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文烈 |
释义 | § 简介 徐文烈 徐文烈(1909—1976)又名何坤。云南省宣威县人。曾参加云南陆良暴动。一九三五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红三十二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政治部破坏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河曲工作团主任,一二0师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一二0师教导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政治委员,总校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五十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经历 徐文烈 徐文烈是云南省宣威县人。1909年出生。1929年在云南省立第叁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进步学生运动。时任陆良县县长熊从周为中共地下党员,时值中共云南省临委正要开辟陆良工作,以熊的特殊身份为掩护,在陆良积蓄力量,建立据点,发展组织,等待时机,组织武装暴动。于1929年至1930年,先后派吴永康、王启瑞、赵光明、康建侯、徐文烈、丁锡禄、李希白等到陆良工作,以城区、马街、叁岔河、旧州等学校为据点,积极进行建党、建军、统战武装起义的准备。 1929年春至1930年,陆良党的组织有了发展,先后建立中共陆良特别支部和中心县委 。争取了退役军人方鹤鸣,熊以县政府名誉,委任方鹤鸣为县团防中队长,配给了枪枝弹药,组建了200余人的武装队伍,成为党组织所掌握的基本武装力量。同时,在叁岔河、马街、老鸦召等地也相继组织了数百人武装。经请示省临委批准了暴动计划,组成暂编红38军。 1930年7月3日晚,暴动枪声首先在板桥打响。 由于暴动队伍缺乏经验,指挥失误,致使东路军未按时到达县城,先到达的西路部队只好转移,起义部队反遭击溃。熊从周被迫表面奉命缉拿,实则把省委派来的王启瑞、徐文烈等护送出境。徐文烈1932年考入云南省立师范学院文史专科,1934年毕业后在宣威县立中学教书。 徐文烈 1935年,红9军团路过宣威,开展了打土豪、分浮财的活动,徐文烈即参加红军, 历任红9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红32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宣传部部长、破坏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师教导团政委。他曾到抗大学习,任抗大总校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徐文烈到东北,他多次成功地领导了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在我军军史上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1946年他和李毅领导改造、整编了海城起义的国民党184师起义部队,带领30多名 老红军、老干部改造了184师数千名官兵,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民主同盟第1军,并任政治部主任。184师属于滇军,考虑到滇军素有恋乡土、重乡情的传统,云南籍 的徐文烈被选派此任。 1948年辽沈战役中,他和王振乾领导改造、整编国民党60军起义部队,带领几百名原184师官兵改造了60军数万名官兵,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任50军政委。1949年,他和张梓桢带领几百名原60军官兵,顺利改造了在四川起义的国民党20兵团和“国防部挺进军”2万官兵。 50军是当时唯一一支采取非融编方式,成建制改造并保留原建制的野战军,没有融编进来任何一支解放军老部队。徐文烈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很有章法。改造184师时,他先将校尉级军官、军士和士兵分开整训,开展诉苦运动,“倒苦水”“算细帐”、“挖苦根”,然后进行政治教育,海城起义的官兵后来多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改造60军时,徐文烈对国民党军官采取“少数清洗、多数调学、部分留队”的方法,对留队的军官采取部分“夹带”,部分“搬家”的办法,随后50军开展了民主运动、诉苦运动、自觉运动和革命战争观教育、团结教育和政策纪律教育。到了改造国民党20兵团和“国防部挺进军”时,徐文烈已经是轻车路熟的行家里手了。 1950年,曾泽生和徐文烈率领50军入朝作战,参加了一至四次战役、修建飞机场、攻占敌岛作战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50军在第四次战役的汉江50昼夜阻击战中,以顽强的战斗作风和辉煌的战绩,受到毛泽东和彭德怀的赞誉。 § 荣誉 一级解放勋章 徐文烈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4年,徐文烈离开50军,到军事学院任政治部主任,后升任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徐文烈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去世。[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