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扁颅蝠
释义

§ 基本信息

扁颅蝠

中文学名:扁颅蝠

中文目名:翼手目

中文科名:蝙蝠科

中文属名:扁颅蝠属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Tylonycteris pachypus

英文名:Lesser Club-footed Bat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Temminck,1840

§ 物种信息

体型小,体长35-50mm。前臂长22-28mm.头宽平扁,耳长约等于头长,耳屏短,端部钝圆,后足第一趾基部及趾间具一圆形肉垫,吻短而宽,上体毛具浅黄棕色毛基,毛长深褐色。下体毛色棕黄,翼膜固着于趾基。

分布于东南亚一带,国内只见于广西(龙州县、宁明县),广东和云南南部。栖息于直立的粗竹茎节间空腔内。它们以小巧的身体和扁平的头通过竹茎上的虫洞穿入竹内,并用足垫挂在竹节处。通常群栖,聚集数十只,由1只成体雄蝠和很多只成体雌蝠和幼体组成。也有单只或仅由一些雄体组成的群。本种在我国分布地区有限,属于较稀有的一种蝙蝠,但在一些适宜的栖息地尚可发现。

§ 濒危信息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稀有。

扁颅蝠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是我国最小的蝙蝠之一。因其栖息于竹子中的特殊习性而备受人们关注。

研究显示,扁颅蝠选择有虫蚀的粉单竹(Lingnania chungin)竹林栖息(洞口平均为43.79 mm×11.94 mm)。1997年8月在四川南充市金城山(N30°40',E106°18')发现的扁颅蝠,为其地理上最北分布。

§ 特点

种群稀少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里的神秘蝙蝠,有一只让科学家困惑了20年的神秘标本。它就是世上唯一一种能钻进竹筒里的神秘蝙蝠,因为有着独一无二的扁平颅骨,人们给它取了个形象的名字--扁颅蝠.事实上,早在100年前,人们第一次在东南亚发现扁颅蝠的踪迹时,它们神秘的身影就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权威动物学文献都对这种罕见的、生活在竹子里的蝙蝠有过粗略描述.上世纪70年代,有人在马来西亚的原始丛林里尝试过追踪它们的身影.遗憾的是,自从人们在广西偶然得到标本之后,就再也没有找到过它们的踪迹。

而在2006年10月10日,在广西龙州县一种有20多年未出现在研究者和公众视野中的蝙蝠——扁颅蝠,于前不久在该县龙州镇一个村庄旁的竹林里被发现。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张礼标博士,表示这种“失踪”20多年,数量稀少的扁颅蝠,其实一直生活在民居的周边据称,这是世界上个头最小的蝙蝠,具有“缩骨功”,它们长期居住在竹筒里,每天的外出觅食、活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

体型小巧

据资料记载,扁颅蝠在地球上已生存了600万年,属哺乳纲翼手目蝙蝠科类,因其头颅扁平而得名。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专家采集过扁颅蝠标本,此后20多年,扁颅蝠都没有出现。和它的亲属们一样,扁颅蝠视力非常有限,飞行完全靠听觉来导航。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有一天,夜幕降临后,扁颅蝠出来活动,突然被一只猫头鹰追逐。扁颅蝠一只接一只飞进口宽还不到1厘米的巢穴。要在高速飞行中准确无误地钻进如此小的缝隙并非易事,所以总有蝙蝠不断“碰壁”。此时,已经钻进巢穴的扁颅蝠,从洞口发出一连串高频声波,为还在外面的同伴指引方向。很快,循着同伴发出的声音,惊恐的扁颅蝠终于以超出平时数倍的速度,一个接一个地侧身钻进避难所。

扁颅蝠两翼展开时,宽度还不到20厘米,平均体重更是只有3.5克,扁颅蝠是世上最小的蝙蝠。除了每天晨昏两次短暂的外出觅食,剩下的所有时间它们都躲在坚固的竹筒里。

主食蚊子

根据张博士的研究,扁颅蝠主要以蚊子为食物,因此,它们选择栖息在离人很近的地方。农村村庄里蚊子比较多,所以扁颅蝠对蚊子数量的控制是很有作用的。

扁颅蝠因为种群少、个头小,主要只分布在广西、云南交界地带,加上习性特别,所以发现较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