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成姓 |
释义 | 成姓 成姓到2009年1月为止,在中国姓氏排名是117位。成姓起源有八个说法:成姓来自容成氏后裔;成姓来自封地郕,以国名为姓氏;成姓来自成虎的后代;成姓来自宋成公的后裔;成姓来自郤犨的封地;成姓来自匈奴族汉化改姓;成姓来自满族汉化改姓;成姓来自其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 姓氏渊源 成姓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容成氏,出自远古帝王容成氏世系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在史籍《姓氏词典》中引《新纂氏族笺释》注释:“容姓出自大容氏。”大容氏部落后派生出容成氏族,即传说中的大容氏“生”容氏。在典籍《庄子·胠箧》中记载:“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女娲氏去世后,容成氏去世后,容成氏还曾为“王”,成为当时天下氏族“盟主”。 在典籍《集韵》中,则认为容成氏是高阳氏八恺之一的“仲容之后”。在史籍《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有“仲容之国”。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容成氏的传说已相当广泛。黄帝东迁涿鹿(中国河北巨鹿),容成氏为臣属,部落复迁回容城。关于大容氏,其踪迹已无法考据,但容成氏传至黄帝之臣的时代,则事迹较明。 其祖先容成氏时,还没有族属。在史籍《穆天子传》中,记载有“容氏国”。容氏国在河北容城县。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曾和炎帝榆罔联合,与蚩大战于阪泉(中国河北怀来)、涿鹿(中国河北巨鹿)之野。容成子既为黄帝之臣,那么就必然跟随,氏族部落自然是早已迁居于汉朝时期所置的容城县 (中国河北怀来、涿鹿之南)。容氏国约建立于夏王朝。直到夏末商初,容氏国才迁至今河南修武县。 容、庸古音近通用,而庸是出自容,比容成氏要晚(商甲骨文中已有庸字),系商汤灭容氏国后,强将余民作修筑城的奴隶之义(同墉或鄘)。于省吾在《甲骨文字释林·释庸》中记载:“西周铜器《韵簋》的‘先虎臣后庸’,以庸为奴隶。《尔雅·释诂》训庸为劳。《史记·陈胜吴广世家》的‘尝与人傭耕’,《索隐》引《广雅》训傭(佣)为役,傭即庸的后起字。《楚辞·怀沙》的‘固庸态也’,王(逸)注训为‘厮贱之人’。庸训为劳为役为厮贱之人,均是被奴役之义。”这在典籍《诗·大雅·崧高》中也记载:“以作尔庸。庸,城也。”在史籍《路史·前纪五》中记载:“庸成氏,庸成者,垣墉城郭也。” 后世所明确记载的容成氏,当以大禹为主要代表,是源出姒姓的一支族人,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名人辈出,其后裔子孙分衍多多,姓氏繁复,但最早的成姓、容姓、庸姓,当出此族源。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弟的封地郕,属于以国名为氏。 姬姓氏族以郕地之名为姓氏的,有两个几乎同时的分支,在姓氏形成上独一无二: (1)起源于中国山东宁阳。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与《辞源》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其弟、周文王第五子叔武于郕(中国山东宁阳),叔武在郕建立了郕国。周庄王姬佗十一年(公元前686年),这个郕国与纪国由于阻挡了齐国向南部发展的途径,因此被齐襄公姜诸儿所灭,其后代遂以国名为姓氏,后有的去邑为成氏,史称成氏正宗。 (2)起源于中国河南范县西濮城北。几乎在与叔武封地的同时,周武王又将另一个王族季戴,也分封在另一个郕邑(今河南范县濮城)。季戴也在自己的郕邑建立了郕国。季戴郕国没有叔武的郕国命运好,早在叔武的郕国灭亡三十二年前的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这个郕国即被卫宣公姬晋所灭,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其中就有人去邑为成姓,世代相传。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楚国君主若敖之子成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千家姓查源》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若敖有个儿子名叫熊成虎,是楚国大夫。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楚灵王芈围(熊围)领兵围攻徐都,他的三个弟弟熊平、熊晰、熊弃疾联合发动了宫廷政变。众人按年龄长幼推老三熊平为王,老四熊晰为令尹,老五熊弃疾为司马。 但因楚灵王从徐国彻军后去向不明,楚国郢都人心不稳,熊弃疾从中得到启发,决定利用这个动荡时机,置两个哥哥死地,自己独掌朝纲。在农历5月己卯之夜,熊弃疾派人绕城大呼,说是楚灵王驾到了,满城为之骚动,然后派亲信蔓成然进宫,故作惊慌,对熊平、熊晰说:“灵王回来了,国人要来杀二位了,司马也快要进宫来了,二位要早作打算,以免受辱,众怒如同水火,可触犯不得呀!”蔓成然刚说罢,又有人受熊弃疾指使跑进宫来说:“不得了啦,外面大队人马就要冲进来了。”熊平、熊晰以为已到穷途末路,便都自杀了。次日,熊弃疾即王位,改名熊居,是为楚平王。楚平王一坐到王椅上,即下令屠杀楚灵王、熊平、熊晰的家族人等,特别说:“楚子谓成虎,若敖之余也,杀之!”因此史书记载:“楚杀其大夫成虎、怀宠也。”在这次楚国内乱的灾难中,熊成虎的子孙提前被家仆带走逃匿,得以保存,后其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成氏,世代相传至。 第四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成公之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在史籍《姓纂》中记载:“宋微子之后有成氏。”春秋时期,宋国著名的“愚仁”君主宋襄公子兹父有个儿子,名王臣,史称公子王臣。周襄王姬郑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宋襄公逝世,公子王臣继位,是为宋成公。 周襄王十九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芈頵(熊恽)派令尹子玉率楚军讨伐宋国,宋军抵挡不住,宋成公紧急向晋国求救。晋文公姬重耳并没有直接与楚军冲突,而是以大军远攻当时楚国的盟友曹国、卫国,令尹子玉连忙从宋国撤兵去援救曹、卫两国,宋围遂解。宋成公在位十七年,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公元前620年)逝世。继位的宋昭公子特(子德)给父亲上的谥号为“成”。在宋成公的庶支子孙中,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成氏,世代相传至。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犨的封地,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春秋时期,晋国“三郤”之一的大夫郤犨的食邑于苦地(中国山西解县、安邑之间),号称苦成子、苦成叔、苦成叔子。周简王姬夷六年(晋厉公姬寿曼元年,公元前580年)春,郤犨出使鲁国,代表晋国与鲁结盟。这次出使,郤犨还有一个额外收获:并向鲁大臣公孙婴齐(声伯) 求婚,声伯为了联系霸主,强使自己已经出嫁的同母异父妹妹离婚(鲁晋文公之孙,宣公侄),嫁给了郤犨。郤犨与鲁国关系更为紧密。同年冬季,秦、晋议和,准备将在令狐结盟。但秦桓公国缺乏诚意,不肯过河,只派大夫过来与晋厉公在河东结盟。而晋厉公也派郤犨过去,在河西与秦桓公会盟。 周简王九年(晋厉公四年,公元前577年),郤犨送孙林父回国复位(之前孙林父与卫定公姬藏不和,奔晋),在卫侯的招待宴会上,郤犨态度十分傲慢,卫国贤臣,当时担任宴会礼相的宁殖(宁惠子)评价:“苦成家其亡乎!古之为享食也,以观威仪、省祸福也。故《诗》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万福来求。今夫子傲,取祸之道也。”同年,郤犨将新军,并任公族大夫。晋国的公族与各国不同,不仅限于国君的子弟,各大家族(卿)的嫡子,都属于公族行列。而公族大夫主要负责公族子弟的管理、教育、筛选和提拔,实在是要害部门。 周简王十一年(晋厉公六年,公元前575年),一个突发事件使晋厉公最终下定了除掉“三郤”的决心:晋厉公召集群臣们一起打猎,当时郤至射杀了一头野猪,准备拿来献给国君,不想,野猪被晋厉公的心腹寺人孟张手快检了去。郤至大怒,干脆顺手又一箭射杀了孟张。这下,惹得晋厉公气极了:“季子欺余!”遂决定除掉“三郤”。晋厉公及其亲信们的计划是严密的,但风声还是传到三郤的耳朵里,“三郤”马上召开紧急家庭会议,讨论对策。但由于关键时刻意见反而不能统一,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周简王十二年(晋厉公七年,公元前574年)农历12月19日,胥童、夷羊五帅甲士八百,准备攻打郤氏。当找到长鱼矫时,长鱼矫认为这样没有把握,因此三人决定用计谋来解决。 之后,长鱼矫与清沸魋二人拿着戈,假作打斗之状,边闹边来到郤府,同声要求要打官司。而三郤丝毫不加防范,还在家里组成临时和议庭,就地讨论此“案件”。长鱼矫、清沸魋却出其不意,一起以戈出击,郤锜、郤犨登时身死。郤至一看不好,一边扭身奔走,一边嘴里还迂腐地喊着:“逃威也!”长鱼矫与清沸魋迅速追上,双戈一举杀之。随后,八百甲士掩杀郤氏家族——这就是晋国“三郤”被灭亡的历史。 从此,晋国王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家族毁灭,晋国王族开始凋零,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最终导致大权旁落于家臣势力,为后世的“三家分晋”之祸点燃了导火索。在郤犨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号为姓氏,称苦成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成姓、苦姓。 第六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北凉录》中的记载,在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公元前140~前88年),南匈奴屠格部族多次被大将军卫青击败,俘虏被送入中原地区分散居住,其中即有按汉俗改汉姓为成氏者,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成佳氏,亦称程佳氏、承佳氏,满语为Ce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苏完(中国吉林双阳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成姓、程姓、承姓等。 (2)满族成尼氏,亦称承吉氏、瓜吉氏,满语为Cengni Hala,世居辽阳(中国辽宁辽阳),后多冠汉姓为成姓。 第八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书记载,宋朝时期的南蛮中有成氏,明朝时期云南广通县回蹬关有巡检司土巡检名成青可,清朝时期岭夷盐井溪夷人姓成,当为中央王朝在推行改土归流的运动中,被改为成姓。 § 迁徙分布 成姓郡望弘农郡成姓来源繁杂,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到2009年1月为止,中国成姓人口约八十八万六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055%左右。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国都(中国河南洛阳)附近、秦(中国陕西)、晋(中国山西)、齐(中国山东)、吴(中国江苏)、楚(中国湖北)等国有成愆、成回、成差、成虫乔、成连、成太心等人,血统溯源也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历史学界认为,成氏枝脉众多,是造成成氏族人在秦、汉以前即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两汉之际,成氏族人见诸史册者达数十人,多为仕宦者,其中以开陵侯成娩家族最为显赫,其子孙袭爵,绵延福泽。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氏族人在今河北怀来、河南濮阳一带形成大的聚落,并最终昌盛为成氏上谷郡望和东郡郡望,其不但族大人众,人丁兴旺,而且名人辈出,代有显达。这一时期的成氏族人不但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广大省份,而且已有成氏族人进入甘肃,或南下江东。如范阳人(今北京)成景儁为报杀父之仇而进入南朝梁,后得到梁皇帝的赏识而入仕,并定居今江苏南京。 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成氏族人在南方已播迁到了今江西、浙江、四川、湖南等地。连祖国南端的广东省已有成氏人家。 宋、元之际,成氏族人可以说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了。明初,山西成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清朝中叶以后,成氏族人不但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而且可以说遍布长城内外了。成氏族人被认为在中国分布广泛,尤以湖南省为多,到2009年1月为止,约占中国成姓人口的40%以上。 § 郡望堂号 成姓郡望上谷郡1、郡望: 东郡:东郡始建于秦始皇五年(庚申,公元前242年),取原魏国之地置东郡,包括河北大名府、山东东昌府、及长清县以西一带地区。西汉时期因之,治所在濮阳县(中国河南濮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南部仆阳县及山东省东西部一带地区。东汉初其平中尝治武阳,臧洪为太守,又治东武阳。西晋朝时期废黜,东晋朝复置,在今河南滑县东部。北魏王朝徙治至滑台(中国河南滑县),隋朝初期废黜,后曾以兖州为东郡,此兖州是由滑州(中国河南滑县)改名而成,并非中国山东省之兖州。南朝宋国再置东郡,在河南陈州府境。 弘农郡: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中国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王莽执政时期改名为右扶风。东汉初期复名弘农郡,东汉末年又因避汉灵帝名讳而改名为桓农郡。三国时期曹魏国再次复名为弘农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国移其治到陕县(中国河南陕县)。北魏时期又改恒农郡。北周明帝再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还治弘农县(中国函谷关)。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到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又复置,移治今河南省灵宝县北部,隋朝义宁元年(丁丑,公元617年)又移治到陕县。到了唐朝武德初年(戊寅,公元618年),弘农郡被彻底废黜。 上谷郡: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驻军上谷。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后置上谷郡,治所沮阳(中国河北怀来),其时辖地在中国河北省西北部一带地区。 2、堂号: 东郡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上谷堂:以望立堂。 永敬堂:春秋时期,成回是孔子的再传弟子。直接拜子路为师。成回处世接物永远保持恭敬。子路问他,他说:“人为善者少,为谗者多。行年七十岁时常恐行节之亏,是以恭敬待大命。”子路点头说:“你真是君子啊!”除此之外,成姓堂号还有志庆堂、上谷堂、多岁堂、云石堂、德本堂、敬爱堂。 3、得姓始祖:成叔武、季戴、熊成虎、子王臣、郤犨。 4、各支始祖: 成维:从江西暨始迁湖南者。元配:王氏,生子嘉和。 成祖四:来居宁乡,未详,当在四都等处后子孙徙居,籍虽多而探本溯源来自宁乡。始宁乡有成氏,宝自公始,较以公为始祖。自公以下世系皆可得详焉。字号生没葬向均失考,生子三。元配:廖氏,生没失考,葬四都七区大衝塘下,唐继一屋档七朝,即今大衝屋,封岸大遀出水右垠处,与伯舅丙一公配刘丙二公配王氏冡,连乙山辛向痤誌有碑墓及图,生子三:福三,福四,福八。福四出抚雷姓,名仕宗,配夏氏居湘潭七都八甲开新田等处,即中国宁家铺。 5、字辈排行 湖南湘乡成氏字辈:“华世庚千万庆楚志必单伯宗廷子文光单人伦为达道希圣本华世庚千万子楚志嗣单永仲添万元,奇国人伦为达道希圣本华世庚千万子楚志嗣单永仲忝万兴奇国人伦为达道希圣本诗书经济远敦厚泽绵长作述期能继芳名后代所”。 湖南双峰成氏字辈:“华世庚千万德思则允海仲仁兴应尚魁立人伦为达道希圣本诗书经济远作序期能继芳名永代扬”。 湖南娄底成氏字辈:“华世庚千万德思则允海仲仁兴应尚魁立人伦为达道希圣本诗书经济远忠厚财绵长作序期能继芳名永代扬”。 江苏苏州成氏字辈:“闵惠求耀珍率允裕昂敬戒万千学伍庆秀观真孟”。 山东菏泽成氏字辈:“凤士传兆广洪福记己长”。 辽宁抚顺、朝阳成氏字辈:“安凤国万贺”。 § 家乘谱碟 吉林成氏家谱十篇,(清)成荣泰纂,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复印件)。 江苏宝应成氏族谱图系不分卷,(清)成心存等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兴化成氏族谱三卷,(民国)成文彬续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排印本八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浙江上虞古虏金成氏宗谱四卷,(民国)成彩桃等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德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湖北新洲成氏宗谱三卷,(民国)成郎先续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不全。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新街乡。 湖南宁乡成氏续修族谱二十四卷,首二卷,(清)成佑菴修,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上谷堂木刻活字印本, 存卷首、第一~二卷。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成氏四修族谱□□卷,末一卷,(民国)成应珑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 今仅存第十二~十五卷、第十六卷下册、第二十二~二十五卷,卷末。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成氏三修族谱二十六卷,首二卷,著者待考,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宁乡成氏三修族谱二十四卷,卷首上、下册,著者待考,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宁乡成氏三修族谱三十四卷,录二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上谷堂木刻活字印本重刊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乡成氏三修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楹联典故 1、成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楚卿衍绪;郕叔分支--上联典指春秋时楚国人成大心,楚卿得臣之子,嗣父为令尹。下联典指周文王第五子郕叔武封于郕,其后以国为氏,后去邑作成氏。 2、成姓宗祠五言通用联:门迎白塔寺;春满黄金台--此联为清末民初的诗人成多禄(公元1864~1928年)自题春联。成多禄,字竹山,号澹堪,吉林人。光绪拔贡,任绥化知府。 3、成姓宗祠六言通用联:博士诗赋十卷;在儒算术九章--上联典指晋朝时期的中书郎成公绥,字子安,白马人。下联典指后魏名士成公兴,字广明,胶东人。为太武时大儒,山居隐迹。时算生博士殷绍从求《九章要术》。 4、成姓宗祠七言通用联:靛花深染青绫被;云叶新裁紫绮裘--此联为元朝时期的诗人成廷珪《送余廷心翰林应奉》诗句联。 6、成姓宗祠八言以上通用联:燮理阴阳,佐黄帝相才独美;修筑城堡,法孔明御敌两颁--上联典指古代传说名人成博的事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永州太守成无玷,武康人。 § 历史名人 成连:伯牙之师。著名春秋时名琴师。 成得臣:即子玉。著名春秋时期楚国将领。 成公:著名西汉朝学者。 成丹:著名新莽末绿林起义军将领。 成翊世:平原人(中国山东平原)。著名东汉官吏。 成王晋:弘农人(中国河南灵宝)。著名东汉官吏。 成公英:金城人(中国甘肃兰州)。著名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成公绥:字子安,东郡白马人(中国河南滑县)。著名西晋官吏、文学家。 成公兴:胶东人(今山东平度)。著名十六国时期算学家。 成瑨:(公元?~166年),字幼平;弘农人(中国河南灵宝北)。著名东汉大臣。 成公绥:(公元231年~273年),字子安;东郡白马人(中国河南滑县东)。著名西晋文学家。 成淹:上谷居庸人(中国北京)。著名北魏官吏。 成玄英:字子实;陕州人(中国河南陕县)。著名唐初道士。 § 参考资料 [1] 全球华社网 http://www.zaobao.com/zaobao/chinese/surname/pages/cheng030100.html [2] 华名网Cidu.Name http://www.cidu.name/surname/1053.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