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大木
释义

§ 基本资料

图片

姓名:李大木

生卒:1926—2002

描述:美术家

籍贯:山东

§ 个人概述

济南震华文学院国学专修科毕业。书法曾遍攻四体,功力俱深,古朴雄奇。治印能融会秦汉金石文字,别开生面。 其父李亦三博通经史,工诗文,且兼擅书画篆刻,与同县画家赵鲁生为至交,童年的李大木在耳濡目染中已窥艺事门径,又经赵鲁生悉心传授,少年时已植下根柢。

§ 职业生涯

1938 年,李大木12 岁, 因日寇侵扰家乡而辍学,便在家从宿儒王明轩研读经史诗文,五年中学业一直名列前茅。1944 年,18 岁的李大木负笈济南,于次年(1945)就读于震华文学院; 课余之暇访师求友,遍观当地书画展览,对近代名家作品细心观摩,心折于吴昌硕、齐白石,尤其钦佩白石老人的豪迈气势,而决定了以齐白石为师范的艺途。1960 年与吴平、江兆申、沈尚贤、陈丹诚、王北岳、傅申组“七修画会” ,是继“七友画会”后对台湾书画金石界发展影响最深的雅集之一;1961 年,又与王壮为、曾绍杰、梁乃予、王北岳等发起组织“海峤印集” ,对台湾篆刻艺术的正统传承与发扬光大,具有引领范示的推动作用。 1964 年,当时的中国文化学院成立美术研究所 ,李大木受聘为国画组主任,指导学生从事中国美术史及理论的研究与整理。 1966 年 12 月,李大木应大韩民国汉城之邀, 赴韩访问并举行个展,展出书画作品达 200 件及印谱两卷,是台湾书画家赴韩从事文化艺术交流的第一人。1969 年,李大木与好友江兆申、马晋封、黄景南共同执笔,编撰《中国艺文月刊》;1975 年,担任中国文化大学美术学系国画组教授至退休,此年篆刻学会成立,被选为理事;1977 年 11 月,李大木以篆刻作品“礼运篇大道之行也”获得该年度“中山文艺创作奖”;同年,与吴平、马晋封、喻仲林、夏建华、周澄组“六六画会”。1978年获中山文艺创作奖。1981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师事欧豪年、田曼诗、吴学让、史紫忱、李大木、刘良佑等多位教授 。1982-1990年,曾任台中明道中学、新竹世界工家美工科专任教师,新竹师院社团指导老师,现任台中县大道国中教师。1991年,赴大陆天津美院举办个展。1992-1995年,参加多次海峡两岸联展。1996年,台北市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个展。1998年,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硕士班毕业。2001年,为恭纪念医院个展。

§ 个人荣誉

历任中国文化美术学院国画主任、中华百科全书撰稿委员,中国文化大学美术教授,篆刻学会副秘书长等。多次在岛内外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颇受同行赞誉。并撰写文学。美术理论论文20余万字,辑有《曲肱楼随笔》、《诗联选集》等。 于2002年8月23日在家中溘然长逝,安详归于道山,享年77岁。

§ 个人影响

§ 人物评价

§ 相关链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