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释义

§ 简介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当年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满清皇朝的专制腐朽统治,在海外四处奔走,鼓吹革命,作起义的准备时,曾8次抵达新加坡,其中3次就住在晚晴园里。

晚晴园的前身是明珍庐,位于大人路12号,是占地一万八千多方尺,当年粤籍姓梅殷商所建。屋外周围草地宽广,树木扶疏,空气清新,地僻人静,建筑屋的主要特征是讲求对称美,走廊宽阔,活叶窗板,通风设备良好,是间高尚的私人住宅。

明珍庐后来由潮籍殷商张永福先生买下,供奉慈母养老,改园名晚晴,乃取自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怜芳草,人间爱晚晴”之意思。

当孙中山抵达新加坡从事革命活动时,屋主把屋子让给他居住,从那时期起,晚晴园就成为反清的海外主要革命基地。

§ 历史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1906年4月6日,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在晚晴园成立。此后3年,晚晴园不仅成了新加坡革命志士聚会的场所,也是整个东南亚华人革命党的总基地。

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黄兴等风云人物,在这里商谈国事,为推翻千年的封建专制的政权,呕心沥血,由胡汉民在晚晴园起草的同盟会党章更是成了日后东南亚各地同盟会分会的楷模,此外,在辛亥革命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如1907年的黄岗山和镇南起义,1908年的河口起义等,事前都是在晚晴园策划的。

晚晴园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后,人去楼空,便沉静了下来。后来,晚晴园卖了给印度商人。而印商也不常住在这里,晚晴园一度变得凄清冷落。

1938年,李光前、陈延谦、周献瑞、李俊承、杨吉兆和李振殿、合资购下晚晴园,赠给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留作永远的纪念,并开放给公众参观。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新加坡沦陷,在日军统治下,晚晴园被强令充作日军通讯营。晚晴园在和平后再重修,作为中国国民党驻新加坡支部办公室直至1951年为止。

1966年,适逢孙中山百年诞辰纪念,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的倡议下,完成了第4次的重修工程。

新加坡政府于1994年8月29日宣布将晚晴园列为国家古迹.这更是肯定了晚晴园在新加坡、东南亚以及整个亚洲的历史地位。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在1994年初,成立了3个工作小组以从事修葺晚晴园建筑,并在本地、大马、中国、香港、台湾、伦敦、夏威夷等地收集有关的文物资料,以及筹款的活动。

2001年修复工程完毕,并于11月12日重新开幕。修复后的晚晴园称为“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展览厅将分为5个部分,突出新马两地参与革命的活动和人物。暂名为“留芳馆”的展厅则叙述中国革命对东南亚的影响力,甚至以特别的戏剧效果总结孙中山一生的事迹和思想。

§ 馆内建筑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除了具备先进的设备之外,也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以艺术加工手法重现历史。

纪念馆融合美术和科技,并用油画、水彩画、电脑合成图、音乐、灯光和气氛来展现孙中山在南洋的事迹,使它更为形象化,给予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览厅将分为5个部分,突出新马两地参与革命的活动和人物。暂名为“留芳馆”的展厅则叙述中国革命对东南亚的影响力,甚至以特别的戏剧效果总结孙中山一生的事迹和思想。

对于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定位,年届73的馆长冯仲汉说:“我们现在讲的是纪念馆,不是博物馆,只要有东西、人物和事件能引起孙中山事迹的联想就可以了。当然,它们必须有历史的根据。”

为了忠于历史,他循着孙中山的足迹走遍马国多个乡镇,访问会馆、历史见证人或后裔。他说:“没有活的,也得找死的,因为我们发现墓志铭能提供珍贵的信息。”

冯仲权:纪念馆根据大量史料和现代科技,重现孙中山在南洋的事迹。

南洋艺术学院多名画家更重寻孙中山奔走胶园和锡矿场的事迹,重新呈献20世纪初的景物。展览品中将有很多南洋风味的画像,属纪念馆所独创,例如孙中山坐船循马来亚河岸以及深入锡矿场向矿工演讲。

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中国风起云涌,东南亚无不受到震荡,纷纷剪掉象征旧思想的辫子和摈弃缠足的陋习。这些深远影响民生的连锁反应将在画像上呈献。

纪念馆也为孙中山丰富的私生活,将较少人知的红颜知己陈粹芬一起列入展览品中,使一般人所知的元配卢慕贞和宋庆龄之外,再添一员。通过查阅族谱和走访陈粹芬在翠亨村的坟墓,纪念馆填补这方面资料的不足。

晚晴园的重建获得民间大力的支持,李氏基金、南洋艺术学院和陈昌父子云石私人有限公司捐出16吨的花岗岩等,都给予各种各样的援助。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整栋建筑已粉刷上白色,外观如栏杆和屋檐也尽量保持100年前的建筑特色。馆内全部有冷气设备,窗明几净的内部有落地玻璃窗和云石地板,风格清新。在纪念馆的南洋室,有一幅引人瞩目的巨幅油画《华侨是革命之母》,画的是1907年孙中山在新加坡向当地矿工和胶工宣扬革命思想的场面。那也是一幅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南洋色彩的画作。作品里画了孙中山和10多个追随者,还有矿工、胶工、农民、妇女和小孩等130多人。背景是新加坡锡矿区的典型风貌。整个作品气势恢宏,人物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设在二楼前半部的新加坡室介绍了新加坡华侨追随孙中山的事迹。那时晚晴园成了革命义士聚集的地方。展览室右侧展示的一组塑像,就生动地展现了当年孙中山与同志密谋推翻满清政府的场景。

和平室

把晚晴园的过去与现在一一地陈列出来。为了让各层阶级的人士了解孙中山是在何种情况下开始革命活动的,在这里先给参观者做一个中国时代背景介绍,表现出当年中国陷在内忧外患不断,国家陷入被列强瓜分的惨痛景象,孙中山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

奋斗室

将追踪孙中山的家境和他从夏威夷檀香山到广州和香港的足迹。这里能认识到孙中山如何学医和如何将美好前途抛之脑后,投入革命生涯。革命工作不只是策划起义。筹募支援起义更为头痛,而孙中山不惜负起这庞大的任务,到世界各地如日本、美国、英国、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劳碌奔波。在这间展览厅里,来访者能得知并深入了解孙中山与他的同志们如何起义,改变历史。

晚晴园庭院还有其他精彩的展览物和表演供游客观赏,包括:烈士树、六种南洋热带水果树、酸仔树。孙中山母亲爱吃酸仔炒咸虾,孙中山孝顺母亲,特地把酸仔树的种子从檀香山带回翠亨村栽种。晚晴园这棵树就是来自翠亨村酸仔树的种子。

§ 由来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晚晴园始建于19世纪末。当时是由橡胶业巨头张永福为他的母亲陈宝娘女士买下的一幢独立洋房。张永福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热心支持者。1906年2月,他将这幢独立洋房送给孙中山先生,以方便他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中国革命成功后,晚晴园由当时的中华总商会(现在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接管。

1964年12月,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其革命活动,中华总商会对晚晴园进行翻新。翻新工作于1965年结束。晚晴园也随之更名为孙中山故居。

1994年,古迹保存局将孙中山故居评定为国家级古迹。1996年,中华总商会将其更名为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以追念孙中山先生在东南亚一带的革命事迹。1997年,中华总商会成立了子公司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有限公司,负责纪念馆的修复工作。

晚晴园修复委员会是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任会长郭令裕发起并成立的。在郭先生领导下,委员会属下还包含了五个工作小组,彼此为着共同的目标奋斗不懈。经过四年的艰苦耕耘,终于将晚晴园改造成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经过了4年的修复,这栋耗资新币800万的纪念馆,已在2001年11月12日,由内阁资政李光耀主持开幕典礼。

§ 开馆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新加坡“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开幕典礼暨孙中山先生诞辰135周年纪念集会20001年1月12日傍晚在晚晴园举行。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主持开幕典礼并致辞,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郭令裕发表讲话。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长李玉全、教育部长张志贤、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九桓以及新加坡各界人士和海外宾客共300多人一起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操,追忆孙中山对海外华人的重大影响和本地社群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

李光耀说,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亚洲最伟大的领袖之一。孙中山先生启发了海外华人,他的呼吁激起了海外华人要使祖国强盛的愿望。他说,纪念馆记录了孙中山先生的在东南亚的活动,以及本地社群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参与和支持。修复后的晚晴园已成为一栋深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将成为反映新加坡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社会的国家历史古迹。

郭令裕在讲话中说,孙中山“不只是一位中国伟人,也是一位亚洲伟人,世界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说,纪念馆将负起教育国民的重任,将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斗志、伟大的爱国精神以及南洋先贤回馈社会、公而忘私的品德传给下一代。晚晴园将在新加坡文化发展的道路上放射光芒。

具有120年历史的晚晴园于1906年由新加坡富商张永福提供给孙中山寓居并作为南洋同盟会总部,1996年被新加坡政府列为国家古迹,翌年被正式命名为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1997年开始翻新扩建,耗资800余万新元(1美元约合1.8新元)。

翻新扩建后的晚晴园新立一块3米高、16吨重的褚红色巨石,巨石上镌刻着李光耀对孙中山的评语:“孙中山,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新落成的纪念馆以大量的史料、文物复制品、400多幅历史图片以及绘画、雕塑、书法作品和现代化多媒体手段,重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奋斗历程和来南洋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足迹。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吴邦国于2005年5月18日下午到访晚晴园参观,了解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年在南洋展开的革命活动。

吴邦国参观后说,在参观了晚晴园之后,心中有颇深的感触。因为中国的革命来之不易,孙中山为中国的革命贡献了一生,推翻了满清,是革命的先驱。吴邦国一行走遍纪念馆各处,详细了解孙中山在上世纪初旅居南洋期间,如何深入马来西亚矿区向矿工们讲解革命和争取他们的支持,以及在新加坡同革命支持者商讨革命大业的情况。在约一个多小时的参观活动中,馆长向吴邦国逐一讲解馆内收藏的珍贵历史图片以及晚晴园百年的历史变迁。吴邦国说,“要收集这些照片,也真不容易。”在离开之前,吴邦国在贵宾册上亲笔写下“先驱革命胜迹,南洋历史瑰宝”这12个字,作为纪念。

2005年4月17日,中国台北两位名人连战先生及江丙坤先生莅访晚晴园。在参观过程中,连先生特别注意聆听孙中山当年怎样以非常落后的陆地与河流的交通工具,走访一百年前遍布马来半岛的近百个矿场和树胶园。连先生也询问了一些有关南洋革命党人的故事。连战先生于接受晚晴园的录音访问时说,他对于孙中山先生在南洋的艰苦行程和魄力非常感动、敬佩。他也感谢晚晴园所作的史料保存和展览的铺排。他认为“晚晴园”之行使他从孙中山在南洋的许多群众活动中得到很多启发。[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