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我们的迷惘 |
释义 | 我们的迷惘 原上风 2006年6月5日星期一 这几日在思考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问题及其原因,随着阅读的资料越来越多和思考的越来越深入,我却没有获得一种渐渐澄明知所以然的感觉,反而越发地迷惑和困顿。我远远地望见很多的人随便地阅读几篇文章就挥笔而就一大作,自己却总是走向本根的问题而失去了操作的能力和愿望。中国公共领域的研究在1980S年代就有人提出了政策执行无力的问题,而自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专业恢复以来,在1990S就已经有人几乎穷尽了政策执行无力和失控的所有对策,只是难以走进现实而已。如今,当我梳理2006年的新文之时,却无奈地发现,现在的学人就此问题所开列的对策竟然大类1990S时的思考,只是有时候加上所谓的利益考量和理性自利的政府经济人的说法和一些西方的政策执行模型而已。而前段恰逢博士答辩时期,在我参加的几场论文答辩中,很多答辩委员都发现了今年社会科学领域博士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多人都已经开始利用和构造其专业中的模型或理论,分析问题的时候不再是白话式的言说和空洞的说教呼吁,然而,在其模型或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则似乎都存在着制造模型然后套用现实的嫌疑,而绝少有从现实中凝结和提炼出理论模型然后再回到对现实的解释和指导的。此状喜乎悲乎?!无人直言。昨天突发奇想,乃发大愿到CNKI上搜索和下载各社会科学领域或专业的研究综述。费时近一天,搜索了18000多篇综述论文,下载了500多篇自觉还有水平的文章。 今天开始略略地看这些各学科的研究现状综述,尤其是着重看了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我是一阵阵寒心。我望见那么多的学人堆砌起那么多的研究作品,然而当我欲求寻找可以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之时,却发现大家都是在自说自话,而解决的由途无外乎我所反思过的诉诸“有关部门”!当然,在寒心失望的同时,我也深深体味到人们的苦衷——还能说什么呢?!唱不出能够改善世界的优美乐音,但既然是一只“鸟”,也只好不停地叫!大家的很多对策都是在现有规则之下强调要加强政府官员的责任、要加大监督和惩罚力度等等,然而,绝少有人提出如何去这样落实,似乎政府和学界是一个思维模式。大家都是善于观察和总结出问题来,甚至很深刻,但是至于如何解决,在理论和逻辑上罗列几条就算完事,当然有兴趣在语词新颖和话语系统上争奇斗艳的人也不在少。 我一再地觉到,我们到了应该行动的时候却还在言说,甚至在言说上追风逐浪;我们到了应该整合知识的时候却还在忙于引介,甚至在所引资源上“华山论剑”。那就是,我们最为紧迫和本根的就是落实宪政和法治,每每提到法治,我都深深地为中国的法学界感动羞愧,尽管我不属于此列,那么多年的努力连公民概念都弄不清楚,自己都做不来……!也就是说,除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探讨和摸索外,其他的对于现在大都只具有学术积累的作用。道理简单极了,行政权力的强势和公众在现实政治中的没有地位的现状下,谈加强责任、加强监督、加大惩罚云云只会是自说自话。我们先是党和国家在现实中搁置了政治体制的深层次矛盾和主要症结,然后是学界跟着在现有规则之下或者是脱离现有规则寻求资源和话语。 慢慢地我有了一个想法:立体地(理论、历史、现实)研究宪政历程问题,尤其是西方宪政的落实过程和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西方怎样地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民情诸方面具备而且实行了宪政制权的条件,发展中国家在学习西方中的经验教训又是怎样的,中国的特殊情况(历史经验、农耕民族性格和集权政治传统)又是怎样。因为宪政框架一如水渠,而各项具体的研究工作则如水源,没有良好渠道的情况下从事引介水源的工作要么造成混乱,要么冲垮水渠,当然表面上看,有水总是好的。在宪政难以推进的前提下,社会科学的很多研究只会是原地踏步和重复言说。当然,如果政治的现实使得直接研究宪政不太方便,可以择一具体的、细小的领域的制度变革来折射宪政的立体历程,或者进行制度创设、维持、变革的原理、规律理论。 谈起宪政和制约行政权力,很多人会从如今国家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政府主导来作托词,其实,我们早就应该看到,事实上,是因为没有法治的约束才使得我们的权力在形式上很是集中,而在实际上却很分散。没有法治就永远存在“吏治”!集权规则下的各级政府的博弈行为和机会主义策略只会减弱中央政府的权威及其对各级政府的控制力度。而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要推动中央政府对某一事情的重视,似乎也只有从此事对其权威的影响来游说才会奏效。所以用发展经济作借不改革政治体制,应该说即使是在理论上也是不成立的,属于偷换概念的思维。一方面,市场经济对于强大政府的需要并不比其对于宪政法治的依赖更为切紧,另一方面,法治宪政是可以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如果考虑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吏治”问题的话。我们管理的太多,宁愿受管理成本高、风险大和民怨多的代价,却也不愿意走向对于权力的制约,似乎我们民族养成了这一心理习惯和思维能力了。以国家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政策为例,我们的学者是大量地引入西方的公民社会理论并极大地看好和寄望其对中国民主政治促进的潜力,一谈及NGO往往说西方的非盈利组织理论认为云云;而我们的政府是学习了西方的经验不准许NGO盈利分红,然后还要对其加强监管和业务指导,而却又参照管理企业方法来管理NGO,即各项税种根本没有优惠,一样地不计盈亏地征收营业税;我们的NGO却又是另一面孔,大家往往不是出于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而投资,而是冲着理论上NGO可以不交营业税的实惠来行盈利之实。而至于广大的民众,则于这些不甚了了。于是,再没有更加清晰明了地显示出我们在学习西方理论时候的得和失!学者还在想着怎样大力地推进中国NGO的发展,政府在想着如何加强对NGO的监管力度,NGO便只好于中实际地、现实地走向寻租和规避。这样的情况下,研究NGO理论,谁能看到它会对于现实产生切实的作用呢?当然,若说希望和必要性,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是,制度安排——市场经济——公民社会——民主政治的美好图景就决不能只在理论、逻辑和纸面上来描画,而要加上另外的两个维度——西方如此这般的历程和中国的现状!然后方谓之立体的研究和思考。首先理顺制度安排——市场经济——公民社会——民主政治这一脉络,然后那么多的项目和课题及其研究才算是添砖加瓦、日积月累,不然,则只会是稀里糊涂、场内自耗而难有进益。 深解内中之味者或言,在提宪政法治无效的情况下致力于近乎自然科学式的制度研究不失为一良法,不那么直接地指向党政权力矛盾的根源,或许能够获得更大的研究空间,而同样也具溶解权力之功。但是,当现实政治根本于此乃借形式而弃其实质的时候我们会再度发现,先是政治现实避开了矛盾焦点——政治体制改革,其次是学术开始隐喻内敛和走向偏锋,于是我们看到,固若金汤的中国权力政治在其外围各种形式潮水的浸溢之下岿然不动……而匍匐于其下的民众只好做那推石上山却又不断滚落的西西弗斯,也或者拿出大恨无语的表情来言说虚无和审美,走在这令人窒息的繁华背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