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措姆 |
释义 | § 基本资料 姓名:措姆 性别:女 职业:门巴族 籍贯:西藏错那人[1] § 简历 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藏自治区妇联副主任、自治区山南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 措姆家的幸福事 三月,草长莺飞,又是一年春耕时节,利川市谋道镇大庄村三组的地头,一位藏族姑娘正在搅和泥巴准备育玉米苗,她一边忙乎一边哼着小曲。 她就是藏族姑娘措姆,2005年在上海务工的她与同在上海打工的土家族汉子姚祖明相识并结婚。婚后,措姆离开家乡西藏芒康县,跟随丈夫来到利川定居。26岁的措姆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丈夫姚祖明在附近建筑工地打工。 见有客人到来,措姆放下手中的农活回到家招呼着,朴实的她一脸腼腆的笑容,一脸的泥土掩盖不住她漂亮的脸庞。 “今年我已备齐了玉米种子,除了自己家的一亩多地以外,我把村里外出务工村民闲置的4亩多土地也借来种玉米。”措姆用生硬的汉语说道。现在的措姆不仅学会了汉语,还学会了种植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措姆说:“这些都是村里乡亲教我种的,现在所有作物我都会种植了,我还学会了做酸菜。” 刚来大庄村时,由于语言不通、环境不适应,措姆不能与村民们交流,更不会种植当地的农作物,她只好天天呆在家里:“那时我觉得好孤独、好无助,加上家里条件很差,好几次我都差点回了西藏。” 丈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每天一字字地教措姆发音,一笔笔地教她写字。村民们对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非常欢迎,同村的妇女经常到她家玩,教她说恩施话,教她做家务活。 渐渐地,措姆的脸上绽放了久违的笑容,她教村民们做点心,也背着小背篓,跟着村里的妇女们去谋道集镇赶集。 “我很喜欢这里,喜欢这个民族,喜欢这里的山水,喜欢这里的风情。”措姆笑着说,“现在家里主要的经济收入就是孩子的爸打工和我种地,每个月还拿80元的低保,基本生活没问题了。” 2005年,措姆刚来到大庄时,家里一贫如洗,村支“两委”十分关注,多次到家里了解情况,特地为她申请了农村低保。 蓝天白云下,一栋红色门窗的二层楼房前,措姆种植的各种蔬菜绿油油一片,屋前树上的花蕾含苞欲放,鸡鸣狗吠,好一幅美丽、祥和的画卷。“这房屋是州国税局和镇政府给我们买的,感谢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我们解决了住房问题,不然我们现在还住在那旧屋里。”措姆边说边指,顺着措姆手指的方向,不远处一间土墙瓦屋摇摇欲坠。 2010年4月,州国税局和谋道镇政府有关领导到大庄村驻村帮扶。见到勤劳的措姆家依然贫穷,州国税局和镇政府有关领导当场决定帮助措姆一家解决住房问题。 搬进新居,措姆更加勤劳,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除了照顾两个孩子,5亩多土地全由她一个人种植,还喂养了猪、鸡、兔等。措姆憧憬着:“现在是借用别人的猪圈,我要加紧干活,有钱了自己盖一间猪圈,多喂几头猪,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