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桑楚 |
释义 | § 简介 徐桑楚 徐桑楚,男,1916年出生,,浙江鄞县人,曾用名徐诚炜。中国著名电影人、上海电影制片厂原厂长。 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赴陕北公学学习。 1949年起从事电影事业,历任长江电影制片厂厂长、海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等职。 在中国电影史上,徐桑楚的名字与200多部影片相关联。他担任制片人的知名影片有《林则徐》《李双双》《从奴隶到将军》《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喜盈门》《牧马人》《小街》《城南旧事》等。 2011年8月23日,日因心肺衰竭,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1] § 艺术经历 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赴陕北公学学习。 1949年起从事电影事业,历任长江电影制片厂厂长、海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之后,徐桑楚开始从事电影行政领导工作,曾担任过长江电影制片厂厂长、海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等领导职务,组织拍摄了《金银滩》、《斩断魔爪》、《鸡毛信》、《妇女代表》、《梁山伯与祝英台》、《老兵新传》、《林则徐》、《望江亭》、《51号兵站》、《枯木逢春》、《李双双》、《红楼梦》、《北国江南》、《阿诗玛》等一大批优秀影片。 1978年,上海市委任命徐桑楚担任上海电影局副局长兼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 徐桑楚自有一套领导思路。上影厂的优势就是名导演多,拍摄班子过硬,曾拍摄过许多有影响的好作品。但历经十年“文革”磨难,上影厂也发生了“剧本荒”。无米下锅,再好的媳妇也做不出美餐来。于是,徐桑楚就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剧本创作和影片产量上,使影片生产的数量迅速上升,1977年至1979年,平均年产都在10部左右,到了1980年年产达到了19部之多,1981年、1982年年产21部,达到了高峰。此后,大体保持在年产20部左右。《子夜》、《阿Q正传》、《雷雨》、《日出》、《城南旧事》等影片,是这一时期上影厂的经典作品。[2] 2011年8月23日下午两点零五分,徐桑楚因呼吸衰竭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96岁。[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