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化大革命 |
释义 | § 起止时间 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会见红卫兵 对于文化大革命的时间界定有多种说法: 普遍的说法是从1966年5月的五一六通知始,至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止,历时十年零五个月; 部分史学家认为1969年时文革就已真正的终结,真正动乱的时期只有不到3年; 也有人认为文革在1974年周恩来、邓小平重新执政后结束。 不过,在中国官方和民间,一般都认定文革是从1966年5月的五一六通知始,至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止,历时十年零五个月。 § 目的 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这时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过去几年的农村“四清”、城市“五反”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这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发动“文化大革命”在思想上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十多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使毛泽东强烈的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始终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始终存在着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从而发展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学说。作为对这一理论的科学试验,文革的实践就开始了。 § 导火线 1965年11月10日,上海 《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一文,是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这篇文章的写作和发表是江青秘密策划的。文章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实际上涉及中央领导层在许多重大政策问题上的不同意见。文章发表后,《人民日报》和北京各报在十多天内没有转载。北京市被批评为“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毛泽东说:《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这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带上更为严重的政治色彩。此后,批判涉及的范围迅速扩大。 § 发展过程 毛泽东佩戴红卫兵袖章,在北京城楼首次检阅红卫兵(1966年8月18日)“文革”的发展过程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摧毁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夺权”;目的是所谓变“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运动表现为“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两次会议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对所谓“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和“刘少奇、邓小平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批判。根据《五•一六通知》,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由陈伯达任组长、康生等任顾问,江青、张春桥等任副组长,并规定“中央文革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以后,文革小组逐步取代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机构。 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狂潮,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 红卫兵突起,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串连”,他们把中央文革的旨意带到各地,带动了各地的动乱,使地方党组织陷于瘫痪。1966年10月5日,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紧急指示,宣布取消“军队院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撤出工作组后由院校党委领导的规定”。从此,全国掀起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除野战部队外,各级党委陷入瘫痪,基层党组织停止活动。接着,毛泽东主持召开以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为主题的工作会议,点名批判刘少奇、邓小平,强调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会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和《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规定业余时间由群众安排搞文化大革命,其方法也是采用“四大”。全国大动乱局面开始形成。 毛泽东、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1966年夏) 1967年1月6日,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等造反组织在江青、陈伯达、张春桥等策动下召开“打倒上海市委大会”,夺了上海市委的权,这就是“一月风暴”。1月8日,毛泽东表示支持并号召夺权,全国内乱由此加剧。 1967年1月至2月间,在中央召开的不同会议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表示强烈不满,对林彪、江青一伙诬陷迫害老干部、乱党、乱军的罪恶活动进行斗争。康生一伙向毛泽东作了片面汇报。毛泽东批评了参与斗争的老同志,二月抗争被诬之为“二月逆流”。 二月抗争被否定后,全面内战,打倒一切的风潮愈演愈烈,在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的操纵下,还掀起了所谓揪叛徒运动、“革命大批判”运动、清理阶级队伍等,制造了刘少奇、陶铸、彭德怀、贺龙等无数冤案。到1968年9月5月,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了所谓“全国一片红”。 1968年10月,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完全的肯定。全会决定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草案)》规定“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林彪在会上作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政治报告,林彪、江青一伙的骨干分子进入中央政治局,大大加强了他们在党中央的势力。 第二阶段 从1969年4月中共九大的召开到1973年8月中共十大的召开。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政变被粉碎。这一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失败。此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项工作有了转机。 党的九大以后,全国进入“斗、批、改”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是要彻底否定所谓“修正主义路线”,贯彻九大方针,把全国各方面工作纳入“文化大革命”的轨道。这一阶段继续开展“革命大批判”;继续“清队”,进行“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分子,使清队工作扩大化。而精简机构、下放干部,走所谓“五•七”道路,使大批干部、知识分子受到迫害。“教育革命”又造成了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和教学秩序的混乱。1971年,江青炮制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严重压抑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1971年9月,林彪集团的反革命政变被粉碎后,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但遭到江青一伙的攻击。毛泽东也认为当时的任务仍然是反对“极右”,从而使批“左”的正确意见被否定,“左”倾错误继续发展。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继承了九大的“左”倾错误和指导方针,王洪文当了党中央副主席。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了“四人帮”,使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又得到了加强。 第三阶段 “江青”集团被押上法庭从1973年8月中共十大召开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3年7月,毛泽东提倡批林批孔,以维护“文化大革命”。1974年1月初,江青、王洪文提出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得到毛泽东的批准。江青一伙借机把矛头指向周恩来,以实现其篡党夺权的阴谋。毛泽东及时发现江青等人的阴谋,对他们作了严厉批评,宣布他们是“四人帮”,并指出江青有当党中央主席和“组阁”的野心,使其阴谋受挫。 1975年初,四届人大确定了以周恩来为总理,邓小平等为副总理的国务院人选。会后,周恩来病重,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先后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和解决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等方面的一系列会议,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先是号召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继而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进行悼念活动,“四人帮”却竭力压制,加上“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继续,激起了民愤。4月4日清明节这一天,聚集了200多万京内外群众的天安门广场,悼念活动达到高潮。人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在共和国历史上罕见的“花山诗海”中慷慨陈词,深切怀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迫害周恩来、阴谋篡党夺权的滔天罪行,出现了一人振臂,万人应和,震天动地的感人场面。当时在广场上争相传抄、凝聚着爱和恨的那些诗词、传单,庄严地表达了人民群众要求把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心声。当晚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天安门广场的事态被定为反革命事件。4月5日,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数万群众同一部分民兵、警察和部队战士发生了严重冲突。一场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支持邓小平所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的强大抗议运动,就这样被压了下去。尽管如此,这场全国性的运动,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 1976年7月6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及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的朱德逝世。7月28日,河北唐山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9月9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党和国家的几位主要领导人相继去世后,党和国家的前途成为人们忧虑的问题。而在此时,“四人帮”加快了反革命步伐。王洪文企图取代党中央的领导。同时向上海民兵分发武器,为叛乱作准备。10月4日,《光明日报》登载“四人帮”炮制的文章《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伪造所谓“按既定方针办”的毛主席临终嘱咐,图谋执掌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根本上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 § 重要事件 批《海瑞罢官》 批《海瑞罢官》:开始向刘少奇集团夺权 吴晗夫妇 是由姚文元执笔的批判文章,1965年11月发表于上海《文汇报》。该文指责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撰写的历史剧《海瑞罢官》是为彭德怀翻案,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整个写作过程由江青与张春桥共同策划,除毛泽东外,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员都不知情。 吴晗的历史剧《海瑞罢宫》于1960年完稿,翌年初上演。1965年初,江青到上海密谋组织批判文章。11月10日,上海 《文汇报》刊出《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后,毛泽东批准发表并要全国报纸转载。1966年初,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波及文艺、史学、哲学各界全面“揭盖子”,后又发展为对《二月提纲》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和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批判,最终推翻了北京市委,遂拉开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成为文革初期夺权的第一步。 由于北京市委“针插不进,水泼不入”,《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又分别被邓拓和刘少奇控制,因此,《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只能选在上海《文汇报》刊发。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说:“那个时候在北京组织不出文章,说吴晗是个历史学家,碰不得。后来在上海组织了一个班子,以姚文元为首,文章出来了,北京不登。我那时候在上海,我说:出个小册子,看他们怎么办。”此后,姚文元等人批判吴晗彭真的文章都是在上海《解放日报》等报章刊登,而非在北京。 从庐山会议到批《海瑞罢官》再到文化大革命,有人提出这是一个“偶然”的看法,因为如果没有彭德怀的意见,“反左”就不会有大转弯了。其实这一切都是一个必然。毛泽东曾经提到7月2日初上山的常委会,他说:“7月2 日那次常委会上,彭德怀同志所表示的那种态度,我就看出这个苗头,是要刮点什么风嘛。”这说明他早在初上庐山彭上书前已确定斗争目标,而且也达到目的,会议后林彪接替彭德怀任国防部长,罗瑞卿接替黄克诚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而毛泽东要批判邓拓、批判吴晗,其目标就是北京市长彭真。北京的成功夺权揭开了文革第一期的主要任务,自此,全国各地开始如毛泽东所希望的“大闹天宫”,“地方造反,向中央进攻”,在从刘少奇、邓小平和周恩来领导下的的现存官僚体系夺取了权力后,毛泽东开始扶持林彪集团上位,选定林彪作为他的接班人。 彭罗陆杨事件 彭罗陆杨事件:毛泽东完成夺权第一步 1966年5月4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标志。此次会议于16日通过了 批斗彭真“五·一六通知”,正式发动文革,而在会议前半期,则揭发出所谓“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阴谋反党集团”问题,四人被革职审查,是为“彭罗陆杨事件”。这是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第一个“阴谋反党集团”,也是文革中第一批打倒的当权派。 “彭罗陆杨”四人都身居要害职位。彭真是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罗瑞卿是总参谋长兼公安部部长、陆定一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杨尚昆是中央办公厅主任,此外,彭真、陆定一、罗瑞卿均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尚昆是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毛泽东褫夺四人权力,从而掌握了首都控制权、军警控制权、宣传控制权,对其夺取文革控制权,从而把握文革整个局势具有关键作用。而削弱属于刘少奇、邓小平主政左臂右膀的书记处的权力,遂使陈伯达、江青、康生主导的“中央文革小组”一跃成为实际的最高权力机构,渐次取代了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刘周邓集团的势力被严重削弱,从组织上保证了毛泽东的夺权意图顺利展开。 政治局扩大会议还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正式宣布撤销彭真为首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重新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隶属政治局常委。5月28日“中央文革小组”正式成立,组长陈伯达,副组长江青、王任重、刘志坚、张春桥,组员有谢镗忠、尹达、王力、关锋、戚本禹、穆欣、姚文元等,康生为顾问。8月2日中共中央又任命陶铸为顾问。“中央文革小组”的权力越来越大,本身的人事也发生很大变动,逐步取代了书记处和政治局,成为文革实际指挥机构。 这次扩大会议的召开,是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关键一步,既在组织上清除了打倒“刘少奇、邓小平司令部”的障碍,成立了实际指挥班子,又为文革提出了一套理论和方针。毛泽东的个人领导实际取代了中共中央的集体领导,江青集团亦由此获得巨大权力。 五一六通知 五一六通知:正式掀起文革狂潮 《红旗》杂志刊登《五一六通知》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这是文化大革命的发起性标志,是发动文革的纲领性文件。因发表日期而习称《五一六通知》。 《五一六通知》反映了毛泽东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被中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定为“左”倾错误的纲领,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上海《文汇报》1965年11月10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后,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扩大为文艺、史学、哲学各界全面“揭盖子”。翌年2月3日,北京市长彭真召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会议,拟定《二月提纲》,试图将已经开展的批判运动约束于学术范围之内。但遭到毛泽东的强烈不满,并决定撤销《二月提纲》。康生指定王力起草发给全党的通知,原文仅一句话,即:“1966年2月12日中央批转《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现予撤销。”毛泽东认为“《通知》不应是技术性的,而应是理论性的。”于是指定陈伯达另行起草。康生更认为光有《通知》还不够,应该搞一个附件,即《1965年9月到1966年5月文化战线上两条道路斗争大事记》。因此成立了起草小组,成员包括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吴冷西、王力、关锋、戚本禹、尹达、穆欣、陈亚丁,组长为陈伯达。 毛泽东发动夺权运动借助的是红卫兵的造反力量。从1966年8月至11月26日,毛泽东八次接见一千一百多万“红卫兵”。在“保卫毛主席”和“反修防修”口号鼓动下,红卫兵冲向文化团体、教育机构、党政机关,冲向社会各个领域,对他们认定的“封、资、修”事物进行大破坏;对他们认定的“黑帮分子”“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采取批斗、抄家、殴打和侮辱等种种手段加以迫害,致使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领导的现存党政体系陷于瘫痪,各级党政官员作为“走资派”、“牛鬼蛇神”等被打倒,甚至从肉体上被消灭。 文革的第一阶段,以1969年4月在北京秘密召开的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为结束。大会通过了新党章,取消了党员的权利,肯定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而且将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这标志着刘少奇集团已被剪除,林彪集团掌握了最大的政治权力。此后,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矛盾扩大,文革进入第二阶段。 全国大武斗 全国大武斗:文攻武卫 全面内战 武斗,动的都是真刀真枪 毛泽东借助红卫兵等体制外的造反力量冲击刘周邓集团的现行党政体系,其意图即是通过“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在“文攻武卫”的号召之下,全国被划分为造反派与保守派两大阵营,掀起了夺权和卫权的内斗局面,在毛泽东和林彪集团、江青集团的策动下,逐步发展为武力冲突,甚至是真枪实弹的武斗。军队奉命支持左派,导致武斗进一步升级。在全面夺权之后,造反派成为毛泽东重组权力的障碍,遂被有计划地放弃,遣送到农村,从而逐步结束了武斗的全面内战。 武斗起源 武斗起源于新疆,1967年1月初毛泽东号召夺权,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一个汽车团的造反派要夺权,当权派请军队支援,双方交火,死伤百余人。军队大获全胜。这便是1月26日的新疆石河子事件,是为全国武斗的第一枪。此后各地武斗绵延不绝,直至1968年底方渐平息。 而另有观点认为,发生于1966年12月30日的上海“康平路事件”是全国大规模武斗的开端。当时在张春桥支持下,王洪文等人在上海制造了有十多万人参加的武斗流血事件,即围攻上海市委所在地康平路的事件。事后,张春桥说:“我们打电话叫造反派赶快参加战斗。这次较量是个转折点。这一仗一打,市委瘫痪了,垮了。讲话没有人听了”。 全国武斗一年余死亡五十万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红卫兵在全国范围内对“牛鬼蛇神”实施大抄家和大批斗,造成“红色恐怖”。之后1967年至1968年期间的武斗则是文革非正常死亡的第二波高峰期。 武斗中死亡数字至今没有精确统计。以陕西省为例,勉县武斗“死亡85人,其中打死47人,武器走火死亡12人,武斗汽车肇事死亡13人,武斗中触电死亡一人,打死无辜群众三人。”蒲城县武斗双方及无辜平民死34人,城区十余条街道的两万多所民房被烧。安康县武斗历时一年,毁房屋3300余间,死亡784人。 山西武斗以长治地区最烈,因为当地是中国的军火工业的基地之一。军分区和当地空军驻军分别支持两派。武斗发展到交通全部断绝,空军提供“空中走廊”支持一派守城。军分区集中各县民兵组成“剿匪兵团”,打开军火库武装数万民兵,由军分区长官指挥攻城战。在攻克一座煤矿的激战中,仅守方即战死二百多人,数百人负伤。而守方曾在一次交战中将参战的现役官兵十二个整连外带四个班全部缴械、俘虏。“双方打死打伤参战人员不计其数。” 江青说过四川“武打全国出名了”,“重庆打得稀烂,阵线就比较清楚了。好得很!”全国在单次武斗中伤亡最大的是四川泸州。一仗打死两千余人,另有八千多人残废。 浙江也是武斗死亡较多的地方。例如嵊县双方共战死191人。浙江富阳死亡135人,打残319人,烧毁房屋1200余间。有的地方的武斗引起驻军镇压,造成大批伤亡。1967年8月间,康生指示宁夏驻军支持一派,“必要时可发枪自卫”,并在青铜峡地区镇压“保守派”,打死、打伤各一百余人。 文革中一些群众组织如被认为有异端行为也会遭到镇压。如云南的群众组织“滇西挺进纵队”被指称叛国,军队遂行围剿,机枪射杀该组织数千人。 虐待俘虏是武斗一大特色。武斗中死亡者相当大一部份是被虐杀的战俘。如河北雄县由军队三十八军支持的一派动用大炮攻打对立派别,攻克对方据点后,将俘虏都用铁丝串起。男俘穿肩胛骨,女俘从肛门穿进、阴户穿出,游街之后,全部枪杀。陕西安康县武斗中乱打滥杀俘虏286人,自杀20人。乱打滥杀包括矛戮、刀砍、石砸、枪打、绞死,还有让被杀者背炸药包、手榴弹炸死,甚至一次审讯活埋了十三人。 非官方统计,一年多的武斗导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应在三十万至五十万之间。 林彪集团败亡 林彪集团败亡:文革分水岭 江周最后争权 林彪 林彪集团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和中期的最主要政治势力。林彪在文革初期政治地位急速上升,到1969年中共九大将他作为毛泽东接班人的表述列入党章时,林彪集团达到全盛期,而1971年9月13日林彪在蒙古坠机身亡则标志林彪集团的垮台。 林彪集团的垮台极大震撼了中国各阶层,在文革中起了分水岭的作用。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说:林彪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革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林彪事件促使中国人开始严肃思考,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开始打破,至少他们认为毛泽东不是神,选接班人也有选错的时候。人们对文革的怀疑和不满情绪日益增长。“九一三事件”因此在客观上宣告了文革的失败。同时,林彪之死也直接创造了邓小平复出政坛的机会,使已经失势的邓小平、周恩来传统官僚集团得以恢复力量,文革的权力斗争进入最后阶段,即由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的斗争转变为江青集团与周恩来集团的斗争。 反击右倾翻案风 反击右倾翻案风:邓小平下台江青集团得势 在1975年1月,总理周恩来因晚期膀胱癌住院,毛泽东为稳定国内形势,平衡四人帮的势力,重新起用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邓小平重掌大权后,开始调查解决文革发动以来造成的各种问题,并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战略地位,力图将全国的政治经济生活纳回正常轨道。但是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认为这是对其晚年重要功绩之一的文革的否定。当年下半年,四人帮向毛泽东反映邓小平妄图翻案,最终促使毛泽东作出决定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批邓和“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文革末期由毛泽东发起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政治运动。邓小平为扭转文革以来的混乱局面的努力被全盘否定,全国刚刚趋于稳定的形势再度陷入混乱。在毛泽东去世,文革结束后,华国锋仍然推进对邓小平的压制,直至1977年7月邓小平复职后,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方告结束。 天安门事件 天安门事件:民众大抗争 文革结束征兆 悼念周恩来 1976年4月4日至5日北京民众自发悼念周恩来,同时表达了对四人帮的抗议,活动被当局定性为反革命事件,遂行暴力镇压。由于悼念活动和暴力镇压主要发生于天安门广场,故称天安门事件。运动波及全国范围,形成强大的群众运动,是为四五运动。 周恩来自从1975年初在人大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纲领后,即卧床不起,直至1976年1月8日去世。在此期间,主持中央的邓小平因在全面整顿中触及对文革政策的否定,重新为毛泽东打压。1976年3月下旬至4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民众自发悼念周恩来,同时表达了对批邓和四人帮的不满。 江青集团败亡 江青集团败亡:华国锋政变 十年文革落幕 江青集团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最主要政治势力,以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和姚文元“四人帮”为主要核心,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毛泽东贯彻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助手。在林彪集团败亡,周恩来邓小平传统官僚体系失势之后,江青集团在文革后期近于掌控了最高权力。因为王洪文已被毛泽东否定了作为接班人的可能性,江青集团在毛泽东临终之时加紧最后的夺权行动,希望最终铲除周邓集团,但是为华国锋和叶剑英夺得先机,发动怀仁堂政变,逮捕了江青集团核心成员“四人帮”,遂使江青集团一举崩溃。 江青集团的垮台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记。此后,经过华国锋主政两年的短暂过渡时期,中共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正式结束文革,放弃毛泽东时代的阶级斗争路线,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入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的邓小平时代。 § 十大人物 遇罗克 吴德 陈永贵 江青 蒯大富 康生 红卫兵 黄帅 张铁生 林彪 遇罗克 遇罗克(1942年——1970年3月5日),北京人,父亲是水利工程师,曾留日学习,回国后从事工商业。1957年父母 遇罗克均被打成“右派”,因此他高中毕业后不被准许进入大学。1966年7月写作《出身论》,驳斥了当时甚嚣尘上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在1967年1月18日《中学文革报》第1期上刊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为当时的主流意识所不容,1967年4月17日,当时的中央文革表了态,说《出身论》是反动的。1968年1月1日,遇罗克被捕。1970年3月5日,被杀害。从逮捕到杀害,他们对遇罗克进行了八十多次的“预审”,想从他口中找到所谓“恶毒攻击”以及“组织反革命集团”的事实,以作为杀害这个无辜青年的口实。但是他们没有捞到半点证据,最后竟以“思想反动透顶”、“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等莫须有罪名判处遇罗克死刑。1979年11月21日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遇罗克无罪。 根据《遇罗克·遗作与回忆》(徐晓、丁东、徐友渔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记载,遇罗克在文革中被判死刑,原因是私藏手榴弹,预谋暗杀毛泽东。1967年夏天,《中学文革报》的大部分成员到东北去看武斗的热闹,遇罗克在长春车站赶上发武器,就带了手榴弹回到北京,后来又害怕被查出来,想到香山埋了,就这样被公安局盯上了。最后死刑判决书上写的是:阴谋杀害伟大领袖毛主席。 遇罗克代表作《出身论》 “文革”中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英雄 对今天大多数和我一般大的青年来说,“遇罗克”已经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了。当然,这个名字从来就没有显赫过。但在三十多年前,在“血统论”甚嚣尘上的时候,他勇敢地站了出来,指出了一个在现在看来已是基本常识的道理:人人生而平等。然而他为他的自由的言说付出了代价——他的生命。如今,要想了解一下遇罗克和他的思想,就不能不对那个时代作一回顾。三十多年的时间尘封了一段惨痛的记忆,“出身”似乎已经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遇罗克遗作与回忆》 简介 1966年7月至9月,正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对联风行之际,25岁的北京徒工遇罗克,为了向社会公开其独立思考和向血统论发起挑战,伏案写下了著名的《出身论》等文章。30年岁月并没有封尘遇罗克思想的光华。 该书收集了现存遇罗克大部分遗作,重读其论著,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在温和的言词后对平等的竭诚追求。 遇罗克之所以能够“举世皆浊我独清”,与他被剥夺上大学机会,但仍在社会大学学习,并研读大量哲学、历史书籍有关。本书的回忆文章,再现了遇罗克在疯狂的年代中的觉醒之路、抗争之路。 吴德 吴德,1913年2月生,河北丰润人。原名李春华,曾用名李若夫、李子实、孔四维。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高中。1932年至1937年,在北平弘达中学学习时参加反帝大同盟,任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驻唐山市工会特派员,唐山市工联党团书记,华北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共北平市委副书记、职工部部长,华北铁路工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至1940年任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冀热察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冀东分委书记。1940年至1945年,在延安参加整风,任中共中央敌后城市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情报部第四室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冀热辽分局组织部部长,晋察冀边区政府交通局局长兼平绥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秘书长,冀东区党委书记,冀东军区政治委员兼唐山市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1950年至1952年任中共平原省委书记。1952年7月至1955年5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1952年8月至1955年1月任天津市副市长、代市长、市长。1952年12月至1954年8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1953年1月至1954年8月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5年2月至1966年5月任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其间:曾兼任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1957年3月前曾兼任天津大学校长。1960年1月起任东北协作区委员会副主任。1960年10月至1966年5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处书记。1966年6月至1967年4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北京市代市长。1966年5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1967年4月至1972年4月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1972年5月至1978年10月任北京市革委会主任。其间:1967年4月至1971年3月任市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3月至1972年5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1972年5月至1978年10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曾兼任北京卫戍区第一政治委员、卫戍区党委第一书记,1972年5月至1975年10月兼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77年12月至1978年10月兼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校长。1970年6月至1975年1月任国务院文化组组长。1973年8月至1980年2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月、1978年3月相继当选为第四届、五届(1980年4月免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5月至1980年4月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增补),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五中全会免职),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江青 江青(1914~1991) 江青1939年与毛泽东结婚,是毛泽东的第三任妻子,她生性开放、刚烈并富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她是毛泽东的坚定追随者和支持者,在毛泽东酝酿、发动、捍卫文革的全部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首要分子。原名李云鹤。山东诸城人。女。1929年春在济南入山东实验剧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个月后失去党的关系。1934年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获释后以蓝苹为艺名做过电影演员。1937年秋到延安,后恢复党籍,改名江青。1938年与毛泽东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全国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电影处处长等职。1963年起,以“京剧革命”为名,在文艺界煽动极“左”思潮。1965年,指使姚文元炮制《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又与林彪联合写成《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制造舆论。 1966年5月后,任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代理组长,解放军文革小组顾问。在中共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推翻人民民主专政为目的,同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四人帮”,勾结林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的极“左”思潮,进行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造成10年之久的全国大动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最严重的损失。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对江青进行隔离审查。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永远开除江青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以反革命集团首犯判处江青死刑,缓期二年执行。198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作出裁定,对其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原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1991年5月14日自杀身亡。 § 标语 农业学大寨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砸烂×××的狗头 谁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 舍得一身剐,敢把×××拉下马 打倒美帝!打倒苏修! 宁长社会主义草 不长资本主义苗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是中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展的一场运动,依据是毛泽东于1963年发布的指示“工业 农业学大寨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大庆和大寨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成为当时工农业上的两面旗帜。在文革极左思潮的影响之下,这场运动最终演变成一场灾难,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 1963年底,大庆油田开发成功。从见油到探明油田面积、大体算出储量仅花了一年多时间,三年多累计生产原油一千多万吨,并解决了世界油田开发上的几大技术难题。“铁人”王进喜跳进泥浆池搅拌水泥的形象成为当时的光辉经典,他的口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传遍全国。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工业学大庆”主要是学习增产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次打井时发生井喷,王进喜不顾腿伤,不顾泥浆烧人,扔掉双拐跳进两米深的泥浆池中,手划脚蹬,用身体搅拌泥浆。另有七人也随即跳进泥浆池中。三个小时后,井喷被制止了。这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压井方法。而王进喜则被烧出大量血泡,全身血肉模糊,一出泥浆池便昏倒在地。 文革期间工业学大庆运动进入高潮,也出现了大量的偏向:有的流于形式,停留在口号和空喊上,刮风走过场;有的不结合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大庆模式。有的企业想模仿大庆,除生产外也搞农林牧副渔,根本不顾自己是否有客观条件;有的企业把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话任意套用,不讲科学、蛮干硬干,造成重大损失。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相当于现在大寨乡下属的大寨村),位于山西东部,环境气候恶劣。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当时中共大寨支部书记陈永贵的领导下,当地农民从山下担土到石山上造田,在山顶上开辟蓄水池,所谓“万里千担一亩田”,将寸草不长的石头山改造成良田。毛泽东认为符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原则,因此号召全国农民向大寨学习。 宁长社会主义草,不长资本主义苗 “宁长社会主义草,不长资本主义苗”最初由江青提出,是流行于文革时代的一句著名的“豪言壮语”,类似的口号,在铁路有“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也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在厂矿有“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也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它们所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不仅是不兼容的,而且是绝对的、全方面的对立。因此,一切带有商品经济色彩的行为都被严格打击和制止,把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描绘成邪恶的、人吃人的魔鬼社会。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绝对对立的,因此应当彻底铲除资本主义,一点儿也不能留。据毛泽东的指示,商品制度、货币交换、按劳分配、八级工资制、物质利益、奖金、利润以及农村的个体小生产都属应加以限制并逐渐消灭的资本主义的范畴。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根据当时的理论,按劳分配是“资产阶级式”的东西,包产到户是“资本主义复辟”,物质刺激是“修正主义”;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引进资本主义”,“唯生产力论”是“反马克思主义”;“以粮为纲”才是社会主义,农户自主养鸡养鸭就是资本主义。 § 口号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三忠于四无限 踢开党委闹革命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造反有理 毛泽东是人民心中最红的红太阳 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要斗私批修! 文攻武卫 针锋相对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在五·一六通知发出不久的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在当时很有影响的社论,题目叫《横扫一切牛鬼蛇 反党分子是“牛鬼蛇神”之一,经常成为批斗对象神》,由此掀起一场“红色恐怖”。“牛鬼蛇神”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坏、右和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为主,他们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对象,被抄家、殴打、杀戮,全中国被杀者应不下十万,这是文革中集中死人的第一个时期。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1966年7月29日,原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大学学生谭力夫贴出一副红卫兵对联,叫做“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这副对联一贴出来,就产生“轰动效应”:围观者、传抄者、批评者、辩论者,比比皆是。 对联的意思很明了:他的父亲是高干,作为儿子的他肯定也是好样的;反之,如果父亲是“牛鬼蛇神”,他的子女肯定也是反动的。 8月1日,这副对联迅即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学校贴出,又一次引起轰动。由此在红卫兵组织中展开了残忍的“血统论”斗争——“红五类”与“黑六类”的对阵! “红五类”自认为秉承其父兄的衣钵,照例是革别人的命。除了已打倒在地的“黑五类”(地、富、反、坏、右)以外,加上黑帮、臭老九,统称为“牛鬼蛇神”。他们抄家、揪斗、游街示众,发展到后来的打、砸、抢,一时间,全国的知识分子人人自危。 “血统论”能够在文革中盛行,固然依仗于当时泛滥的极左思潮,而且也与长期以来的“阶级斗争”理论紧密相连。红卫兵们不但在学校里大肆涂写这幅对联,还刷到街上去,影响巨大。 “血统论”和“阶级划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激化了人们的分裂。那些工农兵出身的学生,认为只有他们是革命的,才有资格保卫毛主席,捍卫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他们认为马克思有“主义”,列宁有“主义”,毛泽东不能只有“思想”,也应称“主义”,于是,他们把自己的红卫兵组织称为“毛泽东主义红卫兵”,简称“主义兵”。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戴的是红底黑字的“红卫兵”袖章。当时的红卫兵,必须是“红五类”,尤其是那些干部子女,简直成了专利、特权,他们颐指气使、趾高气扬,高唱着“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 § 相关词语 顾阿桃 安亭事件 保皇派 池恒 大字报 二月提纲 二月逆流 斗私批修 反击右倾翻案风 嚎歌 浩然 红宝书 红光亮 红海洋 红色经典 红色恐怖 红卫兵 红五类 红小兵 革命造反歌 革命委员会 鸡血疗法 改名风 工业学大庆运动 阶级敌人 阶级斗争 康平路事件 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两报一刊社论 联动 红卫兵 红卫兵,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殊人群,大部份由年轻的学生组成。红卫兵并不是真正的国家军队,而是一种特殊的群团组织。在文化大革命是冲击原政权架构的特殊工具,其主要行为是违反正常的社会规范。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上,史学家往往将红卫兵分为广义与狭义的两种定义。广义的红卫兵泛指将自己系上红色袖标的各种民间团体,包括工人、农民、军事院校的学员和机关、文艺团体的从业者等,狭义的红卫兵则是指大学和中学里青年学生所自发组成学生团体。 红卫兵是通称,每个学校里都有几支或十几支分别取不同名称的红卫兵组织。如:“全无敌”战斗队、“丛中笑”战斗队等,名称多来自毛泽东诗词或当地当时的重大事件的日期。许多个学校的红卫兵组织因观点一致而联合,又称兵团。红卫兵的宗旨包括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资产阶级保皇派”造反,“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手段有大字报、大批斗、“破四旧”、“抄家”等。“打砸抢”行为时有发生。他们的造反行动冲垮了各级党政机关现成的运行体系,成为毛泽东进行文化大革命、达成其政治目标的工具之一。 红卫兵的典型着装是头戴绿军帽、身着绿军装、腰间束武装带、左臂佩红袖标,手握红宝书。 最早的红卫兵名称来自于一位清华附中学生张承志(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笔名。意为“毛泽东的红色卫兵”。在1966年5月29日清华附中预科651班所贴的大字报上开始使用。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文化大革命宣言后,其它中学学生所贴的大字报就纷纷书上红卫兵署名。红卫兵运动能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迅速席卷全国,与毛泽东从1966年8月18日开始,连续八次检阅超过一千万红卫兵分不开。毛泽东当时的装束,就是一身绿军装,臂戴红卫兵红袖章。 大字报 大字报是张贴于墙壁的大字书写的墙报,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流行于中国的舆论发表形式,是“大 大跃进时期报纸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四大”之一。它既是书写形式,更是政治工具,与当时频繁政治运动相关联的阶级斗争、政治暴力的实现方式之一。 毛泽东曾说,“中国自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人)时就产生了大字报。”毛泽东把古代的揭帖认定为大字报的起源,是想借用古已有之来为大字报赋予合法性。而古代的揭帖实际只是私人张贴的启事。广义地看,现代所有张贴在公众场合的大字海报、告示、通令、传单、标语口号、表扬稿(或批评、检讨)、商品广告,都可以称作大字报。但作为具有特殊政治功能的大字报,直接起源于1957年的反右运动。 1957年5月19日第一张大字报出现在北京大学饭厅灰色的墙壁上,内容是质疑北大团委出席共青团三大的北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亦有人考证,1955年7月开始的肃反运动中广西柳州市、宾阳县均有大字报出现;见《柳州市志》第五卷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宾阳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9 页)。接着有人建议在墙上开辟一个民主园地来展开争鸣,协助整风。于是一张张大字报贴了出来。很快反右斗争利用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等“四大”,在大字报中所提的意见甚至可以成为反党罪状。在大字报的揭发下,五十余万人被划为右派,受到降职、降薪、革职、流放(返回原籍或下放农村、农场、边疆)、判刑等处罚。在整改、“双反”(反浪费、反保守)、大跃进运动中,大字报被广泛使用。毛泽东1958年称赞它是“一种极其有用的新式武器”,“群众创造”的“一种革命形式”、“群众斗争的形式”,“在我国条件下,这是一个有利于无产阶级而不利于资产阶级的形式”。 从表面看,发表大字报是完全自发的,无需任何审批程序,实际上仍然服务于毛泽东动员舆论以整肃刘邓党政系统的战略需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运作。大字报作为政治运动的形式,除了个别失控的相对无政府主义时期(如派性武斗),总是与中央精神协调的。被指控者根本没有自我辩解的权利,一旦大字报缠身就意味着灭顶之灾。 从形式上看,大字报不仅五颜六色,有红的、绿的,有用书写纸,也有用旧报纸写的,体裁上也门类齐全,短文、杂文、口号、对联、漫画,丰富多彩。张贴之地从学校、机关、厂矿到街道的墙壁、门窗,甚至人身上。时间上也是天天有新内容、新花样,不断更新。由于大规模的大字报耗费了大量纸张、笔墨,时有纸张断档的现象发生。大字报经反复覆盖糊成厚厚一层,成了回收废纸者丰厚的收入来源(只能夜里偷偷撕下)。看大字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还有抄录、收集大字报内容作为借鉴或情报的。 § 资料文献 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1966) 林彪发表“政变经”(1966) 《五·一六通知》(1966) 中共中央政治局批朱德(1966) 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1966)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1966) 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1966) 刘少奇批彭罗陆杨(1966) 蒯大富“六二七”声明(1966) 毛泽东写给江青的信(1966) § 文化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证书 奖状与喜报兵役证内页 中国共产党党证兵役证封面 供给证封面供给证内页 结婚申请书离婚证 上山下乡通知书红卫兵志愿书 样板戏 样板戏,全称叫“革命样板戏”,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前后对8个革命内容的京剧、芭蕾舞剧等剧目的统称。 样板戏《红灯记》:无产阶级英雄李玉和样板戏《红灯记》:李铁梅和李奶奶 样板戏《沙家浜》:新四军某部连指导员郭建光 样板戏之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党代表洪常青 § 大事记列表 1966年 “文革”时期的宣传画01月28日 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02月19日 主席指出,用25年时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02月21日 中共中央制定增加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 03月04日 贵昆铁路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接轨。 05月03日 中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05月09日 第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核试验成功;考古发现并保存北京人头盖骨 10月08日 中国制成第一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0月15日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10月27日 第一枚核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12月23日 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967年 01月05日 中国石油产品品种和数量自给自足,勘、采、炼技术登上世界高峰。 01月16日 中国第一台载重150吨中型平板车造成。 0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 0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07月01日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07月07日 全国夏粮丰收,比去年增长一成。 07月26日 中国第一台100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 考古发现新洞人,正式发掘在1973年 09月05日 中国援助赞比亚政府10亿无息贷款修建坦赞铁路。 10月05日 中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0月15日 中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11月15日 广交会开幕 11月29日 中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1968年 01月8日 中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 01月11日 《人民日报》发表《“自由市场”是杀人不见血的屠刀》 02月23日 中国特大型轴承制成。 0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涝灾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开工。 09月03日 中国研制成第一批液压传动内燃机车。 11月20日 万吨远洋巨轮“高阳”号下水。 12月25日 富春江大型水电站建成发电。 12月28日 中国成功进行一次新的氢弹试验。 12月29日 南京长江大桥竣工。 “文革”中的周恩来 1969年 02月21日 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即没有内债也没有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04月02日 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05月05日 中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06月13日 决定在上海、天津、大连6个船厂新建8个万吨级船台。 07月08日 十年时间建成河南红旗渠。 09月13日 丹江变电工程提前完成。 09月23日 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 09月25日 药品大幅度降价,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09月26日 无偿援助越南5.56亿元。 09月30日 北京燕山炼油厂全部建成投产。 09月30日 中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成,标志中国电机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0月03日 中国第一台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生 10月04日 中国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投入生产。 10月28日 加速第二汽车厂建设。 11月14日 加速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 11月16日 中国农业丰收 1970年 04月26日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06月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厂。 07月17日 农村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过去的20年的两倍。 10月16日 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投产。 10月17日 中国全民援助朝鲜13.14亿。 12月25日 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 12月26日 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1971年 01月02日 中国轻工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03月03日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05月15日 开展工业学大庆 诞生了中国第一台集成电路数控机床 06月27日 第一艘两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 07月08日 转发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报告。 08月22日 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首次以核动力驶向试验海区,进行航行试验。从此中国海军作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海军跨入了世界核海军的行列。 09月27日 中国无偿援助越南36.14亿元。外援金额70亿,建国来最多的一年。 10月02日 追加基本建设投资51亿。 10月25日 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 11月18日 全国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厂。 11月18日 西部地区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 12月07日 全国年度水利建设50亿立方米,增加农田3000万亩。 1972年 “文革”时期发行的“祖国山河一片红”的邮票 01月13日 从国外引进化肥、化纤成套设备8套,以后又提出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和单机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01月28日 解放军落实五七指示,发展农副业生产,许多部队做到肉菜自给。 02月21日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双方同意互相发展贸易。 02月28日 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 05月13日 中国电子工业进一步发展,1971年收音机产量相当于1965年的4倍。 08月21日 从联邦德国、日本进口一米七轧机,建在武汉钢铁公司,另有设备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09月10日 4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户。 10月13日 连接中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干线湘黔铁路通车。 11月26日 月助越南抗美26.57亿元。 12月26日 中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1973年 01月01日 人民日报发表新年献词,农业夺取好收成,工业生产上升。 01月02日 国家计委提出进口43亿美元国外设备的方案。 02月13日 新华社报道,1972年是解放以来电力发电站装机最多的一年。 03月07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发展组合机床取得显著成就。 03月20日 部分企业和县社试办出口工业品专厂、专车间、出口农副土特产生产基地。 04月10日 决定建设邯邢钢铁、煤炭基地。 0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与中国发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 05月04日 中国日本共同投资施工建设中日海底电缆。 06月18日 国际大米价格上升,中国增加出口100万吨大米换回小麦。 06月28日 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氢弹试验。 07月16日 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08月01日 新华社报道,夏粮丰收,这是建国以来第二个大丰收年。 08月05日 全国环保会议召开,制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08月16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水田农业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08月26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08月27日 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09月03日 中国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 09月1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钻井进尺和建设投产的油井生产能力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09月26日 国务院重申对外贸易的重要原则。 09月30日 新华社消息,中国化肥产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 秋季广交会开幕,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 10月25日 西藏发现几十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1月01日 几十座大中型水电站建成投产,小型水电站5万多个,遍及全国。 11月08日 西藏军区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丰收。这是西藏历史上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 11月13日 国务院转批环境保护若干规定。 12月20日 中国航空线80多条,连接全国70多个城市,与100多个外国航空公司建立业务往来。 12月22日 5年来,8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2月26日 同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50多个,其中5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订了贸易协议。 1974年 01月12日 为在本世纪内实现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用几个五年计划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的战略思想,国家计委提出《关于拟定长远计划的报告》。 01月21日 国务院要求很抓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严格控制粮食销量等四点要求。 01月22日 国务院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大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和连续式钢板轧机等设备。 01月30日 国务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02月17日 新华社报道,胜利油田去年创年钻井进尺150105米的全国石油钻井最高纪录。 02月19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农村掀起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 02月24日 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 03月23日 中国西南交通干线成昆铁路建成。 03月29日 首次发现兵马俑 03月30日 地热发电站在河北怀涞建成。 04月02日 中国第一艘二万五千吨级的浮船坞“黄山号”建成。 04月15日 第三十五届广交会开幕,规模为历届之最。 04月31日 中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05月15日 华北滨海地区又建立起一个新油田——大港油田。 07月17日 中国冬小麦产区推广优良品种,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08月09日 伞式太阳炉研制成功。 09月12日 国家计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钢材、化肥进口。 09月12日 中国第一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 09月15日 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 09月30日 大型油田——胜利油田建成。 10月03日 中国最大竖井钻井研制成功。 10月23日 中国地方小煤矿去年产量比1965年增长两倍多,占全年28%。 10月26日 无偿援助越南11.17亿元物资。 12月19日 三门峡水电站建成。 12月27日 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 12月31日 中央要求切实着金计划生育工作。 1975年 01月13日 提出到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01月14日 四川省开发天然气取得新成就。 01月15日 中国红麻、黄麻实现自给自足。 01月25日 降低半导体收音机零售价格。 02月03日 景山发电厂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10万千瓦燃煤气轮发电机组成功。 02月04日 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0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05月30日 中国第一次发现古生界地层油田。 05月31日 国务院界定出口黄金,引进铜、铝、橡胶、涤纶等原料。 07月05日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07月08日 秦皇岛至北京输油管道建成。 07月19日 中国化肥产量显著提高,上半年增产的化肥可增产粮食100多亿斤或3000多万担棉花。 07月28日 全国铁路上半年货运量创历史同 期最高水平。 08月08日 河南地区特大暴雨,国家拨7亿元救灾费。 08月19日 国务院决定2亿美元进口。 08月19日 无偿援助柬埔寨6亿元物资。 08月30日 新华社报道,最近三、四年来,每年有一大批电站建成投入生产。 09月01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今年早稻丰收,单产、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09月03日 新华社报道,截止到1974年底,中国小水电发电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09月14日 新华社报道,一亿只广播喇叭连接千村万户。 10月07日 由科学家袁隆平等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通过鉴定,经过推广后一般提高产量20%,为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10月27日 中国成功进行一次核试验。 11月17日 中国原盐丰收,创历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 中国成功发射回收式地球卫星。 12月24日 焦枝铁路通车。 12月39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农业连续13年全面丰收。 1976年 01月21日 又一艘万吨级浮船坞“华山号”研制成功。 03月13日 大型火力发电厂——莱芜电厂投入生产。 03月22日 邮电部门发展传真通讯技术。 04月15日 广交会开幕 04月21日 京沪杭载波电缆投产。 04月24日 6011米超深井打成。 05月01日 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数比1965年增加7.5倍,调查工作发展到黄海、东海和南海。 05月12日 邮电职工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 06月06日 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06月29日 上海黄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铁轨建成通车。 07月0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麦在中国西南、西北、华北推广。 07月0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07月2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水平。 07月23日 沿海铁路干线津沪复线工程提前接轨。 08月07日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修复。 08月23日 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在大连下水。 10月05日 现代化化纤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建成。 11月16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80%以上的县建立水泥厂,产量比1965年增长4.1倍。 12月10日 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谈储量比文革前增长了2倍。 12月11日 高速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 影响 文化大革命影响了当时所有的中国人。文革频繁的政治运动令经济活动近乎停顿,同时也消耗了不少的资源。例如文革初期的红卫兵大串联,全国铁路系统就承受了极大压力,总共运载了1100万人次,而这也是后来大串联停止的主要原因之一。武斗时期被破坏的房屋、道路乃至文物古迹则更是不计其数。 对教育的影响 十年“文革”令全国所有的学校进入停课状态,大学入学考试取消。高考直到1977年“文革”结束后才举行,那一年考生的平均年龄是最大的,录取率也是最低的。文革中,知识分子不被尊重,大多数被下放进行体力劳动,有些则遭到残酷对待,财产被没收。也有些人的意见认为当今中国人普遍难以建立信任关系问题,以及道德沦丧问题,甚至腐败成风问题都是文革时期人整人,人斗人,互相出卖,互相揭发,互相批斗的教育结果。因为不论是当时无法无天的红卫兵还是被批斗的知识分子现在已经为人父母甚至祖父母。这些经受了精神折磨的人的子女普遍继承了他们的思想和性格,也就是说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一代甚至几代人都在承受着文革的负面影响。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在文革中成为中国的主导政治理论,截止到1967年12月,已经出版《毛主席语录》3.5亿册,这可能对在中国扫除文盲起到了一定作用。毛泽东的威望空前高涨,任何修正主义倾向都会受到批评和批判,全国盛行“造反有理”的口号,法律完全受到漠视。很多当权派利用和歪曲文化大革命的政策,形左实右,甚至挑起“武斗”,使文革初期整个国家陷入无法无天的混乱状态,全国大量文物受砸毁,古迹被破坏,对中国,以至人类文化遗产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害。出身成分论在文革中十分流行。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众成为文艺歌颂的主角。提出了“破四旧”,“开门搞科研”,“人民代表以工农兵为主体”等众多新观点,提倡“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大民主。数不清的历史文物、私人古玩,甚至祖辈遗物在“破四旧”的口号下被红卫兵野蛮砸烂;科学工作者被迫下乡,研究工作因而停顿。文革后期的“批林批孔”,则是直接对准了中国文化中影响最深远的儒家文化。 § 评定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 附图 “大跃进” “工业学大寨”先进集体 《人民日报》刊登关于把彭德怀定性为反党集团的决议 1981年1月25日中国最高法院建立特别法庭公开审判“四人帮” 被押上车游斗的“走资派” 红卫兵时代也是疯狂的年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