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强化疗法
释义

§ 治疗方法

强化疗法

强化疗法是以操作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即个体活动的结果直接影响其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如果行为的结果是积极的、就会形成条件反向,这种行为在以后还会发生;如果行为的结果是消极的就只会产生消退作用,个人在以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行为。心理医生可通过“操作”这种关系,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

§ 类型

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比如奖励。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 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是为引发好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一位小学生有咬手指的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受到指责,但一旦他不再咬手指了,就应立即停止对他的指责。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和一种方法。往往是给对方一种使之感到不快的刺激,如随地吐痰,当即罚款。在实行这种处罚方式时必须注意,意义要明确,时间要适当。

(4)负处罚:去掉一个好刺激。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使用强化疗法,可起到三个作用:增加适应性行为;提高期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过剩行为。

§ 强化疗法具体分为以下治疗技术:

一、行为塑造技术。

行为塑造是通过强化手段,矫正人的行为,使之逐步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的强化治疗技术。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多采用正强化的手段,即一旦所需的行为出现,就立即给予强化。这是行为疗法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行为塑造技术可用于许多行为领域,例如学生学习社交行为和运动行为,尤其在用于单一行为方式的建立时,则更为有效。下面是应用行为塑造技术治疗缄默儿童症的实例。

洛瓦斯(Lovaas)及同事将行为塑造技术,应用于帮助有严重情绪障碍的缄默儿童,以建立起言语反应,如叫“爸爸”、“妈妈”。缄默儿童只会偶然发出一些类似于元音的声音。施治者先得寻找强化这些声音的机会,为以后将这些声音塑造成字、字连成句子打下基础。

为了发现这样的机会,施治者有二种选择:一种是单纯地等待,另一种是主动帮助儿童发出声音。例如,施治者用手捏住儿童的双唇,然后突然松开,从儿童嘴里冲出的气?流可能产生这种声音。如果声音果真出现了,施治者就立即用东西进行强化,如给儿童糖果吃等。如果孩子有看着施治者唇部的行为,也应给予强化。一般来说,一段时间后,孩子能在每5秒钟发出一个声音,并且有50%的时间能注视着施治者或别人的嘴部。于是,施治者就可改变强化的目标,如果大人说出一个词,如“宝贝”,孩子能在5秒钟内作出反应,如发出一个声音,便可得到食物强化;如果在5秒钟之外,则不予强化。完成了这一步,强化的目标又可以进行改动。这一次应是强化孩子的言语模仿能力。如果大人说:“妈”,孩子也跟着说“妈”,则给予强化。达到这一行为目标的标准是,孩子能连续10次准确无误地跟着说“妈”。如果需要,还可以将这种行为塑造继续下去。例如,上面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说“妈妈”。大人先说一句,如果孩子跟着模仿,就得到强化。完成这一目标的标准,也可以定在连续10次准确无误地跟着说“妈妈”。如果希望孩子在饿的时候能说“妈妈我饿”,而不是用哭或其他方式来表示,就得让孩子再学会“我”和“饿”。在孩子饿的时候,让他模仿着发出“饿”,等他学会后,再将目标改为“我饿”,最后,让孩子跟着说“妈妈我饿”。这样一步步地塑造儿童的新行为反应。

使用行为塑造技术时还要注意:

①可利用的反应类型和持续时间等变量。即观察需要帮助的对象,弄清他什么反应出现最经常?其前因和后果是什么?

②根据观察到的资料,考虑一下需要塑造的最终行为目标,是否能从求治者现有的行为反应中衍生出来。如果可行,便要考虑朝向最终目标的第一步应该是什么。假如要塑造孩子的利他行为,最终学会关心他人,第一步应做到,孩子吃他喜欢的东西时先询问大人要不要吃;第二步做到,真的将东西给大人吃;第三步再扩展到邻居的孩子。如此下去,才能一步步接近并达到期望的行为目标。

③确定达到第一步的评?估标准。在确定标准时,可以将行为反应分为两类:通过的和没有通过的。若孩子在第一步时询问了大人,虽然没真的把糖果给大人,也达到了第一步标准应予以表扬。在第二步时,若他只是问了父母、爷爷、奶奶要不要,没真的给时,不要再表扬他,只有在他真的把糖果给大人吃了时,才给予表扬。

④改变环境条件,造成求治者有表现被期望的反应的最大可能性。如果被期望的反应涉及到其他人员,在进行行为塑造时应该有他们在场。如上述小孩在第三步时,应在孩子拥有吃或玩的东西时,鼓励他参与户外活动,并取得邻里小孩的配合。

⑤强化那些通过的行为反应,不强化那些没有通过的行为反应;使用的强化物,对求治者来说,应该是最强有力的。

⑥不断地改变中间过程的行为目标,使其接近最终的行为目标。如果一个中间行为目标经过反复强化,总也不能通过标准,就应考虑适当降低或修改这个中间行为目标。假如上述小孩的第四步标准是主动给陌生人以各种帮助,小孩在经过多次强化后仍不能达到,就可将此标准降低为,当陌生人提出要求时希望他给予帮助。

⑦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应重视使用言语、体态和手势进行指导,以加速学习的进程。

二、渐隐技术。

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个体要想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就需要迅速而准确地抓住那些在此时此刻什么是适当行为的环境线索。例如:看见十字路口的红灯则停止前进;听见国歌应当立行注目礼;走进图书馆应压低话音;见门关着,进之前得敲门等。在社交场合中,更有许多约定俗成的微妙线索指示着我们行动,对年长的、年幼的、同性的、异性的、朋友、领导及陌生人,都要求采用相应不同的交往方式。有些人由于不能准确抓住这些线索,产生刺激识别缺陷,最终导致行为障碍,或做出了与环境不相适应的举止,或对错误信息线索做出了反应。渐隐技术就是通过利用明显刺激(线索)改变非适应性行为,建立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渐隐技术先利用明显线索,帮助形成正确的反应,然后逐渐消退这些线索,使它们达到与自然环境相同的水平,再让行为者利用这些自然线索,做出正确的反应。例如:一个初学钢琴的人在琴键上写上1、2、3、4……等阿拉伯数字,以帮助他击键正确。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手指不断敲击琴键,键上的数字便会慢慢褪去。尽管线索已隐去,但由于学习者在练习中熟悉了琴键的位置,数字也就不再需要了,即线索隐去了,但行为却仍保留着。

三、代币奖励法

它是用对来访者感兴趣或有价值的代币来强化来访者的适应性行为,而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用作奖励的代币指的是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物品、服务或权利的票证、筹码、记分卡和粘贴纸等。来访者只要表现出预期的良好行为,就可按规定得到相应的代币。持有代币的来访者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特定的兑换规则,去换取某种物品、活动或优惠待遇。

施行代币奖励法,一般做法如下:

(1)确定目标行为。

(2)选定所使用的代币。

(3)确定支持代币的强化物。

(4)制定行为评分标准和等级。

(5)建立代币兑换规则、时间及地点。

四、行为消退法

行为消退法就是通过停止对某种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实施行为消退法的具体步骤是:

(1)收集相关资料,识别不良行为的特定强化物。

(2)实施消退,并增加良好的替代行为。

(3)促进替代行为的泛化和维持

参考资料:

中华心理教育网:http://www.xinli110.com/liaofa/yxqhf/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