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地麻蜥
释义

§ 科学分类

山地麻蜥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爬行纲 Reptilia

目:有鳞目 Squamata

亚目:蜥蜴亚目 Lacertilia

科:蜥蜴科 Lacertidae

属:麻蜥属 Eremias

种:山地麻蜥 E. brenchleyi

英文名:Ordos racerunner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ünther,1872

§ 生活习性

山地麻蜥主要栖息在市郊海拔大于100m的山丘上部及山顶。研究结果表明,山地麻蜥正常密度大约为1只/100 m2,其数量与山丘土石状况、植被盖度及海拔高度有一定关系,与植被类型关系不大。山地麻蜥似乎有一定的“护洞”行为。主食昆虫和蜘蛛,春季食物生态位宽度大于秋季,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为0.61。

§ 繁殖方式

性比变化较大,出蛰仞期和冬眠前期雄多雌少;而5~10月份期间,性比接近1。幼体至成体发育期间,雄性生长快于雌性;但成年期后,雌性头体部分的生长快于雄性,可能与怀卵有关。山地麻蜥种群可分为4个年龄组,个体数量比约为幼年:亚成年:成年A:成年B≈1.8:1.9:3.1:1,但成体与非成体的数量比约为1.2:1,应属于稳定型种群。个体自然寿命约为5.5~6周年。人类干扰是山地麻蜥种群下降的原因之一。

§ 生物研究

1997年3月到1998年8月,在徐州市近郊的牛头山对山地麻蜥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3~7月为繁殖期,其中4~5月为交配产卵盛期。雌雄性比为1∶1.6。从交配到产卵为26天。卵白色、革质、椭圆形。长径平均为1.37(1.23~1.53)cm,短径平均为0.86(0.7~1.06)cm,卵重平均为0.6(0.4~0.85)g。每窝平均产卵4.1(3~5)枚,孵化期为50天,初孵出的小麻蜥尾端为蓝绿色,有金属光泽,1个月后逐步消失。

§ 物种分布

山地麻蜥分布于蒙古、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等地,主要栖息于岩石裸露的砾质山坡以及长有稀疏的荆蒿杂草和阔叶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蒙古,夏、秋季捕捉。

§ 保护措施

山地麻蜥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医疗价值

山地麻蜥

药名:山地麻蜥

来源:为蜥蜴科动物山地麻蜥的干燥全体。

功效:活血散瘀 、软坚散结、 镇惊安神。

主治:治跌打损伤,或脏腑瘀血停留,治瘿瘤瘰疬。治羊痫风,羊癫风。

性味归经:辛、咸,温。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1一2只。

别名:华北麻蜥(《中国药用动物志》)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捉后捏死,以铁丝从头部串起,烘干或晒干。

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生药材鉴定:药材鉴别:干燥全体长约10厘米左右,头部呈三角形,四肢向后弯曲,背部灰褐色,可见数行纵走的斑点。腹部呈灰白色,有的个体后肢内侧呈肉粉色。鳞面光滑,横行排列。尾细长,容易断落。气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7:35:30