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揪片
释义

§ 历史典故

揪片

揪片又称掐疙瘩,也是晋中民间传出的一种家常面。当地人讲究在婚嫁时男女双方在启程前必吃此面,名谓“岁数掐疙瘩”。结婚时的年龄为多少就吃多少片。这里的“片”是指半成品而言的,即用一小瓢面和好后擀成圆形,切开对折,然后根据岁数先切成大片,再将大片用手分别揪入沸水锅内,捞出后约半饭碗。吃此饭有岁岁平安之意。

§ 小吃起源

制作揪片“水揪片”俗称“鳖跳崖”,是候马、临汾一带人们熟悉的地方传统小吃。其来历要追溯到清末民国初年一对农村夫妇吵架之事。一天,刘三下地回来,又饿又累,因他老婆还没有做熟饭,俩口子就吵闹起来,各说各有理,结果两人换了工,刘三操持家务,老婆下地干活。中午时分,刘三睡觉醒来,急忙生火做饭,不料面和硬了,就一边往面上倒水,一边揉面,不料面越来越软,无法上案擀面条,就干脆用手揪成薄片投入锅中。谁知煮熟捞出后,配以浇头,软绵筋道,非常好吃,就起名叫“鳖跳崖”。长期以来,水揪片不仅成了家常快速面食,而且也用以招待客人。

§ 小吃特色

味道鲜香,软绵可口。

§ 制作方法

1.将面放入盆内,加凉水和成面团,再用手蘸少许水把面团逐渐揉软揉光,盖湿布稍饧。

和面

2.粉条煮泡至软,萝卜洗净切成菱形小片,白菜叶切成小块。

煮泡粉条

3.锅上火加植物油烧热,下花椒、葱、姜、蒜炝锅,再放入萝卜片、白菜块、粉条丝略煸炒,用少许精盐、酱油、味精凋味,最后倒入足够的清水烧开。

放入材料

4.面饧好后,盆内注入凉水,淹没面团,双手在水中将面团揪成铜钱大的薄片,逐片投入开水锅中。面团揪完煮熟时,将剩余的面糊也一并倒入锅中,大火烧开,略煮片刻即成。吃时连汤带面同食。

揪片做成

§ 制作要领

揪面片时,要做到水不离面,面不离手,动作要麻利。

§ 分类

西北风味

揪片揪片子是西北人经常吃的一种面食。可以炒着吃、带汤吃、凉拌的吃,而且做法也简单。

首先取若干面粉放入盆中,再倒上适量的盐热水(掌握放盐多少的最笨的办法就是尝一尝咸淡)和起,然后就开始揉面。揉面是揪片子最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朝一个方向揉,使面能有固定的纹路。揉到有了弹性的感觉后,大体摊平,抹上清油,放在案板上,再蒙上湿笼布或盖上锅盖,让面一定要饧到。一般情况夏天40分钟左右,冬天得60--70分钟。

水开后,就把饧到的面用刀切成长条,两手扯住面的两头往开拉。然后一小块、一小块的揪入沸水中,以此类推。 揪片

如果是吃汤面,那就直接把面揪到做好的汤里,最后调汤面的味道。

面片的大小薄厚全凭自己的喜好,揪片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到、耐嚼。

新疆风味

揪片酸揪片是新疆的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常食的一种易于消暑、解除疲劳面食。

做法:面粉用凉水稍加盐和好备用。

锅里放胡麻油少许,把鲜羊肉切成薄片放锅里炒,加洋葱、大蒜、胡椒粉,随后再放西红柿片、土豆丁。稍炒之后,加水。水开后,加盐、加醋,使汤略有酸味。

这时可将和好的面揪成指甲盖大的面片,揪到干稀适中为止。最后,加入切碎的芫荽即成。根据口味,还可加一些辣椒油。

将待开锅后,将面剂子拉长,捏扁,揪成2厘米见方的面片,边揪边甩入锅里。最后加入香菜即可。据说,揪片子凉凉后,在加热,味道更好,俗话说:“揪片姓张,越热越香”。[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