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鳐鱼
释义

§ 简介

文鳐鱼文鳐鱼  (《本草拾遗》)

形状像鲤鱼,长有鱼的身体,鸟的翅膀,白头红嘴,身上有苍色斑纹,常在夜间飞翔。叫声像鸾鸡,肉的味道酸中带甜,据说吃了可以治疗癫狂,见到它天下丰收,是立毅叠登之兆。

见《山海经》:“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1]

§ 异名

鳐(《吕氏春秋》),飞鱼(《本草拾遗》)。

§ 来源

为飞鱼科动物燕鳐鱼的肉。

§ 动物形态

文鳐鱼燕鳐鱼

体略呈长椭圆形,背部及腹部颇宽,两侧较平,至尾部渐细。体长约30厘米左右。头颇短,背部平坦,两侧向下方倾斜,腹面狭窄。吻短。眼大,侧位而高。鼻孔每侧2个。口小。上下颌约等长,具圆锥状细齿.鳞圆形,甚大,其后缘呈波状。侧线位甚低,近腹缘,其后端不达尾鳍基部。背鳍12~14。臀鳍9~10,起点约在背鳍第6鳍条下方,其后端与背鳍最末鳍条相对。胸鳍15~16,宽大而特长,平置时可达臀鳍最末鳍条,可借此滑翔于水面。腹鳍大,平置时可达臀鳍底末端。尾鳍分叉,下叶长于上叶。体背面青黑色,侧下方及腹部银白色,背鳍及臀鳍灰色,胸鳍及尾鳍浅黑色。

常成群游泳于海洋之上层。能跃出水面,在1米左右的水面上空滑翔,滑行距离可至数十米甚至百米以上。产卵期5~7月。分布中国沿梅一带。 [2]

§ 性味

《纲目》:"甘酸,无毒。"

§ 功用主治

①《本草拾遗》:"令易产,临时烧为黑末,酒下一钱匕。"

②《纲目》:"已狂已痔。"

§ 北京奥运吉祥物

《文鳐鱼:北京奥运吉祥物》

选择什么动物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这是一个值得精心策划的课题。目前,孙悟空、大熊猫、东北虎都是热门的候选者。

选择北京奥运吉祥物,要有几个标准。

一、尽可能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尽可能要有悠久的历史;

三、尽可能利用奥运会的影响力,推出新颖的吉祥物;

四、吉祥物尽可能要有神秘性,因为神秘性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吸引力,有助于引起广泛的猜测和探讨(包括没有肯定答案的无休无止的争论,例如外星人、UFO、金字塔、神农架野人),从而在世界范围形成持久的关注;

五、吉祥物的造型要简洁、可爱,符合体育商业运作的要求。

从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五藏山经》中寻找适合做北京奥运吉祥物的素材或原型。众所周知,《五藏山经》系帝禹时代的国土资源普查白皮书(参阅《经典图读山海经》,上海辞书出版社),记录有生活在4200年前的数百种动物。值得注意的是,《五藏山经》记有4种动物,它们的出现,象征着天下安宁、五谷丰登。

《西山经》:“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泰器山位于今日阴山山脉以南的河套一带的西面,属于沙漠中的绿洲。

文鳐鱼的故事,在《经典图读山海经》一书里是这样解释的:

自然界中确实有会飞的鱼,通常产于热带或温带的海洋里,它们的胸鳍非常发达,好象鸟的翅膀一样,因此能够跃出水面,在空中长距离滑翔。但是,泰器山的文鳐鱼却不是普通的飞鱼,它们能够在夜间从西海飞到东海,在东海里畅游一番,然后又飞回来。这种传说是如何产生的呢?可以接受的解释是,古人曾经见到过龙卷风把海里、湖里、河里的鱼卷上天空又落下来的场景,或者见到过类似的海市蜃楼现象。此外,文鳐鱼的传说也可能与沙漠里的季节河、季节湖泊有关。当雨季来临,干涸的河流和湖泊重新注满水的时候,鱼又重新出现在河流和湖泊之中,古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鱼潜入泥中,鱼籽能在无水的环境中继续生存,鱼籽可随风吹来),就想当然地认为这种鱼能够飞来飞去。从文鳐鱼可吃来看,它是一种样子像鲤鱼却又会叫出声的鱼,可能特别适应在季节河里生存。所谓“见则天下大穰”也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每当文鳐鱼出现的时候,也正是雨水充沛的年头,而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充足的雨水就意味着农作物的大丰收。

文鳐鱼是一种会飞的鱼,可以象征体育运动的飞跃,更高、更快、更强;文鳐鱼飞翔在西海和东海之间,可以象征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交流。从设计造型的角度来说,文鳐鱼的样子是有翅膀的鲤鱼,鲤鱼是红色的或金色的,翅膀的伸展具有强烈鲜明的运动感和韵律,这些特点都有助于设计出理想的吉祥物图案来。

事实上,选择文鳐鱼作为北京奥运吉祥物,有助于把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与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去。全世界人民通过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文鳐鱼,会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先民,曾经在四五千年前,对华夏大地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地理考察(参阅42平方米的巨画《帝禹山河图》),这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2001年,笔者在第20届国际制图大会上介绍了《帝禹山河图》,引起国外同行的浓厚兴趣,有一位美国的中学地理教师,希望能够买到《帝禹山河图》的复制品,发给所有的学生),显然这符合中国要与世界双向接轨的文化战略(参阅《中国要与世界双向接轨》、《中国要做文化输出大国》等文)。

当然,也有相当多的外国人会对帝禹时代的地理大发现产生怀疑,这很好,我们正求之不得。不是有怀疑吗?那么就请你们认真研究《山海经》吧,就请你们来中国实地考察、共同解读山海经这个千古文化之谜吧。我国的旅游部门正好可以开辟山海经文化游专线,把《山海经》变成一项山海经文化产业(参阅《谁来开发山海经文化产业》一文)。 [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