消化不良,加上受寒所致,只要好好调治,病会消除的。”随即开了一张小儿驱寒的方子,又给了七粒用蜜蜡封好的药丸,交代了服法。那个生病的孩子服了七天的汤药和药丸后,病消了,精神也好了,少妇一家甚是高兴。 再说这一家的主人,乃是钱塘县知县,生病的孩子是他的孙子。今见孙子病已消,也甚是高兴,忙差人把方清怡请到府上面谢。至府上后,主宾相互客套了一番,随即知县取出了五十两银子作为酬谢。方清怡早就听说知县为官廉正,于是婉言谢绝。然后知县问起此药丸何名,方说尚未取名,知县随即在书房的案桌上写了一张“妙手回春”横幅,并对方清怡说:“药丸就叫小儿回春丸吧。”药丸就此得名。

从此以后方清怡名声雀起,前来求治小孩的病人越来越多,生意也日日渐好。只要有人问起找谁医治小孩的病时,老百姓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当然是方清怡,找他看保证药到病除。”使得当时杭城百姓老幼皆知。生意好了以后,人手及药材方面的配备都开始显得不足了,常常只能顾及一两个病人,其他的病人却无法照顾到,长此下去会直接影响到生意。于是方氏便萌生开家药店的想法,一边医治病人一边做零售和批发以扩大营业。于是就选址清河坊,建造了方回春堂。开张后的方回春堂生意比以前更好了,大堂里进进出出,十分得热闹,而方清怡亲自坐诊大堂为病人看病,更是引来了不少的病人天一亮便来排队求医。据传,有一天天刚亮,就有人前来敲门,同时还传来了阵阵哭声,正在熟睡中的方清怡听到后赶忙差人去开门,只见门口有一对夫妻,妻子手中怀抱着一个昏睡的孩子,只是那孩子面色苍白毫无血色,呼吸也十分急促,夫妻俩跪在店门口恳求方清怡帮他们救救这孩子。方清怡二话不说,立即把这对夫妻请进了门,并对孩子进行全面诊断,然而孩子确实病的不轻,于是询问了孩子的发病原因,才知道,这户人家比较穷,前几天下大雨孩子淋湿了,当晚就发起高烧,可是由于家里无钱医治,只能在家熬着,过了三天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万不得以才跑来求治。而此时方清怡心里很清楚这孩子恐怕已经错过了医治的最佳时期。但是方清怡没有放弃,一边安慰这对年轻夫妇,一边加紧时间研制救小孩的药方,甚至推掉了前来求治的病人,在药房里苦苦思索,尝尽各种药材后,终于把药方配了出来,熬好药为孩子送服下去,孩子苍白的脸色慢慢得开始恢复了血气,呼吸也开始变得平缓。连续服用了两三天后,孩子竟然奇迹般得好了。这件事传出后顿时成为佳话传遍了大街小巷。更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只是为了目睹方清怡和他的方回春堂。有了好的名声和口碑后,方回春堂的发展一直很兴旺,后一直成为晚清时期操纵杭城药材市场的六家大药铺(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万承志堂、张同泰、泰山堂)之一。

§ 继往开来

方回春堂堂景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节,俗称端午节,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为纪念他,便用粽子投入江中作祭品。同时家家户户还挂钟馗像、插艾叶、吃粽子,小孩则在额头上涂上王字,颈上挂香袋儿以图吉利。南方一些地方还有赛龙舟的习俗。早在方氏创业时就曾有为了报答百姓的信任和喜欢而在端午节为孩子们发放香袋的事。新时代方回春堂传承民俗文化,在这一天为杭城的小伢儿们发放5000个香袋,让生活在现代的他们感受一下传统的民俗神韵。这些香袋儿是按自家传统方法秘制,内有丁香、檀香、白芷、陈皮等数味道地中药材,具有驱虫除蛀、芳香醒脑等功效。既美观又实用,博得了大家的喜欢,5000份很快就赠送完了,可是还是有许多大人得知后带着孩子纷纷前来讨个吉利。

方回春堂一贯注重杭城传统习俗,每年冬季的“腊八施粥”活动万人拥簇,场面热闹,已成清河坊街上的一大盛事。施粥的那天一早,天还蒙蒙亮,不少老杭州们就早早地来到方回春堂,不久门口便排起了长队,还有不少人带着孩子一起过来,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这一老传统、老风俗。更有些人专程从宁波等地赶来,为了就是品尝一下这杭州特有的腊八粥。等到施粥时队伍已经像长龙一样,一直排到了清河坊的街口,用万人拥簇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一锅锅冒着热气的腊八粥一一分到了人们的手中,喝下去的不紧紧是营养美味,更是方回春堂的一片心,一份祝福。最早的腊八粥用的是红豆,后来才变得丰盛起来,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里说,“用胡桃、松子、乳蕈(音XUN,一种菌)、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腊八粥多用糯米、红豆、枣子、花生、莲子、百合、桂圆、蜜饯煮成甜粥。方回春堂今年的腊八粥与众不同,一是用百余年历史的黄铜锅来熬,粥会更香稠;二是在腊八粥里加了淮山药、茯苓、枸杞等中药材,使粥更具营养,滋补养生。堂内的大型红木百眼柜内存有一千余种精挑细选的中药材,道地纯正。堂内并设有大型参号,汇集长白野山参、朝鲜红参、西藏虫草、泰国印尼燕窝、正宗铁皮枫斗、名贵阿胶及密制阿胶膏、鹿茸、大补酒等,真正地显现了中药的神秘和大气。并且还有资深老医师指点进补良方。有方回春堂特色的药酒、药膳方、进补经验方,吸引众多顾客和旅游者。每年冬季举办的“方回春堂中医膏方节”和“方回春堂参茸节”享誉杭城。顾客进店能免费喝上一口茶,是传统药铺的待客礼数。方回春堂的礼数茶很注重保健功效,都是由老中医的经验方调制而成。如秋冬季的决明子苦丁茶是用炒决明子和苦丁茶等纯正中草药冲泡,具有清热降火、平肝明目、降血脂和降血压的功效,特别适合老年人服用;而春夏季的六月神仙茶则用六一散、青蒿、荷叶等组方,有清热解毒,利湿消暑的作用,老少皆宜,为杭州市民广为喜欢,特别是在高温酷暑的夏天,更显“六月神仙茶”清凉健身的神奇效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