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抗战时期的蔡元培
释义

抗战时期的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他一生致力于民族革命,争取民主自由。在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他和大批爱国志士一起,为抗日救国竭尽全力。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进程,抗日救国成为中国人民的头等大事。面对日本的嚣张气焰,蔡元培主张坚决抵抗,对人民群众的抗日爱国运动表示同情和支持。他痛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主张枪口对外,一致抗日。他提出,要充分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的民主权利,聚集并培养人才,保护民族精英。他把争取民权的斗争,看成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始终坚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不顾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和高压政策,挺身而出,发起组织民权保障同盟,为争取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反对国民党肆意摧残民权的法西斯暴政而进行坚决的斗争。

1933年5月,蔡元培应邀在上海青年会举办的国耻纪念会上发表题为《日本对华政策》的演讲,就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政治侵略和文化侵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揭露。1936年,他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星期刊》上发表《墨子的非攻与善守》一文,借墨子的《非攻》篇和“止楚攻宋”的故事,赞扬墨子的反侵略精神,立场鲜明,正气懔然,为宣传和准备抗日尽到了自己的力量。

抗战时期的蔡元培

卢沟桥事迹爆发后,蔡元培做诗《七月二十八日感事》,希望全民抗战,尽灭日寇。

为战胜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都比中国强大得多的日本,蔡元培提出科学救国、振兴中华。发展科学事业,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他认为,近代西方国家之所以繁荣强盛,都是因为学术人才辈出,科学昌明发达的结果,一个没有科学,知识蒙昧和经济落后的民族,也就没有国防。他满怀民族自信心,认为只要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就能产生出与巴斯德、爱迪生等相匹敌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他常常告诫学生,在关心国难大事,从事救国运动的同时,还要力学报国,振兴中华,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状况,免遭帝国主义欺凌。他经常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话勉励中央研究院同仁,要他们坚守岗位,尽忠职守,为发展祖国科学而献身。他在中央研究院延揽专家学者,在一些学科中开展研究,并取得成绩,提携扶掖了李四光、竺可桢、陶孟和、赵元任、任鸿雋、丁西林、翁文灏、董作宾、傅斯年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培养了不少科学研究人才,为中国科学研究事业起了奠基作用。

蔡元培的抗日救国主张,以及反对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正义行动,受到共产党人和其他进步人士的欢迎和赞许。1936年9月,毛泽东致书蔡元培,称赞他的爱国进步主张,希望他为抗日救国伟大事业而继续努力。为了全民抗战,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蔡元培对此感到由衷高兴,他欣慰地说:“犹欣欣然以国共能重新合作共赴国难,为国家民族之大幸”。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蔡元培举家迁居香港。他时刻关心时局,忧念国事,痛心山河破碎,大片国土沦亡,热烈期待全国军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他积极参加以抗日为主题的爱国运动,曾担任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的名誉主席,并用《满江红》词牌,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作会歌,歌中洋溢深厚的爱国热情,充满了反侵略战争必胜的信心:

“公理昭彰,战胜强权在今日。

概不问,领土大小,军容赢诎。

文化同肩维护任,武装合组抵抗术。

把野心军阀尽排除,齐努力。

我中华,泱泱国。

爱和平,御强敌。

两年来,博得同情洋溢。

独立宁辞经百战,众擎无愧参全责。

与友邦共奏凯旋歌,显成绩。”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因病在香港逝世。他一生清廉正直,耿介拔俗,他的高尚道德情操,深为世人敬仰。毛泽东赞誉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在他的挽联上写道:“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相关链接:

抗战时期的文化名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