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慈云寺 |
释义 | 中国有多座慈云寺,本词条主要介绍以下慈云寺 § 山西慈云寺 山西慈云寺地理位置 山西慈云寺位于天镇县,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关北巨刹”。初建于唐代,原名法华寺。明宣德年间改名为慈云寺。现在见到的慈云寺全貌,正是明初宣德年间保留下来的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全寺长140余米,宽40余米。有金刚殿、大雄宝殿、释迦殿、毗卢殿4座大殿和东西两厢的观音殿、地藏殿。2006年05月25日,慈云寺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寺庙布局 慈云寺4大殿顶部的屋脊,全部是精致的砖雕和琉璃浮雕,两侧装饰有花样繁多、斗姿争妍的花卉图案和色彩绚丽、造型奇特的五色龙。顶部立有众多的人物和各种走兽的彩色塑像,形象逼真,生气勃勃,是明代彩塑的艺术珍品。 毗卢殿是该寺的主殿,面阔23.5米,进深11.5米,高15米,建在高大的石砌台基上。殿内的木雕藏经阁精巧别致,曾藏“三藏经”百余册,1952年移至大同市博物馆。释迦殿、观音殿、地藏殿现存100多平米的壁画,为二十四诸天、天龙八部等内容,为明代所绘。各殿原有大小佛像200余尊,已荡然无存,近年群众又重塑金身,面貌焕然一新。 山西慈云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在离京西逃时路经天镇,落脚慈云寺。可能是“关北巨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回到北京,他们派专人送来两块木匾。慈禧的题词是“英灵万古”,光绪帝的题词是“山河闲气”。 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位和尚——乐天、妙明,出家来到慈云寺。他俩见到毗卢殿内的藏经楼构造精巧,但是,300多年来空无所有,便多次向朝廷请求颁发经书。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经书终于获准被请到了慈云寺。这本经书是经藏、律藏、论藏组成的,统称为“三藏”,共8800余册。自此,慈云寺名声大振,香火愈盛。为了更好地保护珍贵文物,这套乾隆刻本的经藏已被移放到大同下华严寺内。 § 台湾慈云寺 台湾慈云寺台湾慈云寺位于台湾省台北县中和市,为台北地区之古刹。初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名慈云岩。后因信徒林钦有所感应,乃将寺址迁往板桥,改名接云寺。其后,原址之建筑物倒塌,荒芜日久,几为世人所遗忘。 慈云寺始建于汉代,是巩义第一丛林。据寺内碑载:“东汉明帝水平七年(公元64年),有僧摩腾,竺法兰始建白马寺于洛阳城西,既而云游其山,因其山月之秀,遂开慈云禅寺”。所以称慈云,是说佛之慈心广大如云,荫庇整个世界。 慈云寺历经沧桑,或兴或废,一直延续至今,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唐贞观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由于战乱和灾荒,曾—度荒废。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开始,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历代都有修葺。极盛时期殿堂栉比,金碧辉煌,僧五六百人,香客如云,纷至沓来。本其形胜之雄,兼之制度之美,即元公之庐山,达摩之少林,无喻此地。 古老的慈云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清末以后逐渐走下坡路。慈云寺现存的碑刻,无论就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可以当作珍贵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有一通明碑上刻有“慈云寺五十三峰呈现境图”,四周群峰,万壑争流,摩腾、竺法兰遥立峰颠。飘飘欲仙,慈云寺平面图线刻在碑的中间,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1954年六月十九日,山林大火,唯独慈云岩旧址之草木依然青翠无恙,妙清乃嘱其徒达进前往建寺,并以达进为开山住持。此后该寺即成为中和一带之礼佛及观光胜地。 § 重庆慈云寺 重庆慈云寺重庆慈云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玄坛庙狮子山麓,濒临长江。寺门左侧卧一石刻青狮,与长江对岸的白象街遥遥相望,素有“青狮白象锁大江”之说。始建于唐代,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原为观音庙。1927年云岩法师募资扩建,更名慈云寺,是当时全国惟一僧尼合庙的佛教寺院。慈云寺建筑具有中西风格,在中国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普贤殿、三圣殿、韦驮殿、藏经楼、钟鼓楼等。 慈云寺所藏文物玉佛、金刚幢、千佛衣、藏经、菩提树等并称五绝。藏经楼藏有珍稀本影印宋版《碛砂大藏经》一部计6363册,以及佛教经典、金绣佛挂像、千佛衣、古代指书指画和日本早年出版的全套佛像影画等。还有一棵国内罕见的菩提树,系60年前自印度移植,如今已枝繁叶茂。树下池内有雕塑莲花一朵,上立释迦太子像,四周塑有九条龙,口喷清泉,曰“九龙浴太子”。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释迦牟尼玉佛,高187厘米,重1500多公斤,系中国四大玉佛之一,1931年由缅甸迎来。玉佛前悬挂着四个金刚幢,上面有五色金线盘结粘贴而成的《金刚经》全文。 § 内蒙古慈云寺 内蒙古慈云寺内蒙古慈云寺位于内蒙古磴口四坝乡海于沿境内金堂庙学校北侧,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当年陕西大将军赵义率兵至磴口剿匪(赵是佛教信徒),请宁夏精于寺院建筑的僧人,用了近3年时间建成河套地区首座汉佛寺院,并命名为“慈云寺”。 大雄宝殿座落于正中,屋顶四角微上翘,浮雕悬空,层顶雕有“二龙戏珠”。前壁彩绘满墙,两侧有两个小陪殿,厢房在两侧纵列,各10余间。大雄宝殿内在其1.5米宽的净台上,5尊佛像皆彩绘金身,清静幽雅。 1851~1862年间,“哥老会”在磴口骚扰百姓,焚烧寺院,慈云寺遭到焚毁。1901年又一次经历了劫难,留下一片残垣断壁,民国15年(1926年),信徒迫切希望重建寺庙,在当地大居士李怀祺的组织下,于1930年重建了寺庙。 解放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再次被毁,到1980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后,李光杰、周杰、李占兴等居士集资修建了几间土木结构的念经堂。1989年在李光杰、周杰等居士的组织下,又建起新的慈云寺。信徒推举李光杰为会长。慈云寺有固定活动日期:正月十五日为灯游会;四月初八为释迎牟尼佛圣诞日;七月十五日为佛的欢喜日;九月十九日为观音出家圣节;十一月十七日为阿弥陀佛圣诞节。 解放初期有和尚、居士80多人,现有居士19人,教徒400多人。主要分布在今磴口协成、四坝、公地等乡,也有杭后、五原、前旗的部分教徒。 § 浙江宁海慈云寺 浙江慈云寺宁海慈云寺位于浙江宁海出西门6公里的黄坛镇西部大坑山北麓,原称齐云寺。初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宋治平三年(1060)改今额。抗日战争时,该寺曾是宁波日报社前身——宁波民报的办报场所。 1941年宁海中学为避日寇轰炸曾迁此上课。文革时期,曾在这里办“黄坛五七高中”。 寺院傍山而筑,梯级布局。进入寺门,七座香轮塔列队挺立路边,好似迎接香客和旅人的到来。寺内主要殿宇有天王、大雄、圆通三座,大雄宝殿两侧有对称的厢房,东厢十二间是砖木结构楼房,西厢九间是水泥结构新楼。 东厢隔个天井,有十二间两层楼香客居室,过香客居室通道隔个小天井就是地藏殿。西厢隔个天井,有七间古式方柱格子门窗的木结构楼房,是旧城改造时,拆移鸡行街有名的程干青的古典建筑屋料建成的香客斋室。斋堂北面有五间伙房与之配套。圆通宝殿西边两弄二层楼水泥结构新楼,楼上是佛事场所,楼下是高档香客居室。总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 § 哈尔滨慈云寺 哈尔滨慈云寺慈云寺位于依兰县城西北占地面积15640平方米。始建于1925年,是奉系军阀依兰镇守使李杜为其妹在龙王庙基础上修建的。寺建筑坐北朝南,布局有主有次,层次分明。主体建筑由3层殿宇组成,即四王殿、三圣殿、龙王殿,自南向北整齐地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三殿均为单檐硬山式建筑,殿前有券棚相接,为圆脊扣青瓦。1990年又修建了钟鼓楼和比丘尼塔等,使布局更加严谨和完善。 据记载、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依兰镇镇守史李杜将军建立此寺,供其姐夫清莲法师修行,属曹洞宗。一九八八年宝谛法师重修。现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室、客堂、齐堂、僧寮、佛学院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一株三百佘年的大榆树,古木又参天。又有塔林二座,供奉舍利一粒,珍藏《大正藏》一部。 现任住持寂宏法师,三十佘岁,黑龙江省海伦县人,一九八八年出家,师从宝谛法师,毕业于依兰佛学院,兼任黑龙江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市佛教协会理事。 § 河南巩义慈云寺 河南慈云寺 出巩义城区,在山环水绕的古道上向东南行4O余里,便到了崭座静寂、人迹罕至的古刹慈云寺。 慈云寺座落于风景秀丽、气势磅礴的青龙山中。此处“四山旁围,一水中流,峰峦联亘,涧溪深泅,林木掩映,尘氛迥隔,时或天光献瑞,山色发奇,龙吟云拥,虎啸风随。兰香芝秀,鹤舞涓啼。”寺东有黑龙潭,北有狮子岭,南有钵孟峰,相传为禅宗初祖达摩镇降妖蛛之处,也称为降蛛峰;寺后为二老谈经峰。清溪从寺傍流过,环境十分幽静,实在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慈云寺建于汉代,是巩义第一丛林。此寺建成后,历经沧桑,或兴或废。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兴寺院的过程中,南宗顺大师,是应该提及的高僧。南宗顺原籍四川成都,他父亲为长沙刺史,过着优裕的生活,据说由于婚姻纠葛,他看破了红尘,便摆脱世俗,毅然走向山林。后得禅宗临济派的指教,皈依佛门。他曾邀游天下名山,朝拜海内古刹,游至慈云寺,看到此处幽雅静谧,是个非常清净的地方,便决意挂杖此刹,潜修禅门佛学。但是这座古寺,年久失修,南宗顺想重修寺院,但初来乍到,人生地僻,皆无所出。恰好这时有罩怀施主广明秋月居士,积极赞助此事。而且广为号召,发动捐发。南宗顺全力投入再造山林之举,画图拓址,应材鸠工,不惮劳苦,于明景泰六年秋(公元1455年)动工兴建,到明天顺二年夏(公元1458年),历时3年而成。 河汉慈云寺古老的慈云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逐渐走了下坡路。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县政府下令拆庙建学,寺院殿堂的砖瓦木料被运至北官庄建校,而且院中的两棵巨株白果树也被砍伐,建了一座教学楼,使慈云寺几乎夷为平地。仅存增房数间,白衣阁一座,还有一座残破的钟楼躯壳。三十多通明清碑刻,一个造像龛还在原地。大殿只留有断垣残壁,到处瓦砾残石,蒿莱丛生,真正成了樵儿牧竖的出入之所了。 慈云寺现存碑刻,无论就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可以当作珍贵文物加以保护。有一明碑上刻“青龙山慈云寺五十三峰呈境图”,四周群峰竞秀,万壑争流,摩腾、竺法兰、遥立青龙峰巅,飘飘欲仙。中间线刻慈云寺平面图,将寺院规模形象地刻在碑上,给我们留下了珍贵资料。又有一“释述如来双迹灵相图”碑,上刻一双脚印,脚长6O厘米,宽20厘米,脚掌心和后跟刻同心圆,环绕八角的千幅轮相,十脚趾上有万字花纹,其它部位雕宝瓶或鱼剑等图案。此碑乃明洪武丁卯年(公元1387年),寺僧从其它寺院拓刻而成。在许多碑刻中,书法隽秀的亦不在少数。 寺院西一公里,后寺河村向阳山坡上,有慈云寺的和尚坟地,此处原建有许多砖塔,殡埋着慈云寺历代圆寂的僧人。文革前尚有13座砖塔,其中明代11座,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2座。 河南慈云寺宋以前仅有塔基而已。其中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建造的南宗临济二十五世卧云禅师塔最早,也最为高大,此塔共5层,平面呈三角形,高约IO米,塔身用水磨砖垒砌,齐边齐缝,光滑工整,建筑坚固,第2层七出重篌下,砌有砖雕斗拱,下一层选涩后下,周围饰有卷草、牡丹、老翁、梅花鹿等图案,造型奇特,雕工精巧。可惜,这十几座砖塔在“文革”中作为“四旧”完全拆除,挖地3尺,并将整个和尚坟夷为平地。 如今的慈云寺,虽已破落衰败,但那风景如画的地方;那三十多通有研究价值的碑刻,那古木萧森所掩映的寺址;加之周围山色依旧,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绝无污染。当我们离开喧嚣的城市,游冶于这古刹之中,大有心旷神信、六根清静、顿减宦情之感。站在高山上,清风徐来。面上3斗俗尘,也被这山灵扑尽。蝉声悠远,似乎又听到当年的钟鼓之声,慈云寺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尽管破落,但只要略加修耷,就会变成使人留恋忘返的幽栖胜地。 § 参考资料 1、http://www.dalu.com/china/shanxi/insx-9.html 2、http://www.gongyitour.com/rmjd/7.htm 3、http://www.51766.com/www/detailhtml/1100010493.html 4、http://www.lvyou.sx.cn/lvyou/2005-5/2005512221202.htm 5、http://gj.yuanlin.com/Html/Detail/2006-2/1228.html 6、http://www.aroundcn.com/Destinations/jilin_list/115530705.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