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教师心理
释义

§ 教师心理

§ 正文

教师的心理特点  教育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特点,具备这种适合工作需要的心理特点,是其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情感特点:①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这种对工作和受教育者的热爱,是教师诲人不倦的动力,同时也是感动学生使其乐于接受教育的力量。这就是《学记》中说的,“亲其师”,“信其道”。②教师对所授学科的热爱,可以使讲述富于情感色彩,从而激发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其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③教师深刻而正确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对于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也有重大影响。

教师的意志特点:①完成教育任务有明确的目的性、果断性和坚定性,这是教师动员自己全部力量以克服工作困难的内部条件,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②教师的沉着、自制、耐心和毅力,会影响教师工作的成败,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锻炼。教师的意志品质不仅为提高自己和顺利地进行教育工作所必需,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兴趣特点:凡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教育学生的工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兴趣,是他们自觉地献身教育事业、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所授学科和教学法的研究兴趣是教师兴趣的中心。

教师的能力特点: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的能力;善于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以及因材施教的能力;善于组织领导课外活动的能力;善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估计教育后果的想象力;善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等,都是教师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

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要成员,师生关系也最密切。在这个关系中,教师是主要方面,他们通过教学和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来影响学生。但是,教师在影响学生的过程中,也受到学生的影响。“教学相长”就是师生相互影响的一个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教师的自我了解与了解学生。教师善于了解自己和了解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做好教育工作。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公认,了解学生,给学生作心理鉴定,是因材施教的心理依据,教师了解自己是自我教育的依据。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的复杂性感到惊讶,但是忘记了自己心理的复杂性。教师需要了解自己,就像他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学生心理同样重要。教师和学生处在同一社会环境中,因此师生在认识情感和性格方面有相似之处。教师如果不了解这方面情况,就不能将心比心,体贴入微,搞好师生关系;但是师生由于文化水平不同,任务不同,年龄经历不同,所以在认识情感、兴趣、性格等方面也有差异。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一方面情况,也可能盲目地以己之心度学生之心,搞坏师生关系。能深刻了解自己的教师,才能深刻地了解学生。德国教育家F.A.W.第斯多惠说:“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这话是对的。

②尊师爱生。师生关系是社会的制度和人际关系在学校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有绝对权威,对学生可任意赏罚,学生只能绝对服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是金钱关系,师生关系也受到“金钱关系”、“雇佣关系”、“知识商品化”的影响。社会主义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尊师与爱生是密切联系互相促进的。教师受到学生的尊敬,就会产生教育工作的光荣感,从而更加热爱学生和教育事业,更加自励,处处身教言教,成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榜样。而学生受到有威信的教师的关怀,就会更尊敬教师,努力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仿效教师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从而更健康地成长。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对他们抱有良好“期望”,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R.罗森塔尔等人对小学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将平日受教师歧视的贫穷家庭的儿童挑选出来,告诉教师:这些儿童未来大有提高的可能性。实际上,这些儿童的挑选并非根据智能测验,而是随机抽取的。可是,一个学期之后再次进行的测验表明,他们的智能测验成绩真的提高了。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即由于教师对儿童的期望不同,导致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态度方法的不同,因而教学效果也就大不一样。

③教师的“学生观”和学生的“教师观”,也是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教师的“学生观”大概可分为两类:有些教师心目中的学生,不管聪明的、笨拙的、听话的、顽皮的都是可爱的,没有不可教育好的学生。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不断提高教育艺术,把学生教育好。相反,有些教师的“学生观”,则片面地认为学生中调皮捣乱的多,愚笨的多,不可教育的多。所以他们处处与学生相悖而行,师生关系紧张。他们体会不到尊师爱生的乐趣,对教育好学生也丧失了信心。教师的“学生观”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效果,每个教师应分析自己的“学生观”。学生的“教师观”往往是教师的“学生观”的反映。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爱生的基础,而正确的“教师观”则是学生尊师的基础。学生尊敬教师,是“向师性”的反映,但它不能代表学生的“教师观”。学生的“教师观”很复杂,如果教师把学生的“教师观”简单化为两个极端:"尊师心理"或"轻师心理", 就必然导致对学生工作的简单化,不能因材施教。教师不仅应有正确的"学生观",而且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教师观"。 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④教师的作风也会影响师生关系。教师的民主作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些教师不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努力,而盲目地追求个人权威。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顾自己的要求是否符合教育原则,是否妨碍儿童的身心发展,而一味要求学生听从。他们任意奖惩学生,只注意表面的秩序和高分,使学生心理上受到压抑,不敢反映意见,形成对教师表面尊敬、内心怨恨的局面。这是最坏的师生关系。有的心理学家进行过调查研究:学生们公认“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民主作风的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不仅得到学生的赞许,也会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

教师的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教育家很重视教师威信的作用。首先是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学生对有威信的教师教的课,认真学习;对他的教导,言听计从。因此,有威信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自然就高。学生对那些没有威信的教师持轻蔑的态度和抵触情绪,不愿向他学习。所以,这样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自然难以提高。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社会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固然有影响,但教师本身具备应有的条件,才是建立教师威信的决定因素。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热爱和关心学生等,对教师获得威信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教师给学生的第一次印象,对树立教师威信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初次见面,特别上最初几堂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学生特别敏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引起高度注意。所以,教师在上最初几堂课时,重要的是应该表现出高超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对于他们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人。如果教师开始上课就表现出惶惑不安,没有信心,过于激动,语无伦次或举止呆板,精神不振,就会使学生失望。所以,教师应力求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可亲可敬的良好印象,在学生心目中建立初步威信。

参考书目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美〕H.C.林格伦著, 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83。

〔日〕大桥正夫编:《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80。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