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拈花寺 |
释义 | 拈花寺在西城区大石桥胡同61号。明万历九年(1581)为西蜀僧徧融建,名千佛寺。千佛寺后楼下层为念佛堂,上 拈花寺层为千佛阁,千佛阁内有明代所铸的古铜佛“毗卢世尊莲花宝千佛”,在佛座周围的千朵莲花上有千佛旋绕,千佛大小一样,高4寸左右,故名千佛寺。 § 简介 拈花寺大雄宝殿内有古铜罗汉像十八座和二十四诸天像。大雄宝殿前有《新建护国报恩千佛禅寺碑记》和《新建护国报恩千佛寺宝像记》。二碑均为明万历九年立。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名拈花寺。殿外额曰“觉岸慈航”,殿内额曰“普明宝镜”,雍正帝御书。大雄宝殿月台前立有世宗御制清雍正十二年《拈花寺碑》。拈花寺现有面积6000余平方米。寺坐北朝南,分中路和东西二路。中路依次为影壁、山门、八字墙,石券门上书“敕建拈花寺”,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后为藏经楼。东路有6层殿,西路有4层殿。西路的祖堂为一“凹”字形建筑,前有方形四角攒尖亭,名素心亭。寺内铜神像一部分移白塔寺,一部分移法源寺。1926年在内律堂曾开办拈花寺小学。 § 具体介绍 位於江苏省淮安市的古拈花寺,始建於清朝初期,原名拈花社,後改名古拈花社,一九八九年易名古拈花寺。鼎 拈花寺盛时期有大雄宝殿、山门殿、禅房、僧房等建筑数十间,国共内战期间,殿宇建筑毁损严重,文化大革命时期,古拈花寺再遭劫难,两百馀年历史的寺宇建筑、佛像、法器、经书尽毁,令人惋惜! 古拈花寺开山祖师佳慧,从小爱好诗文、书法,由於经常到隔邻老太太家中聆听佛法,之後发心出家学佛,佳慧出家後,在淮安湖心寺追随南庵禅师习禅,多年苦心参禅後,为求精进,曾乔装为僧人在金山寺挂单,留下「尼扮僧装金山寺,书法露绽建拈花」的传奇故事。 开放政策後,於一九八九年发还拈花社原有十七间房舍的产权,在住持了僧法师的带领下,进行整修工程使之逐渐恢复旧观。古拈花寺的山门为两层楼建筑,山门前有两座石狮镇守,圆券洞上方铺有「古拈花寺」,洞门旁则悬挂淮安市佛教协会招牌,大雄宝殿东西长十二公尺、南北进深十点五公尺,高五点三公尺,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 由於文化大革命将淮安地区佛寺毁损殆尽,近年来,逐渐恢复旧观的古拈花寺因缘际会,成为淮安市佛教协会所在,是附近地区善男信女礼佛去处,鉴於江北地区百姓生活较贫困,古拈花寺配合提倡「禅农并重」服务社会,颇获认同。此外,古拈花寺并与各地名山古刹进行交流,成淮安地区佛教重镇。 § 其他 拈花寺北京地区以拈花寺命名的寺庙有崇文区拈花寺、西城区拈花寺等。①崇文区拈花寺。位于板厂南里,原为石氏万柳堂家祠。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建筑面积1198平方米,主要建筑为弥勒殿、关帝殿、大悲阁及御书楼。御书楼内悬有康熙帝御书碑刻15通,以及“简廉堂”额。1926~1945年寺内佛堂曾开办学校。1940年吴佩孚去世后停灵在拈花寺的东菜园内,并新建灵房。1949年前寺内有房舍57间,院落5处。1949年后部分大殿和厢房供办学校,殿内残存佛像佛龛均未动。1950年后殿宇、厢房、院落均被占用,佛像相继拆移。1978年原殿宇、厢房全部拆除。②西城区拈花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石桥胡同。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因寺内千佛阁内有明代所铸的铜佛“毗庐世尊莲花宝千佛”,座如莲花,在佛座周围的千朵莲花上有千佛旋绕,故名护国报恩千佛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名拈花寺。寺坐北朝南,建筑面积6432平方米,房屋184间,分三路,各五进院落。中路建筑自南至北有:影壁,长24.5米,厚1米,石砌;山门3间,檐下有斗拱,石雕石券拱门,额书“敕建拈花寺”,门两侧为八字墙,门内左右为钟、鼓楼,正面天王殿3间,檐下有斗拱;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已拆除),殿前有月台,台下立有万历九年(1581)《新建护国报恩千佛寺碑记》碑和《新建护国报恩千佛寺宝像记》碑、雍正十二年清世宗御制拈花寺碑;东西配殿各5间;伽蓝殿5间,两侧接引殿各16间;藏经楼5间,两侧为过垄脊灰筒瓦合角短廊,东西配楼各3间。东路有六层殿:一层殿3间;二层殿5间;三层殿9间,坎墙内镶石刻;四层殿5间;五层殿5间,两侧有厢房;六层殿5间,两侧厢房各5间,东厢房两次间的后山墙上镶有石刻。西路有四层殿:一层殿3间,垂花门1座;二层殿5间;三层殿5间;四层祖堂,为“凹”型建筑,共17间,祖堂前原有一四角攒尖方亭,名“素心亭”,已拆除。寺内铜佛像分别移至白塔寺和法源寺。寺院后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印刷厂使用。 § 同名寺院 拈花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佛莲山之巅,海拔约八百余米,占地面积120余亩。有僧人七十余人。是川西著 拈花寺名的佛教古刹,有史记载已有上千年历史.虽不幸屡次毁于战火,但它仍然生生不息,值此太平盛世,更焕发出非凡的魅力与生机。 拈花寺不仅历代高僧辈出,更有全国佛教界有史以来罕见的英雄主义史迹.相传宋朝末年,元军入侵,拈花寺住持释海春方丈率领全寺武僧协同宋军英勇抗敌.因寡不敌众;元军眼看就要攻入.海春方丈让幸存的和尚带领众生从后门逃往山中自己则孤身御敌。元军攻入后欲捉拿他时,海春方丈飞身纵下悬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爱教的英雄颂歌。人们为了纪念他,立碑以志,至今,拈花寺仍然有"飞身岩"遗址及碑文记载这个英雄的僧侣。 千年古刹拈花寺,历经了风风雨雨,直到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后,拈花寺才得以全面复兴。十年来,住持妙果法师继承常太老和尚的衣钵,率领僧众和护法信众们,艰苦奋斗,辛勤耕耘,使拈花寺不断发展壮大。 拈花寺的建筑风格为仿宋代结构,龙图腾则是寺院建筑中随处可见的主体。与全国寺院建筑不同的是,殿堂设置风格独特,步入寺院门的第一殿不是弥勒佛,也不是天王殿,而是药师佛殿;这种建构说明拈花寺是药师佛的道埸,同时也说明建寺法师所实施的是佛祖"有情度化"的高尚人道主义.药师佛殿宽阔雄伟,匾额高悬,药师佛像神圣庄严.据考证,拈花寺供奉药师佛已有千年历史,虽历尽沧桑,灵气仍然有增无减,十方信众多到此祈福,祈求健康平安。 拈花寺拈花寺庙堂众多,上下起伏,纵横交错,整个建筑可分为三条轴线:中轴线上,金刚殿,弥勒殿,小丛门,观音殿,大雄宝殿,祖师殿等;右轴线上有前僧寮,钟楼,后僧寮,玉佛殿,东花园,法源亭等;左轴线上有鼓楼,大悲殿,祖堂,西花园;桂新亭;诸天殿。其次还有莲宗道埸和罗汉堂.罗汉堂风格别致,罗汉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是全国少见的精品建筑。 拈花寺历来实行农禅并举,僧人们在住持妙果法师的带领下,勤劳耕耘,自给自足,深爱信众们尊崇。拈花寺地理位置奇特,自然景观十分奇妙,庙内有三株百年以上的木患子树,生机勃勃,其子为黑色,形状酷似佛头与罗汉。用此子串成的念珠,不仅会发红发亮,还会随温变色,有着十分殊胜的功德。此外,还有一株一百多年的桂花树,在1966年,因不堪浩劫,自然枯死。十九年后,枯木逢春,不仅恢复了生机,甚至更加郁郁葱葱,每至秋来,金桂香飘十里,百姓们认为这是国运昌隆,佛法兴盛的标志,此树因而被奉为"神树"。 § 相关词条 白马寺、西城区、北京 § 参考资料 http://www.17u.com/destination/scenery_4943.html http://www.china84000.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42 http://www.3608.com/Comment/comment_sight_6584g.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