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仲南
释义

§ 简介

《竹》小杯

徐仲南,名陔,艺名“竹里老人”。江西南昌人,生于1872年,卒于1953年。10岁时,人南昌一家瓷器店学徒、研习绘画。数年后,经人介绍,到汉口经营瓷画店,自画自售。

1918年,受江西瓷业公司的聘请来景德镇。开始在该公司主持陶瓷美术工作、不久辞去职务,专心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并与当时陶瓷美术界著名艺术家王琦等结识,而一同组织“月圆会”。在“珠山八友”中,他年长望重,画技也高,深为画友所尊重。徐仲南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竹石苍松、山水人物俱善长。青年时画人物,中年专攻山水,晚年偏爱松竹,画技纯熟而全面,并善作诗词,还能鉴别古董。

§ 作品特点

综观徐仲南的画,所画人物,逼真传神;所画山水,意境深远;所画松竹,清秀挺拔,神韵清逸。尤其是他画的小米竹更为精美,笔法苍劲而秀丽,飘逸而不浮。其代表作有《松林溪水》、《竹石》等。

§ 艺术风格

《虫草》

徐仲南的艺术风格徐仲南自年少时到瓷店学徒,毕生从事陶瓷绘画,所学甚广,博采众长。在长达近七十年的从艺生涯里,他无论花鸟草虫,还是人物山水,均有涉猎,而且无不精到。徐仲南青年时期以画人物为主,中年则改习山水,晚年又偏重于松竹,尤其喜爱画竹,可谓对竹情有独钟,自号“竹里老人”。

徐仲南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陶瓷绘画技艺,还十分注重开阔自己的视野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早年在南昌时他便广交画友,与文人画士和释门画僧交往甚密,文人派画风对徐仲南影响较深。尔后,得以见识清初扬州八怪画作,尤其深受黄慎人物画法影响,并以其笔意入画创作人物瓷画,如粉彩瓷板画《东篱采菊图》就直书拟黄慎笔法。中年以后接触见识了更多的古人书画作品,并反复揣摩临写,尤为欣赏文人画派作品,如宋时文同、苏轼,清代黄慎、石涛、戴熙等。徐仲南师承的文同,乃北宋中期的文人画家,将文学嫁接至艺术,以所绘梅竹来象征纯洁、虚心、气节、操守,这对徐仲南的人品与画品影响至深。徐仲南中年效法鹿床居士戴熙画山水、笔墨虽似戴熙,但丘壑意境却是自己独有的,画之风骨、神韵以及格调均来自其秉赋与生活。徐仲南画竹亦得戴熙神韵,而且笔法更为松快洒脱,其直取北宋米家皴法画竹石,自成风貌。正是如此,才形成了他清逸古雅的艺术风格。

§ 人物评价

《虫草》

徐仲南为人如其画,能洁自爱,不善应酬周旋,故在旧社会里以书画自娱,种花栽竹而乐。自栽松竹、体察写生,因而绘画用笔挥洒自如,不加烘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建国后,他年近八旬,创作激情不减当年,热情地创作了不少佳作。他最后一次创作,是参加救灾义卖中国画活动,所得全部款额捐助灾民。他目睹陶瓷艺术兴旺发达,心中无限喜悦,奋力将绝妙技艺传给后生,使之后继有人,为之特受人们尊重。

§ 作品粉彩草虫瓶拍卖

民国 徐仲南粉彩草虫瓶

成交价格:¥49,500[北京]

估    价:¥40,000至¥60,000

预展日期:2007年5月28日--2007年5月30日

拍卖日期:2007年6月2日

拍卖地点:北京新保利大厦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 卖 会 :2007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 古董珍玩(一)

尺    寸:高11.5cm [1]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说明:此瓶绘草虫,作於1934年。

§ 山水人物粉彩瓷板拍卖

徐仲南 山水人物粉彩瓷板

成交价格:¥56,000[北京]

估   价:¥40,000至¥60,000

预展日期:2010年11月10日--2010年11月11日

拍卖日期:2010年11月20日

拍卖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9号)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 卖 会 :2010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 近现代陶瓷(一)

尺    寸:19×13cm

简   介:钤印:之印 题识:仿戴文莭大意,甲戌秋七月上浣仲南氏写于珠山石浦轩。 徐仲南(1872-1953) 江西南昌人,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作品受清代画家戴熙的影响较深,其构图、用笔、设色与戴熙同出一辙,同时,又受海上画派和南宋文人画家东坡居士的影响,所画人物,逼真传神。所画山水,意境深远。所画松竹,清秀挺拔,神韵清逸。 出版:《汪派山水瓷画》P22原件,熊中富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

§ 生平小传

徐仲南(1872—1953),名陔,字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 江西省南昌市人。[2]

徐仲南自幼家境贫寒,父亲靠帮人打点瓷器生意维持全家生活,儿时的徐仲南仅读了几年私塾。1887年,父亲送除仲南到南昌一家瓷店当学徒,出师后在南昌受雇画瓷。虽不属科班出身,但由于徐仲南勤学苦练,技艺日长。更由于他对画艺孜孜以求,得与南昌的文人画士和释门画僧结识、交游,从而大大汗阔了眼界, 日积月累,画技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研习瓷画技艺,余仲南毅然来到全国的陶瓷创作中心景德镇,这使他的瓷画技艺产生了一个新均飞跃。

清末民初之交,徐仲南声名渐显,求画者日众,遂以卖画所得贩瓷器销往式汉,后又在汉口开设瓷店,自画自卖,汗“改良瓷店”之先河。1911,年辛亥革命时,瓷店毁于兵燹,徐仲南孑然一身重返南昌卖画。

1918年,徐仲南受江西瓷业公司之聘,到景德镇担任瓷业美术管理。然而,归于他与当时的风尚格格不入,更由于也洁身自好、不迎合当局者,所以不久即被解聘赋闲居家。由于徐仲南在景德镇瓷艺界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当时颇负盛名的王琦等人心志相通、志同道合,1922年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成立时,徐仲南应邀入社。

1928年,王琦发起成立“月圆会”,邀请八位志同道合者配画作诗,研讨画艺,人称“珠山八友”。徐仲南为八友中最年长者,时年56岁。徐仲南以毕生精力投入陶瓷绘画创作,而他的创作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可谓大器晚成。其传世作品大多是30年代以后所作。

就在徐仲南的陶瓷艺术走向巅峰时期,“七七”事变的枪炮声惊破了他的创作梦。为支援前线抗日将士,他在景德镇御窑发起义卖。武汉保卫战爆发,徐仲南冒着日机轰炸,乘船从汉口返回九江,途中解囊救助一位奔赴抗日前线的共产党员。1948年,年已76岁的徐仲南老人,专程去乐平县举办画展,慕名购画者络绎不绝。乐平展览后又应其弟子邀请,在景德镇民众展览馆再次举办画展,颇具影响。1949—1950年苏北水灾,耄耋之年的徐仲南积极参加义卖,筹款救助灾区同胞。当时景德镇名艺术家只有3幅画的义卖任务,徐仲南竭尽全力画了10多幅,犹嫌自己手慢,特地倾平日所画共提交40余幅义卖。其高风亮节,由此可见一斑。

徐仲南自少时瓷店学徒,毕生从事陶瓷绘画,所学甚广,博采众长。在他近70年的从艺生涯里,无论花鸟草虫,还是人物山水,均有涉猎,而且无不精到。徐仲南青年时期以画人物为主,中年则改习山水,晚年又偏重于松竹。尤其喜爱画竹,可谓对竹情有独钟,自号“竹里老人”。

徐仲南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陶瓷绘画技艺,还十分注重开阔艺术视野以提高艺术修养。早年在南昌时,他便广交画友,文人派画风对徐仲南影响较深。尔后,得以见识清中叶扬州八怪画作,深受黄慎人物画法影响,并以其笔意入画,创作人物瓷画,如《东篱采菊图》粉彩瓷板画题款,径直书拟黄慎笔法。中年以后见识了更多的古人书画佳作, 并反复揣摩临写,尤为欣赏文人画派作品,如宋代文同、苏轼,清代黄慎、石涛、戴熙等。徐仲南效法的文同, 乃北宋中期的文人画家,他将诗歌的意象嫁接至艺术,以所绘梅竹来象征纯洁、虚心、气节、操守,这对徐仲南的人品与画品影响至深。徐仲南中年研习鹿床居士戴熙所画的山水,笔墨虽似戴熙,但丘壑意境却是自己独有的,画之风骨、格调均来自其秉赋与生活。徐仲南画竹亦得戴熙神韵,可是笔法更为松快洒脱,并直取北宋米家皴法画竹石,自成一格。正是如此,才形成了他清逸古雅的艺术风格。

晚年的徐仲南尤爱松竹,其传世作品也以松竹居多,尤其是竹石最为著名。他在创作中,既学前人文同、戴熙,取其笔意,承其风骨,更师法造化。他在自家庭院栽松种竹,体察写生,故所作松竹既承古人章法,又得自然精神,因而独具风格。徐仲南早期所绘松树浓密虬劲,晚年的则疏放苍莽。所绘竹子多为溪边崖下水竹:一簇簇、一丛丛,或迎风摇曳,风姿绰约;或琼树临风,亭亭玉立。所绘竹叶多为仰叶,纵笔挥洒,随意疏放,似散似连,疏密有致;设色以墨为主,敷以淡淡的浅绿,既不失庭院修竹的婉约俊秀,又更具溪畔崖下翠篁的蓬勃野逸。他所画的山石也很有特色,石的结构块面多以笔尖或横或斜地点出,似皴似苔,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江南山石的苍古浑厚,深得米家笔法之妙。细品徐仲南的竹石图,既有古人之笔姿墨趣,更具自然之精神风貌;既给人以满目生趣,更使人感受远离尘嚣的幽静,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邓白先生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总论中提及徐仲南的《风竹图》粉彩瓷板画等作品时,盛赞“这些作品技巧熟练,格调高雅,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力求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意境和诗词题跋等手法与陶瓷彩绘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从徐仲南的传世作品来看,他60岁以后的竹石图多题以行书诗文。其代表作之一的《潇湘雨》粉彩瓷板画题诗日:“曾记潇湘系短篷,隔江烟雨翠重重。惊雷忽报春消息,一夜灵根长箨龙。”写得极有文采,也很有气势。而他的另一件作品《溪竹图》所题诗文:“吴松江水似清湘,烟雨孤篷道路长。写出无声断肠句,鹧鸪啼处竹苍苍。”则写得情思缠绵,婉约凄美。徐仲南的书法笔力劲健,墨色饱满,显得苍润俊朗。他的诗、书、画在其作品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给人一种清逸高洁的感受。钤印常见有朱文“徐陔”、“仲南”,白文“徐印”、“徐陔”。

徐仲南一生勤奋刻苦,从一名“红店”学徒,一步一步登入艺术殿堂,成为一代陶瓷美术名家,其艺术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为后人所景仰。其子徐天梅、孙女徐亚凤、孙婿张松茂均为景德镇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家。尽管他在陶瓷界名声鹊起,又有众多高足不离左右,仍对景德镇一慕名拜师学艺的聋儿怜爱有加,不但破例招收,还供其用膳,令聋儿十分感动,短期间技艺大长,出师后瓷画小有名气,可惜早年夭折。生活中的徐仲南为人平和,待人友善,蓄着飘逸的长须,显得温文尔雅,是南昌和景德镇一带颇负盛名的古画鉴赏家,曾在景德镇举办过西泠印社收藏的吴昌硕等人的画展。他于绘事之余,不仅在庭院栽松植竹,种花养鱼,还在书房研玩古董,拉京胡,哼唱京戏,抽空为京剧团画金銮殿舞台布景,与景德镇京剧名角交往甚密,借鉴姊妹艺术拓展画理。他爱竹、栽竹、画竹、咏竹,以竹抒怀,表达了这位“竹里老人”高洁的操守和淡泊的胸襟。

1953年3月,抱病静养的徐仲南,从广播的哀乐声中惊悉斯大林逝世,挣扎着立起面对斯大林遗像默哀。7月份,81岁的竹里老人,走完了他爱竹绘竹的艺术生涯,撒手人寰。

§ 同名画家

《黄山松林》局部徐仲南:江山犹戴碧玉簪

[3]青青小镇林荫深处藏着一间画室,一位叫徐仲南的画家每天都要在这里挥毫,他是云南闫派青绿山水画硕果仅存的传承人之一。仲南先生的脾性有些像宋人辛弃疾,因此原本较多秀气的闫派山水画在他笔下散发出了豪迈奔放的气息。江山犹戴碧玉簪,徐仲南用他所造化的碧梦幽帘去笼罩大好河山。

二十多年前,昆明城的夜灯有些幽暗,从南屏街到巡津街,婆娑的大梧桐叶总是挡住皎洁的月光。而就在这一段老昆明的老路上,每天总会有一个魁梧的青年用单车推着一个胖胖的老人走过,时间都在寂夜荧灯的凌晨。

胖胖的老人就是闫甫,云南闫派青绿山水的开山人,由于年事已高加之体胖身重,他已经不敢再坐骑行的单车了。青年的名字叫徐仲南,闫甫多位弟子之一,自从拜师入室学画以来,他每天都用单车把老人轻轻地推回家。从南屏电影院的画室到闫甫的居所,这段路一老一少总要走上个把小时,三年如一日。

2000年,昆明下了古来少有的一场大雪,带走了同样古来少有的山水画大师闫甫。从此,梧桐树下寂夜荧灯的老街上,再也没有了那位胖胖的老人。而,徐仲南后来常常一个人走在巡津街的江畔,似乎在寻找似乎在思考……

“小徐,学我的画,不要临我的画,你一定要来看我怎么画,然后回去自己想想后再画”,“我们的青绿山水画一定要厚实厚重,不能处理得轻率单薄,画山水的人把山水气势画薄了,连寿命都要折”……老师谆谆教诲地声音不断在徐仲南的耳畔响起。终于有一天,徐仲南从离开老师的消沉中走了出来,他怀着满腔热血苌弘化碧,坚毅地走上了振兴并发扬闫派青绿山水画的新征途。

时间又往后过了九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见到徐仲南时,闫派青绿山水画风已经在他身上发生了非同寻常的改变。除了对闫派传统“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的继承之外,徐仲南笔下的山水气势更开阔了,以往大家眼里清丽秀气的闫派山水画风如今在他笔下散发出了豪迈奔放的味道。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徐仲南用他所造化的碧梦幽帘去笼罩万里河山,江山从此犹戴碧玉簪。 《紫气东来》局部

剑走两仪 合璧东西

徐仲南自幼习西画,素描功底尤见扎实,早在少年时他就经常参加省、市、区和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类美术展赛,屡获大奖。后来,经闫甫这位名师因势利导,让徐的西画基础和青绿山水这一国画传统水乳交融,再经过他自己数十年艰辛地苦练和勤思,最终形成了具有徐氏独特面貌的青绿山水画法。剑走两仪,合璧东西,他用西画的透视、明暗、造型、色彩等技法,进一步发展了云南的青绿山水画。

徐仲南所承学之青绿山水画风,渊源始于唐代李思训,经北宋画家进一步发展,到南宋赵伯驹和赵伯箫兄弟时已成一派,后又经元、明、清及近现代众多画家传承并不断发展,再经闫甫先生进行中西结合的探索,最终形成云南闫派青绿山水这一在全国独有的山水画画种。闫甫、徐仲南师徒二人有一点非常相似,那就是早年都是先以西画打基础,青年时才开始深入中国传统国画。也就是说,在发展青绿山水画方面,两人都走了一条“中西合璧”的艺术道路。

闫甫先生早年在教会学校深得西方油画和英国水彩画精要,青年时又入故宫长期临摹宋画,在深得金碧山水之金碧辉煌、大青绿山水之灿烂明艳、小青绿山水之温蕴俊秀等传统之奥妙后,又将英国水彩画的独到技法引入中国山水画之中,两者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发展形成了云南闫派青绿山水这一画风。

徐仲南小学时的第一个西画开蒙老师是彭继国,因为小仲南艺术天分早慧并远超一般孩子,大概四年级时彭继国就经常叫小仲南头晚备课,第二天代替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上课画西画素描了。在小学到中学的这段时间,徐仲南已经在西画的透视、明暗、造型、色彩等技法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虽然经历了诸如知青下乡、返乡分工等众多坎坷和艰辛,但徐仲南总是见缝插针地画画,从来没有因困难而丢掉自己手中的画笔。82年,经人引荐,徐仲南找到了在南屏电影院工作的闫甫,两人相见恨晚。从那时起,徐仲南几乎每天中午1点半就赶到南屏电影院,经常师徒一教一学就到了凌晨两三点,然后徐用单车推着老师回到家。  《风雪夜归》局部

云南闫派青绿山水画的根基主要来源于宋画,这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大成。植根于传统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并不断发展,在纵向发展的同时还不断横向吸收并引入西画的技法精髓,闫甫在这方面作了开宗立派的卓绝努力。而,徐仲南也发挥其自身优势,在“合璧东西”这个层面推动闫派青绿山水进一步向前发展,和其他传承人一道,从不同的角度不断提升并丰富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画流派。

纵横挥洒 破壁陈式

数十年笔耕,座座青山换来根根白发,徐仲南对于闫派青绿山水的发展有着深邃的思考。他认为,青绿山水画不可因循守旧,而要破壁陈式。传统国画流派化具有固定样式,但若画家一味“神游于古画”不能自拔,就会与不断发展的时代审美相脱节,最终在固步自封中走向消亡。在徐仲南看来,如果后传画家对闫派青绿山水画只有公式的陈习,没有自我的抒写,那么这一地方特色的画种将会既无性灵,又无笔墨,更无现代性,最后被新时期的审美所抛弃。

美术家梁天星也是闫甫弟子之一,他最近看过徐仲南的山水画后感叹不已,认为徐的青绿山水画笔墨出奇地大胆奔放,纵横挥洒的笔触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陈式,这样大开大阖的闫派青绿山水画艺术,变化得有些出人预料。 《石林秋色》

其实,艺术的性格总是取决于艺术家的性格。徐仲南不属于那种小心谨慎细致入微到纤毫的人,他是那种豪迈奔放大气到不羁的激情型画家。因此,传统闫派青绿山水中那些很细很碎的笔触被他削弱了,在不失传统精神的基础上,他的笔墨更加粗狂更加狂野,虽然清丽秀气不及老师闫甫,但纵横挥洒奔放不拘的山水气势却油然而生,作品中流淌着时代审美的盎然新意。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山川河流千变万化,而传统青绿山水画却有诸如不画云不画水的种种陈式。每当画到这些题材时,徐仲南胸中郁勃之气便浩然而生,他感到传统国画的一些“金科玉律”已经难以抒发自己理想化和情感化的山水意象。于是,他在继承的基础上探索出新,不断通过中西结合的艺术语言去寻找表现独特景物、景观的新形式。最终,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笔法,不仅在“骨法用笔”上超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传统陈式,更画云画水,丰富并发展了闫派青绿山水画的内涵和外延。

我们可以看到,在破壁创新的探索上,中西结合的艺术素养也帮了徐仲南大忙,西方艺术手段和中国画传统绘画语言的互相渗透贡献巨大,他笔下的青绿山水由此表现出了传统国画山河所缺少的光感、体量感、空间感。而他剑走两仪并如风雨骤至的奔放笔触,也在丹青水墨间激发出了山动、水动、云动、风动、树动的艺术效果,这样在传统之上去画云、画水、画雾、画雨、画瀑的实践,符合新时期大众与时俱进的审美需要,也形成了有明显徐中南标志的青绿山水画。

在《有梅无雪不精神》、《黄山松林》、《紫气东来》、《石林秋色》、《风雪夜归》、《山雨欲来风满楼》、《秋山晚照》、《幽壑鸣泉》、《翠谷泉鸣》等等徐仲南新近创作的山水画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久经沧桑的闫派青绿山水画焕发出了时代的勃勃生机。

§ 效果

晚年的徐仲南尤爱松竹,其传世作品也以松竹居多,尤其是竹石最为著名。他在创作中,既学前人文同、戴熙,取其笔意,承其风骨,更师法造化。他在自家庭院栽松种竹,体察写生,故所作松竹既承古人章 徐仲南作品

法,又得自然精神,因而独具风格。徐仲南早期所绘松树浓密虬劲,晚年的则疏放苍莽。所绘竹子多为溪边崖下水竹:一簇簇、一丛丛,或迎风摇曳,风姿绰约;或琼树临风,亭亭玉立。所绘竹叶多为仰叶,纵笔挥洒,随意疏放,似散似连,疏密有致;设色以墨为主,敷以淡淡的浅绿,既不失庭院修竹的婉约俊秀,又更具溪畔崖下翠篁的蓬勃野逸。他所画的山石也很有特色,石的结构块面多以笔尖或横或斜地点出,似皴似苔,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江南山石的苍古浑厚,深得米家笔法之妙。细品徐仲南的竹石图,既有古人之笔姿墨趣,更具自然之精神风貌;既给人以满目生趣,更使人感受远离尘嚣的幽静,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邓白先生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总论中提及徐仲南的《风竹图》粉彩瓷板画等作品时,盛赞“这些作品技巧熟练,格调高雅,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力求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意境和诗词题跋等手法与陶瓷彩绘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 作品

从徐仲南的传世作品来看,他60岁以后的竹石图多题以行书诗文。其代表作之一的《潇湘雨》粉彩瓷板画题诗日:“曾记潇湘系短篷,隔江烟雨翠重重。惊雷忽报春消息,一夜灵根长箨龙。”写得极有文采,也很有气势。而他的另一件作品《溪竹图》所题诗文:“吴松江水似清湘,烟雨孤篷道路长。写出无声断肠句,鹧鸪啼处竹苍苍。”则写得情思缠绵,婉约凄美。徐仲南的书法笔力劲健,墨色饱满,显得苍润俊朗。他的诗、书、画在其作品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给人一种清逸高洁的感受。钤印常见有朱文“徐陔”、“仲南”,白文“徐印”、“徐陔”。

§ 影响

徐仲南一生勤奋刻苦,从一名“红店”学徒,一步一步登入艺术殿堂,成为一代陶瓷美术名家,其艺术 徐仲南作品

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为后人所景仰。其子徐天梅、孙女徐亚凤、孙婿张松茂均为景德镇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家。尽管他在陶瓷界名声鹊起,又有众多高足不离左右,仍对景德镇一慕名拜师学艺的聋儿怜爱有加,不但破例招收,还供其用膳,令聋儿十分感动,短期间技艺大长,出师后瓷画小有名气,可惜早年夭折。生活中的徐仲南为人平和,待人友善,蓄着飘逸的长须,显得温文尔雅,是南昌和景德镇一带颇负盛名的古画鉴赏家,曾在景德镇举办过西泠印社收藏的吴昌硕等人的画展。他于绘事之余,不仅在庭院栽松植竹,种花养鱼,还在书房研玩古董,拉京胡,哼唱京戏,抽空为京剧团画金銮殿舞台布景,与景德镇京剧名角交往甚密,借鉴姊妹艺术拓展画理。他爱竹、栽竹、画竹、咏竹,以竹抒怀,表达了这位“竹里老人”高洁的操守和淡泊的胸襟。

1953年3月,抱病静养的徐仲南,从广播的哀乐声中惊悉斯大林逝世,挣扎着立起面对斯大林遗像默哀。7月份,81岁的竹里老人,走完了他爱竹绘竹的艺术生涯,撒手人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1: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