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手少阴心经
释义

§ 概述

中文名称:手少阴心经

英文名称:Shaoyin Heart Channel of Hand;Shaoyin Heart Meridian of Hand

手少阴心经穴位图

十二经脉之一。首载于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医书。其中《帛书·经脉》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称为“臂少阴温(脉)”;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称为“臂少阴脈(脉)”。《灵枢·经脉》称为“心手少阴之脉”。现通称手少阴心经,简称心经。

本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内行主干向下穿过膈肌,联络小肠;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肺,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支脉从心系向上,挟着咽喉两旁,连系于目系,即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

§ 循行

手少阴心经脉循行图

《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1,出属心系2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3,系目系4。

其直者5: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6,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7之端,入掌内后廉8,循小指之内,出其端。[1]

《帛书·经脉》甲种本所载此经脉循行似近于今之手少阴经在上肢内侧后缘的线路;乙种本所载则近于今之手厥阴经在上肢内侧中间的线路。

《灵枢·经脉》沿用甲种本线路,但反其方向而从脏走手。手少阴心经起始于心中,出来之后则属于与心相联系的“心系”(即各种组织之意)。

然后下行穿过膈肌,络于小肠。此经脉之分支是从“心系”上行,在食管(咽)两旁直达与眼睛相联系的“目系”(即眼球根部各组织)。

此经脉在胸部与上肢的直行脉是重由“心系”分出后返行向上与肺相连,然后向下出于腋窝之下,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走在手太阴与手厥阴经之后侧,下行至肘关节内侧后方,再沿着前臂内侧后缘,抵达掌后腕关节部的尺侧豌豆骨突起(手锐骨),进入手掌内尺侧一边,然后沿着小指的桡侧到达其末端,接于手太阳小肠经(见图)。

注释:[1]心中——心脏之中。杨上善注:“此少阴经起自心中,何以然者?以其心神是五神之主,能自生脉,不因余处生脉来入,故自经出也。”

[2]心系——意指心脏的系带,指心脏与肺相连接的组织。杨注:“肺下悬心系名曰心系。馀经起于馀处,来属脏府,此经起自心中,还属心系,由是心神最为长也”,《灵枢·五癃津液别》:“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说明心系连接心与肺,因悲伤气急而出现呼吸升降,认为与心系有关。滑注则说:“心系有二:一则上与肺部通,而入肺两大叶间;一则由肺叶而下,曲折向后,并脊膂,细络相连,贯脊髓,与肾相通,正当七节之间。盖五脏系皆通于心,而心通五脏系也。”所说与肾相通的系。《内经》未言,盖出自后人补充;说五脏系皆通于心,乃滑氏推论。马注遵循滑系,张氏则以肯定语气说:“心当五椎之下,其系有五:上系连肺,肺下系心,心下三系脾、肝、肾。故心通五藏之气而为之主也。”按《灵枢》原意,当以杨注为合理。

[3]咽——指食管。《素问·太阴阳明论》:“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张注:“喉为肺系,所以受气,故上通于天;咽为胃系,所以受水谷,故下通于地”。《难经· 四十二难》:“咽门……至胃长一尺六寸”,即指食管而言。杨玄操注:“咽,嚥也。言可以嚥物也。又谓之嗌,言气之流通厄要之处也。咽为胃之系手少阴心经

也”。因其在胃之上端,故后人称之为胃系。近代专称咽头部为咽,下段则称作食管或食道。

[4]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灵枢·大惑论》:“肌肉之精为约束,裹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意指以肌肉之精为主,加撷上筋、骨、血、气之精,与经络会合成系。认为脑转、目眩的症候与目系掣引有关。杨注:“筋、骨、血、气四种之精与脉合为目系。心脉系目系。故心病闭目也。”

[5]直者——意指主要的一支,多属有穴通路。张注:“直者,经之正脉也。”此支又起于心系,不再上咽,退却上向肺部,下行出于腋下。(《甲乙》作“上出腋下”,《千金》无“上”字)

[6]太阴、心主之后——王冰注:“太阴、心主行臑之前,而少阴出其后也。”

[7]掌后锐骨——手腕豆骨中,其后方为神门穴。“锐”通作“兑”。杨注:“其小指掌后尖骨,谓之兑骨也”,《甲乙》:神门“在掌后兑骨之端陷者中。”

[8]掌内后廉——指掌心的后边(尺侧)。大指为前,小指为后。此处当少府穴所在。《铜人》注:“少府所居”。《千金》颠倒作“后内廉”,《太素》、《发挥》漏“后”字。杨注:“掌外将侧名曰外廉,次掌内将侧名内廉也”。将指,指中指。将侧,意为近中指一侧。杨注以掌外(远端)为外廉,掌内(近侧)为内廉,不符合原意。

§ 病候

本经腧穴可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以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心痛、心悸、失眠、咽干、口渴、癫狂及上肢内侧后缘疼痛等。

《帛书·经脉》甲种本所载此经脉病只有胁痛一证;乙种本所载“是动则痛”与《灵枢·经脉》近同,而“是臂少阴脈(脉)主治其所产病”也只载胁痛。

《灵枢·经脉》所载病候有:目黄,咽干,胁痛,上肢内侧疼痛并厥冷,手掌心热,心痛,口渴等。

本经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咽喉干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还可发为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本经穴主治“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胸胁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手掌心热。

§ 主治

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如:

心胸病:心痛,心悸,怔忡,心烦,胸痛。

神志病:不寐,健忘,癫狂痫。

外经病:肘臂痛,掌心热。

手少阴心经穴的主治症,《甲乙经》中只有阴郄、神门二穴有记载,余穴均缺;《外台》和《医心方》才据别的传本补充各穴的主治内容。但所列多外经病症,如极泉主治“臂肘厥寒”,通里主治“臂臑肘痛”,神门主治“手及臂挛”,少府主治“臂酸”,少冲主治“掌痛引肘腋”等。至于象“心痛”等与心有关的内脏病症,至宋代《铜人》才大为补充。这可能是因为“心为群主之官”,心包在外代其受邪,故“心痛”、“烦心”、“胸中澹澹”等病症没有以心经穴为主,而取用心包经穴为主。《外台》等所引各主治症与经脉病候基本相合,可补《甲乙》所缺。

§ 腧穴

手少阴心经穴位

本经共9个穴位。1个穴位在腋窝部,8个穴位在上肢掌侧面的尺侧。首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末穴少冲。左右合计18穴。

极泉

【定位】 上臂外展,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功能】 宽胸宁神

【主治】 ①心痛、胸闷、心悸、气短、悲愁不乐、乾呕哕、目黄;②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③瘰鬁,腋臭;④上肢针麻用穴 。

青灵

【定位】 臂内侧,在极泉穴与少海穴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尺侧缘;举臂,在少海与极泉的连线上,少海上3寸,肱二头肌的尺侧沟中

【功能】 理血止痛

【主治】 ① 头痛,振寒,目黄;② 胁痛,肩臂疼痛。

少海

【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屈肘,在肘横纹尺侧头陷凹中取穴

【功能】 宁心安神

【主治】 ① 心痛,癔病、暴喑、健忘、癫狂善笑、痫证;② 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目眩、腋胁痛;③ 瘰鬁(瘰苈)。

灵道

【定位】 腕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功能】 宽胸理气

【主治】 ① 心痛,悲恐善笑;② 暴喑、乾呕;③ 肘臂挛痛、抽筋。

通里

【定位】 腕横纹上 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功能】 宁志安神,益阴清心

【主治】 ① 心痛、心悸,怔仲;②舌强不语、悲恐畏人,暴喑、面红、妇人经血过多、崩漏。虚烦、盗汗;③腕臂痛。

阴隙

【定位】 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功能】 宁心凉血

【主治】 ① 心痛,惊悸;② 骨蒸盗汗;③ 吐血,衄血、失音。

神门

【定位】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仰掌,腕豆骨的桡侧缘,即尺侧腕屈肌腱附著於腕豆骨的桡侧,掌後横纹上 。

【功能】 扶正祛邪,宁心安神

【主治】 ① 心痛,心烦,惊悸,怔仲、恍惚,健忘,失眠,痴呆,悲哭、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变;呕血、吐血、目黄胁痛、失喑、喘逆上气 ;② 高血压;③ 胸胁痛。

少府

【定位】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在4、5掌指关节後方,仰掌屈指,当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

【功能】 清心宁神

【主治】 ① 心悸、心痛、心烦,胸痛、善笑、悲恐惊;② 阴痒、阴挺、阴痛;③ 小便不利,癰疡;④ 手小指挛痛,拘挛。

少冲

【定位】 小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在小指桡侧,去指甲角桡侧根部,约去爪甲指0.1寸许取穴

【功能】 清热熄风,宁神醒脑

【主治】 ① 心悸,心痛,癫狂;② 热病,昏迷。③ 胸胁痛,胸满气急,手挛臂痛。[2]

§ 与手太阴肺经的比较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阴肺经

起于 心中  中焦

联系脏腑 出属心系,下络小肠 下络大肠,返循胃口,上膈属肺

体表路径起于 腋窝 胸前壁外上方

经上肢内侧  后缘 前缘

止于 小指桡侧端 拇指桡侧端

§ 歌诀

手少阴心起极泉 心经循行

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下

少府少冲属于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