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彩旦
释义

§ 简介

彩旦

彩旦俗称丑婆子,戏曲脚色行当,多扮演滑稽风趣或奸刁的女子,也有性格爽朗无拘无束的逗笑角色。化装一般面涂白粉,再搽厚重胭脂。唱念都用本嗓,实际是用丑角来应工的。

简单说彩旦是重说白的,而且基本上都说京白,以做工为主,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的角色。这类角色并不全是坏人,有的是用来讽刺愚蠢和自作聪明的人,比如《凤还巢》里的大姐程雪雁,《西施》里的东施等。

还有一些是表示性格爽朗、粗犷、豪放的妇女,例如淮剧《半把剪刀》里的王婆婆,《串龙珠》里的花婆,《四进士》里的万氏,《铁弓缘》里陈秀英的母亲等等,还有的是塑造了风趣、诙谐的艺术形象,例如《拾玉镯》的刘媒婆等。

§ 特点

淮剧《半把剪刀》的王婆婆

“彩旦”一般都是由男丑们来扮演,这种角色追求的就是夸张和对比,以一种极具张力的表演,加上华丽的戏服,再配上跳跃的戏剧冲突感给戏迷们一种冲击力,是为了戏剧效果而故意营造的气氛和欣赏感觉。[1]

京剧彩旦可以允许他们在台上口无遮拦,即兴发挥。这样能显示演员的急智与巧思。但是,在过去的社会中,也有演员因此而惹祸的。

在前辈京剧演员中,演“彩旦”最著名的是刘赶三。他的口才很好,能够现场抓哏。在清朝末年,被召进宫演出时,经常借题发挥,大胆嘲笑、讽刺王公权贵。据说,有一次他看到光绪看戏没有座位,就在台上现场发挥:“我倒有地方坐,怎么皇上反没有座位?”慈禧听了,无奈只能吩咐让光绪坐下。传说未必是真,但却反映了前辈艺人的艺术才能与敢于直言的正气。后来,他又因为在台上讽刺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受到李鸿章的杖责,郁愤而死。

§ 代表人物

盖三省。他长期在上海 演出,功底扎实,嗓音脆亮。出语诙谐,演唱风趣,也是以善于在舞台上即兴发挥、插科打诨而著称。他在表演时,念词清晰,数板节奏分明,富有感染力。常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探亲家》、《看香头》、《送亲演礼》等。曾经为梅兰芳的《凤还巢》配演程雪雁,为黄桂秋的《春秋配》配演贾氏,为言慧珠的《拾玉镯 》配演刘媒婆。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则是为程砚秋的《六月雪》配演禁婆。性格鲜明,形象逼真,多次受到程砚秋的赞扬。

赵丽蓉,著名评剧彩旦演员,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与小白玉霜等同在华北戏院日夜分班演出。1952年参加总政解放实验评剧团后,一直与新凤霞合作,初演闺门旦,后演彩旦。她在《刘巧儿》中扮演大婶、《花为媒》中扮演的阮妈、《杨三姐告状》中扮演的杨母等舞台形象均受观众赞誉。1953年到中国评剧院。1962年,赵丽蓉参加演出的评剧《花为媒》被搬上银幕,后来《杨三姐告状》也拍摄成电影。[2]

§ 被网友吐槽

被网友吐槽的视频截图。

2012年5月,一张央视11套戏曲频道的京剧视频截图,成为微博和网络论坛里的热门话题。这张截图中的演员由于自称标致实则扮相丑陋而遭到网友“吐槽”,有网友更惊呼“京剧没落”、“国粹无人”。

据梅兰芳京剧团副团长富博洋介绍,该照片是已退休的朱锦华老师扮彩旦时的剧照,“他们可以不喜欢京剧,但对于传统文化,基本知识还是应该有的。网友们的误读让我很震惊,所以在小学或中学,乃至大学里开京剧、艺术赏析课,很有必要了。”[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