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彼得堡宣言
释义

彼得堡宣言1908年俄国、德国、丹麦、瑞典四国代表签署的为维持波罗的海区域现状的宣言。俄国和德国曾在1907年10月29日签订维持波罗的海现状的《彼得堡议定书》,并同意和瑞典、丹麦缔结关于该两国领土不可侵犯的条约。德国还声明:将不认为俄国拒绝履行关于奥兰群岛不设防的1856年《巴黎和约》是破坏现状的行为。后来德国企图把瑞典拉入三国同盟(1882),便于其在战时占领丹麦,以巩固其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地位。这一图谋引起俄、英的关注和沿岸国的不安。1908年4月23日,由俄国、德国、丹麦、瑞典四国签订了《彼得堡宣言》,声称:签字国确保本国在波罗的海区域的陆地和岛屿的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并同意如该区域现状受到威胁时,立即就维持现状所必需的措施进行磋商。同一天,德国又同美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国代表就维持北海区域领土现状问题签订了《柏林宣言》。这两个宣言暂时缓和了北欧地区矛盾的尖锐程度。

§ 背景

十七世纪后期,封建制在西欧国家已基本瓦解,而沙皇俄国却极力维护和加强农奴制,致使俄国的生产力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当时的俄国,农业落后,手工业作坊刚刚开始建立,大部分工业品依赖进口,国家军队力量薄弱,政治腐败,宫庭内部为夺取王位而明争暗斗。彼得一世于1682年即位时年仅十岁,1689年他挫败异母姐姐索菲亚公主的政变阴谋,正式开始执政。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效法西欧,对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废除经常干预皇权的大贵族杜马,整顿税务机关,指定九个大臣组成参政院(сенат,又译枢密院),作为最高管理机关,负责拟定法令,监督行政、司法、税收、外交、军事、工商等事务。设立12个院(коллегия)代替以往的机构重叠臃肿的50个中央官厅。为了有效地监督法令的执行,在中央设立监察总署,在各省设监察官。在地方行政管理上,1719年他将全国划为11个省(губерния),省下又分省区(провинция),省长都直接隶属中央。彼得一世废除东正教牧首职务,取消教会独立性,改由政府任命的神圣议院管理教会事务。

在军事方面,他解散射击军,实行召募制,组建正规军团,建立起拥有步兵、骑兵、炮兵诸兵种的13万人的陆军常备军和一支拥有四十八艘战船的海军,开设了许多军需工场,创办海军和炮兵等军事学校。

彼得一世注重兴办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事业,创办了科学院和各种专门学校,又派遣许多贵族子弟出国学习。他简化了俄文字母,奖励翻译西欧著作,创办了俄国第一份报纸。此外他改革历法,采用欧洲通用的儒略历(юлианскийкалендарь,又译为尤立安历法)。开办工业,设立纺织、制革、造纸等工场数达二百之多,为以后俄国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经过

彼得堡为了取得通向西欧的出海口,彼得一世于1695和1696年两度进兵阿速夫,和土耳其作战,终未取得出海口。其后彼得一世与丹麦和波兰结成同盟,与瑞典进行了历时二十一年的“北方战争”,最终夺得芬兰湾、里加湾、卡累利阿、爱沙尼亚以及拉脱维亚的大部分地区。终于在北方获得了出海口,密切了与欧洲各国的联系,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彼得被授予皇帝的称号,俄罗斯也开始称为帝国。

战争期间彼得一世于1712年迁都涅瓦河口的彼得堡,从此彼得堡逐渐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彼得一世死后,屡次发生宫廷政变,皇位更迭频繁。为获取支持,彼得的继承者竞相扩大贵族的政治特权,并将大量土地和农奴赏赐给贵族。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执政时期,把八十万国家农民赏赐给贵族,并免除军役贵族服军役和担任公职的义务。实行农奴制的地区扩大到乌克兰以及顿河、伏尔加河流域,贵族的私有农奴已占全部农民人口一半以上。地主被授权迫使“抗命”农民去作苦工,并禁止农民对地主作任何控诉。农奴除为地主服劳役外,还须向政府缴纳人头税,服兵役和其他徭役。残酷的压迫激起了声势浩大的普加乔夫起义(1773-1774)。

历代沙皇几乎无一例外都继承了对外不断扩张的政策,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吞并的地方有: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克里米亚、北高加索、西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的土地。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时期,俄国于1809年从瑞典手中夺得芬兰,1812年从土耳其手中取得比萨拉比亚,随后又从伊朗手中夺取了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大部。击败拿破仑的侵略后,俄国获得原拿破仑控制下的波兰土地。1815年,沙皇俄国与普鲁士和奥地利缔结“神圣同盟”,俨然成了欧洲霸主。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间占领了亚美尼亚大部,基本上征服了南高加索地区,并于19世纪60年代完全控制了哈萨克。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从中国东北和西北部割走了150万平方公里,并在1865-1876年间吞并了中亚的浩罕、布哈拉、希瓦三个汗国。1881年即位的亚历山在三世占领了土库曼,彻底完成了沙俄在中亚的扩张。俄罗斯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1825年12月14日,一批贵族出身的爱国志士在彼得堡参政院广场发动起义,要求沙皇改变政体,实行立宪,废除农奴制,这就是著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参加起义的有三千兵士和三十个军官,但总指挥临阵脱逃,导致群龙无首,错失良机,遭到残酷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的开始,这一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1861年前的贵族阶段,1895年以前的平民阶段,1917年以前的无产阶级阶段。1853年2月,尼古拉一世因内政外交的失败而服毒自杀。其长子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宣言和法令,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83年,俄国出现了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组织“劳动解放社”、布拉戈耶夫小组。到19世纪末,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登上历史舞台。二十世纪初,世界革命运动中心逐渐转移到俄国。俄国建立起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1904年日俄战争的失败使俄国陷入严重的危机,并带来了1905-1907年的革命高潮。1905年1月22日,星期天,10余万工人在彼得堡举行和平请愿,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死伤6000余人,历史上称这事件为“流血的星期日”。之后,起义此起彼伏,罢工接连不断。1905年10月初(俄历),全国铁路职工75万多人宣布总罢工,并得到全俄各行业的响应,出现全面罢工、罢业、罢课的局面。沙皇政府被迫在10月7日(俄历)颁布宣言,允诺给人民以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等自由,答应扩大选举权,成立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杜马,组织新的内阁。但革命形式继续发展,1905年12月在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莫斯科和全俄各大城市纷纷举行武装起义,但所有这些起义都是分散进行的,缺乏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组织,因而都相继被镇压下去。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彼得堡宣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也卷入其中。但俄军屡战屡败,伤亡惨重。前线吃紧,后方经济崩溃,食品匮乏,民怨沸腾。1917年初,全国罢工和示威浪潮一浪高于一浪。要和平、要面包、要自由的口号震耳欲聋。1917年3月(俄历2月),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举行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以李沃夫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出现了工农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并为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创造了条件。

§ 历史意义

应俄罗斯帝国政府的邀请,在圣彼得堡召开了一次国际军事委员会会议,以考虑禁止在战争期间在文明国家之间使用某些弹丸的愿望。该会议根据一项共同协议规定了技术上的限制,在此限制内,战争的需要应服从人道的要求。下列签署人根据其政府命令受权发表宣言如下:考虑到文明的进步,应尽可能减轻战争的灾难;各国在战争中应尽力实现的唯一合法目标是削弱敌人的军事力量;为了这一目标,应满足于使最大限度数量的敌人失去战斗力;

由于武器的使用无益地加剧失去战斗力的人的痛苦或使其死亡不可避免,将会超越这一目标;因此,这类武器的使用违反了人类的法律;缔约国相互保证,在它们之间发生战争时,它们的陆军和海军部队放弃使用任何轻于四百克的爆炸性弹丸或是装有爆炸性或易燃物质的弹丸。它们同意邀请所有未派代表参加在圣彼得堡召开的国际军事委员会会议的讨论的国家加入本协议。

本协议仅对缔约国或加入国在它们之中两国或数国之间发生战争时,具有约束力;本协议不适用于非缔约国或未加入本协议的国家。在缔约国或加入国发生战争时,如一个非缔约国或非加入国参加交战国之一方作战,从这时起,本协议也应停止其约束力。一旦由于将来在军备方面的改进而提出明确的建议时,缔约国或加入国保留今后达成一项谅解的权利,以维护它们已经确定的原则并使战争的需要符合于人道的法律。1968年11月29日(12月11日)于圣彼得堡。

§ 结果

俄国和英国关于共同解决希腊问题的协定。订于1826年3月23日。俄国和英国要求土耳其停止在希腊的战争,允许希腊在臣服土耳其的条件下自治,建立自己的政府和制定自己的法律,希腊人有权获得土耳其在希腊的领地。该议定书是欧洲第一个涉及希腊解放的外交文件。

§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89501.htm

http://www.aif.cn/Article/Class7/200402/813.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