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录音 |
释义 | § 录音 正文 把声音信号记录在媒质上的过程。用与录音时相应的方法将媒质上记录的信号重放出声音来的过程称为放音。录音和放音两过程合称录放音。常见的有唱片录放音、磁带录放音和光学录放音三种方式。就录放音制式而言,又有单声道录放音和立体声录放音之分。单声道录放音过程包括传声器拾音、放大、录音,再由单个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重放。双声道立体声录放音是基于人的双耳定位效应和双声源听音效应(又称波尔效应)。由双声道系统完成记录和重放声音的过程,重放的声音更逼真,更具有方位感、空间感和临场感。 唱片录放音 唱片录放音包括机械录放音和激光录放音。机械录放音是用机械刻录的方法,将声音信号记录在载音体上,为美国T.A.爱迪生于1877年所发明。早期放音完全依靠机-声直接换能,放音设备称为留声机,载音体为圆筒形锡箔,后发展为蜡筒,直到1900年才出现圆盘形唱片。 唱片在很长一段时期都采用78转/分的转速。这种唱片的声槽较宽,间隔较大,录音时间较短,称为粗纹唱片。50年代后期出现了保真度更高、录音密度也高的转速为33转/分的密纹唱片。除此以外,还有一种转速为45转/分的唱片。1958年立体声唱片正式成为商品,唱片迅速向立体声方向发展。 对单声道唱片来说,刻录时的声压变化对应于声槽中线的位移,称为横向刻录方式。立体声唱片需要同时记录左、右两个声道信号,两路信号分别刻录在垂直于声槽内、外槽壁的方向上。声槽两槽壁是相互垂直的,所以两个信号的刻录方向也是相互垂直,并分别与唱片法线成45°夹角,因而称作45°/45°刻录方式。 唱片的原版在刻纹时需要对声音信号进行频率预均衡,因而在唱片放音时,需要进行与此特性相反的去均衡,以恢复节目信号原来的特性。唱片原版胶片刻纹时的预均衡特性是信号压低低频,提升高频信号。压低低频是为了防止音乐中高声级的低频信号来到时,唱针振幅太大而产生跳槽、串音等现象。提升高频是为了改善唱片重放时的信号噪声比。 唱片原版胶片经刻纹后用来制镍版,然后再用镍版压制唱片。现代密纹唱片使用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为原料制成,薄膜唱片则使用聚氯乙烯薄膜经加热后压制而成。 重放唱片须用电唱盘、放大器和音箱。利用电唱盘上的拾音器(唱头)进行机-电换能来拾取唱片上已刻录的音频信号。常用的拾音器有电磁式和压电式两种。电磁式拾音器又可分为动铁式、动圈式和动磁式,都能达到很高的电声指标。压电式拾音器通常用酒石酸钾钠晶体或压电陶瓷材料制成,电声指标较低,只能用作普及型唱头。唱针是拾音器上的重要元件。早期的唱针都是圆锥形截面的。随着立体声唱片的发展,出现了椭形截面圆等多种形式的唱针。制造唱针的材料有人造宝石和钻石两种,前者制成的唱针使用寿命短,并且受到撞击很易碎裂;后者硬度大,寿命长,不易碎,是制造唱针的优质材料。 激光录放音是70年代末期唱片向数字化发展的崭新成果,激光数字唱片又称致密唱片或小型唱片。激光数字唱片直径120毫米,单面录音,可放唱一小时立体声节目,动态范围为90分贝。这种记录密度极高的声迹是由激光束按信号编码刻录的小坑和坑间平面组成的。它们分别代表二进制数码0和1。唱片在重放时,用激光束扫描拾取二进制数码,整个放声设备采用十分精密的伺服控制系统来保证循迹良好。 磁带录放音 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相应变化的磁场,以剩磁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媒质上的过程称为磁性录音。现代所用的记录媒质均为磁带,所以也称为磁带录音。 录音原理是基于硬磁性材料被磁化后留有剩磁以及一长条形硬磁性材料可以分段进行磁化的现象。若使声音信号电流通过有缝隙的环形录音磁头,在磁头缝隙处就会形成信号磁场。当磁带以匀速通过这个磁场时,磁带上就会留下剩磁,剩磁强弱与磁带通过磁头缝隙间的信号电流成比例。这样,声音信号就以剩磁形式记录在磁性媒质上。 录有声音信号的磁性媒质以与录音时相同的速度通过有缝隙的环形放音磁头,此时记录在媒质上的磁通就会在磁头线圈中感应出与信号相应的电动势,经放大后重放出原来的声音。 磁性录音机是丹麦V.浦耳生于1898年发明的,所用记录媒质是钢丝。20世纪30年代电子管诞生之后,又发明了偏磁录音法和在塑料薄膜上涂布氧化铁粉的磁带,磁性录音技术遂得到迅速发展。1936年,德国制成磁带录音机。 磁带录音机的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盘式录音机之外,还有将磁带和卷带盘一起装入一个盒子里的各种盒式录音机。前者主要用于专业领域,后者则广泛用于家庭。盘式录音机主要使用6.30毫米宽的磁带,多磁迹录音机也使用25毫米和50毫米宽的磁带。 盒式录音机中使用最多的是小型盒式磁带录音机,所用磁带宽为3.81毫米,磁带在两个共平面的盘芯间走动。将磁带装入一个小型塑料盒内,这样的组合体通称为盒式磁带。另一种是将6.30毫米宽的磁带卷绕在一个盘芯上,首尾相接后装入一个较大的盒子而做成的卡式磁带,可记录8条磁迹,也就是依次录下4对立体声磁迹,通称8迹循环卡式带,一般供电台和展览会等场合使用。 还有一种微盒式磁带录音机,也用3.81毫米宽的磁带,但磁带更薄,盒子更小,机器常做成袖珍型。 磁带录音机的标准带速是76.2、38.1、19.05、9.5、4.76、2.38、1.19厘米/秒,专业录音机常用较高的速度,家用录音机一般速度较低。盒式机通常用4.76厘米/秒带速;循环卡式机用9.5厘米/秒带速;微盒式机多用2.38厘米/秒和1.19厘米/秒的低档带速。 各种型式的录音机的构成基本上相同,主要包括磁带驱动机构、磁头和电子电路(图1)。 录音磁带驱动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将磁带夹在主导轴和压带轮之间,借助摩擦力使磁带匀速运动,使磁带通过磁头进行录放音。主导轴是一个由电动机直接驱动或通过皮带间接驱动以恒定速度旋转的金属轴;压带轮是一个橡胶惰轮,工作时将磁带压到主导轴上。磁带的运行速度决定于主导轴的直径和转速。要使磁带正常运行,除了恒速驱动的要求外,还必须把由主导轴和压带轮送出的磁带及时卷到收带盘上,有时还要给供带盘加上适当的反张力,以使磁带张紧,在录放音以后还要求具有使磁带快进和快倒的操作功能。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在普及机中大多用一个电动机同时驱动主导轴和收带盘,快进、快倒则借助传动机构转换;在高级机中,一般用二个或三个电动机分别完成上述功能,并用电动机直接驱动主导轴和带盘,省去了皮带、惰轮等中间传动件,有利于提高走带稳定性。 磁头是录音机中实现电磁转换的换能器。磁头有三种类型,在录音机中沿走带方向按消磁头、录音头、放音头的顺序排列。高级机多用三个独立的磁头,录音头和放音头分别配有独立的放大器。普及机特别是盒式机一般只有两个磁头,一个消磁头和一个录放音兼用磁头,后者可借助转换开关变换录音或放音功能,放大器只有一个,称为录放音放大器。 磁头缝隙在工作时与磁带的相对位置决定了磁带上记录的磁迹图(图2)。专业机常用全迹记录方式,立体声专业机用2迹记录方式;家庭用机则大多用2迹或4迹往返记录方式。前者便于对节目进行自由编辑;后者在磁带使用上比较经济。无论2迹还是4迹立体声录音机的录音和放音磁头都采用将两个(左右通道)磁头芯子叠置在一起,然后装入同一外壳的结构。 录音 磁带是记录声音信息的磁性媒质,通常由带基和磁性涂层构成。带基多用柔韧的聚酯薄膜,可经受各种运转状态下的张力。磁性涂层是由针状磁粉和粘合剂等混合后涂布或流涎在带基上,经烘干压光而成。磁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磁带电磁特性的优劣,因而现代录音磁带除按宽度和容器不同分为不同宽度的盘式磁带和各种盒式磁带外,还可以根据所用磁粉类型进行分类。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盒式磁带分为普通带(用γ-Fe2O3磁粉)、铬带(用CrO2或Co·γ-Fe2O3磁粉)、铁-铬带(用γ-Fe2O3和CrO2磁粉分两层涂布)和金属带(用金属粉)四大类,依次定名为IEC-Ⅰ、IEC-Ⅱ、IEC-Ⅲ、IEC-Ⅳ型。其中IEC-Ⅰ型为标准型,一般适于录语言、节目或要求不高的音乐,IEC-Ⅳ型性能最佳。 与唱片相比,磁带的特点是可以消磁和多次重新录音。家庭复制磁带一般用正常带速或两倍正常带速进行,专业盒式磁带复制机则用比正常带速高8~128倍的高速进行复制。 近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研制出利用原有盘式和盒式录音机传动机构的固定磁头式脉码调制盘式录音机和盒式录音机。 录音室还需注意的一些事项: 录好一首歌,除唱功要好之外,后期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现将我在制作上的一些心得传上,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继续深入研究探讨,把自己的作品做得更好! 一、电流声: 录音不要用麦克风加强,这样虽然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但是这不仅电流声很大,最糟的还是噪音不好消,采样不好采.在电脑的控制面板打开音量选项(Volume Cintrol),点选顶-属性-录音,选复选框Stereo Mix和Mircrophone,这两个是必选,点确定,选择Mircrophone(打钩),点高级,里面的1 Mic Boost如果没有打钩则是没有加强,相反则加强 二、噪音采样: 前提是在一个没有任何环境噪音(如话筒电流声讲话声咳嗽声或过车声电视声等)的情况下,点录音键后,开始录音到正式唱出歌声之前的那一小段音轨,这一段音轨用肉眼看起来肯定比静音区(可以选择一小段音轨,点效果-静音试试)要厚,这一段噪音我称之为"正常噪音".选中这一正常噪音,点效果-噪音消除-降噪器,会弹出一个画面,点噪音采样,然后点关闭,回到单音编辑画面,然后选中所有的单音,再次进入降噪器,调节下面的降噪级别,从100%开始,以每5%的比例递减,点预览,用耳听,感觉噪音不会让人声变质就行,一般我用80%-90%,其他的参数不要动,调好后,可以点保存采样,因为这个采样在做别的歌时也可以用,保存好后,点确定,就OK了;有些歌手的降噪不宜用以上方法,用以上方法时声会严重失真,那么,可以(1)把比例调至为20%,点确定;(2)然后在原采样区再采样一次,比例调至30%;(3)再重复第二步采样,使用比例为65%—75% 消噪之后,用肉眼看到的,应该大部分没有歌声地方是与静音时一样的,但实现上还是有噪音,这时你可以将那些没有歌声的地方静音一次,这样就彻底消除噪音了,一般是在歌的每一段开始和结尾,及个别句与句之间距离相隔比较大的地方静音. 三、呼吸声: 一首好歌是需要呼吸声太修饰的,没有呼吸声显得太单调,太死板,呼吸太多又觉得太乱,太不自然,录音与唱现场不同,因为麦的问题,不能很好的拉开话筒与嘴的距离,所以,你降完噪音后,可以听听自己的单音,将那些不需要有呼吸声的地方静音,或是点效果-波形振幅-强硬限制,只需要修改"输入增益",正数为音量变大,负数为音量变小,一般用到-1到-3之间就行了,其他参数不要动.消除呼吸声同时,你可以回到录音画面,试听一下,是不是把呼吸声消掉后也很自然,如果不自然则可以不消,或是把呼吸声调小....直到把整首歌弄完,接下来就可以做效果了. :) 四、伴奏: 如果伴奏声音很大,感觉混响太多,低音太沉重,则可以依照"效果编辑流程表"中的"伴奏处理"来操作 五、音量: 效果做好后,回到录音画面,仔细听,一是听伴奏与干声的音量是否协调,你可以右击伴奏或干声,选调节音频块音量来调节各音轨的音量大小,直至协调为止.二是听效果,包括回声,尾音,呼吸声等,以完美为目标. 六、合成: 全部弄好后,就是混缩及保存了,在录音界面,让指示线停在最前面,然后右击一个空音轨,点混缩为音轨-全部波形混缩后,又击此混缩音轨,进入编辑画面,编辑里有四根白线,左右声道各有两根,这时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混缩的波形,这个波形最高不要超过左声道的第一条白线,及右声道的第二条白线,(最高部分一般是指一首歌的高潮部分)即最上面和最下面那两根线,若超出,说明音量太大,若整体波形在白线之内,而离白线距离较远,那说明音量太小这时你可以点效果-波形振幅-音量标准化,把数值调至85-95左右,这样整体音量就比较均匀了,其他地方不要动.下面就是保存,保存不要说了吧?保存后,可以再试试一下音频文件,切记不要关掉录音软件,如有不足可以再改,关掉软件后再混缩,对音质有很大的伤害,没问题的话就可以传歌了!相信是个不错的作品 :) 效果编辑流程表 前言 为避免在同一音轨里多次录音出现的录音后,干声与伴奏节奏对不上的问题,建议你先弄个空轨,插入后,直接在空轨上录音,空轨的概念就像一条你录好音的干声,把它全部静音后的状态,叫"空轨"你可以在空轨上选一节录,即歌的一段,录好后,再录另一段,当然,如果你能一次性录好就更好,但不要忘了你的目标是"完美",不然,多次在空轨上录,也有可能造成干声与伴奏节奏对不上!切记!!! 一、录音: 设置成左声道或右声道16位录音(一般为右声道16位) 二、消噪-静杂音-处理呼吸声,进入第一次试听: 只听干声,听是否音准,是否连贯流畅,如果没有达到,不好意思,请重录这一句或一段 三、编辑音轨流程: 1、压限:效果-DirectX-Ultrafunkfx-compressorR3 推荐参数依次为:-26.0 2.0 20 0.0 0.1 300 2、效果-DirectX-ReverbR3-(完美): 推荐参数依次为:0.0 718 3.4 172 64 100 1.0 500 1.5 4.0 -1.3 -6.3 -14.5 (快歌最后值为-18.2) 3、效果-波形振幅-动态处理-图形化-PowerDrums 选第3个(声音单薄者请使用,不需用者跳过该步骤) 4、效果-波形振幅-声相/声场-Mastering Width,并选择“平滑曲线” (实际可以向上扩展到175左右)(演唱会版伴奏用,不需用者跳过该步骤) 5、(1)效果-DirectX-TCNativeReverb 推荐参数:Decay:2.5 Rom&Size:SMALL SHAPE:中 DIFFUSE:中 COLOR:下:调至最右;右:调至最上再往下调一格 PREDELAY:18 IN:0dB OUT:0dB MIX:25% (2)效果-常用效果器-混响 推荐参数依次为:1000 10 10 20 100 15 或者预置栏里选第1项或选2项 (3)效果-常用效果器-简易混响 推荐参数依次为:25 2518 86 3940 250 90 10 (4)效果-常用效果器-完美混响 推荐参数依次为:4283 154.1 200 45 110.8 39.6 0 (演唱会版专用) 注:此混响只需做一次,一般伴奏在(1)(2)(3)之间选一则可,演唱会伴奏则选(3) 6、效果-常用效果器-回声 推荐参数依次为44 48 31 47 40 43 选“回声漫射” 均量回声均为0,若感觉回声太大,可调节参数31/47,该参数越小,回音越小 7、图形均衡器-预置-30Band ClassicV(干声较闷者请使用,不需用者跳过该步骤) 8、效果-DirectX-BBESonicMaximizer 推荐参数依次为: 5.5 5.2 -4(干声较闷者请使用,不需用者跳过该步骤) 9.伴奏处理: 效果-DirectX-Ultrafunkfx-ReverbR3-(伴奏) 推荐参数依次为:0.2 OFF OFF 0 50 100 1.0 500 0.1 4.0 -4.7 0.3 -26.2 作用是让声音与伴奏更融合,这样处理后,伴奏有种立体感 10、调节整体音轨,使音量至适当-第二次试听,给个别(尾音)需要加回音的地方再加上适当的回音,略做修改至最佳状态(不详解) 11.第三次试听 先在编辑面面里,选效果-DirectX-Ultrafunkfx-SurroundR3 推荐参数依次为:空间为1,左/右为0,前/后为100,其他不需动 注:在做对唱效果时,两人合唱的部分可以调节左/右为-15/15,若是多人,还需调节前/后为80-90,这样听起来感觉不会很乱,试听效果比较好!做好后,试听,略做修改至最佳状态(不详解) 试听-修饰: (1)高潮部分声音太闷,或整体声音感觉还是太闷,可再用图形均衡器-预置-gentle low cut (2)若觉得个别地方混响不够,单调,没有立体感,可再用效果-常用效果器-混响 参数依次为:1200 238 626 25 100 83调1200或25或83,可以调节混响程度 12.混缩为一条音轨-音量标准化-效果-DirectX-WaveRVerb 推荐参数依次为:180 1.20 3703 0.7 EchoVerb Var:0 185 -3.8 2032 -4.5 1.0 0.78 88.7 66.4 2.60 0.0 0.0 3 -0.1 这一步做两次,让伴奏与人声进一步融合 13.效果-波形振幅-音量标准化 只需将"标准化到"和"左/右关联"打钩,标准化比例为95至90之间 § 参考书目 马大猷、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