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排球 |
释义 | § 基本信息 排球 排球起源于1895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城的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摩根(w.G.Morgan)所创的室内游戏。1896年摩根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排球竞赛规则,同年在斯普林菲尔德专科学校举行世界上最早的排球赛。最初游戏是在篮球场挂一张网,两队隔网站立,以篮球胆为球,在网上打来打去,不使其落地。斯普林菲尔德市立学院的特哈尔斯戴博士将其命名为volleyball,意为“空中飞球”。 [1] § 包含项目 男子排球 女子排球 § 起源发展 “小网子”出世 1895年7月,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位叫威廉斯·盖·摩尔根的体育工作人员,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网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网球的体积扩大,用篮球胆充气来打。摩根将这种隔网用手拍击球的游戏叫做“Minitonette”,意为“小网子”。“小网子”活动满足了中年人娱乐和体育之需,受到人们欢迎。于是,排球运动就这样从嬉戏篮球胆的球戏中发展起来了。 “空中飞球”起飞 189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指导大会在霍利奥克城举行。大会期间举行了历史上最早的“小网子”比赛,两队各出5人,双方队长分别是霍利奥克市市长库兰和消防队长林奇。兴致勃勃观看表演的A·T·哈尔斯博士觉得“小网子”一词意犹未尽,提议把“ Mintonette”改为“ Volleyball,取“空中飞球”之意。这一提议形象地概括了排球运动的性质,得到与会者一致同意。从此,排球—一“空中飞球”开始起飞。 排球这个新的运动项目,很受美国民众的欢迎,教会及学校纷纷开展了排球运动,于1896年春田市春田青年会干事培养学院青年会召开青年会体育干事会时,该校学生以示范表演的形式与观众正式公开见面,就博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赏。同年,在春田市举行了第一次排球公开赛。这是世界上第一场排球比赛。当时比赛采用五人对五人。从那以后这个新的运动项目在各学校迅速开展普及开来。与此同时,也引起了美国军队的兴趣,并把排球列入军事体育项目,广泛在军队中开展,在空军中一度达到狂热的程度。 传播 随“教”传播衰宇,随“战”逐流远航排球运动出现后,通过教会的传播活动和美国军队的军事与战争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国。 (1)传入亚洲 排球传入亚洲较早。通过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播,1900年,排球传入印度;1905年传入中国; 1908年传入日本;1910年传入菲律宾。 当排球传人亚洲时,规则尚处于不完备的阶段。当 1910年美国传教土布朗将排球运动介绍到菲律宾时,看到亚洲各国经常在室外进行排球运动,且人口众多,考虑到让更多的人能参加排球运动,他介绍的是16人换发球制的排球。这种16人制的打法又随着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采用而传播到了亚洲各国。这样,亚洲各国都经历了16人、12人、9人制排球这一过程,直到50年代才引进6人排球。至今,在亚洲各国还能看到9人制的排球比赛。 (2)在美洲传播 随着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排球在20世纪初进人了美洲一些国家。 1900年,加拿大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之外开展排球活动的国家。接着排球就传入了南美各国。 1905年传 入古巴; 1909年传入波多黎各; 1912年传入乌拉圭; 1917年传人巴西。 在美洲各国,人们习惯地将排球活动看作是一项消遣娱乐活动,并没有看重它的体育竞赛性质,直到1964年被列为了奥运会项目,排球在美洲所受的冷遇才得到改善。 (3)传入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一1919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中,排球运动列人了美军军事训练营的训练计划,推广到美国国内及国外的军事营地,成千上万的排球和球网被送到美国军人的手中。同时它也被作为礼品赠送给了盟军的体育官员们。这样,排球随着美国军队的军事活动传到了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沿岸。1914年传人英国;1917年传人法国、意大利。 俄国;1918年传人南斯拉夫;1919年传人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1922年传人德国。 值得一提的是, 1919年,美国派遣军分发了16000个排球给它的部队和同盟军,这一行动大大刺激了排球在欧洲的开展。 1925年,以斯大林为首的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排球为群众性体育项目,提出了“百万人排球运动”的号召,使排球运动在前苏联很快得到普及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苏军士兵的影响,排球在东欧各国也开展起来了。 1900年,排球传入加拿大、印度。1919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美国军队将排球带到欧洲。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证。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 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在排球运动传入我国的初期,除一些教会学校开展并传播外,基督教青年会在推广和传播这个项目上,也引起了相当的作用。 快速发展阶段 排球的比赛性质和世界各国对举行世界性排球比赛的要求,导致了国际排联的成立。1947年在巴黎召开了有17个国家排协代表参加的大会,正式成立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 国际排联于1949年在布拉格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 从排球运动的初创到1949年第一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其间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这半个世纪中,排球规则逐步形成,基本技战术日趋丰富,国际交往越来越多。 1952年在莫斯科举办了第一届女子排球锦标赛,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排球被接纳为奥运会项目,1965年在华沙举办了第一届男子世界杯排球赛,1973年在乌拉圭举办了第一届女子世界杯赛。至此,形成排球锦标赛、世界杯排球赛、奥运会排球赛三项建全的世界大赛制度,各项赛事每隔四年举办一届。此后,世界排球大赛系列中又增加了世界男女青年锦标赛(1977年)。世界男女少年锦标赛 (1989年)、世界男排联赛(1990年)和世界女排大奖赛(1993年)。 到1997年,国际排联已成为拥有 213个国家和地区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单项体育运动联合会。参加排球运动的人数已超过1亿5千万,排球运动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次于足球的广为普及的运动项目,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 亚洲排球发展现状 亚洲排球发展呈现阴盛阳衰之势,女子排球中的中国女子排球队、日本女子排球队和韩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比赛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女子排球队还开创了一个“五连冠”时代。但亚洲男子排球,由于亚洲人身体条件和技术的限制,至今仍难以跻身世界强队,而亚洲四强分别是中国、韩国、伊朗和日本。 § 人员配备 当今世界排坛的人员配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四二配备”,即四个攻手加两个二传,以古巴女排为代表;二是“五一配备”,即五个攻手加一个二传。初学者多采用“四二配备”,因为这样能保证每轮次前排都有一名二传队员,便于组织进攻;但高水平的队伍大多都采用更为先进的“五一配备”,二传的灵活跑动更有利于进攻套路的组织,也盘活了整个球队的进攻点,分散火力,给对方施加足够大的压力。 随着当今排球的不断发展,在高水平队伍中,只有古巴女排仍采用“四二配备”,这是由她们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惊人的爆发力决定的,这种虽然打法简单,却很适合她们。由于她们身体条件出众,二传也能参与进攻之中,使得每个轮次都能保证前排的三点攻,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 位置特点 排球是一项集体活动,它和足球、篮球相比,更需要集体的配合,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各司其职。排球场上的六个人,通常有如下的几种身份:主攻、副攻、二传、接应和自由人。 主攻 主攻是一支球队里的重炮手,也是主要得分手。主攻通常需要有比较出色的腰腹力量,同时拥有出众的爆发力,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滞空能力。因为主攻通常需要在四号位、以及后排通过强攻突破对方的拦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传到位的球,主攻必须扣死;一传不到位的球,主攻更应该凭借自身的能力将球处理过网。 相对而言,主攻除了在进攻上要有较强的突破能力之外,更需要有出色的一传。无论是男排还是女排,现在“二主一自由人”接一传的体系是比较流行的,因此主攻必须承担起全队一传的重任。在北京奥运会女排1/4决赛中,意大利队在决胜局就是因为主攻皮西尼尼一传崩溃,导致意大利队在领先的情况下,被美国队翻盘,无缘决赛。 副攻 副攻是一支球队里的城墙,明显地,副攻必须具备优秀的拦网技术,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副攻。副攻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主要是身高,通常副攻是一支球队里面最高的。但并不是高就能压制对方的进攻,脚下的移动、预判、起跳的时机、拦网手型,这些都是一体的,拦网出色的副攻,即使他的进攻一般,也能给对方施加很大的压力。比如在00年至03年间的俄罗斯女排,当时名教练卡尔波利启用的一名副攻是贝利科娃,这就是一个典型。尽管贝利科娃只会打身前快球,而且打得很一般,但就是因为她出色的拦网技术力压当时其他的优秀副攻,坐稳主力的位置。 副攻除了在拦网要有所作为之外,进攻上也必须有特点。副攻的进攻不需要和主攻一样,但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吸引对方拦网,为己方进攻创造条件;另一个是利用快速多变的战术进攻,起到改变进攻节奏,丰富进攻手段的效果。由于副攻进攻速度快、所以对一传的要求很高,当一传到位情况下,副攻可以通过在二传身前、身后的跑动分散对方拦网,给主攻创造机会;同时也可以自己打战术球,以快制胜,对方拦网也很难跟上节奏,从而增加扣球的成功率。 二传 二传是一支球队里的灵魂、大脑,是组织进攻的关键人物。二传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细腻的手上技术和快速的脚下移动,特别要指出的是,二传的跳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出色的二传必须具备跳传的能力,这样能尽可能快地组织快攻。同时,在一传不到位的情况下,二传的调整传球显得尤为关键。因此,球队通常对二传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二传在对抗中不能冷静地分配球,将进攻组织起来,那么攻手就相当于一盘散沙,无法形成有威胁的整体。二传的移动也很关键,尤其是一传不到位时、二传轮换到后排时,这时候的传球质量直接决定攻手的下球成功率。 此外,二传的拦网也有比较高的要求,特别是二号位的定点拦网,还有就是参与拦网之后的反击的组织。可见,排球比赛里对二传的要求是最高的,二传也是最需要动脑子的,必须根据场上发生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战术改变,以求获得突破。 接应 接应是现代排球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当今排坛的弄潮儿,许多高水平的球队里,无论男排还是女排,接应的位置已经逐渐取代主攻,成为全队主要得分手,同时也是球队里战术体系的灵魂和核心。通常,接应被誉为一支球队里的定海神针。 接应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强力型接应,以巴西女排谢拉、俄罗斯男排米哈伊洛夫为代表;另一种是全面型接应,以中国女排周苏红、俄罗斯女排普罗蒂尼科娃为代表。两种接应的主要区别在于,强力型接应一般不参与接一传,而且进攻以二号位和一号位的定点强攻为主;全面性接应需要承担大部分的一传,同时进攻多以和副攻配合的跑动进攻为主。 接应为什么可以取代主攻成为球队的核心,从现代排球发展的潮流来看,男排已经是流行中间加压、两边拉开的打法,女排也逐渐向这方面靠拢。两边拉开的进攻中,二号位和一号位的火力非常关键,因为这个位置击球的线路比较开阔,同时对方防守也有一定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这两个位置,可以让接应在六个轮次中都可以参与进攻,保证进攻体系的立体化,同时盘活整场进攻点。这些都是接应逐渐成为定海神针的关键因素。 自由人 自由人是一支球队的保姆,他不仅要喂饱攻手足够到位的一传,同时也要为球队的防守反击把好最后的一道关,不让对方将球落在己方的场区内。自由人也是21世纪以来排球发展的新趋势,他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培养队员的观念。以往要求每个队员都很全面,攻防的基本功都需要很扎实,现在有了自由人,副攻的防守能力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到了后排自由人通常会把副攻换下。因此,这对欧美排球的发展是相当有利的。 由于自由人承担起接一传和防守的重要任务,因此他除了要有稳定的一传到位率意外,脚下移动必须精准、到位,同时,在防守对方扣球的时候,需要做出准确的卡位判断和良好的手感,这样才能为防守反击创造条件。自由人的出现,使得排球场的竞争变得激烈,同时也丰富了排球的内涵。 § 竞赛规则 排球是一项集体比赛项目,每队由12名队员组成,两队各派6名队员在由球网分开的场地上进行比赛。 比赛的目的是各队遵照规则,将球击过球网,使其落在对方场区的地面上,而防止球落在本方场区的地面上。每队可击球3次(拦网触球除外),将球击回对方场区。 比赛由发球开始,发球队员击球使其从网上飞至对方场区,比赛由此连续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一队不能合法地将球击回对方场区。 排球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胜三局的队胜一场。比赛中,某队胜1球,即得1分(每球得分制)。接发球队胜1球时得1分,同时获得发球权,队员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每局比赛(决胜局第五局除外)先得25分并同时领先对手2分的队胜一局。当比分为24∶2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2分(26∶24、27∶25)为止。决胜局先得15分并同时领先对手2分的队获胜。当比分为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2分(16∶14、 17∶15)为止。 发球犯规 发球犯规包括发球击球时的犯规和发球击球后的犯规。 发球击球时的犯规: (1)发球次序错误; (2)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击球起跳时,踏及场区(包括端线)或发球区以外地面; (3)发球队员在第一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后8秒钟内未将球击出; (4)球未被抛起或持球手未清楚撤离就击球; (5)双手击球或单手将球抛出、推出; (6)将球抛起准备发球却未击球。 发球击球后的犯规: (1)球触及发球队其他队员或球的整体没有从过网区内通过球网的垂直平面; (2)界外球; (3)球越过发球掩护的个人或集体(在发球时,某一队员或两名以上队员密集站位或挥臂跳跃、移动遮挡接发球队员,且发出去的球从他或他们上空飞过,则构成个人或集体发球掩护犯规)。传球 位置错误 排球规则规定,当发球队员击球时,如果场上队员不在其正确位置上,则构成位置错误犯规。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为位置错误犯规: (1)发球队员击球时,场上其他队员未完全站在本场区内; (2)发球队员击球时,场上队员未按“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的规定站位; (3)发球队员击球时,场上队员未按“每一名左边(右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左(右)边线更近”的规定站位。 击球时的犯规 连击犯规 排球比赛时,运动员身体任何部分均可触球,但一名队员(拦网队员除外)连续击球两次或球连续触及其身体的不同部位即为连击犯规。但在第一次击球时,允许队员在同一击球动作中,球连续触及其身体的不同部位。 持球犯规 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身体任何部分均可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否则即为持球犯规。 四次击球犯规 一个队连续触球四次(拦网除外)为四次击球犯规。队员不论是主动击球还是被动触及,均算该队员击球一次。 借助击球犯规 队员在比赛场地内借助同伴或任何物体的支持进行击球,皆为借助击球犯规。 队员在球网附近的犯规 队员在球网附近的犯规包括过网击球犯规、过中线犯规、触网犯规和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妨碍对方比赛犯规等。对方进攻性击球前或击球时,在对方空间触及球为过网击球犯规。 比赛进行中,队员整只脚、手或身体其他任何部分越过中线并接触对方场区,为过中线犯规。比赛过程中,队员触网或触标志杆不是犯规。但队员在击球时或干扰比赛情况下的触网或触标志杆为犯规。队员击球后可以触及网柱、全网长以外的网绳或其他任何物体,但不得影响比赛。 比赛过程中,在不妨碍比赛的情况下,允许队员在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若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的队员妨碍了对方比赛则为犯规。 同时击球 双方队员或同队队员可以同时触球。同队的两名或两名以上队员同时触到球,被计为两次或两次以上击球(拦网除外)。双方队员在网上同时击球后,如果球落入场内,应继续比赛,获得球的一方仍可击球三次。 拦网犯规 拦网犯规包括过网拦网犯规、后排队员拦网犯规、拦发球犯规和从标志杆外伸入对方空间拦网犯规几种情况。在对方进攻性击球前或击球时,在对方空间拦网触球为过网拦网犯规。判断过网拦网的依据是进攻队员与拦网队员触球时间的先后。后排队员或后排自由防守队员完成拦网或参加了完成拦网的集体,为后排队员拦网犯规。 拦对方发过来的球为拦发球犯规。从标志杆外伸入对方空间拦网并触球为拦网犯规。 拦网 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 后排队员在前场区内或踏及进攻线(或其延长线),将整体高于球网上沿的球,击过球网垂直面或触及对方拦网队员,则为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 暂停和换人 在比赛中,每队最多可以请求2次暂停和6人次换人。暂停时间限制为30秒钟。第1~4局,每局另外有2次时间各为60秒钟的技术暂停,每当领先队达到8分和16分时自动执行。决胜局(第5局),没有技术暂停,每队在该局中可请求2次30秒钟的普通暂停。 自由防守队员的有关规定 排球比赛的各队可以在最后确认的12名队员中选择1名作为自由防守队员(Libero)。自由防守队员身着区别于其他队员颜色的服装。比赛前,自由防守队员必须登记在记分表上,并在旁边注明“L”字样,其号码必须登记在第一局上场阵容位置表上。自由防守队员仅作为特殊的后排队员参加比赛,在任何位置上(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都不得将高于球网的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自由防守队员不得发球、拦网或试图拦网。 自由防守队员在前场区进行上手传球且所传球的整体高于球网上沿时,其同伴不得在高于球网处完成对该球的进攻性击球 。 § 发展过程 发明 女子排球 1895年,美国一位叫威廉斯·盖·摩尔根的体育工作人员,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网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网球的体积扩大,用篮球胆充气来打。第二年,有位博士将此球命名为“华利波”,意为“空中飞球”。排球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说是1905,一说是1913年。将“华利波”改称“排球”是在1925年3月举行的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上,主要取其分排站立之意。在1964年东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上,首次进行了排球比赛。 排球运动自1895年创始以来,迄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排球从开始仅仅是少数人的一种游戏、娱乐的手段,发展到今天已成为遍及世界五大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但因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于是,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试做出了圆周为25—27寸(约255—346克)规格的球。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就决定采用这种球。现在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正式运动项目 这个新的运动项目最初起名叫mintonette(小网子),1896年由春田市霍尔斯特德教授建议取名为Volleyball。这个名字沿用至今。Volleyball在中国最早译为“队球”,后改“排球”。 排球这个新的运动项目,于1896年春田市春田青年会干事培养学院青年会召开青年会体育干事会时,该校学生以示范表演的形式与观众正式公开见面,就博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赏。同年,在春田市举行了第一次排球公开赛。这是世界上第一场排球比赛。当时比赛采用五人对五人。从那以后这个新的运动项目在各学校迅速开展普及开来。与此同时,也引起了美国军队的兴趣,并把排球列入军事体育项目,广泛在军队中开展,在空军中一度达到狂热的程度。 规则制定 第一个排球规则是美国人卡麦隆先生通过斯波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当时它规定采用“轮转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场人数为6人的规定。从此,欧美开始流行6人排球。 排球 运动传播 排球问世后,由美国的教会、传教士和驻外军官、士兵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由于排球在问世之初就没有严格的上场人数限制,加之传入的时间不同,世界各地排球运动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春田学院是排球的发源队,该院的青的会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基督教青年会的干事、传教士、春田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都成为排球运动的初期传播者。排球1900年第一次传入加拿大。同年传入亚洲的印度。1919—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美国军队将排球带到欧洲。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证。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在排球运动传入中国的初期,除一些教会学校开展并传播外,基督教青年会在推广和传播这个项目上,也引起了相当的作用。 排球运动,1900年传入亚洲,在开展的初期上场人数不是6人而是16人。据菲律宾排球介绍人、美籍F·S勃朗先生说:“当时美国有体育馆,较适合于6人排排球。亚洲人多,又多在室外进行,要考虑多数人能参加排球运动。”因此F·S勃朗先生和F·H勃朗先生向菲律宾和日本介绍的都是16人制排球。故在1913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采用16人制。1919年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12人制,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9人制,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6人制排球规则与比赛方法,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步地开展起来。 有意思的是,美国虽然是排球的故乡,但世界排坛诸强却是中国、古巴、巴西、俄罗斯、意大利甚至是突尼斯等国,因为美国长期把排球用于休闲和娱乐,没有将其作为一种竞技项目来发展。不过,2005年2月,美国国家女排聘请了中国排球名将郎平为主教练。 § 排球运动的发展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娱乐排球、竞技排球和现代排球。 娱乐排球 1895—1936 排球本就是为娱乐休闲而创造的,因此排球从诞生之初就被大众认可为一项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人们进行排球运动,是以休闲、健身为主要目的。 但游戏也需要有规范,因此,从1896年摩根制定第一个排球规则开始,排球的各项规则开始逐步建立:1900年,采用21分制;1912年采用运动员轮换制和三局两胜制;1915年,采用15分制。尤其是1921—1938年间,因排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手段的多样化,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完善,除划定了比赛场地外,技术动作被归类为发球、传球、扣球和拦网,场上队员也有了明确的位置分工。此外,1924年,单独制定了为妇女参赛的女子比赛规则。 1936年柏林奥运会期间,第一个国际排球组织——排球技术委员会成立,旨在促进国际间的排球比赛和交流。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委员会还未正式开展工作就宣布解散。 竞技排球 1947—198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排球运动一度停滞不前。直到1947年7月,在法国、前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三国的倡议下,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制定了国际排联宪章,成立了技术委员会、竞赛委员会和裁判委员会,正式出版了通用国际排球竞赛规则,并选举法国人保尔·黎伯为第一任主席。从此,排球运动从娱乐阶段进入了竞技阶段。 根据国际排联大会的决议,1948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第一届欧洲男子排球锦标赛,1949年在布拉格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排锦标赛。 其后,第一届欧洲女子排球锦标赛(1949)、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1952)、世界杯男子排球赛(1965)、世界杯女子排球赛(1973)、世界青年男、女排球锦标赛(1977)年先后在国际排联的领导和组织下成功举办,竞技排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 1964年,排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出现在了第18界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竞技时代的全面到来,也掀起了世界排坛诸强争霸和各大技术流派竞相绽放的潮流。 20世界50年代的排坛霸主是前苏联队。前苏联无论男队、女队,均身材高大、力量强劲,进攻扣球势大力沉,多次蝉联世界冠军,他们被称为“力量派”。 能与“力量派”抗衡的是以前捷克斯洛伐克男排为代表的“技巧派”,他们战术细腻,以球的线路变化和落点控制为特色,曾在1956年巴黎世锦赛上击败前苏联队获得冠军。但在“力量派”和“技巧派”的多次交锋中,“力量派”占据了明显的上风。 60年代初期,日本著名“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率领日本女排创造了“滚翻防守”、“勾手飘球”等技术,打破了前苏联女排称霸的格局。凭借出色的防守、飘忽的发球、迅捷的快攻和顽强的意志,“东洋魔女”横扫女子排坛,除了诸多世界冠军,她们还获得了东京奥运会女子排球的冠军。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世界排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日本女排学习了中国的“近体快”、“平拉开”等快攻技术,创造了“短平快”、“时间差”、“位置差”等打法,成为“速度派”;前苏联队保持了“力量派”的特点并加以了改进;前捷克斯洛伐克队仍是“技巧派”的先锋;民主德国队则以高大队员的“超手扣球”和高成功率著称,被称为“高度派”…… 现代排球 1980——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排球进入了现代排球阶段。它包括全攻全守排球,社会化、商业化、职业化排球和“大排球”三个内涵。 全攻全守排球 进入80年代,各种技战术流派间的交流融合频繁,打法创新的步伐也在加快,凭一技之长就能一统排坛的时光已全然不在。于是,一场新的排球革命——全攻全守排球悄然开始。 全攻全守排球以中国女排和美国男排为标志,强调技战术的高快结合、前后结合,形成全面型进攻的打法。 80年代初,中国女排在主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形成了攻防全面、战术多变,以高制亚洲、以快制欧洲的技战术打法,1981—1986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五连冠”伟业。美国男排则大胆运动跳发球技术和后攻技术,设计了立体进攻战术,也获得了“四连霸”的傲人战绩。 排球的社会化、商业化、职业化 1984年,墨西哥人阿科斯塔当选为国际排联主席。上任伊始他就郑重宣布:他的目标是把排球发展成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 于是,他领导国际排联对机构本身和排球运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将排球运动推向了市场:改革赛制、修订规则、配合并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创办世界男排联赛和女排大奖赛等,把排球运动推倒了竞技体坛的高端,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意大利也在国际排联的倡导下率先走上了职业化道路,大力推行排球职业化和俱乐部制度。科学的理念和运营机制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意大利排球水平在职业化后显著提高,原先战绩平平、连进入前8名都困难的男排甚至获得了4次世界冠军,1次世界亚军。 随后,法国、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的职业排球也获得了巨大发展,中国、韩国、日本,美国、拉美等国家也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排球职业联赛。 大排球 高水平的竞技排球已在全球范围被广泛热衷和瞩目,但国际排联的目标并不是将排球变成只有少数人“表演”、多数人“观赏”的“一条腿”运动项目,排球需要全面的普及和推广。 如今,国际排联已拥有200多个会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单项体育协会之一。为了更好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排球运动的影响,国际排联已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和推广各种形式的排球运动,如沙滩排球、软式排球、学校排球、迷你排球、雪地排球等,其中沙滩排球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不仅拥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国际排联沙滩排球委员会,又创办了规范的世界沙滩排球锦标赛和职业巡回赛,还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成功成为了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竞技排球与娱乐排球并存,高水平职业排球与群众排球共举,这就是“大排球”的概念。 § 场地器械 球场 排球场地 球场长18米,宽9米;球重260~280克,以柔软的皮革制成,内装橡皮或类似质料制成的球胆,原为白色,现改为彩色;球网长9.50米,宽1米,男子网高2.43米,女子网高2.24米。 辅助器械 球网、网柱 1、球网构造 球网宽1公尺,长9.50公尺,垂直张挂于中线轴的上方。网面由10公分见方的黑色网孔组成。网顶有7公分宽的水平带子,系以自帆布对折,沿球网的全长缝住。带子的两端各有一个孔,孔中穿有绳索与网柱相系,使网顶呈拉紧状态。带子的中间有一可弯曲的钢索,以利于将球网紧系于网住上。在网的下方(无水平带),有一条绳子贯穿于网孔之中,以系紧两网柱,使球网下半部呈拉紧状态。 2、球网高度 球网置于中线上方,男子网高2.43公尺,女于2.24公尺。 球网高度的测量,以测量竿自比赛球场的中央量起。球网两端(边线上方)距地面之高度必须相等,并且不得超过规定高度2公分以上。 3、网柱 网柱为支撑球网,位于球场与边线相距0.50至1.00公尺处,其高度为2.55公尺,且最好能够调整。 网柱为圆形且平滑,不使用金属铁索以固定网柱于场地上,其装置必须无妨碍和危险。 4、标志带和标志竿 (1)标志带:两条宽5公分、长1公尺的白色带子垂直紧系于两边线上方球网上。标志带视为球网的一部份。 (2)标志竿:标志竿是一支具有弹性的竿子,长度为1.80公尺,直径为10公厘。标志竿由玻璃纤维或类似的物质制成。两支标志竿紧系于标志带的外缘,两边各一支标志竿上部80公分的长度超出网顶,每10公分涂以对比鲜明的颜色,以红白相间为佳。标志竿应视为球网的一部分且作为有效穿越空间的两侧界限。 § 比赛场馆 排球比赛的预赛在首都体育馆和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举行,决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 北京体育馆 § 场馆设施 排球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比赛场区为18米×9米的长方形。国际排联组织的世界性大型比赛场地边线外的无障碍区至少宽5米,端线外至少宽8米,比赛场区上空的无障碍空间从地面量起至少高12.5米。比赛场地的地面是浅色的,由木质或合成物质构成。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分别为两种不同的颜色,场区上所有的界线为白色,宽为5厘米。 排球比赛的室内温度最高不得高于25°C(77°F),最低不得低于16°C(61°F)。比赛室内照明度从距比赛场地地面1米的高度进行测量,应为1000~1500勒克斯。 球网架设在中线上空,高度为男子2.43米,女子2.24米。球网为黑色,宽1米,长9.50~10米,网眼直径10厘米。球网上有两条宽5厘米、长1米的白色带子为标志带,分别系在球网的两端,垂直于边线。标志杆是有韧性的两根杆子,长1.80米,直径10毫米,由玻璃纤维或类似质料制成。两根标志杆分别设置在标志带外沿球网的不同两侧。 排球比赛所使用的球是由柔软的皮革或合成革制成外壳,内装橡皮或类似质料制成的球胆,颜色是一色的浅色或彩色。球的圆周为65~67厘米,重量为260~280克,气压为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 § 观赛礼仪 观众应提前入场,比赛期间少走动,将手机关机或处于振动、静音状态。 开赛前,运动员集体入场举行仪式,向观众席行礼致意时,观众应用热情的掌声回应。 单独介绍教练员、运动员及裁判员时要报以热烈的掌声。 运动员做准备活动时,如球飞到看台,观众不要直接将球扔回场内。应将球捡起交给捡球员。 比赛中,运动员发球时,任何声响干扰都不受限制。如果运动员发球失误,观众也可以鼓掌表示对另一方得分的祝贺,只是不要过分地鼓“倒掌”。因为这样容易使运动员本已很遗憾的心情更加郁闷,是不礼貌的行为。 暂停时,运动员会回到双方的替补席附近,教练员对运动员安排战术时,任何响器的声音都是允许的。但观众不能向场内投掷硬物或有针对性地刺激运动员。 可以带有倾向性地观赛,但要尽量与全场气氛一致。如全场都在做人浪,你不要坐着不动;周围的人都很沮丧时,你不能过分地幸灾乐祸,这样不但不礼貌,而且容易引发球迷间的冲突。 比赛中,观众应尊重运动员的表演和裁判员的工作,不使用不文明的、侮辱性的言行刺激运动员和裁判员。观看比赛时,禁止燃放烟火、向场内抛掷物品、破坏公物、做不文明手势,禁止吸烟。照相不宜使用闪光灯。 总之,观看排球比赛时,观众既要有激情,又要有理智。要注意国际影响和民族尊严,要在其他国家和民族面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自尊、自爱和宽容大度。要能接受各种可能的比赛结果,为双方运动员鼓掌助兴,使运动员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比赛,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 新规则 a) 在2008年奥运会上,进入1/4决赛时,第二名和第三名赛队由抽签决定对手。 b) 如果有两队或两队以上积分相同,球队按照得失分总数之商排名(得分总数除以失分总数)。如果依然相同,按照胜负局总数之商排名。该新规则在2006年世界锦标赛时引进。在老规则中,如果积分相同,先按照胜负局总数之商排名,然后再按照得失分总数之商排名。 § 著名运动员中国女排 强调集体配合和快变战术打法为主,是典型的高快结合,进攻以二、三号位的快攻为主,主攻多在副攻掩护下采取平拉开战术。一传稳定、防守积极是中国女排的优势,曾经创造了1981至1986年的“五连冠”;2003年,中国女排时隔17年再夺世界冠军,2004年获雅典奥运会冠军。著名运动员有郎平、孙晋芳、杨锡兰、郑美珠、张蓉芳、赖亚文、孙玥、诸韵颖、王丽娜、赵蕊蕊、周苏红、冯坤、刘亚男、薛明等。 俄罗斯女排 其打法是典型的欧洲打法,历史上涌现出奥济连科、瓦西莱夫斯卡娅、格拉切娃、莫洛佐娃、蒂什申科、贝利科娃、普罗蒂尼科娃等名将。队员普遍身材高大,拦网出众,网上拥有绝对实力,强攻实力突出。该队曾获得200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其中号称俄罗斯“三驾马车”的加莫娃、高迪娜、索科洛娃功不可没。今年北京奥运会,老将阿塔莫诺娃复出,第四次出征奥运会,加上新秀梅尔库洛娃、申申妮娜,想必对冠军还是会全力以赴。 意大利男排 世界男排的传统强队,曾经获得94年世界男排锦标赛、95年男排世界杯、98年世锦赛冠军,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04年雅典奥运会亚军,99年世界杯、00年悉尼奥运会季军。20世纪最佳男子排球队意大利男排在近十几年里取得了无数荣誉,却惟独缺一个分量最重的奥运会冠军。老将加蒂尼、“大鼻子”吉亚尼那炉火纯青的技术、“美男子”帕皮那舍我其谁的霸气、还有“地中海”萨托莱蒂那招牌式的发球,让这支优秀的队伍在世界排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俄罗斯男排 俄罗斯男排是欧洲排坛的一支劲旅,夺得了07年男排世界杯亚军。该队的特点是身材高大,力量强,拦网出色,同时打法不失灵活。同时,几位主力选手的发球是他们的有力武器。著名运动员有哈姆茨基赫、迪内金、蒂久克希内、波尔塔夫斯基。 重大事件1、1947年,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成立。 2、排球于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进入奥运大家庭。 § 比赛规则 基本规则 沙滩排球 每队上场人数为6人,比赛时双方各占半场,运动员分前后排站位。比赛从发球方后排右侧的运动员发球开始。比赛中,球不能落地或在手中停留,运动员不得触碰球网或越过中线,一人不得连续击球两次,每方最多三次击球(拦网不计)。比赛原采用发球得分制,五局三胜,前四局每局先得25分者为胜,第五局先得15分者为胜。当出现24平或14平时,要继续比赛至领先2分才能取胜。1998年10月28日国际排联作出决定,为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众的兴趣,新的排球比赛规则采用每球得分制。比赛仍为五局三胜,前四局每局先得25分者获胜,第五局先得15分者取胜,若出现24平或14平,再连续得2分者获胜。 § 技术特点 男子排球 排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的各种合理的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的总称。它是排球运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排球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有球技术,包括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和拦网;另一种是无球技术,包括准备姿势、移动、起跳及各种掩护动作等。排球技术主要由步法和手法组成,同时与视野活动、躯干活动和意识活动相配合为一体。 排球技术又具有以下特点: 1.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时间短促。 2.各种技术动作都是球在空中飞行时完成。 3.大多技术具有攻防两重性,如拦网,传球,垫球。 4.身体各部位都能触球。 § 球员职责分配 1. 主攻队员:主攻队员在比赛中主要担任攻坚任务,要在困难的情况下突破对方的集体拦网。主攻队员主要进行中、远网,后排及调整扣球进攻。因此,对主攻队员击球的高度、力量、技巧、线路变化及准确性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2. 副攻队员:副攻队员主要以快、变、活等进攻手段去突破对方的拦网,并积极跑动掩护,给其他进攻队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要负担中间和两侧的拦网任务。这样,对副攻队员在体能和技术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二传队员:二传队员是战术进攻的核心,要根据临场情况,随机应变,合理地组织各种战术进攻,积极贯彻教练的意图。一个优秀的二传队员对团结全队、鼓舞士气,取得良好成绩起着重要作用。 4.接应二传,排球场上最全面的位置,要有一定的攻击力技术较全面,弥补主二传来不及移动传球时的漏洞:进攻,要像主攻手一样犀利;防守,要和副攻手一起组成网上长城;有时候,还要担当起穿针引线的二传职责。 从排球运动发展趋势来看,主、副攻队员和前后排的界限逐渐被打破,队员都应兼备强攻、快攻的技术和战术能力。这样,才能适应进攻战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但主、副攻队员的职责和特点应有所侧重。 § 比赛阵形 根据攻手和二传手的数量不同,排球有“4-2”、“6-2”和“5-1”三种标准阵型。4-2是最基本的阵型,只出现在初学者的比赛中,而在高级别比赛中,目前最常用的是5-1阵型。 4-2阵型 4-2阵型有4个攻手和2个二传手。二传手通常在前排中间的位置进行二传(在罕见的出现在比赛中的4-2阵型中,二传手更多地在前排靠右的位置进行二传)。因此在比赛的任何时刻全队有两名前排进攻球员。 在轮转中两名二传手对角站位。在典型的阵型中包括两名对角站位的主攻手,因此在任何时刻前排和后排都各有一名主攻手。发球之后,前排球员移动到各自负责的位置,二传手总是在前排中间。或者,二传手移动到前排靠右的位置,此时前排另外两名球员分别担当主攻(左侧)和副攻(中间),但缺陷在于缺少一名在二传手身后的进攻球员,使得对方有一名前排球员可以放心地参与中间位置的拦网。 4-2阵型很明显的弱点就是只有两名进攻球员,使得球队可采用的进攻手段很少。从另一个角度看,二传手也是一种攻击力(虽然是较弱的攻击力),因为当二传手轮转到前排时,是允许扣球的,所以当一传过来的球近网时,二传手可以选择击球过网(二次球)。这意味着在其他情况下可以忽略对二传手进行拦网的对方球员,此时必须留意二传手的进攻,那么我方的进攻球员就可能得到更好的机会。 6-2阵型 排球拦网技术 在6-2阵型中,总有一名球员从后排移动到前排进行二传,三名前排球员全部担当进攻位置。因此,所有六名球员都会在某些时刻担任攻手,其中有两人需要担任二传手。所以,6-2阵型实际上是一种4-2阵型,只不过由后排的二传手穿插到前排负责二传。 6-2阵型需要两名二传手,在轮转中对角站位。除二传手外,典型的阵型中还包括两名副攻手和两名主攻手。采用对角站位的方法,任何时刻前后排各有一名主攻手一名副攻手。在发球之后,前排球员移动到各自负责的位置。 6-2阵型的优势在于每一时刻都有三名前排进攻球员,使得进攻手段最大化。然而,6-2阵型不仅要求球队拥有两名高质量的二传手,还要求这两名球员在前排时又是有实力的攻手。在国际级比赛中,只有古巴国家女子排球队采用这种阵型。 5-1阵型 5-1阵型中只有一名球员担任二传手,不管他的位置在前排还是后排。因此当二传手在后排时,全队拥有三名前排攻击球员;而当二传手在前排时,只有两名前排攻击球员。加起来一共五名。 在5-1阵型中,轮转中与二传手对角站位的球员称为接应二传。一般来说,接应二传不参与一传,当对手发球时,接应二传站在队友们的后方。当二传手位于前排时,接应二传可以作为第三进攻点(后排进攻),这在现代排球中已经成为各队提高攻击力的常用手段。因此接应二传通常是队中扣球技术最好的球员。后排进攻通常来自后排右侧(1号位),但在高级别的比赛中从后排中间位置进攻的情况正在增多。 5-1阵型的一大优势是,二传时总有3个攻击点可攻选择。如果二传手运用好这一点的话,对方的副攻手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与主攻手组织双人拦网,增加了我方进攻得分的机会。 另一个优势是,当二传手位于前排时,他可以采用二次球进攻,这样能够进一步扰乱对方拦网球员:我方二传手可能扣球,也可能传球给进攻球员中的任何一位。一个优秀的二传手能深刻理解这一点,不仅能二次球进攻或者传快攻,还可以能够设法迷惑对方球员。 5-1进攻阵型实际上是6-2阵型和4-2阵型的混合:当二传手在前排时,看起来与4-2阵型相似;当二传手位于后排时,又与6-2阵型相似。 § 国际赛事 奥运会排球项目、世界杯排球赛、世界排球锦标赛、世界排球大奖赛。 § 国际机构 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1947年4月20日成立于法国巴黎,总部设在瑞士洛桑。国际排联的宗旨是促进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主要负责组织和管理排球运动、根据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协议举办国际比赛和奥林匹克运动会、任命国际裁判以及向裁判员和教练员颁发国际证书。现有218个协会会员,分属欧洲、亚洲、非洲、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区、南美5个洲级排球联合会。 § 比赛方法 一、赛前准备:第一裁判主持抽签,首先选择发球权、球区。 二、比赛开始过程与停止:排球第一裁判员鸣哨后,在各自场区端线站好,再鸣哨时按原定位置(比赛前填写的位置表)站好。 三、得分:A、一方发球后队方接球失误、犯规或球落到对方场内,即发球方得分,继续发球;B、如发球队员发球违例或发出界外则对方得分,换发球。 四、暂停、换人:每局比赛中各队均有2次暂停,6人次换人机会。(成死球时可要求) 1、暂停:每局比赛中各队均有2次暂停;正规比赛每8分一次技术暂停。 2、换人:A、主力队员只能退出比赛一次,同一局中他再次上场比赛时,只能回到该局替换他的队员位置。B、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上场比赛一次,可以替换任何一个主力队员,同一局只能由被他替换下场的队员来替换。 注:比赛开始上场的队员为主力队员,其它队员为替补队员。 § 运动特点 1、广泛的群众性: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 2、技术的全面性:规则规定,每个队员都要进行位置轮转,既要到前排扣球与拦网,又要轮到后排防守与接应。要求每个队员都要进行队员必须全面地掌握各项技术,能在各个位置上比赛。 3、高度的技巧性:规则规定,比赛中球不能落地,不得持球、连击。击球时间的短暂,击球空间的多变,决定了排球的高度技巧性。 排球4、激烈的对抗性: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高水平比赛中,对抗的焦点在网上的扣拦上。在一场比赛中,夺取一分往往需要经过六、七个回合的交锋。水平超高的比赛,对抗争夺也越激烈。 5、攻防技术的两重性:排球是多种技术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项目,这种情况在决胜局比赛中更加突出,所以说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因此,要求技术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 6、严密的集体性:排球比赛是集体比赛项目,除发球外,都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没有严密的集体配合,再好的个人技术也难以发挥,更无法发挥战术的作用。水平越高的队,集体配合就越严密。 § 中国排坛 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队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即: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冠军;1982年和1986年世界锦标赛冠军;1984年奥运会冠军。 中国女排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女排分别在1990年和1998年世界锦标赛、1991年世界杯、1996年奥运会上4次获得亚军。中国女排以技术全面、快速多变、攻防平衡的特点立足于世界强队之列。 2001年,中国女排由新的教练班子和以年轻队员为主组成一支新队伍。重组后的中国女排的精神面貌令人耳目一新,在2001年世界大冠军杯上获得冠军。国际媒体称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5年后再次获得世界冠军。朝气蓬勃的中国女排决心继承和发扬“老女排”刻苦训练和顽强拼搏的优秀传统,争取实现在2004年奥运会获得奖牌的目标。 200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第四名;第十四届亚运会获得冠军;200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2003年亚洲锦标赛冠军;2003年第九届世界杯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