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慈善寺
释义

§ 简介

慈善寺慈善寺位于石景山区天台山。慈善寺座落在天台之上,故又称天台寺。慈善寺始建年代不详,据考证该寺最迟在清初已成庙。

慈善寺分中、东、西三路,以西路的大悲殿为主,大悲殿三楹,正中供金漆木雕观音像,两旁有碧霞元君等八尊塑像,这种佛、道两家共进一堂的殿宇,在京郊不多见。

南山坡有座藏式塔,高约10米,传为魔王和尚衣钵塔。每年三月十五日,为魔王和尚成道之期,慈善寺开庙三日,堪称京西香火极盛之寺。慈善寺殿堂基本完好,但大部分塑像被毁。寺内外石刻众多,以冯玉祥将军留下的石刻最为引人注目。有“勤俭为宝”、“真吃苦”、“耕读”、“淡泊”等楷书大字,前7字3尺见方,后4字2尺见方,镌刻在山门外东山坡和寺后北山坡上。在“耕读”、“淡泊”附近,尚有从《周易》摘录的“八卦谦”200余字,每字半尺见方。

§ 出名原因

寺内的冯玉祥将军事迹陈列室慈善寺是京西一座集佛教、道教和民间诸神为一体的庙宇,也是民国历史的一个见证,民国初年张恨水先生审编的北京旅游指南中说“进山门后有七座小庙,号庙七,是乾隆游寺时敕建,是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解放前夕,慈善寺失火烧毁了部分建筑。“文革”期间,多数建筑被人为损毁。上世纪80年代之后,这座隐藏在深山中的古寺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慈善寺的名气与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有关。据考证,民国时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曾在1912年5月至1925年1月间三上天泰山慈善寺。

第一次是1912年,冯玉祥在天泰山下屯军,徒步上山,参观了慈善寺,十分喜欢,就在寺中居住了下来。并指挥部队在山上种植了大量树木,帮助周围村子里的百姓垦荒种田,做了不少实事。第二次隐居是1917年,冯玉祥因看不惯北洋政府中吴佩孚和曹锟等人的所作所为,就来到慈善寺“养病”。1924年,冯玉祥将军也是在此下山发动的“首都革命”,推翻了贿选总统曹锟,驱逐溥仪出宫,结束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的历史。隐居期间,他在慈善寺主要是读书、会友。在此期间,他接待过李大钊、张学良、孔祥熙、邓宝珊等各界人士。

冯玉祥(1882—1948),安徽巢县人,字焕章。北洋军阀时期,曾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发动“北京政变”,并将其所部改组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后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参加北伐。“北京政变”发生后,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实现国民革命的关键在于人民掌握武装,结束军阀武装割据的局面,并提出了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孙中山接受冯玉祥10月25日、11月1日的两度电请,于11月13日离开广州,绕道日本北上,辗转扶病进京。而此时,冯玉祥却因张作霖和吴佩孚的联合压迫,已离开政界,避居天泰山慈善寺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5年10月,冯玉祥将溥仪逐出宫禁后的一年,他通电全国宣布成立故宫博物院,并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1927年冯玉祥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1928年举兵反蒋,爆发蒋冯阎大战。1933年5月,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正式组建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6年后,冯玉祥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6年6月,冯玉祥作为三位抗日英烈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的老上级,提议在北平市选择三条道路或者三个城门以英烈命名。当年7月,北平市将原南河沿改称“佟麟阁路”,北河沿改称“赵登禹路”,铁狮子胡同改称“张自忠路”。1946年9月,冯玉祥出国考察水利,在美国组织旅美中国和平民主同盟。1948年加入民革,任中央常委。同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归国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

§ 由来

慈善寺关于慈善寺的由来,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康熙年间,有一疯僧来到天泰山修行,后成正果,朝廷赐疯僧为“魔王和尚”。因此慈善寺早期在民间又被称为“魔王和尚庙”。因疯僧的肉胎与清世祖顺治极为相似,因此在民间又衍生出“顺治出家天泰山”的传说。来此的专家学者认为,顺治在此出家一说并非空穴来风,此地离京城近,风水好,比较隐蔽;其次,慈善寺虽是民间建筑,却存在某些皇家规制,比如大悲殿屋脊的雕龙与和玺彩绘;传说康熙也曾多次到天泰山拜祭,或赐匾额、或赐金帛,似乎也印证着顺治在此出家的传说。而笔者查阅到,冯玉祥将军在其生前所著《我的生活》(1981年3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提到当年在慈善寺隐居时说:老爷庙里“只有个乾巴肉胎,头歪歪地望着北京。问这是什么人?和尚附在我耳边低声说‘这是顺治皇帝。’我笑了一下,明明又是和尚捣鬼,不知从哪里打听得顺治有出家之说,就造出谣言,愚弄百姓。”

§ 建筑组成

慈善寺今天,慈善寺被列入北京“人文奥运文物保护项目”、并被定为社会科学类专题遗址博物馆,是京城翠微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面与八大处“虎头峰”、香山“鬼见愁”隔岭相望。

慈善寺倚山而建,系由正院(西院)、东跨院、后跨院、东山坡和门外殿堂五部分组成,从主峰上或空中俯视呈北斗七星状。慈善寺的山门在崖南,门楼上有文昌庙一间。入门后是接引佛殿,内供接引佛一尊。山门旁有砖砌围墙,形成独立院落。山门至主寺相去一里许,由一条依山曲径相通,相当清幽。主寺门前有一排殿堂,自南而北依次为观音阁、灵官殿、王三奶奶殿、弥勒佛殿、娘娘殿、火神殿、龙王庙、吕祖殿、马王殿。主体院落分东西两路,西路佛教殿堂依次为一进韦驮殿、二进大悲殿(供奉千手千眼观音)、三进魔王殿,左配殿为达摩殿、地藏殿,右配殿为盂兰殿、圆通殿。大悲殿后为藏经楼(又称魔王老爷殿),是上下两层建筑,下层供奉着传说中的清顺治坐像,面南头东地望着京城的方向,有念念不忘京城之意。殿内西墙悬有七言308字“顺治归山诗”一首,据传为顺治所作。东路为道教殿堂,依次为财神殿、三皇殿和斋堂。东山坡上还有山神庙、天齐庙、玉皇殿等。

寺院后面名为“灵境”的东跨院就是冯玉祥将军故居,北房5间和厢房已修缮一新,现被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冯玉祥将军事迹陈列室”。陈列室展出的内容十分丰富,分为:在祖国的大地上、挥师北伐、治军能手、将军在慈善寺的日子、实物陈列5部分。陈列室内有冯玉祥将军当年使用的卧具、桌椅、砚台、石磨、亲笔遗嘱、将军服等上百件遗物与老照片(含复制品),挂有冯将军与张学良在寺内的合影,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将军忠诚爱国的一生,史料价值很珍贵。院中有两棵生长茂密的国槐被称为“夫妻树”,一棵是1924年冯将军与李德全结为伉俪后合种的。

§ 外景特色

慈善寺建筑慈善寺的外景独特。山顶处有一座高耸的清代燃灯佛塔,山崖上还有一个硕大的释迦牟尼浮雕佛头,高4米、宽3.5米,仅佛唇厚即达半米,是由山上露出的一块万斤重的大青石雕凿而成,为北京最大的石雕佛头。景区内有楸树三棵,树龄约四五百年。该寺的建筑风格和砖雕艺术很独特,大悲殿的殿顶为正脊龙凤砖雕,正面是双龙戏珠,背面为双凤戏牡丹,两侧山墙镶有镂空透雕的“墙芯花”各一个,雕刻工艺精湛,独具匠心。在该寺山门外的东山坡和寺后北山坡上,可看到冯玉祥将军当年留下的阴文楷书石刻六处,分别为“真吃苦”“勤俭为宝”“耕读”“淡泊”“灵境”“谦卦”,二三尺见方,至今保存完好。慈善寺中还有一个清乾隆五十五年制作的一个日晷,虽然是中国日晷的形制,但表盘上刻的却是罗马数字,表盘中央刻有“1790”的字样。这种形制极为罕见,为何置于京城偏僻的慈善寺中,至今还是一个谜。有趣的是,山坡上的罗汉崖石刻众罗汉,各一米见方,姿态各异,神采飞扬。有人以为是18罗汉,数来数去只17罗汉,正纳闷时,有人笑告:你站上去,加上你,就是18个。

慈善寺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整个寺庙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38座殿宇,一百余间房舍,总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基本上都是明末清初的原物,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目前正在开放中修缮的慈善寺庙宇9月全部完工。该寺的主要特点是集佛教,道教及民间诸神为一体,这样的布局在国内是少见的。

§ 庙会胜地

慈善寺慈善寺曾是京西香火极盛的寺庙之一。《燕京岁时记》载:“每岁三月十八日开庙,香火甚繁”。在该寺西墙外有多座石碑林立,有碑刻上记载:慈善寺“例于每年三月之望,为古佛成道之期,远近村民、绅商学界、善男信女焚香顶礼者络绎塞途,感灵祈福者争先恐后……诚为一方香火极盛之寺也。”史料证明,从清乾隆年代起,如意礼仪钱粮圣会、上吉如意老会、鲜果圣会、放堂圣会等大型民间集会都在慈善寺举行,是旧时京西著名的庙会所在地之一,也是京西古香道从香山至妙峰山的必经之路。那时,上香、游玩的人络绎不绝,踩高跷、唱落子的也来此走会。 [1]

§ 旅游提示

门票价格

成人8元,学生4元

交通提示

慈善寺位石景山区潭峪村东北天泰山,从阜城门(或苹果园地铁)乘336;北京西站乘747路到五里坨站下,往东约5里路,步行约40分钟,租小三轮也行。有路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