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戴金星
释义

§ 简介

戴金星

戴金星,又名金声、步文,笔名王霞川,1935年3月19日生于浙江省瑞安市丽岙镇(原瑞安县白门乡)霞川村。父亲戴子枫是农村小学教师,收入微薄,家庭人口多,家境贫寒。挨饿受苦的戴金星深知共产党的恩情,牢记父亲“穷人读书一天要学人家几天学的知识”的教诲,努力学习。1950年,他进入温州第二中学发奋学习,数理文科均优,历年在年级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在高中时,他的学习兴趣广泛,李四光、鲁迅、夏鼐和唐敖庆都是他心中的偶像。在李四光的影响下,在“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这首勘探队员之歌的强烈感染下,他最终选择了探索地球奥秘、寻找祖国宝藏的地质专业。1956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

戴金星不仅注重理论学习,同时也十分重视野外地质实践。1958年和1959年,他和同学去福建西北的建阳、安徽繁昌等县进行20万分之一地质填图,多次穿越原始森林,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认真进行地质点观察,完成填图任务。1960年,他为了争取到栖霞山等进行野外观察的经济费用,卖掉了三姐寄给他的一双布鞋和土布衣服。他的《宁镇山脉石灰岩缝合线构造》毕业论文成为该届最优秀论文之一,被推荐到全国性学术刊物发表。[1]

§ 个人经历

1935年3月19日 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丽岙镇(原瑞安县白门乡)霞川村。

1950-1956年 在浙江省温州第二中学学习。

1956-1961年 在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学习。

1961-1962年 在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从事地质工作。

1962-1972年 在湖北省潜江江汉油田参加石油会战。

1972年至今 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工作。

1995年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主要影响

煤成气研究戴金星

以往中国的油气地质学认为煤系不是工业烃源岩,不作为油气勘探的对象。20世纪70年代末,戴金星在我国首先倡导煤成气的研究和勘探,发表了《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论文,肯定了煤系地层是良好的工业气(油)源岩,打破了煤系不能形成工业性气(油)的旧观念,开辟了我国煤成气勘探新领域。

20世纪40年代德国学者首先创立了煤成气理论,强调煤系成气,对成油未予注意。戴金星于1986年前在《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我国煤系地层含气性的初步研究》和《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若干指标的初步探讨》等多篇论文中总结了煤系成烃的特征是:一般成气为主成油为辅;煤成油大多数是轻质油和凝析油;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煤系偶尔形成以煤成油田(藏)为主等,完善和发展了煤成气(烃)模式。

过去判别天然气类型一般是单项性,并几乎是以气组分为主。1982年以来,戴金星把鉴别煤成气的指标从单纯气相(气组分)扩大到液相(凝析油和油)和固相(干酪根和沥青),建立了一套综合性判别煤成气和各类天然气的指标(含公式和图版),使鉴别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大大提高,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为气源对比追踪、天然气目的层确定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科学依据,发展了煤成气鉴别理论和方法。

科学地肯定无机成因戴金星

油气的成因理论是当今前沿学科的重大理论问题,并且一直存在着有机成因说与无机成因说的激烈争论。戴金星是我国较早地系统研究无机成因天然气的先驱者之一。1990年至1992年,由他负责的“中国东部无机成因气及其气藏形成条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大量的地球化学和地质特征科学地证明了无机成因气的存在,使无机成因气从预测和推断阶段走向科学的地质地球化学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阶段,填补了无机成因气研究的空白,丰富了我国天然气成因理论。

戴金星从含油气盆地特别是从可能为无机成因气的温泉、火山期后喷气、榴辉岩和花岗岩包裹体中共取得476个气样的分析后,获得1万多个气组分和碳、氩、氦同位素数据。在上述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并参考国外大量文献,从气体本身研究出发,他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地区别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烷烃气、二氧化碳气的鉴别指标。

戴金星还将地球化学与地质学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利用氦同位素特征进行盆地构造活动性和无机成因气分布规律分析,指出氦同位素值的R/Ra大小与盆地构造活动性有着内在因缘关系,同时与无机成因气的分布也有着根本的联系。他提出了R/Ra>2.5的区域是无机成因二氧化碳气形成和分布的有利地区。这一观点对于无机成因气的勘探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2]

§ 主要成绩

戴金星在中英美公开发表论文145篇,其中独著或第一作者的106篇;出版著作19部(3部为英文,2部为译著),其中独著或第一作者和主编的15部。论著被国内外同行的著名学者大量引用和国外7种检索期刊收录,学术影响广泛。

1993年中国公开发行的22种石油科技期刊引用参考文献统计,戴金星的论著被引用28次,排名第一。傅家谟院士等主编的《煤成烃地球化学》(1990年)选用他的论著11篇(部)为文献,引用36次。王涛主编的《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基础与实践》(1997年)选用他的论著25篇(部)为文献,引用79次。

戴金星论著在国外也有广泛的影响。美国著名的天然气地球化学家D.Rice在一篇论文中9次引用戴金星一篇论文中的论点和资料。国际最权威检索系统SCI、EI,美国PA、CA、GEOREF Disc、俄罗斯Ресрераьный Журнал及日本《科学技术速报》至少共收录了戴金星论文48篇104次。

§ 个人著作

1 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石油勘探与开发,1979年

2 我国煤系地层含气性的初步研究.石油学报,1980年

3 我国天然气藏的分布特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2年

4 煤成气和世界聚煤气盆地概述.地质地球化学,1983年

5 中国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分布特征、分类及其成因探讨.沉积学报,1985年

6 我国煤成气藏的类型和有利的煤成气远景区.天然气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年

7 煤成油的若干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年

8 中国气藏形成与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初探.天然气工业,1988年

9 戚厚发,郝石生.天然气地质学概论.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