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思考
释义

§ 基本信息

【拼音】sī kǎo ㄙㄧ ㄎㄠˇ

【词性】动词

【英文】think;think carefully;deeply through;ponder over

§ 词语释义

基本解释

思索、考虑

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郭沫若《洪波曲》

详细解释

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

《赤龙与丹凤》  《赤龙与丹凤》巴金 《<家>后记》:“它跟我的其他的作品一样,缺少冷静的思考和周密的构思。”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七:“ 韦克 就是这样引导学生不断地动脑筋去思考。”

§ 概述

思考(to think over; to ponder on; to reflect on; to deliberate )sī kǎo 指进行 思考 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附:思考的速度有多快?

这要看你说的“思考”是指什么。

你也许是指想象力。我能想象我自己正处在地球上,一秒钟后,我想象我自己到了火星上或半人马座的α星上;或者在某个遥远的类星体附近。如果那就是所指的“思考”,那么你就会争辩说,思考具有任何一种速度,直到无限大的速度。

然而,你并没有真正走过那段距离,对吧?我能够想象我自己在地球形成的时候也在场,但那并不是说,我经历这这个时间历程。我能够想象我自己处在太阳的中心,但那并不是说,我真正能够存在于那样的条件之下。

为了使这个问题具有科学上的意义,你必须以这样一种方法来定义“思考”,即它可能具有的、实际上可用物理方法来测量的速度。

例如,你能够思考的唯一原因,完全是因为存在着从神经细胞突飞到神经细胞的神经冲动,任何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行动都取决于这些神经冲动。如果你摸到一个热的东西,你就会把手缩回去。但是,只有当热的感觉从你的手传到你的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另一个神经冲动从你的中枢神经系统传到你的肌肉时,你才能这样做。

这种无意识的“思考”(“我觉得某种东西是热的,我最好把我的手拿开,否则手就会受到严重伤害”),不可能比神经冲动在手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往返所费的时间快。因此,我们必须懂得,“思考的速度”就是“神经冲动的速度”,否则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

1846年,德国一位大生理学家马勒抱着悲观情绪,他认定决不可能测出神经冲动的速度。六年以后,在1852年,他以前的一位学生赫姆霍兹致力于测量神经冲动的速度。他用仍然接通神经的肌肉进行研究。他在不同的点上刺激神经,并测量引起肌肉收缩所需要的时间。当他刺激离肌肉较远处的神经,肌肉收缩迟缓了。根据迟缓的时间。他测出了神经冲动经历这段额外距离所需的时间。

神经冲动的速度取决于神经的厚度。神经越厚,神经冲动传递得越快。神经冲动的速度还取决于神经是否受到一个脂肪物质的鞘的隔离。一根受到隔离的神经传导神经冲动的速度比未隔离的神经快。

哺乳动物的神经是动物中最细的神经。而最好的哺乳动物神经运载神经冲动的速度每秒约100米,或者说,每小时360公里。

这种速度似乎低得令人失望。思考的速度并不大于旧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但可以设想,神经冲动能够从人体的任何一点传递到任何另一点并返回来,只需要用少于1/25秒的时间(不包括在中枢神经系统处理过程中的延迟)。最长的哺乳动物神经是在30米长的蓝鲸体内,甚至在这里,神经冲动只需用半秒多一点就能完成在该鲸体内的往返旅程,这已是够快的了。

§ 诗歌《思考》

作品信息

【名称】《思考》

【作者】大卫·伊格内托

【国家】美国

【体裁】诗歌

原文汉译

我卡在一条鱼的身躯里。

如果我是鱼本身,这篇演说

就是穿过我的鳃而逃离的

水声,并且我会像所有的鱼

卡在一条更大的鱼的

嘴里,或被网住

或死于作鱼。想想

我卡在其中,一个具有

自由的权利的人像我一样

被训练思考,我的思维是

另一种网,因为这个自由的

权利是一种折磨,如同卡在

一条鱼的身躯里。

作品鉴赏

就是这样的一首短诗,张力十足,具备着时下诗人们常谓的私人隐秘。

从切入角度来看,伊格内托喜欢选用寻常的事物;但在表达上,却喜欢取用不平凡的叙事方式。对于生活,诗人是冷静而背叛的。对,就是背叛。一个对现实生活充满背叛意识的诗人,才能在日常写作中,为寻常事物赋予一种高度的意识精确感。

意识精确感,是相对于现实模糊而言的。其实在伊格内托的诗中,表现出来的意识影响远远大于事物的影响范畴。即使他选用叙事的方式,将意象组合起来,诗中的鱼,水,和网,其实所要表达的,依旧是诗人心内暗藏的意识流。

这似乎有点让人闻出哲学的气味了。其实哲学与诗歌是没有什么鸿沟的。所以历代的思想家,大都是文学家。比如庄子,比如尼采,比如朱熹,他们的思想用文字负载着,“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从诗中表达出深奥的世事学问,以及凭个人意识(包括知识,经验,个人的人生阅历)洞察出来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伊格内托被公认为当代美国寓言式诗歌大师。他的诗不仅短小、直接,而且避免使用修饰词和富于“诗意”的词语,具有十分鲜明的“反诗歌”特征。

作者简介

大卫·伊格内托(David Ingatow)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生于大卫·伊格内托

纽约市,1964年以来先后在肯塔基大学、堪萨斯大学、瓦萨尔学院、纽约市立大学、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文学创作,1936-1976年间主编过一些诗刊,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国诗歌评论》。他从1948年以来出版了十多卷诗集:《诗》(1948)、《温和的举重者》(1955)、《再说一次》(1962)、《人类的形象》(1964)、《大地坚硬:诗选》(1968)、《营救死者》(1968)、《诗集:1934-1969》(1970)、《面对树木》(1975)、《诗选》(1975)、《踏上黑暗》(1978)、《对地低语》(1981)、《让门敞开》(1984)、《新诗集》(1986)、《给地面投影》(1991)等多卷,另外还著有散文三卷。他曾经多次获得过一些中药的诗歌奖,其中包括古根海姆、波林根、佛洛斯特、雪莱纪念奖、美国文艺学院诗歌奖,同时,他还被推选为美国诗歌协会的终身主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