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怀中 |
释义 | § 简介 徐怀中书札 1945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团员、第二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美术组组长。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研究员、解放军报社编辑、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昆明军区文化部副部长、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协第四届主席团委员。曾获三级解放勋章。著有中篇小说《地上的长虹》、长篇小说《我们播种爱情》、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翅膀的天使》等。短篇小说《西线轶事》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1983年第一届解放军文艺奖。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 § 小说创作成就 1980年1月号《人民文学》以显著位置发表了徐怀中的《西线轶事》。这篇小说,恰如报春的红杏,宣告了两个春天的来临。 第一个春天,是针对军旅文学说的。说它报春,缘由有三。一是题材,《西线轶事》成功开启了用文学反映南线战争之先河,一时间描写当代战争的“南线”故事风云际会,《高山下的花环》等名篇佳作相继问世,构成了支撑80年代军旅小说辉煌的重要路线。二是思想,军旅文学的神韵皆出自“英雄”,但在十七年直至文革时期存在着“高大全”形象充斥的尴尬。新时期到来,日常生活的残缺和伤痛一再地反讽着军旅文学的“不食人间烟火”。《西线轶事》弥合了两者的矛盾,写得既有人间味又有飞扬感,通过体现苍凉人生和英雄生活所构成的内在焦灼,写出了文革时期成长起来的军人,多舛的生活遭遇构成的心灵创痛和崇高坚定的爱国情感之间的张力,成功统合了反思意识和颂歌模式,为军旅文学进一步腾飞作了铺垫。三是美学,在结构上,《西线轶事》打破了前十七年以战争和英雄人物为中心的叙述模式,没有写战争的腥风血雨、风云突变,而只是呈现战争背后的人情世态。它叙述的多是不连贯的事件、瞬间的场景和不可言说的心情——譬如女兵们找不到厕所、害怕尸体、心情紧张忘了口令、无缘无故的笑声等等,以琐事写大事,以人情写英雄,将“大江东去”置换为“小桥流水”,先大事化小,再以小见大。娓娓闲谈之中举重若轻,平淡自然之中别出手眼。语言上,不加刻意但又字字斟酌,平淡而有味,普通又独特。 第二个春天,是针对徐怀中本人而言的。1956年,他的长篇处女作《我们播种爱情》被吐圣陶先生推荐为“近年来优秀的长篇之一”。两年后,又被作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优秀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并被译成多种外文在域外出版,为他赢得了当代文坛的一席位置。1959年因电影剧本《无情的情人》宣扬 “资产阶级人性论”受到批判,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作者心灰意冷,十年没有动笔。直至1979年到南线采访通讯连女兵时,仍无写作冲动。但正是这样一篇无意偶得的妙文,不仅重振了军旅文学的雄风,也送来了徐怀中创作的第二个春天。趁热打铁,他又连续发表了《阮氏丁香》《一位没有战功的老军人》等中篇新作,在人物和题材上都别开生面。1984年,徐怀中出任首届军艺文学系主任。一年后,擢升为总政文化新副部长,三年后升任部长。可以说,一炮而红的《西线轶事》让年过半百的徐怀中顺理成章而又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地踏上了文场和官场的坦透,成为了新时期军旅文学的主将和风云人物。 [2] § 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播种爱情》,中篇小说《地上的长虹》,电影文学剧本《无情的情人》,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翅膀的天使》、《徐怀中小说选》、《徐怀中代表作》等。[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