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接地
释义

§ 接地

接地 jiēdì

(1) [earthing;grounding;ground connection] [电]∶为防止触电或保护设备的安全,把电力电讯等设备的金属底盘或外壳接上地线

(2) [touchdown;ground contact]∶利用大地作电流回路 [1]

§ 正文

为保证电工设备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接地通过金属导线与接地装置连接来实现。接地装置将电工设备和其他生产设备上可能产生的漏电流、静电荷以及雷电电流等引入地下,从而避免人身触电和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

接地装置  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电工设备需接地点与接地体连接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体可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类。自然接地体有:①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及其他金属管道(液体燃料和易燃、易爆气体的管道除外);②金属井管;③建筑物和构筑物与大地接触的或水下的金属结构;④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人工接地体可用垂直埋置的角钢、圆钢或钢管,以及水平埋置的圆钢、扁钢等。当土壤有强烈腐蚀性时,应将接地体表面镀锡或热镀锌,并适当加大截面。水平接地体一般可用直径为 8~10毫米的圆钢。垂直接地体的钢管长度一般为2~3米,钢管外径为35~50毫米,角钢尺寸一般为40×40×4或50×50×4毫米。人工接地体的顶端应埋入地表面下0.5~1.5米处。这个深度以下,土壤电导率受季节影响变动较小,接地电阻稳定,且不易遭受外力破坏。

接地电阻  一般指接地体上的工频交流或直流电压与通过接地体而流入地下的电流之比。散泄雷电冲击电流时的接地电阻指电压峰值与电流峰值之比,称为冲击接地电阻。接地电阻主要是电流在地下流散途径中土壤的电阻。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的电阻以及接地体本身的电阻小得可以忽略。电网中发生接地短路时,短路电流ID通过接地体向大地近似作半球形流散(接地体附近并非半球形,流散电流分布依接地体形状而异)。图中画出了与电流垂直的等位线,越接近接地体的等位线其电位越高。因为球面积与半径平方成正比,所以流散电流所通过的截面随着远离接地体而迅速增大。因电阻与电流通道的截面积成反比,故同半球形面积对应的土壤电阻随着远离接地体而迅速减小。一般情况下,接地装置散泄电流时,离单个接地体20米处的电位实际上已接近零电位。 接地

接地电阻值与土壤电导率、接地体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电流频率等因素有关。通常根据对接地电阻值的要求,确定应埋置的接地体形状、尺寸、数量及其布置方式,对于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如山区),为了节约金属材料,可以采取改善土壤电导率的措施,在接地体周围土壤中填充电导率高的物质或在接地体周围填充一层降阻剂(含有水和强介质的固化树脂)等,以降低接地电阻值。接地体流入雷电流时,由于雷电流幅值很大,接地体上的电位很高,在接地体周围的土壤中会产生强烈的火花放电,土壤电导率相应增大,相当于降低了散流电阻。

接地种类  常用的有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屏蔽接地等。

①工作接地: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的接地,又称中性点接地。其功能是保证电力系统在正常及故障情况下具有适当的运行条件,保证电力设备绝缘所需的工作条件和保证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正常工作。

工作接地是为了使系统以及与之相连的仪表均能可靠运行并保证测量和控制精度而设的接地。它分为机器逻辑地、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在石化和其它防爆系统中还有本安接地。

机器逻辑地,也叫主机电源地,是计算机内部的逻辑电平负端公共地,也是+5V等电源的输出地。

信号回路接地,如各变送器的负端接地,开关量信号的负端接地等。

屏蔽接地(模人信号的屏蔽层的接地)。

本安接地,是本安仪表或安全栅的接地。这种接地除了抑制干扰外,还有使仪表和

系统具有本质安全性质的措施之一。本安接地会因为采用的设备的本实措施不同而不同,下面以齐纳式安 全栅为例,说明其接地内容。

安全栅的作用是保护危险现场端永远处于安全电源和安全电压范围之内。如果现场端短路,则由于负载电阻和安全栅电阻R的限流作用,会将导线上的电流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现场端不至于产生很高的温度,引起燃烧。第二种情况,如果计算机一端产生故障,则高压电信号加入了信号回路,则由于齐纳二级的嵌位作用,也使电压位于安全范围。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齐纳安全栅的引入,使得信号回路上的电阻增大了许多,因此,在设计输出回路的负载能力时,除了要考虑真正的负载要求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安全栅的电阻,留有余地。

除了上述几种接地外,在很多场合下容易引起混乱的还有一个供电系统地,也叫交流电源工作地,它是电力系统中为了运行需要设的接地(如中性点接地)。

②保护接地:把正常工作时不带电而在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工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以保证工作人员触及时的人身安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当人体触及意外带电的电工设备外壳时,电流将通过人体电阻、接地电阻、电网输配电导线对地电容和绝缘电阻构成回路。由于人体电阻与接地电阻并联,故接地电阻越小,流入人体的电流也越小。若能限制接地电阻在适当的范围内,使流入人体的电流小于安全电流,就能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通常,接地电阻的允许值根据单相接地电流、接地装置上出现电压时间的长短和人体接触的概率来确定。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中,当单相接地时,保护装置会立即动作,切断电源,因此故障设备及接地装置上仅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电压,人体触及的可能性很小。一般规定这种系统中的接地体电压不得超过2000伏,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ID为单相接地电流,RD一般不大于0.5欧。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当单相接地时,自动保护装置不会动作,因此接地装置出现电压的时间很长,工作人员触及的可能性大。一般规定这种系统中的接地体电压不得超过 250伏,接地电阻。当高、低压设备共用一个接地装置时,规定接地体上电压不得超过120伏,,但不得超过10欧。

家用电器是人们经常接触的电气设备,为了防止万一绝缘损坏而使电器设备的外壳带电而危及安全,必须采取使设备外壳接地的措施,尽量降低故障时的外壳对地电压。

③防雷接地:组成防雷措施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把雷电流引入大地。建筑物和电气设备的防雷主要是用避雷器(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和消雷装置等)。避雷器的一端与被保护设备相接,另一端连接地装置。当发生直击雷时,避雷器将雷电引向自身,雷电流经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进入大地。此外,由于雷电引起静电感应副效应,为了防止造成间接损害,如房屋起火或触电等,通常也要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和钢筋结构等接地;雷电波会沿着低压架空线、电视天线侵入房屋,引起屋内电工设备的绝缘击穿,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触电伤亡事故,所以还要将线路上和进屋前的绝缘瓷瓶铁脚接地。

④屏蔽接地:是消除电磁场对人体危害的有效措施,也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有效措施。高频技术在电热、医疗、无线电广播、通信、电视台和导航、雷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吸收的辐射能量将发生生物学作用,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手指轻微颤抖、皮肤划痕、视力减退等。对产生磁场的设备外壳设屏蔽装置,并将屏蔽体接地,不仅可以降低屏蔽体以外的电磁场强度,达到减轻或消除电磁场对人体危害的目的,也可以保护屏蔽接地体内的设备免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影响。

§ 常用的接地方式

现代化的电力系统其本身就是强烈的电磁干扰源,主要通过辐射方式干扰该频段内的通信设备。为抑制外部高压输电线路的干扰影响,采用接地措施,常用的接地方式有两种:

分散接地方式

分散接地就是将通信大楼的防雷接地、电源系统接地、通讯设备的各类接地以及其他设备的接地分别接入相互分离的接地系统,由于地线系统不断增多,地线间潜在的耦合影响往往难以避免,分散接地反而容易引起干扰。同时主体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其接地方式所带的不安全因素也越来越大。当某一设施被雷击中,容易形成地下反击,损坏其他设备。

联合接地方式

联合接地方式也称单点接地方式,即所有接地系统共用一个共同的“地”。联合接地有以下一些特点:

(1)整个大楼的接地系统组成一个笼式均压体,对于直击雷,楼内同一层各点位比较均匀;对于感应雷,笼式均压体和大楼的框架式结构对外来电磁场干扰也可提供10-40dB的屏蔽效果;

(2)一般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非常小,不存在各种接地体之间的耦合影响,有利于减少干扰;

(3)可以节省金属材料,占地少。

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可以有效抑制外部高压输电线路的干扰。

计算机接地是以接地电流易于流动为目标,要求接地电阻越小越好。计算中心的接地应尽量减少噪音引起的电位变动,同时应注意信号电路与电源电路、高电平电路与低电平电路不能使用同一共地回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网络布线,应采用隔离式屏蔽接地,以防止静电感应产生干扰。在设计上力求简单、经济和实效接地如能和屏蔽有效地结合起来,将能更好地解决干扰,抑制噪音。[1]

§ 直流地

计算机机房的直流地是系统中所有逻辑电路的共同参考点,设计直流地应考虑两个方面:

• 消除各电路电流流向一个公共地线阻抗时所产生的噪声电压;

• 避免受磁场和地电位差的影响,不让其形成回路;如果接地方式或接法不妥当将会形成噪声耦合。

直流地接法分类

计算机系统的直流地是数字电路的基准电位,不一定是大地电位,如该地线经一低阻通路接至大地,则该地线的电位可认为是大地电位,被称为接大地。在计算机术语中人们常常把计算机设备直流地的接地形式称为计算机的接地。从目前的接法及形式看,与大地的接法不外乎两种:一是直流地悬浮;二是直流地接大地。

直流地悬浮

直流地悬浮就是直流地不接大地,与地严格绝缘,要求对地电阻的大小一般在1MΩ以上。那么直流地为什么要悬空?因为如果数字电路的直流地与交流地接在一起,有可能引入交流电力网电压的干扰,为了防止这种干扰需要把交流地和直流地严格地分开。直流地悬浮的缺点是由于交流电电网的中线一般接地(接大地)这就等于把数字电路的直流地也接大地,这样容易形成漏电,使交流与直流两者之间形成电流回流,还可能因直流地悬浮使这些设备带有瞬态电压,通过相互间连线的电容耦合去干扰邻近设备,万一发生交流火线与机柜相碰现象,就

会使机柜带有很高的交流电压,如果机柜无安全地,大量的静电荷无处可去,淤积到机柜外壳上,使静电荷越积越多,影响机器的稳定运行,遇雷雨季节而避雷设备又不完善时,会遭雷击的危害。

直流地接大地

直流地接大地就是将计算机机房中数字电路的等位地与大地相接,为了取得一定的公共电位,以减少电路的耦合,降低干扰影响,减少电气元件的电腐蚀和因线路对地绝缘不良而产生的串音等现象,一般接地电阻应<4Ω。直流地接大地方式克服了直流地悬空所带来的问题,笔者建议在计算机局域网机房系统中采用直流地接大地的做法。由于直流地与机柜外壳是分开的,因此机柜外壳接大地为高频干扰提供了低阻通路,对防止高频干扰和防止静电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直流地的具体接法

在直流地的接法上可以分为3种类型:串联接地、并联接地和网状接地。

(1)串联接地

机房中设备直流地线以串联的方式接在直流地的铜皮上,此种接法虽然个别处电位有差异,但由于电阻非常小,所以在简单的接地系统中应用较多。其缺点是在要求较高配置时,从防止噪声的角度来看,因串联接地,各串联的电阻使得各点电位产生偏差,容易产生噪声。

(2)并联接地

此方法中各电路的地电位只与本电路的地电流和地线阻抗有关,各点间的电位差较平衡,可获得较好的低频接地,因此应用得较多。由于计算机的直流电压较低,各机架之间的地电流不容易形成耦合,但这种连接方式需要很多根地线,布线较繁杂。

(3)网状地

在大型机房中,对地要求相对严格,目前广泛使用网状地线作为直流地,称为网状地。直流网状地是用一定截面积的铜带在活动地板下面交叉排列成600mm×600mm的方格,其交叉点与活动地板支撑点的位置交错排列,脚点处用锡焊焊接或压接在一起。为了使直流网状地和大地绝缘,在铜带下面应垫2~3mm厚的绝缘胶皮或聚氯乙烯板等绝缘材料,要求对地电阻在10MΩ以上。直流网状地系统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保证逻辑电路电位参考点的一致,而且大大提高了机器内部和外部抗干扰能力。但是网状地系统比较庞大,施工复杂,且费用较高,因而只适用在大型计算机机房中应用。 [1]

§ 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和避雷地

交流工作地

在计算机系统中,除了使用直流电器设备外,还大量配备和使用交流电器设备。交流工作接地就是把计算机系统中使用交流电的设备做2次接地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其作用是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交流工作地的实施可分为计算机系统使用的交流设备和计算机系统配套的交流设备两种情况,应各自独立地按电器标准规定接地,以防止因绝缘损坏而发生触电危险。

安全保护地

把与电器设备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或机架同地之间做良好的接地称为安全保护地。若机壳不接地则机壳带有较高电位,人体接触后就有触电的危险,当绝缘被击穿时,接地短路电流将沿着接地线和人体两条通路同时流入大地。通常计算机机房使用的交流设备的机壳(如:空调机、稳频稳压装置、变压器、UPS备份电源等设备的外壳)也应按有关电器规范进行接地处理。

避雷地

防雷保护地主要是用来向大地引泄雷电流的,目的在于保护人员和建筑物的安全。防雷保护地与计算机中心建筑物采用的避雷措施有关,由于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造成巨大的电磁场,对计算机中心及相关设备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要求防雷地线装置与所有其他电器设备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因此防雷保护措施是不可忽视的。在1997年夏季的一次雷雨天气,国航内蒙古分公司因未完善避雷装置,致使网络瘫痪、设备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因此建筑物避雷设施必须严格遵循防雷设施的规定,按标准进行施工,每年至少要检测一次避雷接地

桩的良好程度。

计算机中心的各类设备接地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中心的各类设备接地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直流地与其他地间的相互关系,计算机直流地的接地电阻的大小、接法及与诸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以不同的设计要求而定的。

(1)直流地悬浮时与诸地的关系

在直流地悬浮的系统中,其他诸地可以分别接地,也可接在一起。

(2)直流地接大地时与诸地的关系

在直流地接大地系统中,由于各计算机系统的要求不同,因此其直流地与其他诸地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接法。

a)直流地、安全地、交流地和避雷地分别接入不同的地桩。此种接法看来似乎各地相互之间没有关系,不产生任何影响,而且单个地桩的造价便宜,但实际上这种方法不但复杂、造价昂贵,而且诸地之间难以达到相对隔离的要求,因此易对直流系统产生冲击,影响设备的可靠性。

b)直流地、避雷地各自接地,安全地和交流地共用一个地桩。情况基本同a)。

c)机房的直流地、交流地、安全地均各成系统,各用一根接地母线接入配电柜的中线,这种方法施工方便,可以与避雷地保持要求的距离,这是很多计算

机系统中采用的接地方法。

d)如所有地均接入避雷地,为了防止雷电压的反击,要求防雷接地装置与所有电器设备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但是要保证满足这一条件是困难的,特别是利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结构以钢筋作为防雷网时,此距离实际上是无法保证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将诸地连在一起,采用共同接地方式。为了防止雷电冲击时接地电位的升高,共同接地的电阻最好能限制在1Ω以下。

e)机房内诸设备的交流地、直流地和安全地共用同一地桩。把诸地特别是直流地与避雷地共用同一地桩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安全,加之接地设施会因年久

失修致使接地电阻增加,从而给计算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笔者建议不采用这种接地方法,而是采用直流地、交流地和安全地连在一起后接入同一地桩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共地的地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接地电阻——共用接地地桩的接地电阻应满足各种接地中最小接地电阻的要求。

(2)为防止接地系统的相互干扰,确保对建筑物的绝缘,接地母线应使用带有绝缘外皮的屏蔽线,屏蔽套的一端应进行接地。

(3)直流地、交流地和安全地虽然最后都接在地桩上,但并不意味着各种地之间可以随意连接,也应按照上述要求在其未接入同一地桩之前彼此应保持严格的绝缘。

(4)在直流地与机壳安全地分开接地的计算机设备中,因其直流地与机架严格绝缘,各自分别接系统地桩,但有些计算机的机壳与直流地在电器上是接在一起的,其交流设备的工作地与机壳是严格绝缘的。[1]

§ 防护静电的有效措施——接地与屏蔽

静电是引起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静电聚积在计算机的机壳上,当电荷聚积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给人以触电的感觉;当静电带电体触及计算机时形成对计算机的放电,有可能使逻辑元件送入错误信号、引起计算机运算错误,严重时还会造成程序紊乱,甚至烧毁设备。如何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分析静电对计算机设备的影响,找出静电产生的根源,减少以致消除静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减少静电对计算机设备的影响除采用防静电地板和隔离墙外,一般多采用接地屏蔽的方法,其中设备的外壳接地是最基本的防静电措施,要求计算机本身具备一套合理的接地和屏蔽系统,这样当静电带电体触及计算机机壳放电时,静电就能通过接地导线漏泄入地而不至于引起系统运行故障,通常静电瞬间电势过高很容易引起接地电位的波动。其次,要尽量切断静电噪声侵入音频通道,在跳接音频和数字线时应尽量采用屏蔽线,屏蔽线的外绝缘皮应进行良好地接地,从而泄漏掉聚集在周围的电荷。

鉴于接地系统是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抑制噪音、保证机房设备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对计算机设备的接地认真加以对待,如果重视不够或接地系统处理不当,将会影响计算机的稳定工作从而引发故障,甚至烧毁接口和器件,严重的还危及人身安全。[1]

§ 静电接地相关术语

1) 地

任何一点的电位按惯例取为零的大地或导电物质。

2)接地

电气连接到能提供或接受大量电荷的物体上(如在地、舰船或运载工具金属外壳等)。

3)(静电)接地

将金属导体(通过接地极)与大地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金属导体的电位接近大地电位的措施。

3)接地

a、直接接地或通过一个低阻抗同地相连。

b、通过一个具有很小或几乎为零电阻(阻抗)的导线或其他导体与地连接。

5) 软接地

通过足够的阻抗接地,把电流限制在人身安全的电平(通常为5mA)之下。软接地所需要的阻抗取决于靠近接地点的人员可能接触的电压电平。

6)直接接地

将金属体与大地进行导电性连接的一种接地方式。

7)间接接地

为使金属以外的物体进行静电接地,将其表面的全部或局部与接地的金属体紧密相接的一种接地方式。

8)静电放电接地装置

一个公共装置,在静电放电防护工作区内与该装置连接的无器件被接地。

9)接地参考平面

一个平的导电表面,其电位被用作为公共参考电位。

10) 静电接地连接系统

带电体上的电荷向大地泄漏、消散的外界导出通道。

11) 人体接地

通过使用导电垫、导电地面、导电鞋或其他各种接地用具使人体与大地保持通导状态的措施。

12) 接地(电)极

埋入大地以便与大地良好接触的导体或几个导体的组合。

13) 对地电压

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差(令大地电位为零)。

14) (静电)连接

将彼此间没有良好导电通路的物体导电性连接,使相互间大体上处于相同电位的措施。

15) 搭接

a、使两个物体之间具有导电性的任何固定结合。这种结合可以是两个物体导电表面间的直接接触,也可以是加装在两个物体之间牢固的电气连接。

b、在电气工程中,将各金属部分连接在一起,使它们对直流电和低频交流电电流呈现低电阻电气接触的一种方法。

16) 单点接地

每个电路或屏蔽体对地仅有一个连接点的接地形式。理想的情况是一个分系统只接在同一个接地点,这种方法可防止结构中流过返回电流。

17) 搭接线[条,片]

a、一种用于搭接的金属编织线或金属条[片]。

b、当部件和结构之间不能用其他方法保持足够的电接触时,一种在它们之间提供必要导电性的金属编织线或金属条[片]。

18) 泄漏电阻

物体在不带电的情况下,从被测点到接地连接系统间的等效电阻。

19) 泄漏电流

指带电体上的电荷通过各种泄漏途径向大地泄漏的电流。

20) 静电泄漏通道

带电区的静电荷通过带电体内部和表面而使之泄漏的途径。

21) 杂散电流

任何不按指定的通路流动的电流,这些非指定的通路可以是大地、与大地连接的管线和其它金属物体或构筑物。 [1]

§ 接地制式

接地系统分为TT系统、TN(TN-C、TN-N、TN-C-S)系统、IT系统。

其中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电源)系统对地关系。T表示中性点直接接地,I表示所有带点部分绝缘(不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用电装置外露的金属部分对地的关系,如T表示设备外壳接地,它与系统中的其他任何接地点无直接关系,N表示负载采用接零保护。第三个字母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的组合关系,如C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如TN-C,S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是严格分开的,如TN-S。

TT系统

TT方式是指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系统。TT系统

TN系统

TN系统时指电源系统有一点(建筑行业中通常是指建筑物供电的变压器中的中性点)直接接地,负载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如金属外壳)通过保护线连接到此点的低压配电系统,称为另保护系统。

TN方式供电系统中,根据其保护线PE是否与工作零线N分开又划分为TN-C、TN-S、TN-C-S系统。 TN-C系统

TN-C系统

保护线PE和工作零线N合为一根PEN线,所有负载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PEN线相连的一种形式(只使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情况)。

TN-S系统

TN-S是一种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TN-S安全可靠,使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 TN-S系统

TN-C-S

前端为TN-C系统,后端为TN-S系统。TN-C-S系统在带独立变压器的生活小区中较普遍采用。 TN-C-S系统

IT系统

IT系统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IT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连续供电的场所,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 IT系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