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彭定康
释义

§ 简介

彭定康(英语: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成为港督前的译名为柏藤),英国保守党资深政治家,曾任环境部长、保守党主席及香港最后一任总督。2000年至2004年出任欧盟外交事务专员,卸任后被封为英国终身贵族,封号巴恩斯男爵。  彭定康

§ 生平

彭定康是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的荣誉文学士毕业生,主修现代历史,曾取得旅游奖学金,于1965年前往美国留学。1966年他加入保守党的研究部工作,是保守党内改革派的中坚分子,在欧洲事务立场上,倾向欧洲,与保守党以戴卓尔夫人为首的疑欧洲派有所不同。

他自1979年至1992年成为英国国会巴思选区的议员,于1979年至1981年出任下议院首长及艺术部部长,并于1989年至1990年出任环境大臣及由1990年至1992年担任保守党主席。1992年英国国会选举中,被英国自由民主党的Don Foster击败,令他失去在英国巴思选区的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席,之后他辞任保守党主席一职。稍后,获得首相马卓安安排出任第28任香港总督,接替卫奕信爵士。

§ 出任港督

伤心的彭定康

1992年7月,彭定康正式出任第28任港督,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回前最后一日为止。他的出任打破了多项惯例,包括拒绝接受英女皇颁授的爵士勋衔,没有穿上殖民地官服就职,以及成为首位出任港督的非政府官员(以前的港督都是殖民地部或外交部官员)。

有人认为,他拒绝受封,是为免影响他回英后竞逐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席,因为英国的政治家通常都在政途结束时才接受勋衔。在他担任港督期间,他的亲民作风大受市民欢迎,例如他曾到中环品尝蛋挞。而彭定康的一些作风,亦为香港后来从政人士所模仿。例如他发表施政报告后,亲自出席电台节目接听听众提问,更主持公开答问大会面对市民质询,以建立开放、向公众负责的形象,确实令人一新耳目。

他对香港新机场建设费用的审批受到非议。兴建新机场费用庞大,中国政府一直认为这是为了将港府的金库在回归前耗光,并要香港背上巨额的外债。大家则认为彭定康指香港启德机场位于市区,位置不理想,容易发生事故,加上启德机场已经不胜负荷,所以新机场的建设是刻不容缓的。事实上,兴建新机场的事宜在前任卫奕信时已经决定,并早已于各大报章刊登了有关“玫瑰园计划”的详情。

此外,他对立法局功能组别议席的特殊安排受到中国的指责。他新增九个功能组别(新九组),使所有在职人士都有资格投票,变相使这九个议席成为直选议席。他被当时任职港澳办主任的鲁平骂作“千古罪人”。当时,“千古罪人彭定康”和彭、鲁二人的关系成为了香港报章副刊和电影的笑料主题。事后有评论认为,正是由于他固执和不可退让的个性,以及双方的沟通不顺畅,直接导致了北京政府与港英政府在回归前摩擦不断。但是更严厉的指责认为,彭定康之所以和中国政府冲突不断,主要是由于企图从当时北京的外交困境中得到更多好处。

97香港,伤心的彭定康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彭定康与家人陪同英国皇储查理斯,乘坐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帆船离开香港。

离开香港之后,他和家人到了法国南部休息,并出版了《东方与西方》(East and West)一书,记述他五年港督任期内,对东方人和西方人在价值观的分歧和冲突上的个人观点。

北爱尔兰的挑战

1998年至1999年,他担任“北爱尔兰政策独立委员会”的主席,推动北爱尔兰自治及多方面和平。该委员会是根据《贝尔法斯特协议》成立于1998年。1999年9月9日,委员会发表有关北爱自治方案的报告书,名为《A New Beginning: Policing in Northern Ireland》(普遍称为“彭定康报告书”),就北爱事务提出了175项建议,包括象征式和实际可行的建议。

欧洲议会

1999年,他成为了英国派驻欧盟的代表之一,并在2003年3月成为了20位欧盟专员之一,专责外交事务。1999年9月被任命为纽卡素大学的校监。2003年被选为牛津大学的校监。 2003年1月5日,牛津大学前任校长罗伊·詹金斯勋爵去世,3月,彭定康被选为自己母校的新校长。按照惯例,他将终身担任牛津大学校长一职。这一职位虽没有报酬,但享有很高的声望。

晋身上议院

他在2004年10月,基于他对英国、香港和欧盟的贡献,获封为终身贵族,封号为巴恩斯男爵,因此获英国国会上议院的议席,重返英国国会。[1]

§ 家庭成员

1997年7月1日,彭定康挥别香港,其三名女儿哭成泪人

哭成泪人彭定康与太太林颖彤(Mary Lavender St Leger Patten née Thornton)育有三个女儿。

她们分别为:

任职记者的长女彭丽思(Laura Patten)

次女彭洁思(Kathy Patten)

当电视演员的彭雅思(Alice Patten)

§ 著作

The Tory Case (1983年)

东方与西方——彭定康治港经验 (East and West--China, Power and the Future of Asia) (1999年),关于管治香港殖民地最后五年。

Cousins and Strangers: America, Britain, and Europe in a New Century (2006年)

§ 轶闻

2004年,竞选欧盟委员会主席失败后,60岁的彭定康挥别政坛,等待他的是英国最负盛名的牛津大学终身校长一职。

在彭定康本人看来,这些风光的履历中他最看重的是香港总督一职,“我在香港这个非凡的城市,与一些不同寻常的人一起共事过5年”,“有机会在40多岁50出头的时候管理一个亚洲大城市5年,这是个巨大的挑战。”不过,即便如此,让彭定康倍感骄傲的港督一职却有瑕疵,有人说:港督一职是梅杰对彭定康的补偿。

彭定康于1944年5月12日生于英国兰开夏郡波尔顿,他曾是牛津大学高才生,主修现代历史,1965年留学美国。

1974年,彭定康以30岁之龄,被委任为英国保守党研究部的主管,而后,1979年大选的不少竞选宣言,都是出自他的手笔。1990年11月,梅杰接替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一职,梅杰与彭定康交情甚好,因此他上任后随即聘任彭定康为兰卡斯特公爵领地总裁兼保守党主席。在彭定康的筹划下,保守党得以在1992年英国大选中意外地胜出。

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彭定康本人却被自由民主党候选人唐·福斯特击败,丧失了巴斯选区的下议院议席,由此退出了下议院。梅杰后来在自传中说,如果当年彭定康能保住议席的话,将有机会出任财相或外相。

多年后,彭定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认为那件事“很糟糕”。不过,出于对彭定康的补偿,在梅杰的安排下,彭定康在1992年7月9日正式出任第28任港督。

“自1987年以来,彭定康从未在任何选举中获胜而赢得公职。”美国一家媒体曾这样挖苦彭定康。

1992年,48岁的彭定康被派往香港担任末代总督。在香港的最后5年,彭定康多生事端,使原本能平稳过渡的香港陡生波折,当时即有人说,彭定康是英国政府派驻香港的“搅局者”。

这种“搅局”的做法受到强烈质疑,以至于他被时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形容为“千古罪人”。

告别政坛最关心怎样当好牛津校长

在历经40年起伏的政治生涯后,彭定康于2004年告别政坛。在享受准退休生活的同时,他最关心的也许就是怎样当好牛津大学的校长。

成BBC信托主席的首要候选人

2011年2月,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末任总督彭定康被英政府列为接任BBC信托主席的首要候选人,很有可能接掌这一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计划将彭定康推上BBC重权之位的人是英国文化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杰里米·亨特对10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包括理查·兰伯特爵士(Sir Richard Lambert)———英国工业联合会前任总干事,以及BBC资深信托成员帕特里夏·霍奇森夫人(Dame Patricia Hodgson)。杰里米的结论是:“彭定康的能力远在其他候选人之上。”

杰里米相信,彭定康经历过政坛上的各种惊涛骇浪,经验丰富,同时又以“意志坚定”著称,英国文化部高层人士透露,彭定康是唯一能够与BBC总裁马克·汤普森“分庭抗礼”的人。[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