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金梧
释义

§ 基本资料

任校长于北京科技大学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1949年4月

籍贯:浙江宁波人

毕业学院:京钢铁学院

研究方向:远程诊断技术、人工智能方法、图象处理技术

主要职务: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

冶金设备学会理事长、

中国高校科研管理协会副理事长。

§ 工作简历

在会议上发言1968年5月至1973年9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8团职工。

1973年9月至1976年12月,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学生。

1976年12月至1978年10月,浙江宁波动力机厂技术员。

1978年10月至1981年3月,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1年3月至1983年10月,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教师、助教。

1983年10月至1984年4月,西德慕尼黑德语培训中心学习。

1984年4月至1988年12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留学,获博士学位。

1989年1月至1993年3月,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3月至2004年7月,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2004年7月,出任北京科技大学校长。

§ 学术成果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设备故障诊断、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流程工业ERP研究,先后负责2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8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几十项企业合作项目。出版专著、译著7本,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共培养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20余名。1996年入选国家教育部第二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 谈学校战略发展

考察下层第一,整合学科资源,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徐金梧同志带领班子成员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整合校内学科资源,拓展学科分布,推进学科建设整体发展步伐。首先,巩固、提高矿业工程、冶金、材料、机械、自动化等传统学科的优势地位;其次,整合全校资源,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延伸土木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物理学、化学等一批理工类和基础学科;第三,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大投入等有力措施,加速培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一批新兴学科;第四,以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为基础,重点发展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公共管理等一批人文、管理学科。2004年至2006年,学校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6个,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7个,新增本科专业7个。截至2006年底,学校共有43个本科专业,109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和17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48个博士学科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以优势学科领衔、学科分布相对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群。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第二,紧贴国家重大需求,促进科技工作蓬勃开展。徐金梧同志带领班子成员深入研究当前国际钢铁工业技术发展趋势,以行业发展需求指导科技创新。学校有效整合冶金、材料、机械、信息等多种学科领域和校内外优势的研究力量,于2004年组建了冶金工程研究院,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重大需求,开展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科学研究,注重成套技术集成、关键工艺装备开发,建成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新技术开发-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形成能够对钢铁冶金领域重要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深度开发的研究平台。通过创新平台的建设,提徐金梧

高学校为国家重大科技前沿和重要战略需求服务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在徐金梧同志的积极倡议和推动下,学校于2004年组建了“钢铁企业科技合作委员会”,并以此为平台,先后组织了两届“钢铁冶金新技术发展论坛”,为推进中国钢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献计献策,在国内外钢铁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徐金梧同志积极寻求与钢铁企业的广泛合作,于2004年与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大钢铁公司签署了共建协议,开创了学校与钢铁企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新局面,为学校今后发展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三年来,学校与四大钢铁公司通过联合研发项目、成立研发中心、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等方式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如:2005年5月,学校与鞍钢共建“鞍钢—北科大冶金技术研发中心”,首批确定了包括管线卷板、双相钢、高性能结构钢等六个研究项目,总经费达3100余万元;2005年9月,学校与首钢共建“首钢-北科大学汽车用钢联合研发中心”,合作金额达到1500万元。同期,学校还与武钢、宝钢确立了在硅钢、汽车用钢、高强结构钢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的方案。2007年学校还获准牵头建设国家发改委立项的“重大工程材料安全服役研究评价设施”项目,实现了教育部直属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零的突破。

第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育人质量不断提高。徐金梧同志带领班子成员不断探索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精品化办学模式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手段,在扩大培养规模、确保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教学和培养计划的系统性,培养环节的多样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科生培养方面,在学分制框架内实现了学习双专业、攻读双学位、研读辅修专业、提前攻读研究生、优秀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等多途径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措施,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牵头的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程硕士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对中国设立和培养工程硕士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努力,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改成果,育人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几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1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和精品教材奖37项,学校学生参加各类学术实践活动成绩优异,特别是学校学生机器人代表队在前六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中稳居前三甲,并两次获得冠军,充分体现了北京科技大学育人质量的不断提升。2007年5月份,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第四,加快学校改革发展步伐,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徐金梧同志与校领导班子一起确立了“在基本建设方面,五年之内重新创建一个学校”的目标,即:2002年至2007年,新增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是建校50年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的总和。2004年至今,学校已新建学生宿舍、食堂、学生活动中心、教学楼等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一个学院一栋楼的格局,教师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此外,学校体育馆暨2008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场馆也已竣工,这不仅将成为学校的一项标志性建筑,也将会进一步丰富全校师生体育运动和业余生活。同时,徐金梧同志号召举校动员创建和谐育人的软环境,大力支持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求新”、“务实”、“人和”的大学文化理念和校园氛围;同时,在全校各级管理和服务部门倡导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和激发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努力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 谈办学定位

参与学生活动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是中国国民经济20年来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今后20年继续保持发展势头的必要条件。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格局,使得学校内部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这场深入的改革,确切地说还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从长远发展看,研究型大学的经费来源将趋于多元化,尤其今后企业和社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谁抓住先机,谁就赢得更多资源。1998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批高校通过调整、共建、合并等方式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基本构架;原行业高校通过划转,全国高校实现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体制。另一方面由于连续几年的扩招和办学条件的迅速改善,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此外,大批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的涌现,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出现了新的成分。在这场历史性的改革中,有关中国今后高等教育的发展策略、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一系列的讨论正在悄然兴起。这场讨论将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能否快速、健康、协调地发展;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怎样看待这场跨世纪的改革,怎样适应这场改革。

首先应该认识到,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是中国国民经济20年来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今后20年继续保持发展势头的必要条件。从历史上看,发达工业国家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催生了像牛津、剑桥等一批著名的大学;19世纪后期,德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崛起,得益于洪堡博士提出的大学应成为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办学理念;20世纪初叶,美国高等学校强化了研究生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不仅使一批大学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学,同时为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应当保持高昂的斗志,立足于解决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立足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立足于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任何观望、疑虑都可能放慢前进的步伐,都可能在机遇面前迷失方向。但是也应当认识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格局,使得学校内部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批学校通过调整、共建、合并提出了建设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一批地方学校和原行业学校通过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办学空间的扩大,提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对于这场深入的改革,确切地说还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急速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面临着各种矛盾和机遇,必须清醒地分析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现状,以科学的发展观谋划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定位,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正确处理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从历史的观点,国外一些著名大学都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学校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应当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高办学实力。

正确处理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的关系。著名大学的名望在于办学质量,而不在于办学规模。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只有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才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质量与规模问题上,质量是前提,规模是后因。没有质量的教育是一种浪费,误人子弟不仅会对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而且会对学校造成深远的危害。

正确处理办学特色和办学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当有不同层次的办学定位。从目前中国办学投入来看,只能是一小部分重点大学可能办成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和单科性重点大学应瞄准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地方学校应当突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理念,培养区域经济所急需的专业人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一所学校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用于有限的目标,盲目地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就会稀释办学资源,从而失去办学特色。

正确处理自主性办学与依赖性办学的关系。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从计划经济模式下发展起来的,办学经费的主要渠道仍依赖于国家投入的单一来源。从长远发展看,研究型大学的经费来源将趋于多元化,尤其今后企业和社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谁抓住先机,谁就赢得更多资源。过多的依赖于单一资金来源,将束缚学校自身的发展。实现高等学校的新一轮跨越就应当发掘各种资源,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理念。

§ 相关词条

高校成就教育北京科技大学

名人大学人物人才

§ 参考资料

1、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90%E9%87%91%E6%A2%A7

2、http://quote.stockstar.com/stock/company/personresume.aspx?id=18960&code=600782

3、http://net.xinhuanet.com/market/school/2005-07/22/content_4698251.htm

4、http://yjsy.ustb.edu.cn/web/Infomation/BD_Detail.aspx?ID=41400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