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摩崖石刻 |
释义 | § 释义 词义 摩崖石刻 摩:本义为“摩擦,磨蹭”。 崖:天然的石壁。 摩崖一词常与“石刻”连用,“摩崖石刻”意为:“在山崖上刮摩,在石头上刻划”。即在山崖上刮摩,在石头上刻划的符号、图案、文字等。 古代论述 据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清人叶昌炽《语石》认为:“今人见题名,或称之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题名也。即桂林诸山,诗、赋、赞、颂姑无论,唐宋《平蛮》诸碑、韩云卿《舜庙碑》,非巍然巨制乎?……晋、豫、齐、鲁间佛经、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盖摩崖,犹‘碑’也,为通称,为虚位,亦为刻石之纲,其文字则条目也。” 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指出:“刻石之特立者谓之碣,天然者谓之摩崖。” § 历史起源 摩崖石刻 远古时代,有以石刻石和以色涂石,绘制理想图画祀之或为纪游之所。后来以金凿刻,就更为方便了。 佛教经文刻石的风气盛行于北朝,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北朝时期,佛教经历了三次灭佛事件。信仰佛教的僧俗人众对此深有忧患:“以为缣缃有坏,简策非久,金牒难求,皮纸易灭”。邹城尖山刻经的石颂亦有“缣竹易销,金石难灭,托以高山,永留不绝”之词句,希望将佛经镌刻于山崖巨岩,使佛法传之不朽。北朝摩崖刻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追求大山大川上的经文与整个环境浑然一体,也与人的心灵浑然一体,创出一个有生命的自然整体。灭佛事件使书法艺术冲出雅室殿堂,走向大自然,使书法艺术与其它艺术交融,更加广泛地推动了摩崖艺术的发展和精进。[1] § 种类 古代 中国古代对摩崖石刻有以下两种认识:一是认为摩崖石刻是专指石刻文字;一种认为包括石刻文字和造像。 现代 现代一般认为,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 2、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 特点 摩崖石刻 中国名山众多,很多人在需要叙功或记事的地方,铲平一块石壁勒刻文字或图像,少者数字,多者千言。[1] 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由于石壁不能像碑石那样进行精细,字体为篆、隶、楷、草、行等,大小、长度、广狭参差错落。 摩崖有些是经过书丹的,但也有不少是直接奏刀凿刻,故其书风多自然开张,气势雄伟,意趣天成,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且许多摩崖石刻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 分布 泰山摩崖石刻《纪泰山铭》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保存着许多重要的摩崖石刻,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八处,分布在山东、陕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和福建等,字体包括篆、隶、楷、草、行等,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文学、人物生平、历史、医药和水利等方面的内容。典型的有: 泰山摩崖石刻 泰山摩崖石刻共有1000余处,其中最著名的《纪泰山铭》刻石,又称唐摩崖,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在岱顶大观峰崖壁上。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书24行,满行51字,现存1008字,字大16×25厘米,除“御制御书”4字和末行年、月、日为正书外,其他均为隶书。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2行4字,字大45×56厘米,书法遒劲婉润,端严雄浑。碑文为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亲手撰书,相传由燕许修其辞,韩史润其笔,文词典雅,对研究唐代历史、书法、镌刻艺术均有重要价值。[2] 武夷山中摩崖石刻 武夷山中摩崖石刻遍布山中,约有700余处,琳琅满目,真草隶篆,各呈异彩,内容博大精深,诗文辞赋兼收并蓄。或纪游,或纪胜,或赋诗咏景,或撰文抒志;官府及民间的关于保护武夷山的禁令刻石等也跻身其间。 子房山摩崖石刻 子房山摩崖石刻徐州子房山主峰西侧,有一处摩崖石刻景观,面积大约四五百平米。由石刻艺人谢仲华先生历时二十年镌刻而成(1991年—2011年)。石刻收录当代诗人格律诗词五十余篇,由数十名书法家用真、草、隶、篆书写。诗词作品以歌颂张良为题材,内容涵盖了“张良椎击秦王”、“圯上进履”、“四面楚歌”、“张良吹箫”等历史记载及传说。诗词严格按照诗词格律,用韵方面坚持“诗遵平水,曲循中原”。诗作悲壮凄婉,准确的还原了历史。[3] 千佛寺摩崖石刻 在潼南县发现的雕刻精美、题材丰富的唐宋古佛像。 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薛家村1社张家湾北部山脚下。 2012年5月21日,据媒体报道,2011年8月重庆潼南县一个采石点发现了283尊唐至元明时期的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专家从造像题材、艺术风格及纪年题记等初步推测,千佛寺摩崖造像最早是中唐时期,一直持续到元明,其中以晚唐、北宋时期造像为主,对研究佛教如何进入巴蜀有重要意义。这批摩崖石刻正在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4] §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00年5月26日,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